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

柯達伊教學法是由匈牙利著名音樂教育家柯達伊所提出來的教學方法,旨在將音樂作為每個孩子教育的一部分,以提高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本文以初中七年級《一二三四歌》為例對音樂合唱進行教學策略探究。
一、柯爾文手勢的運用
柯爾文手勢是音樂課堂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以使學生了解首調唱名體系中音級之間的關系,讓抽象的音高關系轉化為直觀視覺的手勢。這也是一種在學習過程中用于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溝通的肢體語言。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采用柯爾文手勢進行發聲練習,柯爾文手勢通過不同的手勢動作對應不同的音符,以此幫助音樂學習者更好地掌握音準和音階。通過手勢的動作,讓學生能夠形象地理解音符的實際高度。
例如,在進行《一二三四歌》的學習過程中,用手勢來做一個人的二聲部練習,學生用單手做手勢,教師用兩只手表示不同聲部的音高結合。雙手指揮兩個聲部的學生做二聲部節奏和音準的練習,利用手勢及時調整各聲部音準,幫助學生在視覺上感受音準,讓學生能唱準音調。
二、柯達伊教學法在節奏訓練中的運用
體驗和掌握穩定的節拍是培養學生節奏感的重要基礎,大多數學生都沒有穩定的節拍感,導致出現趕拍、延遲、節奏不穩定等情況。柯達伊教學法中節奏音節有固定的記法和讀法,通過反復練習建立節奏上的認知,形成一種記憶,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對于節奏的學習。
以《一二三四歌》二聲部節奏部分為例,訓練步驟如下:
1.口讀節奏。教師用節奏棒敲擊穩定拍,學生跟隨教師給出的穩定拍將出現的節奏按照“節奏時值讀法”讀出來。這種練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早期階段了解音符持續時間的長短,也能夠準確地讀出節奏,同時加快學生的節奏記憶速度,加強學生在聽、讀、寫中的運用。
2.口讀節奏+手拍節奏。教師用節奏棒敲擊穩定拍,學生跟著教師給出的穩定拍,按照“節奏時指讀法”讀出節奏,同時用雙手將節奏型拍出來。
3.默讀節奏+手拍節奏。教師用節奏棒敲擊穩定拍,學生只需要跟著教師的節拍將節奏用手拍出來,而將口讀變成內心默讀。
4.分組合作二聲部節奏。教師用節奏棒敲擊穩定拍,學生分為兩組跟著教師的節拍將各自聲部節奏用手拍出來,同時心里默讀節奏。
《一二三四歌》絕大多數都是二分音符與四分音符,因此,采用柯達伊的“節奏時值讀法”熟悉譜子,更有利于訓練二聲部的節奏,以形成一個簡單的節奏二聲部。采用“節奏時值讀法”,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音符時值的了解,也能提高學生對于音符的認讀能力。在合唱中,不僅可以有效地縮短學習時間,而且能提升合唱的效率。尤其是面對節奏復雜的歌曲時,可以更高效地解決問題。
三、運用柯達伊教學法解決和聲問題
在班級合唱教學中,解決合唱作品中的和聲問題是重點,也是難點,由于合唱過程中,很多學生都很難找準和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從歌曲的二聲部中提取主干和聲讓學生進行練習,從而建立正確的和聲概念,為二聲部的歌唱奠定基礎。
以《一二三四歌》的二聲部部分為例,教學實踐中的學習過程如下:
1.出示歌曲豎列音階,學生按音階順序邊唱邊做手勢,學生熟悉音階之后,教師可以在音階表中按歌曲樂句音出現順序進行指唱(不加歌曲節奏),要求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做出手勢,逐漸加快學生速度。
2.按樂句節奏在豎列音階上指唱,由慢漸快,熟悉樂譜。
3.在豎列音階上指唱旋律音程,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做出手勢,提醒學生記憶音高。
4.在豎列音階上指唱和聲音程。教師兩手分別拿紅綠不同顏色的指揮棒,學生分兩組,一組看紅色棒指的音唱,一組看綠色棒指的音唱。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做出手勢,每個學生都要對自己的聲音進行調整,以符合整體的和聲效果。同時,學生還要注意學會傾聽他人的聲音,保持整體的和諧。
未來,我們可以進一步探索柯達伊教學法在音樂教育中的應用,包括更多類型的歌曲、更多形式的教學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