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善慰 韋希卉 趙青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述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重要地位作用時指出:沒有鞏固的國防、過硬的軍隊,中國夢就很難真正實現。無論是國防還是軍隊建設都必須服從國家與民族的最高利益,這樣才能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強大力量保障。[1]隨著“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教育中的提出和推進,高校征兵工作站育人實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高校征兵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征兵工作站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和實現個人價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當前在育人實踐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丞待解決。
“三全育人”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思想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在新時期育人工作中的一項重要指導思想,它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這一終極目標提供了重要支持。2019 年9 月23 日,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教育部聯合召開的大學生征兵工作座談會上指出。把大學生作為征集工作的重點對象是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著眼于時代發展和國家長治久安而做出的一項重要決策,具有深刻的戰略考量與現實指向。隨著國際政治格局變化及經濟社會發展新態勢,保障兵員質量成為新時期征兵工作的重要要義。而“三全育人”理念培育下的理念堅定、本領高強、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正成為改善兵員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以“三全育人”理念推動廣西高校征兵工作站育人實踐是保障兵員質量的現實需要。
“三全育人”理念是深入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可靠接班人最主要的指導思想。打造一流的軍隊需要一流的士兵。2009 年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做出重大戰略安排以建設強大人民軍隊為目標全面啟動大學生征兵工作后,強化青年培養,激發大學生獻身國防的熱情成為高校征兵工作教育實踐的基本宗旨之一。“三全育人”理念,恰恰是促進它得以實現的一個強有力的抓手。通過成批大規模征集高校學生入伍,優化和完善部隊兵員結構等措施,從根本上提升兵員素質[2]。
2023 年1 月在京召開的全國征兵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中強調,強調對不同層次畢業生尤其是大學畢業生的征集工作,增強對技能人才的征集力度,征募更多的高學歷青年,高技術能手和高素質人才;探索精準征兵、兵員預征預儲、加快信息平臺建設等工作措施,提升征兵工作的質量和效率。這就要求征兵工作要加大改革創新的力度,進一步完善征集結構,多征集大學畢業生,多征集備戰打仗迫切需要的專業技能人才。進一步創新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兵員儲備機制和研究完善征集補充方式,做到按需征集與對口使用相結合。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強化協作聯動,充分發揮征兵工作量化考評的牽引作用,監督各級征兵政策貫徹落實情況,構建軍地一體齊抓共管新格局。以“三全育人”理念推動廣西高校征兵工作站育人實踐正是當前創新大學生征兵工作內涵的現實需要。

圖片來源:國防部網
1.國防引導不夠
國防教育僅僅將思想政治課作為教育主線,而思政課堂教育又存在著課堂授課時間少、授課教師水平參差、授課內容體量龐大不能保證國防知識占比等客觀問題,無法形成完備的國防引導體系。而國防教育的貫徹和深入正是征兵工作、國防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這一方面上,將征兵工作全方位育人的執行不足凸顯得更為顯著。
2.對在服役、退役、有參軍意愿學生關心有限
