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品格培養;“德性工具”;育人載體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3)47-0034-03
【作者簡介】趙華,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南京,210013)教研員,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指導中心主任,正高級教師,江蘇省特級教師。
江蘇省丹陽市界牌中心小學(以下簡稱“界牌小學”)秉持“求真”的校訓,堅持“以勞育人,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在“華東燈具城”“全國汽配小鎮”的獨特產業文化中,形成了“創業中生活,創造中學習”的優良傳統。學校申報的省級品格提升工程項目“對話車世界:汽配小鎮兒童‘誠·創品格提升行動”,以“車”為載體,以“誠·創”品格塑造為核心,以“生活對話”為實踐路徑,形成了“生活即學習,學習即創造”的品格錘煉生態。
一、“生活即學習”的道德對話
“生活即學習”是知行合一的時代表達。陶行知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從生活經驗層面的角度講,“生活含有教育的意義”,這是對“生活即教育”的基本認知;“生活無時不變”,生活本身就具有教育的作用。前者將生活當作被動認知對象,后者將生活當作主動實施教育的工具。界牌小學以耳濡目染的產業化生活為背景,以兒童天生喜歡的“運動型工具”——“車”為勞動實踐載體,創造性地挖掘道德學習元素,將生活和學習、學習和創造融為一體,是“教學做合一”的時代表達,是知行合一、知在行中、行在知中的理性實踐。界牌小學以新時代的交通工具為載體設計的品格教育實踐,呼應時代要求、契合科學教育實踐、追尋育人實踐意蘊,將兒童放在時代巨變的宏大背景中,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價值鮮明、理路清晰。
合道德的對話是項目實施的關鍵。陶行知曾說:“我們把自己放在社會的生活里,即社會的磁力線里轉動,便能通出教育的電流,射出光、放出熱、發出力。”融入“社會的磁場中”意味著主動參與、同頻響應,這是項目實踐之所以采用合道德對話的關鍵。對話是日常生活中的普遍現象,也是交際活動最根本的方式,對等性和平等性是“對話德育”的關鍵,人與人、人與工具、人與自然的對等交流、平等換位,是“合道、合德”的核心,也是教育之本真。界牌小學的項目中的“對話”,既有兒童與伙伴的對話、兒童與“車世界”的對話,也有兒童與師長的實踐對話,兒童在教師、家長的引領下,于校園、家庭、企業、社會諸多場域中,自主自由、科學理性、尋求真理、建構意義,從而提升生命質量,歷練“誠·創”品格,實現精神世界的完滿。
選擇讓兒童與“車世界”對話,本身也是提升生活理解和生活質量的要求。“蠻荒之力和肌肉運動”帶來的創造是有限的,歷史的車輪和科學的進步將人類帶上嶄新的跑道,正如加拿大傳播學家麥克盧漢所說:一切的技術、媒介和工具都是人體的延伸。創新科技為人類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讓人類擁有更多的“閑暇”,“閑暇”意味著人類有更多思想的創造和道德的反思。界牌小學以現代汽車文化元素為主體,構建兒童具身學習的虛實交互的時空場域,構筑以兒童為中心的德性之場、育人之境。兒童與現代科技產品對話,產生對“科學與道德、人性與工具、文明與發展”的深度思考,促進道德提升。作為汽配小鎮的兒童,在界牌“勤儉起家、誠信立身、創新發展”的文化中,在“對話車世界”的實踐中,錘煉“誠·創”品格,成長為“勤儉守真、樂觀向上、自主合作、責任擔當”的新時代強國少年。
二、作為“德性工具”的品格實踐
界牌小學的對話實踐,將“車世界”“汽配氛圍”“創業環境”作為道德實踐場景,系統構建了環境、課程、活動和評價體系,為探索具有地方產業特色的“德性工具”如何培養兒童品格,開創了一條合適的路徑。
1.家校社一體化,建構對話“車世界”的實踐場域
