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了解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研究熱點及前沿,在中國知網(CNKI)對該領域的文獻進行檢索,搜索文獻發文時間在2000—2022年間的研究成果,并借助文獻計量工具Cite Space軟件對2000-2022年間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結果顯示:(1)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文獻探究經過了四個階段的發展;(2)該領域科研人員與機構之間關系網較為分散,合作不夠緊密;(3)我國該領域研究熱點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生原因的分析研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對策的研究;(4)我國該領域的研究前沿為圍繞“法律責任”“風險防控”“中小學體育”相關關鍵詞展開的有關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
關鍵詞: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近年來,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時有發生,它不僅嚴重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還給學生家庭、體育教師、學校三方都帶來壓力和負擔。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導致學生、家長懼怕參與體育運動,體育教師消極對待體育課,學校消極開展體育工作,嚴重阻礙了學校體育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借助Cite Space軟件對2000—2022年間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進行可視化分析,梳理出2000—2022年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以及得出該研究領域發展的前沿趨勢,為今后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1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來源
在中國知網數據庫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相關主題詞進行高級檢索,取消勾選會議、報紙類文獻,以“體育傷害事故”“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校園體育傷害”“學生體育傷害”為主題詞進行檢索,時間設為“2000—2022年”,檢索日期為2022年12月,對檢索到的1907條結果進行篩選,在閱讀題目和摘要后仍無法確定的文獻進行全文閱讀,去除題目、摘要或內容不符合主題的文獻,剔除重復的文獻,最終從1907條結果中篩選出1583條有效文獻。
1.2 研究方法
將我國1583篇“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有效文獻導入Cite Space軟件中進行圖譜繪制,分別以作者、機構、關鍵詞等為節點類型進行圖譜分析,梳理出2000—2022年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研究演進、研究熱點以及預測其研究前沿。
2 結果與分析
2.1 文獻發文量分析
文獻的發文量趨勢變化與研究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借助Cite Space軟件可繪制出2000—2022年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發文趨勢變化圖(見圖1)。由圖1可以推斷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文獻的發文趨勢經歷了四個階段:起步階段(2000—2007年)、快速增長階段(2008—2014年)、平穩發展階段(2015—2018年)、回落階段(2019—至今)。在起步階段,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還在摸索階段,研究文獻較少,大部分學者的關注點多放在學校體育的傷害事故的現狀、誘因以及相關法律糾紛解決中,在這一階段,國家陸續出臺《教師法》《體育法》等法律,為規范學校體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提供法制保障。在快速增長階段,體育傷害事故相關領域的文獻數量呈快速上升趨勢,在這一時期,學生體質逐年下降,體育傷害事故逐年頻發,引發了學者們對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誘因以及責任歸咎等問題,更加深入的探究以及風險防范措施的探究。在平穩發展階段,該領域的相關研究熱度不減,年發文量平均在100篇左右。回落階段,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發文量在2019年以后逐步呈下降趨勢,在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后整個社會多處于疫情防控管制下,相關體育活動減少,學校體育課也多以線上的形式開展,社會熱點也隨之轉移。
圖1 發文量趨勢圖
2.2 作者共現分析
運行Cite Space軟件繪制作者共現圖譜(見圖2)。由圖2可見,作者分布零星散落,圖中顯示節點數量N=616,連接作者的連線E=140(密度Density=0.0007),這表明目前該領域作者之間的合作較為分散,不夠密切。該領域發文量最多的作者是閆振龍,共發表19篇,發表2篇及以上的有116人,占19%。根據普萊斯定律,核心作者發文數量必須滿足:發文最多的作者文章數量平方根的0.749倍。通過定律計算得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最低需要發表3.3篇以上的文章,因此統計出該領域有13位核心作者。觀察作者之間連線發現,該領域合作較為緊密的團隊分別有以閆振龍、曹士云為核心的研究組織。以閆振龍為核心的研究團隊,學者們大多都是該領域的核心作者,該團隊研究多聚焦在高校體育傷害事故與大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2.3 科研機構分析
科研機構的分布可以反映不同高校和機構對該研究領域的重視程度、研究范圍和研究資源。如圖3所示,我國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研究的主要力量主要是由各體育院校、各師范院校和各綜合類大學中的體育學院來完成的,其中節點最大的機構為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
