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觀念,即學科大概念。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大觀念用于教學符合新課標要求,能夠解決教學內容零散化、教學過程表面化、教學評價形式化等問題,為英語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大單元教學的開展有利于學生系統學習語言知識,理解主題意義,推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以大觀念為指導實施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能夠發揮主題意義的統領作用,優化整合教材語篇文本及單元課時,促成課程內容的結構化、情境化,為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創造良好條件。基于此,本文對大觀念指導下高中英語單元教學的原則及策略展開探究,希望能為廣大高中英語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觀念;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原則;策略
作者簡介:張嵐,貴州省黔東南州振華民族中學。
大觀念存在于學科本質、課程實施、課程內容等諸多方面,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大觀念是對單元內多個語篇主題進行提煉與聯結所形成的同一觀念下的主題意義,這一主題意義能讓多個語篇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換言之,大觀念是從零散概念中統整或提煉出來的上位觀念,是各類重要觀念的聯結,能夠突出學科教學的連貫性、整體性及系統性。在大觀念指導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及教學評價的設計與實施都能得到優化,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單元主題意義,獲得知識遷移能力及思維品質的提升。大觀念的提取與實施是教學設計的重點與難點,在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中,大觀念的提取與實施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部分教師從各語篇中提煉的主題較為零散,不能形成有意義的上位觀念;部分教師沒有依據大觀念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及教學評價,制約了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大觀念指導下高中英語單元教學的原則
(一)主題意義聯結化
大觀念指導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教師應遵循主題意義聯結化原則,提煉出單元中各個語篇的主題意義,將多個主題意義整合為指導單元教學的大概念。為此,教師需要認真研讀教材中的語篇,對其進行排列、組合、歸納等一系列操作。由于教材中的文字語篇較多,非文字語篇較少,教師可依據主題意義引入一些優質的非文字資源,豐富單元教學內容,引導學生深入探究語篇主題意義,實現主題意義聯結化。
(二)課程內容結構化
課程內容結構化指的是有條理地排列組合單元語篇,使多個語篇形成清晰明確的結構網。教師可先提煉出各個語篇的主題意義,結合實際情況聯結主題意義,使其呈現出遞進、因果或并列的關系,再據此調整語篇教學順序,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探究主題意義,使其在層層深入的思考中深刻理解主題意義,獲得思維品質的提升。
(三)課程內容情境化
在大觀念指導下,教師需要對單元內的多個語篇進行重新排列組合,使其呈現出嚴密的邏輯關系。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設計有層次、有關聯的情境,并在情境中融入任務,讓單元整體教學更具趣味性與生動性,驅動學生自主或合作探究單元主題意義。比如,在第一、二課時教學中,教師可創設生活化情境并設置一些簡單的任務,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動力,拉近學生與單元知識的距離。在第三、四課時教學中,教師同樣需要創設貼合單元語境的情境,但要突出情境的啟發性、體驗性與實踐性,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使其在實踐探究中領會主題意義。
(四)知識遷移實踐化
在大觀念指導下,教師應設計層層遞進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經歷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遷移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把握單元的知識脈絡,厘清單元學習重點及難點,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二、大觀念指導下高中英語單元教學的策略
(一)明確指導思想,闡述核心理念
大觀念指導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中,教師需要系統梳理單元內各個語篇的主題意義,再關聯各語篇的主題意義,形成單元大觀念,據此整合碎片化的知識點,將單元內容構建成邏輯嚴密的關系網,進而設計具有關聯性的教學目標與教學活動。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5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標題為“Working the land”,教師應依據大觀念設計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重塑學生的認知、態度及行為,使其獲得多方面的成長與發展。
“Working the land”這一單元有七個語篇,分布在Reading、Listening及Video Time板塊。其中,Reading板塊包含“A pioneer for all people”“Chemical versus organic farming”“Better, greener lives away from the city”“Amazing methods of? agriculture”四個語篇。“A pioneer for all peoplr”為記敘文,該文章介紹了中國科學家袁隆平從事農業研究的原因以及其為解決糧食短缺問題作出的努力,展現了他深厚的土地情懷及其對農業研究的熱愛與慷慨。“Chemical versus organic farming”為說明文,分析比較了有機耕作與化學耕作的優劣勢,提出了現代農業需要解決的問題。“Better, greener lives away from the city”為記敘文,講述了青年大學生運用所學農業知識回農村創業并獲得政府支持的故事,指出青年人投身農業發展能夠有效改善糧食短缺問題。“Amazing methods of agriculture”為說明文,介紹了現代農業的進步以及人們對農業刻板印象的改變。Listening部分包含了“Explore the world hunger problem”“Agricultural news”兩個語篇。前者為電臺采訪,主要談論了世界饑餓問題的起因、解決措施及相關倡議。后者為新聞報道,主要介紹了李保國借助科技扶貧的事跡、英國垂直農場和東非農業創新大會上的助農軟件。Video Time板塊設置了Earth University這一紀錄片,講述了地球大學通過教育幫助貧困學生學習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技能。
盡管上述七個語篇的內容各有不同,但存在一定的內在聯系,教師可從中提取出兩大主題,即現代農業介紹與糧食短缺問題。其中,涉及現代農業介紹的語篇為“Chemical versus organic farming”“Amazing? methods of agriculture”,這兩個語篇分別介紹了現代農業存在的問題及進步之處,能夠增進學生對現代農業的了解。其余五個語篇則從不同角度談論了糧食短缺問題。
(二)設置單元課時,設定教學目標
在單元整體教學中,單元主題統領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的設定,教師應以單元主題為指導,重新排列、組合教材語篇,突出語篇之間的關聯性,合理設定課時與單元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相互聯系的課時學習中探究單元主題意義,獲得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例如,“Working the land”這一單元,大觀念為農業,小觀念為糧食短缺問題與現代農業介紹,教師可設置10個課時,第1至7課時用于討論糧食短缺問題,第8、9課時介紹現代農業,第10課時可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任務,讓學生綜合輸出語言知識。
