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達3.54萬億元,增長0.9%。其中,出口1.97萬億元,下降3.1%;進口1.57萬億元,增長6.4%。
11月9日,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6%,環比持平。
11月9日,中國中小企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中小企業發展指數(SMEDI)為89.1,比9月略降0.1點,依然高于2021年和2022年同期水平。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下降0.2%,環比下降0.1%。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環比增長0.39%。
11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43333億元,同比增長7.6%。
11月16日,中國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前10個月我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為736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7.3%。
11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7%,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
11月24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數據顯示,10月我國國際收支貨物和服務貿易進出口規模為40910億元。其中,貨物貿易順差3266億元;服務貿易逆差1391億元。
11月30日,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49.4%,較上月微幅下降0.1個百分點。
11月1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公布《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要求商業銀行在最低資本要求的基礎上計提儲備資本。儲備資本應為風險加權資產的2.5%,由核心一級資本來滿足。
11月6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全國農村中小銀行機構行業發展報告(2023)》,2022年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總資產規模達47.62萬億元,貸款總額為26.41萬億元,近三年復合增長率達12%。
11月7日,河南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在鄭州舉行。該行是在河南省農信聯社的基礎上,由河南省屬國有企業出資發起設立,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省級地方性銀行。
11月10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銀行保險機構涉刑案件風險防控管理辦法》,其中提到,國有和國有控股銀行保險機構應當加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的監督。
11月14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累計實現凈利潤1.9萬億元,同比增長1.6%。平均資本利潤率為9.45%,較上季末下降0.21個百分點。
11月17日,山西農村商業聯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開業。山西成為全國首個采取農信社股權“上參下”模式改革省份。改制后,山西農商聯合銀行總股本由2630萬元增至50億元。
11月24日,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別風險管理辦法》,該辦法是金融監管總局對《銀行業金融機構國別風險管理指引》進行修訂后形成的。
11月27日,金融穩定委員會公布2023年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G-SIBs)名單。中國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上榜。其中,交通銀行首次上榜,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升至第二檔。
11月28日,招商銀行公布,該行成功簿記發行2023年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發行規模為人民幣300億元,前5年票面利率為3.41%,創近幾年來股份制商業銀行永續債新低。
11月7日,澳洲聯儲宣布加息25個基點,將現金利率提高至4.35%,結束了四個月來保持利率不變的局面。
11月14日,美國勞工部發布數據顯示,美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2%,環比與上月持平。
11月15日,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英國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從9月的6.7%降至4.6%,創兩年來新低。
11月1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預測,韓國2023年實際GDP增速為1.4%,2024年實際GDP增速為2.2%。
11月23日,瑞典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4%不變。
11月23日,土耳其中央銀行宣布加息500個基點,將基準利率從35%上調至40%。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研究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1月24日,日本總務省公布的官方數據顯示,日本10月核心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為106.4,同比上升2.9%。
11月29日,新西蘭央行宣布維持基準利率在5.5%不變。
11月29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2.9%,中國經濟預計將增長5.2%。
11月30日,韓國央行決定維持基準利率3.5%不變,這是韓國央行第七次決定維持基準利率不變。
11月3日,證監會根據《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修訂了《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計算標準規定》,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1月10日,證監會和國家標準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證券期貨業標準化工作的指導意見》,對證券期貨業標準化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為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1月10日,證監會按照注冊制改革市場化、法治化的要求,對《首發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進行了修訂,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1月10日,由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修訂發布的《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正式施行,以推動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整合及優化分配社會資源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11月10日,為進一步規范輔導相關工作,推進派出機構發行監管轉型,證監會研究修訂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輔導監管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1月16日,為加強信托公司差異化監管,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修訂并發布《信托公司監管評級與分級分類監管暫行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11月17日,為進一步支持上市公司以定向可轉債為支付工具實施重組,置入優質資產、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證監會制定并發布了《上市公司向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購買資產規則》。
11月17日,證監會發布《衍生品交易監督管理辦法(二次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11月20日,聯合資信消息稱,2023年1—9月,不良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量為85單,同比增長97.67%;發行規模為326.67億元,同比增長83.19%,發行單數與發行規模均呈大幅增長態勢。
11月24日,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與資產管理產品管理人及服務機構間對賬數據接口》金融行業標準,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