圖3顯示,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領域中共有機構554個,節點之間的連線有101條(密度E=0.0007),這說明各機構之間的合作聯系還是普遍較少。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在該領域發文最多,結合作者共現結果可以發現閆振龍、程立雪、葛金琰等學者都是來自于西安交通大學,可以看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廣泛集中在西安交通大學。對發文機構爆發節點進行查看,除了西安交通大學在該領域有爆發發文之外,上海政法學院發文也曾在該領域爆發,且上海政法學院在該領域的關注都聚焦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相關法律問題上。
由表1可知,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17篇)、北京體育大學(15篇)、蘇州大學(10篇)、上海體育學院(9篇),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進行了較多研究。結合圖3可以看出,西安交通大學體育中心和北京體育大學雖對該領域有較多研究,但是與其他機構之間合作較為稀疏,上海體育學院在領域內與其他機構之間的合作雖較為密切,存在發文數量不多的問題。
表1 機構發文量情況
2.4 研究熱點分析
對2000—2022年我國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研究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排序第一的關鍵詞是“傷害事故”(749次),然后依次是“體育教學”(322次)、“學校體育”(241次)、“體育課”(124次)。通過分析頻次較高的幾個關鍵詞可以看出,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研究熱點偏向于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分析,學校發生的意外傷害事故60%與體育教學活動有關[1],對體育教學中傷害事故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旨在找到解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對策,減少校園傷害事故的發生。
將1583條文獻結果導入Cite Space軟件運行,時間切片設為1年,節點類型為關鍵詞(Keyword),繪制出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領域的關鍵詞網絡共現圖譜(圖4)。
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即中心性是為網絡中每個節點定義的,關鍵詞中心性越高則該關鍵詞越重要。運行Cite Space軟件計算出關鍵詞中心性并對其排序(表3)
基于關鍵詞共現圖譜(圖4)、關鍵詞中心性排名表(表3)以及樣本文獻的屬性,對2000—2022年以來的高頻關鍵詞進行歸納,總結出以下三個研究熱點:
(1)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生原因的分析研究
該研究熱點涉及到的共現詞有:傷害事故、體育教學、學校體育、體育課等。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頻發,學者們普遍認為造成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三個:學校層面的原因、體育教師的原因以及學生自身的原因。學校層面主要涉及到場地器械存在安全隱患、校方監管不到位、校方安全意識薄弱以及相關預防制度不健全等因素。體育教師方面主要是由于教師的專業水平欠缺、教師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薄弱等因素所造成。學生方面主要涉及到學生安全意識的缺乏、不遵守活動紀律、心理素質問題、身體素質問題等因素。
(2)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
該研究熱點主要包含的共現詞有:法律責任、歸責原則等。深入了解發現,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學者研究的起步階段(2000—2007年),學者們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構建、責任認定等問題也處于初步探究階段。張厚福等學者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探討》中指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一旦出現,學校、體育教師、學生和家長往往就責任認定或相互指責或彼此推諉爭論不休,有關部門進行處理也因無明確的法律法規依據頗感棘手[2]。校園體育傷害事故頻發,學校、教師、學生三方的之間的責任卻難以明晰,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大幅增強,因此產生的經濟、法律糾紛也大幅增加[3]。社會輿論也給學校產生了巨大的壓力,導致很多學校采用消極的措施,減少體育活動、去掉危險有難度的體育項目如體操中的跳箱,田徑中的長跑等等,眾多學者紛紛呼吁盡快立法,明晰校園傷害事故事件的三方責任,共建一個學校體育健康發展的環境。許多學者開始從各個法律條文中探究適用于校園體育傷害事故的條款,大多從《民法通則》《憲法》《教師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條文中找到適用于校園體育傷害事故的條款。其中被探討最多的就是《民法通則》中的歸責原則,學者們認為歸責原則中的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和公平責任原則尚可適用于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中,自2021年1月1日實施“自甘風險”條款后學者們又將熱點聚焦在“自甘風險”條款上。
(3)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對策的研究
該熱點主要的共現詞有:對策、預防、預防措施、風險防控等。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對策研究中,學者們普遍認同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是規避學校體育活動風險的有效手段[4]。由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具有多發性、復雜性、特殊性和不可預知性,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是健全預防機制能夠有效的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降低傷害事故造成的損傷[5]。
從學校方面,建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管理機制可以很好的規避校園傷害事故發生的風險,降低體育傷害事故帶來的損失,如定期對學生進行體檢,為學生建立健康檔案,實時掌握學生的健康動態來規避學生因身體原因的問題帶來的不必要的傷害事故;對場地器械進行定期維護,避免因體育器材設施的破損而引發傷害事故[6];學校還可以通過風險轉移的方法來降低體育傷害事故帶來的損失,比如,可以通過為學生購買運動保險,將風險轉移到保險公司身上,發揮專業保險機構的作用降低風險損失[7]。
