摘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和普及,“互聯網+”時代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學生管理模式也面臨著“互聯網+”時代的影響。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現代高校學生的需求,需要進行創新與改進。本文旨在探討“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以期為高校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
引言
在傳統的高校學生管理中,學生信息的獲取、處理和傳遞存在著諸多煩瑣的流程和程序,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特長發展往往難以得到充分的關注和滿足。而“互聯網+”時代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將信息技術與學生管理緊密結合,打破了傳統模式的局限性。通過整合信息化技術、利用互聯網平臺和應用的方式,高校可以實現更加高效、便捷、個性化的學生管理服務,提升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學習體驗。
1. “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高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傳統的學生管理模式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和期望,需要創新來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務。“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管理帶來了多樣的機遇和挑戰,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可以提高學生發展和成長的質量,傳統的學生管理主要偏向于行政管理和規章制度的執行,對學生個體的需求和特長關注程度不夠。而通過創新,可以針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進行量身定制的管理和服務,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比如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資源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和就業競爭力,使學生在校期間更好地成長和發展。
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可以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競爭力,學生是高校的重要資源和資本,學生的滿意度和學習效果直接影響著學校的聲譽和地位。通過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學校對學生的服務質量和關注程度,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可度,進而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同時,通過創新能夠更好地整合學校資源,加強與外部社會的聯系和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會,提高學校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互聯網+”時代強調創新和創業,高校應該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精神。通過創新學生管理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平臺,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例如,通過創業實踐基地、創新創業類課程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鍛煉創新思維、團隊合作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創業之路做好準備。
總之,“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的重要性體現在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提高學生發展和成長質量、增強學校競爭力以及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等方面[1]。高校應積極面對新形勢,主動創新學生管理模式,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學生管理水平和質量。
2. “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中遇到的問題
隨著學生信息的數字化和網絡傳輸,學生個人隱私暴露的風險增加。學生的個人信息包括姓名、學號、聯系方式等敏感信息,如果未得到妥善保護,可能會被黑客攻擊、泄露或濫用。因此,高校需要采取措施確保學生個人信息的安全,例如采用加密傳輸、安全認證等措施,以保護學生的隱私權。
技術應用能力也是“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面臨的問題之一,雖然互聯網技術為學生管理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手段,但教師和管理者必須具備相關的技術知識和能力才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然而,目前仍有一部分教師和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技術應用能力,對“互聯網+”時代的技術手段不熟悉,導致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的推進受限。傳統的教育模式注重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科知識儲備,而在“互聯網+”時代,教師還需要具備網絡教學和在線學習的能力。但目前仍有一些教師缺乏相關培訓和指導,對于如何利用“互聯網+”時代的技術手段進行學生管理缺乏足夠的了解。
3. “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創新策略
3.1 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學生管理系統
在“互聯網+”時代,高校需要創新學生管理模式以適應新的時代需求。利用互聯網技術改造學生管理系統可以從系統建設、平臺搭建、數據應用和安全保障四個方面入手。
(1)系統建設是關鍵的一步。高校需要整合學生相關信息至一個統一的數據庫中,包括個人信息、選課記錄、成績單等,以實現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同時,構建一個功能完善的學生管理系統也是至關重要的,該系統應包括學生檔案管理、選課管理、成績管理、獎助學金管理等各個方面,以滿足學校對學生管理的需求。此外,為了提高系統的易用性,高校還需要設計一個直觀、易用的用戶界面,讓教師、學生和家長能夠方便地訪問和使用系統。
(2)平臺搭建也必不可少。高校可以將學生管理系統建設在云平臺上,利用云計算的優勢實現系統的高可靠性、可擴展性和靈活性。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高校還需要適配移動端平臺,支持手機和平板等移動設備,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訪問和使用學生管理系統。
(3)數據應用是重要的一環。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高校可以對學生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從而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服務。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興趣愛好推薦適合的選修課程,還可以根據學生成績數據進行預測和評估,幫助學生更好地規劃學習和發展方向。
(4)安全保障必不可少。在實施“互聯網+”學生管理模式的過程中,高校需要確保學生數據的安全和隱私受到保護,采取合理的數據加密、權限管理和網絡防護措施是確保系統安全的關鍵[2]。
3.2 搭建在線學習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
通過在線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并且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節奏和需求進行學習資源的選擇。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與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提高學習效果。高校需要投入相應的資金和人力資源,建設在線學習平臺,并加強對學生和教師的培訓,使其能夠熟練使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學習和教學。學生和教師可以共享學習和教學資源,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效率和學習的質量。
同時,資源共享平臺還可以促進校際、學科間的合作和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廣度。高校需要建設資源共享平臺,鼓勵學生和教師積極參與資源的共享和交流,并提供相應的激勵機制。