厘清單元教學框架后,教師可設定單元教學總目標,以明確的目標突出單元育人價值,助推核心素養培養的落地。同時,單元教學總目標也可轉化為后續的教學評價標準,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在“Working the land”單元教學中,筆者設定的單元教學總目標如下:1.引導學生梳理引發世界饑荒的原因以及世界糧食短缺帶來的問題,鼓勵學生自行組織語言描述這些原因及問題;2.要求學生通過多種渠道搜集人類為應對糧食短缺問題所付出的努力,讓學生在班級分享相關資料,通過交流分享形成積極應對糧食短缺問題的意識;3.鼓勵學生搜集有關現代農業發展的相關資料,增進其對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的認知;4.從價值觀層面引導學生正確應對糧食短缺問題及現代農業發展問題,進而明確為解決這些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應采取的行動;5.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貼合單元主題的海報,結合海報進行宣講展示。
(三)細化單元教學目標,形成課時教學方案
大觀念指導下的高中英語單元教學中,單元教學總目標統領著各個課時的教學目標,且各課時教學目標相互聯系,教學內容相互呼應,有助于學生逐步深入地理解單元主題。在課時教學中,教師應立足課程實施視角,以單元教學總目標為依據,梳理課時知識點,設置課時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形成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例如,在“Working the land”的教學中,教師可設置10個課時,第1至7課時用于討論糧食短缺問題,第8、9課時介紹現代農業,第10課時給學生布置一些實踐性任務,讓學生綜合輸出語言知識。
在第1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將教學目標設定為梳理、描述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授課時借助課外優質語篇引出該問題,讓學生意識到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的嚴重性。第2、3課時的教學主要圍繞語篇“A pioneer for all people”展開,教學目標可設定為引導學生了解袁隆平及其成就,理解袁隆平的價值觀,讓學生明白從科學家個人層面如何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第4課時為聽說課,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了解李保國的事跡及其價值觀、英國垂直農場、東非助農軟件等,讓學生明白從普通人、農業創新組織層面如何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第5課時主要圍繞著紀錄片Earth University展開,教學目標為幫助學生了解地球大學的教學方法及辦學理念,使其明白從教育組織層面如何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第6課時為聽說課,重在完成語篇“Explore the world hunger problem”的學習,讓學生明白從聯合國組織層面如何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本課時教學目標可設定為幫助學生厘清造成世界饑荒問題的原因及相關解決方案,引導學生談論解決世界饑荒問題的措施以及如何有效采取措施。第7課時為讀寫課,圍繞語篇“Better, greener lives away from the city”展開,旨在讓學生從人才發展層面思考如何解決世界糧食短缺問題,教師可將教學目標設定為從工作、生活兩個角度出發,分析農村與城市的不同,總結兩者的優劣勢,完成相關的習作任務。在第8課時的教學中,學生需要閱讀語篇“Amazing? methods of agriculture”,了解現代農業的發展,本課時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討論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的異同之處,總結現代農業的特點。在第9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可通過語篇“Chemical versus organic farming”了解現代農業有待解決的問題,本課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對比分析化學耕作與有機耕作,談論農業研究發展的方向。第10課時重在綜合應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關注糧食短缺問題與現代農業發展問題,為學生布置制作宣傳海報的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
(四)注重總結與反思,完善教學評價體系
受學習能力與理解能力的影響,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問題與阻礙,若不及時解決這些問題,則會影響到后續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應注重教學總結與反思,引導學生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錯題本等工具進行復習總結,明確自身學習中的薄弱環節,或是立足具體課程內容,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及問題,幫助學生掃清學習阻礙。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完善單元教學評價體系,推動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比如,教師可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利用科學客觀的評價精準診斷學生的學習情況,反思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據此改進教學方法與學習計劃,逐步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同時,教師應具備“教—學—評”一體化意識,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與學習表現,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指導,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觀念統領下,教與學都呈現出結構化、系統化、科學化的特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認真研讀單元語篇,提煉出大觀念,再以大觀念為指導,科學設定單元教學總目標與課時教學目標,通過循序漸進的單元課時教學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及素養。同時,教師要注重總結與反思,完善單元教學評價體系,發揮評價的多重功能,進一步優化單元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亞平,國紅延.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3(3):53-57.
[2]朱曉蘭.中小學英語“大單元”教學特點及教學建議[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22(6):26-28.
[3]丁雪瑩,孫萬磊.基于英語學科大觀念的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與實施[J].教學月刊·中學版(外語教學),2022(5):26-34.
[4]許莎莎.大觀念視角下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與學研究,2021(8):56-60.
[5]康美華.高中英語單元教學中的語篇主題意義探究策略[J].福建教育,2022(7):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