大學生征兵工作具有跨年度、分階段的特征,實際工作中又面臨著不同類型不同院校的大學生學子,具有一定復雜性。以上大學生群體中又包含著在服役、退役、有強烈參軍意愿學子等征兵工作重點人群。而當前征兵工作基本采取“大覆蓋、廣宣傳”模式,缺乏對工作“重區”“盲區”的充分探索,對在服役、退役、有參軍意愿學生關心有限,未將在服役學生宣傳、退役學生朋輩引導、有參軍意愿學生幫扶跟進等工作落到實處。
1.征兵工作隊伍人數有限而覆蓋面廣
高校征兵工作隊伍主要由學校領導,有關職能部門領導,院系領導和輔導員等組成,隊伍人數有限。而征兵工作工作面覆蓋整所校園,貫穿入學至畢業甚至已畢業學子,師生配比嚴重不足,在此情況下,若不能充分調動利用好學生網格員、樓長、樓層長、宿舍長等生力資源,將導致全員育人工作的一定缺位。
2.僅重關鍵節點宣傳,日常教育缺乏連續性
征兵工作要點在宣傳教育,難點也在宣傳教育。部分高校征兵宣傳工作除征兵季、“七一”建軍節等關鍵節點外,其他時間的宣傳存在明顯弱化。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缺乏了潛移默化的日常教育,征兵宣傳工作成效便將大打折扣,連續性的宣傳機制、教育體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1.學生對政策認識不全面
大學生兵員作為高素質兵源的主要來源,在征兵入伍等政策方面是享受著一定優待的。但大部分學子對此不甚了解,僅考慮入伍后的體能訓練強度、對現進行學業的影響等。對入伍后能夠享有的資金補助、優待權益等認識模糊甚至完全不了解,對于優待政策的適用范圍、限制條件與執行規則、流程更是不太明白。學生與其家庭對于大學生征兵存在的認知不清,成為大學生征兵工作推進的主要障礙之一。究其原因,說明思想引領還存在很大空間,政策解讀還不夠深入人心。學生對政策了解僅僅是被動接受,主觀積極性并沒有完全調動,因此收效甚微。
2.學校缺少全程育人機制
從動員、報名,到服役中、退役后,征兵工作貫穿整個流程。而當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全程育人機制,僅僅注重動員、報名與退役后的學費代償等部分工作,缺乏細致入微、面面俱到的全過程服務。參軍前答疑、個體咨詢講解,軍檢政審輔導,服役中回訪關注等,都應成為征兵工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同時注重退役后的學費代償、榜樣表彰等退役士兵再教育、再融入過程中的現實問題,通過全程育人走進學生心里。
以專班、專人構筑因人而異的工作新隊伍,貫徹執行全員育人理念。征兵工作是一個細致且有溫度的工作,應當以“關鍵少數”服務好全體全局。輔導員是距離學子最近的教師群體,在大學生征兵工作中處于宣傳與指導的核心地位。應當熟悉參軍入伍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和參軍入伍基本程序、政策解讀等情況,[3]征兵工作宣傳應安排在大學生入伍之前進行,深入班級,深入宿舍,在實踐中采取“因人而異”“精準宣傳”“點面結合”等形式,進行“點對點”,“一對一”地調動。并廣泛聯系退役復學學子,吸引帶動其加入征兵工作中。同時在復學學子中發掘先進典型、樹立大學生模范標桿、讓其作為“征兵宣傳員”積極參加征兵宣傳會、入伍政策解讀和軍旅故事及心得分享會等[4],并進行廣泛傳播,大力營造“參軍光榮”良好校園風尚氛圍,鼓勵廣大學子獻身軍營、鍛造青春,將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5]
貫穿入學、畢業兩大節點,針對不同對象主體、節點背景采取“因勢而行”工作思路,貫徹全過程育人理念。首先,參軍動員作為征兵工作的初始基點,應當實現參軍前由面到點的強化動員,全面宣傳、重點答疑,開展一對一咨詢,日常中強化政策解讀。對于后續報名及流程環節又要加強指導跟進,根據軍檢要求、政審資料填寫要求進行積極指導、要點提醒,并全程跟進。其次,對于已入伍的服役中學生,一方面對學生保持聯系溝通,必要時給予精神支持、心理安撫;一方面對校內開展當季入伍學生事跡推文宣傳等。既讓參軍學子感受到為國獻身的無上榮光,又讓愛國主義教育在高校學子心中生根發芽。最后對于退役后學生:在入學再教育后一是協助解決好學費代償問題,將代償與補助政策講明白、落實處。二是協助退役學子完成校園再適應、再融入,同時于適當時機進行表彰,既樹立退伍不褪色的退役軍人良好形象,又可為同學們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加快退役學子的校園融入。
校內校外、線上線下雙管齊下,根據信息發展趨勢及時代青年特征開辟因時而新的工作新路徑,深入貫徹全方位育人理念。校內通過舉辦國防海報設計比賽、國防主題短視頻大賽等多種新穎形式廣泛宣傳,青年來做校外則重視畢業年級、在外實習學子的宣傳發動工作,輔導員線上預先宣講溝通,再委派專職教師深入聚集企業、定點企業與實習學子交流溝通,解讀普及大學生參軍入伍優待政策,為畢業生未來職業規劃提出建議、答疑解惑,確保校內校外齊抓共管。線上順應網絡發展趨勢,緊抓青年中信息原住民比例不斷上升的特點,充分利用“兩微一端一號一抖”建設線上宣傳矩陣[6],同時靈活運用語音通話、視頻通話等方式與在服役學子加強溝通,為有參軍意向學子家屬及時答疑解惑。線下則通過相關職能部門統一制作宣講PPT、政策解讀PPT 等形式提高輔導員等基層征兵工作者工作質量與效率,同時引導退役復學學子共同加入征兵工作中,做好朋輩教育雙擁工作。(通訊作者:趙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