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 苗
南陽市中醫院獨山院區(南陽市骨科醫院)老年骨科(河南南陽 473000)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深,相關研究顯示[1],預計到2025年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將達到3億以上。老年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骨質疏松的發生率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升高。且骨質疏松增加了骨折發生率[2]。老年髖部骨折(geriatric hip fracture,GHF)是臨床上老年群體常見骨折類型,其發生率約占所有老年骨折的23.79%[3]。很多老年患者GHF后,喪失了自主生活能力,給個人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研究發現[4],若GHF患者圍術期血紅蛋白的水平比較高,其術后功能恢復水平也隨之提升。但是許多患者在術后會出現嚴重貧血情況,且與術中的失血量嚴重不符,術后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降低,因此有學者提出隱性失血概念。老年GHF出現隱性失血的原因尚無確切定論。有研究者認為[5],這可能是手術操作導致大量血液進入組織引致。還有研究者認為[6],這可能是由溶血所導致的隱性失血。因此,為了減輕老年GHF的隱性失血,本研究探討了老年GHF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因素及護理措施,具體報道如下。
回顧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86例老年GHF患者。86例患者中男45例、女41例;年齡為60~82歲,平均(68.32±6.83)歲;骨折至手術時間為2~8 d,平均(3.73±1.21)d;其中冠狀動脈粥樣硬化21例,糖尿病25例,高血壓37例;合并骨質疏松65例。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經臨床影像學診斷確診為GHF,且為新鮮骨折[7];符合手術治療指征,需擇期進行手術治療;年齡≥60歲;臨床資料完整;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陳舊性骨折;合并其他原因導致的肢體功能障礙者;粉碎性骨折者。
1.3.1 因素分析及資料收集 通過檢索以往文獻中關于老年髖部骨折和隱性失血相關文獻,將已有相關因素納入研究,包括性別、年齡、合并基礎疾病、骨折類型、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是否引流管留置情況和肝素使用情況等,收集患者上述相關資料。
圍術期隱性失血計算方法:隱性失血量=總失血量-術中出血量。總失血量=血容量×(術前紅細胞比容-術后紅細胞比容)。
1.3.2 護理措施
表1 老年GHF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的護理措施
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 23.0對本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將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老年GHF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因素。檢驗水準為α=0.05。
不同性別和是否合并冠心病、高血壓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合并糖尿病、骨折類型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一般資料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情況對比 (±s)
表2 不同一般資料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情況對比 (±s)
項目n圍術期隱性失血量/mLtP性別0.1350.893男45624.15±122.63女41620.36±138.48年齡2.1720.033 60~75 歲38613.23±125.73≥75 歲48665.35±96.83冠心病0.2550.799是21632.63±93.73否65639.26±106.26糖尿病10.821<0.001是25768.26±126.26否61525.26±78.37高血壓0.3130.755是37657.36±113.63否49649.36±105.22骨折類型8.002<0.001股骨頸骨折32532.27±85.73股骨轉子間骨折54735.26±127.26
不同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手術方式及麻醉方式圍術期隱性失血情況對比 (±s)
表3 不同手術方式及麻醉方式圍術期隱性失血情況對比 (±s)
項目n圍術期隱性失血量/mLFP手術方式42.249<0.001全髖關節置換術33873.62±152.72半髖關節置換術21715.23±112.73股骨轉子間骨折髓內、外固定術19651.72±75.36股骨頸骨折空心釘固定術13427.63±121.63麻醉方式80.139<0.001蛛網膜下腔阻滯23835.37±113.54
續表
表3 不同手術方式及麻醉方式圍術期隱性失血情況對比 (±s)
項目n圍術期隱性失血量/mLFP全身麻醉37614.63±75.36聯合麻醉26521.63±81.53
不同術后引流、使用肝素情況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術后處理方式圍術期隱性失血情況對比 (±s)