在搭建在線學習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加強對學生個人信息的保護,確保學生的個人隱私不受侵犯。同時,高校還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對學生學習和教學資源的審核和監管,防止非法或不適當的內容進入平臺,為學生提供一個安全、健康的學習環境。要想提高搭建在線學習平臺和資源共享平臺的效果,高校還需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培訓和指導。教師需要學習如何有效地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教學,包括如何設計在線教學活動、如何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等。學生則需要學習如何利用在線學習平臺進行學習,包括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如何參與在線討論等[3]。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培訓班、開展講座和研討會等形式進行教師和學生的培訓和指導。
3.3 引入創新教學方法
高校應積極擁抱信息技術,充分認識“互聯網+”時代對教學的重要影響,并明確教師的角色和使命。教師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的角色,而是扮演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角色,這種理念的變革是實施創新教學方法和工具的基礎。
高校可以引入在線學習平臺來支持創新教學,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將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整理和共享,學生可以靈活選擇學習時間和地點。同時,在線學習平臺還可以提供豐富的多媒體教學資源和交互式學習工具,幫助教師開展創新教學活動。高校可以選擇已有的在線學習平臺,也可以自主開發適合自身需求的平臺。
高校可以鼓勵教師開展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方法。翻轉課堂是一種將課堂上的講授環節轉移到課后進行,而將課堂時間用于深度學習和討論的方法。通過使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教學工具,教師可以提前錄制講解視頻,讓學生在課后自主觀看。而課堂上,則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問題討論、案例分析等互動性更強的活動。這種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此外,高校還可以引入在線評估工具,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進行全面評估。傳統的考試評價往往只關注學生的記憶能力,無法全面評估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而在線評估工具可以結合項目作業、論文寫作、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更加準確地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通過這種方式,高校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高校還需要為教師提供培訓和支持,以推動創新教學方法和工具的實施。教師需要了解如何使用在線學習平臺、翻轉課堂等工具,并掌握相應的教學策略[4]。高校可以通過組織培訓班、開展教育技術研討會等方式,提供專業知識和經驗分享。
3.4 加強學生參與式管理
加強學生參與式管理是指將學生置于學生管理的核心,促進學生的主動性、參與度和責任感,提升學生管理的效果。
首先,高校需要建立一個學生參與式管理的框架和機制,這個框架應當明確學生參與的范圍和方式,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資源和支持。例如,學生可以參與學生會、學生社團、班級委員會等組織,參與學生事務的決策和管理。同時,高校還可以設立在線平臺或者學生管理咨詢中心,為學生提供參與和發聲的機會。高校要倡導和培養學生參與管理的意識和能力,開展相關的教育和培訓活動,幫助學生理解學生參與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參與的意識和積極性。高校可以開設學生參與式管理的課程,提供相關的學習材料和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其次,高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管理的實踐活動,如學生自主策劃和組織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和實踐學生參與式管理。高校可以建立一個有效的反饋機制,鼓勵學生參與,并及時回應學生的建議和意見。可以設立學生意見箱、在線投訴平臺等渠道,接收學生的反饋和建議,在這過程中,要確保學生的反饋能夠得到認真對待和積極回應,及時采取措施改進學生管理工作。這樣可以增強學生參與管理的信心和動力,促進學生的持續參與和貢獻。
最后,高校可以建立評價和激勵機制,對學生參與式管理的表現進行評估和獎勵。高校可以通過制定參與式管理的評價指標和標準,對學生的參與程度、質量和成果進行評估。在評估結果的基礎上,高校可以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和榮譽,例如學術成績的加分、獎學金的增加、學生干部的選拔等。這樣可以激勵學生積極參與管理,提高學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3.5 建立創新創業平臺和實踐基地
高校可以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學生管理體系,為學生提供實踐和創新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經驗。
首先,高校可以建立創新創業實踐基地,提供創新創業項目孵化、資源共享、創業輔導等服務。實踐基地可以與產業界、政府合作,為學生提供創業項目的孵化環境和資源支持。該基地可以配備專業的輔導團隊,為學生提供創業指導和咨詢服務。同時,基地還可以組織一些創新創業活動,如創業講座、創業比賽等,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其次,高校可以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為學生提供在線學習資源、實踐機會和交流平臺。該平臺可以整合高校內外的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包括課程、教材、案例、導師等,供學生自主學習。平臺還可以提供實踐機會,如創業實習、實踐項目等,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和成長。同時,也可以建立交流平臺,方便學生與創業者、企業家、導師等交流和合作。
再次,高校還可以組織創新創業競賽,鼓勵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競賽可以有不同的主題和形式,如創意設計、商業計劃、科技創新等。通過競賽,學生可以鍛煉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實踐能力,并獲得一定的獎勵和宣傳機會。競賽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最后,高校還需要加強創新創業導師隊伍的建設,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創新創業指導和輔導。導師可以是高校教師、創業者、企業家等,具有豐富的創業經驗和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有效的指導和咨詢。高校可以設立導師制度,建立創新創業導師庫,與學生進行一對一或小組的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探索創新創業路徑。
結語
“互聯網+”時代給高校學生管理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高校應積極應對并推動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與發展。同時,高校教師和管理者也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素養和應用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時代的需求。未來,希望通過進一步的研究和實踐,能夠為“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模式的創新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李妮.互聯網環境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創新路徑[J].互聯網周刊,2023(13):90-92.
[2]邵雪姣,于英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創新研究[J].華東科技,2023(7):95-97.
[3]宋成立.“互聯網+”時代下的高校學生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辦公自動化,2023,28(11):14-16.
[4]蔣蕓蕓.互聯網時代高校學生管理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國際公關,2023(3): 143-145.
作者簡介:張浩軒,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