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章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信息技術變革正成為學校教育的內生動力。2021年初,我校提出“信息賦能,科創育人”的創新管理理念,經過近三年的實踐,可視化信息管理系統賦能學校管理成為學校治理新模式。
一、信息化賦能校園安全管理
1.校園值日管理人性化、可視化
教師校園值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學校的教師值日崗位包括樓層檢查、校車檢查、飯堂檢查、午休檢查、課間檢查等。(1)在每個值日崗位安裝小巧簡易的藍牙信號接收裝置,值日教師通過手機藍牙定位或二維碼掃描打卡簽到,簽到信息實時實名制。(2)管理者通過手機、電腦終端設備可隨時查看值日教師的打卡情況,數據詳細、真實、客觀。這樣的值日簽到方式,減輕了檢查值日情況的壓力,起“減負提質”的效果。
2.校園安全管理實時化、預警化
校園安全是學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在健康管理、交通安全方面管理壓力較大。通過信息化、技防等手段進行安全管理十分必要。學校開發了進出管理系統、學生考勤系統、學生就診系統。
例如走讀的學生通過刷臉或刷卡的方式進出學校,家長登錄微信就能收到孩子進出學校的信息。學生上車和下車先刷卡,車管員就能輕松完成人數檢錄,系統直觀地呈現學生乘車檢錄情況,家長也能同步在微信里收到乘車的信息,并實時看到校車行駛的軌跡,從而提高了校園安全管理的效率。
二、信息化賦能校務管理
1.班級量化評價自動化、可視化
班級量化評價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評價包括的維度較多,數據量大。(1)根據班級量化評價的維度與細則,確定評價的主要場景,包括品德、行為、習慣、學業等,再根據評價場景確定數據采集點。通過不同的“源”,采集班級多“維”的數據,實時化、無感知、伴隨式地記錄各班的評價數據。(2)通過手機終端評價班級后,評價信息實時同步發送到班主任、學科教師的微信中,讓班級管理者及時了解班級的評價情況。(3)班主任可隨時查閱班級評價數據及情況,及時與學生分享并調整管理措施。(4)班級評價系統自動對評價數據進行記錄、統計、分析等,以數據、圖表等方式直觀地呈現班級的表現情況,讓班級評價工作可視化。
2.學校辦公管理無紙化、協作化
基于企業微信建設的辦公系統具有協作、安全、穩定、易用、免費等特點,并且企業微信與個人微信數據互通,有極好的使用體驗,有效地推進了學校無紙化、移動化的辦公管理。
基于信息化背景,學校辦公管理無紙化、協作化可以通過辦公流程無紙化、審批流程移動化、數據收集便捷化、檔案管理高效化等方式實現。
三、信息化賦能家校工作
1.家校云端溝通多樣化、個性化
企業微信和微信消息的互通功能,為家校云端溝通提供了便利。家長手機端不需要另外安裝第三方軟件就能輕松實現家校溝通。
家校溝通多樣化。家校溝通系統可以將視頻、圖片、文字通過不同類型的媒體形式面向全校、年級、班級、家長發布,提高了家校溝通的效率。
家校溝通個性化。家長端開發了請假審批、托管選課、學生檔案、健康檔案、出入記錄、成績查詢等十多項應用功能。同時,還開設了線上校長信箱,讓家長隨時可以與校長進行“云溝通”,為家長和學校管理者架起高效的溝通橋梁。
2.招生工作智能化、透明化
新生招生工作是學校每年的重要工作,以往的報名方式,從報名到領取錄取通知書,家長必須往返學校幾次。學校需要錄入新生資料、統計等,再進行分班,并且在后續工作中仍會在不同的方面調用新生資料,工作量大并且容易出現錯誤。基于信息化背景,學校招生工作智能化、透明化可以通過三個路徑實現。(1)開發新生報名程序。家長自主錄入新生的資料后,學校的每一個審批環節,家長的微信均收到進度通知,錄取通知書也通過微信批量發送。家長不需要往返學校幾次,也減輕了學校招生的工作量,讓招生工作各個環節變得透明化。(2)消除新生資料的數據孤島。新生資料進入招生系統后,從錄取、分班、建立班群、乘車、用餐、購買校服等環節都實現了“一鍵式”完成,充分體現了信息化對招生工作的智能化作用。(3)招生流程可視化。通過查看“報名數據看板”,能實時地了解招生工作的全過程和數據情況,讓招生流程變得可視化。
信息化賦能學校管理的新模式,加快了信息化的普及與推廣,在實現管理工作“減負提質”的同時,拓寬了家校合作的渠道,為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
實習編輯 梁曦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