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云峰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明確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對新時代勞動教育進行了系統設計和全面部署,明確要求“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積極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教育模式”。這是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又一綱領性文件,是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又一里程碑,意義重大,影響深遠。2022年4月,教育部首次頒布《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勞動課正式升級為中小學的一門獨立課程。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勞動,就沒有完整的教育。”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也無論教育如何變革,“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不能變,勞動在推動民族振興、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中的根基作用不能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我們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讓他們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這不僅指明了新時代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大意義,還是當前開展勞動教育的基本原則和基本任務,更是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新思想、新境界。
需要引起我們重視的是,勞動教育必須讓學生真正經歷勞動的過程,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勞動教育,動手勞動是勞動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讓學生親歷勞動過程,重視學生的動手勞動,是當前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重中之重。“親歷勞動過程”就是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勞動”中獲得基本的勞動能力,養成終身勞動的好習慣;在“生產勞動”中感受生活必需品的來之不易,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偉大;在“服務性勞動”中學會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培育服務意識,強化社會責任感。作為教育的主陣地,學校理應給學生提供勞動的契機,開發適切的勞動課程,建立適宜的勞動基地,安排適當的勞動時間。
宋代詩人范成大在《四時田園雜興》一詩中描繪了古代兒童參加勞動的美好畫面:“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今天,我們再次將勞動教育置于整個教育體系之中,就是希望讓每一個學生在“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中,描繪新時代的“田園風光”,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