界牌小學從校園環境、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三個方面為文化場域建設架設“立交橋”。校園環境是學生開展對話“車世界”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主要設計了“汽配人文館”“汽車體驗園”“能量加油站”“智造夢工廠”“全球車標匯”“民族造車路”“車訊云平臺”“誠信‘5S店”等創意學習空間。家庭環境是兒童每天的生活場所,學校引導家庭創設“車世界”文化氛圍,很多家庭設置了“車模陳列柜”“手工操作臺”“汽配閱讀角”和“榮譽展示墻”等區域,既讓兒童了解家長工作和創業的艱辛,也讓兒童親身參與實踐,使家庭成為兒童對話“車世界”的孵化平臺。學校還與多家企業和創業園合作,定制兒童實習空間,共建“實踐活動基地”“成果發布中心”等10多個研訓學一體的實踐場地。
2.教學研一體,建設“車世界”課程體系
界牌小學的“車世界”課程分為思政課程、學科融浸、校本課程三類。學科融浸主要挖掘國家課程與項目關聯的重點素材,以“車世界科學”“車世界人文”“車世界藝體”三大主題統領,幫助學生在學科融浸中設計微項目,在項目探究中提升個人素養。“汽配小鎮創業者的故事”課程分為兩部分:一是以“華東燈具城產業史”作為線索設計學習素材,二是以汽配小鎮發展歷程中典型的“創業先鋒”“道德模范”“技術骨干”“敬業榜樣”的感人事跡為主題,設計品格習養要點。“汽車智造”STEM社團課程是學校整體性課程,為延時服務提供有力支持;“揭秘小汽車”STEM社團課程是學校最具科創特色的課程,圍繞“智造”這一主旨,設置6方面內容,如“模型拼裝”“創意編程”“模擬駕駛”“產品裝配”“圖紙設計”“3D打印”等。
3.學創悟共融,開展“車世界”悟品立德行動
學校圍繞“對話車世界”,為兒童搭建多維活動平臺,促使兒童在親歷實踐和感悟體驗中浸潤心靈、生長德性,五大品牌實踐活動相互錯位、指向“誠·創”。一是“創業達人尋訪”,學校組織兒童結合主題開展“小記者尋訪車掌門”“小鎮人走進咱校園”等活動,深入了解身邊的“車王國達人故事”,感受創業艱辛,體悟創新精神,在對話中激發自信、勵志立心。二是“匠心車模智造”,學校依據兒童年齡特點,開展“小工匠智造小汽車”“小車手玩轉真駕駛”等活動,讓兒童在創想、創造中享組裝之樂、行駕駛之趣、悟創新之智,培養兒童的工匠精神。三是“生涯職業體悟”,學校定期組織“小勞模體驗車行業”“小交警指揮大交通”等職業體悟行動。四是“車行天下研學旅行”,學校組織“小腳丫尋夢大車企”“小眼睛云游車王國”等活動,帶領兒童到各大車企進行研學旅行,了解國內最先進的汽車制造技術,與高科技人才對話。五是“車未來創享總動員”,這是兒童的盛大節日,為期一周的活動讓兒童盡享創造之樂、學習之樂、分享之樂。
4.堅持過程評價,激賞品格生長之樂
學校圍繞“誠樸、創新”總目標,制定爭章標準和細則,拓展網絡平臺評價渠道,在欣賞和激勵中實現兒童品格提升。學校建立“‘誠·創在成長”綠色評價體系,激勵兒童全面而自由地成長。一是設計“‘誠·創兒童成長里程薄”,鼓勵人人自賞、人人互賞、欣賞人人,里程簿涵蓋“誠創記錄”“誠創評價”“誠創貼花”“誠創榮譽”“誠創心語”等板塊,記錄兒童的成長足跡。二是設計單項獎章,最有特色單項獎章有:“人生方向盤”,激勵兒童有目標;“閱讀加油卡”,激發兒童的讀書興趣;“學習雨刮器”,提醒兒童改正缺點;“才能發動機”,鼓勵兒童獨立創造、展示才華;“高能潤滑劑”,激活兒童的活動和藝術天性;“誠信金喇叭”,指向學習和實踐的誠信表達;“創新智導航”,鼓勵兒童的奇思妙想;“爬坡全驅動”,培養兒童的堅韌品格。
人化的“車世界”,為兒童的品格生長提供了生動場景,為兒童的品格歷練創造了全景課程,為兒童的幸福學習生活鋪滿鮮花。
三、關于育人載體的思考
學校進行兒童品格涵育需要借助環境、課程和活動,在設計過程中,還會關聯兒童生活空間的文化特質、民俗民風、地方產業、校本特色等,因此,諸如中國結、剪紙、書法、跳繩、足球等特色元素成為品格涵育的載體。然而,作為兒童與世界相處的“文化或工具載體”,也是一種生活媒介,我們需要審視它的潛在道德意義,以及它對兒童品格生長的影響。
一是理解工具的力量。按照麥克盧漢的觀點,任何一種工具,包括本項目的“車”,都是人的某種心理和肉體能力的延伸,這種延伸其實是一種“放大或者偽裝”。因此,我們要慎重地看待工具或載體的力量,引導兒童發現外在美和內在美的協調性。
二是學會理解工具、創造工具,追求真善美的統一。人在改造世界的同時,也在被世界改造。同樣,我們塑造了工具,然后這些工具又塑造了我們。因此,我們要引導兒童擁有好奇心,喚醒其求真的天性;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根植向善的創造力;指引兒童的探索欲,擦亮發現美的眼睛。
一個人化的世界,也是化人的世界。“生活即學習”,讓兒童自由成長、合道德成長;“學習即創造”,引導兒童追求真善美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