從體育教師方面,教師作為體育教學中的主導者,積極有效的行為因素能夠減少甚至消除意外事故的發生[8]。提高安全責任心是核心,大多數體育傷害事故是可以預防的,這與體育教師責任心密切相關[9],增強防范意識,在體育教學實踐中加強監督,積極排查安全隱患能夠有效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其次,要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內容,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課程設計期間需要設計制定與學生身心發育特點以及興趣需求相符合的課程內容,減少校園體育傷害事故的發生幾率[10];體育教師應該掌握相關急救提高自身處理事故的能力,使學生在受到傷害時能夠及時地得到科學的處理,減少傷害事故發生帶來的損失。
從學生方面,在小初階段的學生,該階段學生精力充沛,較為活躍而自制力較差,學生應該提高自身安全意識,遵守活動的紀律意識來規避運動傷害的發生。高中大學學段比賽發生體育傷害事故的概率最高[11],該階段的學生提高自身處理傷害事故的能力和心理素質能力都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應對傷害事故。
2.5 研究前沿分析
突現詞是指通過監測頻率增長快速的關鍵詞,以此來判斷研究興趣的突然增長[12]。運行Cite Space軟件,得出該領域關鍵詞突現圖(圖5),紅色線段的開始標志著突現周期的開始,紅色線段結束則意味著突現詞突現周期也結束。
從圖5可以看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關鍵詞熱點一直圍繞著法律責任、風險防控、小學體育等關鍵詞動態突現。《民法通則》中的“自甘風險”條款自2021年實施以來,就成為從2020年突現至今的熱點關鍵詞,表明了學者們對適用于體育傷害事故事件相關法律法規的關注。其實,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的法律法規問題自2000年以來就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立法工作從沒有停止腳步,但其發展卻差強人意[13]。我國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十分欠缺,存在立法滯后、條文不夠細化等問題,大多法律條文過于原則,針對性不強,一旦發生體育活動傷害事故,很難找到強有力的法律法規為依據[5],所以學者們對體育傷害事故法律相關問題的探討從2000年至今一直都未停止。
“小學體育”“風險防控”兩個關鍵詞自2016年突現以來一直持續至今,“初中體育”也在2019年至今進入學者們的研究熱潮中,進一步發現,早在2013年關鍵詞“小學”就已經成為學者們研究的熱點。由于小學生具有的身心特點與中學生和大學生不同,小學階段的學生自制力差、活潑好動、缺乏安全意識、心理與生理素質水平不高等,因而更容易誘發傷害事故,所以學者們更加關注小學生發生校園傷害事故的誘因以及對策。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評估”更是在2010年就成為了研究熱點,體育傷害事故具有多發性與不可避免性,應對校園體育傷害事故最好的對策就是對體育傷害事故進行風險防控。
綜上,本研究認為,未來圍繞“法律責任”“風險防控”“中小學體育”相關關鍵詞展開的有關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會繼續成為該領域的研究前沿。
3 結論
(1)我國學校體育傷害領域的文獻研究經歷了起步階段、快速增長階段、平穩發展階段和回落階段,發文量總體呈上下波動趨勢。
(2)目前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研究領域科研人員與機構之間關系網呈現分散,學者與機構之間缺少合作與交流。
(3)我國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領域的研究熱點有3個方面: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發生原因的分析研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相關法律法規的研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對策的研究。
(4)該領域未來的研究前沿為:圍繞“法律責任”“風險防控”“中小學體育”相關關鍵詞展開的有關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研究。
參考文獻
[1]白莉, 李杰,曹士云.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監護”問題之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3):372-374.
[2]張厚福,張新生,李福田.學校體育中傷害事故的法律責任探討[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1(1):28-30.
[3]楊剛,王丹,解先德,等.對學校體育活動意外傷害事故的探析與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01(4):120-121.
[4]李坤,韓鵬.學校體育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機制[J].成功(教育),2010(1):199-200.
[5]劉儉,張育明.高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機制的構建[J]. 大眾文藝,2011(19):223-225.
[6]李碧.張家界市區中學體育傷害事故及預防研究[D].張家界:吉首大學,2017.
[7]吳昊.中學體育傷害事故的風險管理研究[D].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6.
[8]楊繼君.體育教師在學校體育傷害事故風險控制中的責任[J].冰雪運動,2014,36(4):84-86.
[9]羅京寧.論預防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主體及作用發揮[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11):15-16.
[10]盧軒.校園體育傷害事故特征分析與預防措施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22.
[11]張云波.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特征分析與預防措施的研究[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20.
[12]徐茗珊,許鳳英.基于Citespace的我國體育場館領域研究熱點及前沿可視化分析[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 2022,30(10):193-197.
[13]于婷婷.法制社會體系下我國學校體育行政法規構建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32(2):13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