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杰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大學生是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是國家發展的中堅力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保障國家發展的需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是保證國家人才發展的要求。學生的素質與我國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而思想政治素養是其他素養發展的前提,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1]因此,在新形勢下,高校應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進行正確的思想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和行為素質,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社會發展培養骨干人才。
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國外多元文化的傳播對大學生的生活產生了持續的影響。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能更快更多地獲得信息,也能更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由于互聯網的全球性,人們可以獲得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的信息,可以接觸到的信息和文化影響也越來越多樣化。[2]
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信息和網絡技術持續發展,促使我國的民族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西方文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產生了不可忽視的影響。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應該堅持包容開放的辦學風格,并加強對學生的教育。
一方面,相關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內容的吸引力和針對性不足,沒有考慮到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的變化;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實踐活動較少,課堂缺乏創新,學生往往被動參與,導致學生對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缺乏熱情。在學習期間,大部分學生注重專業知識和科研能力的培養,普遍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造成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的不良后果。[3]
網絡技術的應用和突破一方面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對我們的世界觀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我們需要加強對西方文化本質的分析,并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選擇、運用能力進行培養。目前,西方文化中對大學生影響較為顯著的文化主要包括個人主義、新自由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等,在不同程度上對學生的思想觀念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當前,我國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也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隨著時代的發展,學生的思想更加多元、更加獨立,要求高校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在文化建設中過度關注物質文化,忽視了精神文化的形成。這不僅影響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影響了高校學生的身心健康。[4]此外,在新形勢下,我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沒有與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相適應,沒有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進行充分的了解。鑒于此,本文探究了“五維聯動”的思政教育新模式。
在學科和專業的基礎上,高校要明確人才培養各方面的教育目標和標準,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以思想品德課和專業課的思想教育為基礎,利用好入學教育、思想品德課程、黨派課程、社團課程、法制教育、重要紀念日的專題教育等。與此同時,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融入教材、課堂,把思政教育的各個方面融入人才培養評估中,構建教書育人的思政教育合作體系,實現課堂思政教育的有效制定、共同推進和影響提升。
構建“以學科為基礎,面向全體,分類指導,強化實踐,讓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競賽中成長為人才”的“雙創教育”工作體系;強化對公眾號、網站以及社團和各種講座課堂的管理,維護社會主義教育的陣地,建立合作教育制度。
實施“科學識別、經濟救助、心理疏導、精神鼓勵、成長促進、愛心溝通”的制度;實行教育資助制度;實行“全面供給、多元促進、專題教育、立體輔導、高科技干預、多學科聯動”的制度。心理健康教育要實行“全面保障、多元促進、專題教育、立體輔導、高效干預、多學科照射”的制度。[5]
在“社會實踐、志愿者工作、校院社團”三個平臺的基礎上,運用“常規活動、項目活動、專業拓展、品牌強化”等手段,結合專業實踐、整體課程實踐、科研學習、外出考察、志愿者工作等,合作實施旨在引導學生“修身養性、了解社會、合理決策、奉獻社會、報效國家、心懷感恩”的德育與思政協同育人系統。
政府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既有物質上的支持,又有精神層面的引導和鼓勵。同時,我國高校應完善思政教育的評價和考核制度。
我國要繼續加強對思政教育工作的管理,優化思政教育環境,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努力為學生的成長營造良好的環境。[6]我們要積極幫助和支持社會團體舉辦各種活動,關心和支持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為其提供學習、生活和娛樂設施,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學校應與企業積極聯系,并邀請相關的專家、教授參加教學活動,開展社會實踐、企業生產、社會調查等活動,讓學生認識到社會的發展、科技創新的需求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此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與職業素養。各大院校與企業建立培訓和就業基地,通過人才培養、見習、招聘等形式,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共同制定一套具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企業人才培養計劃,將學生所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與產業需求密切聯系起來,力求將社會需要與學生的就業準確對接。校方還可以與校友和企業合作,資助貧困學子,為杰出學子做宣傳,舉辦為支持就業而進行的技能培訓和比賽,建立起一套有社會力量參與的大學生思政教育合作體系。[7]在思政教育、素質教育和企業文化教育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國家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增強綜合能力。
充分發揮校本教育的作用,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徑與空間。我們應注意到家庭環境對大學生良好人格的塑造及思想政治素質形成的影響,通過成立家校聯絡小組、邀請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召開座談會、組織寫家書、家訪等方法,使校方與學生、家長之間形成一種良好的交流機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合作體系,讓家庭和學校在教育過程中共同協作。[8]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交往的時間和空間限制越來越小,這為我們開始運用家校聯系的新模式創造了條件,使我們能夠更好地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新的家校聯系模式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基礎,將“家長—學生—教師”視為一個“成長的共同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程,需要社會各界特別是社會支持體系的參與和支持,才能保證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對此,高校自身應不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效果,積極建立科學完善的工作機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政府應提供足夠的政策和財政支持,同時引導企業、社區等社會組織參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9]同時,高校應鼓勵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能力。
我們從五個方面探究分析了新形勢下“五維聯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為了驗證這一模式的應用效果,我們依托某高校,將開展新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果與原有教學模式的教學成果進行了比較,實現了對該模式應用合理性的驗證。(如表1 所示)
表1 “五維聯動”模式應用前后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情況對比
從表1 中的數據可以看出,應用“五維聯動”思政教育模式后,大一新生的社會實踐能力達到了95.6分,綜合素質達到了98.3 分。而未應用“五維聯動”思政教育模式的其他年級,社會實踐能力僅為51.2分及以下,綜合素質僅為45.3 分及以下。因此,通過對比可以看出,應用“五維聯動”思政教育模式,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更好地將所學專業知識轉變為實踐應用能力。
“五維聯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對大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對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積極意義。推進“五維聯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助于超越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單一教育局面,形成多維度教育促進與融合的模式,通過整合多種資源,完成立德樹人的使命,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適應,增強思政教育實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高質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