表4 不同術后處理方式圍術期隱性失血情況對比 (±s)
項目n圍術期隱性失血量/mLtP術后引流12.631<0.001是45857.27±116.73否41568.26±92.73使用肝素12.423<0.001是31783.63±116.73否55521.73±78.33
對上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賦值,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合并糖尿病、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后引流、使用肝素為老年GHF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5。
表5 老年GHF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因素分析
隱性失血主要指圍術期出血擴散到組織間隙或由于溶血所導致的失血情況。對于老年骨折患者來說,無論是何種手術方式均難免會對周邊組織造成損傷,增加術中出血量[8]。若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多會導致血液擴散到組織間隙,增加圍術期隱性失血量。研究發現[9],老年GHF患者大量隱性失血情況發生之后對患者術后康復具有較大負面影響。例如,降低患者身體機能,增加臥床時間的同時,也會增加術后感染并發癥發生率。另外,隱性失血會激活患者機體內產生致熱原,增加機體體溫,加快代謝速度,導致機體的營養物質過分消耗,延長術后康復時間[10]。隱性失血還能夠誘導貧血的發生,導致患者肌肉和皮膚出現供血不足影響切口愈合。因此,分析老年GHF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因素,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護理措施,對于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價值。
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性別、合并冠心病、高血壓患者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年齡、合并糖尿病、骨折類型患者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發現[11-12],骨折患者的年齡越大,隱性失血量越多,與本研究結果相符。這是因為,年齡越大的患者機體大量失血之后血容量減少,不能夠快速使組織間隙體液及時進入到血管補充循環血量,增加隱性失血量。本研究發現合并糖尿病患者隱性失血量也有所增加,這可能是因為,老年患者的血管彈性較低,而合并糖尿病后,加劇了血管惡化狀態,降低血管壁的自身修復能力,因此增加了隱性失血量[13]。本研究發現,股骨轉子間骨折隱性失血量明顯高于股骨頸骨骨折,這是因為股骨頸骨折的骨折線主要在關節囊內,而股骨轉子間骨折多見于囊外骨折,出血骨小梁面積較大,而且沒有關節囊束縛,會出現較多隱性失血情況[14]。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手術方式、麻醉方式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有研究發現[15],在固定手術中,股骨轉子間骨折髓內固定方式的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最多,其次是空心釘固定術。這是因為股骨轉子間骨折髓內固定術會導致髓腔內血竇開放,促使大量血液在髓腔內滯留,導致較多的隱性失血。另外還有研究發現[16],由于全髖關節置換手術較為復雜,其隱性失血量也會明顯增多,與本研究結果相符。有研究發現[17],不同麻醉方式的應用對于患者圍術期失血情況具有較大影響,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這可能是因為局部麻醉劑聯合麻醉能夠對蛛網膜下腔的交感神經產生更好的阻滯作用,降低動靜脈交感神經活性,使血管擴張,血壓降低,減少出血量;不同術后引流、使用肝素情況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是因為隱性失血主要是由部分血液進入到組織間隙導致,當隱性失血達到一定程度之后,組織間隙會處于飽和狀態,增加間隙內壓力,對于失血部位能夠起到加壓止血作用,減少出血量,而放置引流管之后,會使間隙血液釋放,增加隱性失血量。另外,由于老年GHF肺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率較高,因此許多老年GHF患者需采取低分子量肝素進行抗凝治療,從而預防并發癥的發生[18]。但肝素的應用同時也會降低患者血液濃度,加快血液流動,從而增加患者隱性失血量。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合并糖尿病、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后引流、使用肝素為老年GHF患者圍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因素。研究結果提示,對于老年GHF患者除了采取常規護理措施之外,針對圍術期隱性失血的影響因素采取相關措施來進行對于患者術后康復具有重要價值。因此,需針對老年髖部骨折患者采取隱性失血預防護理、術后生命體征監測、心理護理、術后飲食指導等措施進行干預,從而預防圍術期隱性失血的發生[19]。
綜上所述,老年GHF患者圍術期會存在大量隱性失血情況,同時年齡、合并糖尿病、手術方式、麻醉方式、術后引流、使用肝素與圍術期隱性失血量具有密切關系,臨床上可采取針對性措施減少GHF患者隱性失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