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真漪



徐建清,畫家、收藏家。1958年生于上海。自幼學習中國畫,師從嶺南畫派名家唐秉耕、馮樹榮,兼習書法、篆刻和裝裱技藝。畢業于江南大學,在中國美術學院進修后赴意大利深造西洋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沈陽美術家協會會員、香港職業畫家協會會員、上海海派名人書畫院會員、南京市山水畫研究會會員、南京市花鳥畫研究會會員、香港書法家收藏協會會員、歐洲書畫協會常務理事、中美書畫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中美藝術家聯合會特聘會員。
國畫藝術博大精深,需要優秀的藝術家傳承和發揚。徐建清先生的藝術造詣深厚,小寫意的技法尤見功力,講究以形寫神,以神寫意,形神并重,雅俗共賞。
他在繼承傳統筆墨的基礎上,汲取優秀的西畫技巧,堅持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創作原則,不斷突破和創新,充分展現出兼收并蓄、學貫中西的個人風采。其作品筆墨簡練生動、形神兼備,氣氛酣暢熱烈,色彩鮮艷明亮,暈染柔和勻凈。小寫意畫以形寫神,貼近生活,神韻盎然,凸顯了畫家的精神追求和審美品位,表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趣。
欣賞他的作品,你往往會無意識地調動自身的情緒去感悟、去體會心靈家園的意義。或許只有這樣,才能讀懂作品中深含的人生哲理,才能理解畫家通過個性的畫布載體,向蕓蕓眾生所傾訴的其內心世界的藝術情愫,從而找到生命中一個新的支點、新的精神寄托和詩意的美好。這,就是其畫風的藝術魅力。
花非花,霧非霧。道可道,非常道。他悟出了看山不是山的藝術禪境,他是為生命的張力而創作。只有充滿生命張力的作品才能真正表達出內心的渴望。這或許是他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標。哪怕窮其一生,也在所不惜。
在他的筆下,無處不疊印著其開朗豁達、閱歷豐富的人生底色。在凝重含蓄、飽含激情的底色上,又有著詩人般的敏銳和山民般的淳樸,通過點、線、面的審美組合,演繹成不一樣的風景畫面,大氣而致遠。
他赴意大利深造西洋畫,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作品被多國友人收藏。徐建清先生為人謙和,如春風般和煦;性格內斂儒雅,洋溢著藝術家氣質。繪畫是必須具有天賦的,畫者本身應具有極高的品學修養,天賦、靈感、功力、學養缺一不可。我反復欣賞和揣摩他的作品,強烈地感受到畫家寧靜得像一泓池水,毫無漣漪,平滑如鏡。如此從容、如此定力,他是要把所表達的藝術情感通過畫筆嵌入人們的心靈。其作品極具辨識度,詮釋了嶺南畫派的藝術精髓。
古人提出畫有“六要”,即氣、韻、思、景、筆、墨。換個簡單的說法,就是精神、氣質、意境和功力,徐建清畫作全部都有體現。《富貴吉祥》以牡丹和青竹為主題,整體色調清新怡人,充分體現了濃厚的民族意韻。唯有牡丹真國色,它的雍容富貴與青竹堅韌挺拔的風韻如此的和諧統一。
徐建清作品獨具民族風情和地域風格,盡顯高致俊逸,筆潛氣斂,不事夸張,存氣韻于天資功力之內,揚民族氣息和精神于畫外。故畫中之物任爾遐思,“風景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者,韻使之也”。
徐建清對中國字畫的熱愛無以復加,書法、篆刻以及裝裱等都精湛嫻熟。比如工筆的山水猶如精神透析,畫面險峻蒼秀、風雅至極。“望秋云,神飛揚,臨春風,思浩蕩”,詩中有畫,畫中藏詩。欣賞山水畫《萬壑松驚山雨遇,一川花氣水風生》,磅礴大氣,畫中的主體物象構圖起承轉合、因勢利導、開合自如,實中著眼、虛處留意,動與靜、明與暗的強烈對比豐富了節奏和韻律。瀑布、河流、松林及云霧,以淡淡彩墨渲染點暈,所呈現的山水給人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不難看出畫家捕捉的似有似無的物象,正是繪畫高手所為;墨的濃淡燥濕、轉折頓挫傳達出通曠清遠之感,即“山雨遇”“水風生”的韻味。
一個優秀的畫家一定是有修為的,他會在人文、藝術、自然及哲學等方面有獨到的見解。“畫者,文之極也”,充分說明了畫家需要具有多維的人文學養。具有這些優秀品質的人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世間一切的日月江河、花鳥魚蟲在他的眼里都具有美的特質,因為畫家有一雙發掘美的眼睛和一顆輸出美的心。
《夏日佳果》是徐建清一幅極具生活趣味的作品。畫中主體物象是葡萄、雞和雞雛。整個畫面渾然天成,沒有一絲矯揉造作。畫家的墨彩是那么的清新淡雅,構思婉約又情趣盎然。葡萄的鮮麗如三春之桃、靈秀若九秋之菊,占盡春華秋實。雞的形象栩栩如生,神態端莊,儀態萬方,靈性而生動。如此走心的畫家以二維的藝術創作暗喻的是一個寧靜祥和的家園。這個唯美的意境揭示了國畫的藝術魅力,不只是作品本身的審美意識,情蓄景中,意在畫外。如此平常的兩種物體可以如此之美妙地躍然紙上,此乃真藝術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