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媛 趙宏靜 通訊作者(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機能實驗室)
課程思政教育以專業課程為基礎,把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突出了“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的雙重作用。醫學教學應從生物、心理、社會、人文等多個層面上全面發展,因此,實施課程思政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本文對醫學機能學融入課程思政教育展開相關探究。
“立德”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理念,它是以“課程”為載體,將各種學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有機結合,從而構建全方位的育人模式。它是落實“德、智、體、美、勞”四個層次全面發展的教育體制,實現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中國中醫事業的發展過程中,醫學生是不可忽視的力量,課程思政教育可以促進醫學生在醫德上不斷提升,成為一名醫術精湛、醫德高尚的優秀醫務人員。課程思政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價值觀念和精神追求等因素納入各種課程之中,在不知不覺中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1]。
在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與目的在于塑造人的心靈,而教師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因此,要加強對專業教師的政治、責任、素質的培養。教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充分發揮好為人師表的作用,用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來對學生產生正面影響。因此,作為一名教師,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主動發掘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理論及其政治內涵。通過“學習強國”平臺和人民網等網站,以及校內外的培訓班等形式,開展與本學科相近的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學習。要積極主動地學習最新的政策和理論,要對學生的成長規律有所了解,并清楚地掌握就業、職業發展、行業狀況以及學校的政策,用他們能理解的語言開展課程思政教學。
醫學機能學作為一門專業基礎課,突破了傳統的學科邊界,將抽象的理論內容以直觀、全面的方式呈現于實踐之中,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有效利用有限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學的效率,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為今后的科研及臨床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課程與一般的醫學實驗課最大不同之處,是學生在課堂上與活體實驗動物直接接觸,近距離觀察,并對其進行操作,包括處決、處理。因此,在機能實驗教學過程中進行動物道德教育,可以推動學生對實驗動物的人文關懷,從而建立起關愛實驗動物的意識,進而激發學生對生命的認識,并培養學生對生命敬畏與尊重的道德和責任感,從而促進學生的道德意識的養成[2]。
在實踐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把動物倫理與生命教育相結合。從實驗動物的應用特點、抓取固定、實驗操作技術的規范、實驗器械的運用、實驗動物在實驗中的蘇醒和掙扎、到實驗結束后動物的尸體的處理,在教學過程的每一個小細節中,逐步融入對實驗動物的人文關懷,使其在遵循動物的道德規范的前提下進行醫學實驗,并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學生的愛心,促進良好的醫德。

要求學生在將藥品注入實驗動物之前,認真核對藥品的名稱和用量等內容。當發現學生用錯了藥物或不正確使用藥物時,教師要及時糾正,指出錯誤的嚴重程度。要求學生在實驗結束后將實驗器械清洗干凈,并將其清點擺放整齊,做到有始有終。在測量人體動脈血壓的實驗中,讓學生進行“醫生與患者”的角色互換,要求學生對患者要和藹可親,認真負責,處處為患者著想。比如說在寒冷的天氣里給患者聽診,醫生需要把聽診器提前預熱,然后再把聽診器放在患者的身上。這樣傳遞的是溫暖,收獲的就是信任。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無形中培養了良好的職業素養,為日后形成良好的醫德醫風奠定了基礎。
工匠精神是職業精神的一種,是職業倫理、職業能力、職業品質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在培養醫學人才的過程中,這種認真負責、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對于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情操,促進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醫學機能學實驗是培養工匠精神的必修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將理論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去,還要不斷地追求實驗數據的精確性、操作技能的精確性和實驗結果的可靠性。多年來,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中心對創新性融合實驗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在現有的單一專業基礎實驗的基礎上增設了心理探索性實驗,并將其與課程資源相結合,開設了創造性的實驗與設計,通過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綜合運用多門基礎理論,培養相應的臨床思維,實現由基礎到臨床的過渡。
此外,通過醫學機能與實驗教學中心網站等平臺,可以定期公布實驗課的教學課件,并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預習。同時也能在平臺上模擬一些基本操作和操作比較復雜的實驗,使學生在課后可以反復地進行模擬,從而提高學生對實驗操作的熟悉程度。
隨著新媒體的普及與師生互動的需要,教師應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借助“學習通”和其他新媒體平臺,開設“思想政治教育”版塊,通過圖片和短片的形式,把歷史故事、時事新聞、醫學常識、醫學人物、醫學故事等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此外,圍繞“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第三課堂”“價值引導”,把中華傳統文化、科技創新文化、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保護生命的人文主義精神[3]。
教學團隊從培養目標、教學目標、教學大綱、實驗內容、教學方法、過程評價和考核等幾個角度出發,構建課程思政課教學體系框架,力求使“課堂有聲”成為現實。與此同時,利用醫學虛擬仿真平臺、學習通平臺的短視頻、相關閱讀材料、知識點總結等方式,對學生展開課前預習、課內操作、課后章節的測試和總結,力爭將思政元素貫穿于醫學機能學實驗課程的整個過程中。
比如,在第一堂課可以讓學生們看一部實驗動物的記錄,其中包括了超過100,000 條狗為醫療而犧牲,還有無數小白鼠、兔子、蟾蜍等。在實驗期間,要以人道的態度對待實驗動物,不做與實驗無關的其他操作,同時要注意觀察動物的總體反應,盡量減輕實驗期間所受的傷害,完成后,將所有的動物都集中到動物實驗中心收集和處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的指導、講解,使學生產生共鳴,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對生命的熱愛。
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們不僅要讓學生穿上白大褂,不大聲喧嘩,不能說說笑笑,認真、合理地完成實驗,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同時,還要讓他們積極地進行思考和總結,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研究精神。為此,教師們可以在教學中增加額外的實驗項目,組成3~5 人的團隊,與實驗課程和研究方向相結合,獨立設計實驗,并根據研究的整體思路,讓學生查閱文獻,設計實驗方案,論證可行性,預測結果,最終答辯。然后由老師和學生的代表打分,即使有錯誤也要鼓勵學生認真完成,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團隊精神、獨立思考、求真務實。
近年來,大學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復合型的高質量人才,從過去的以專業為主的教學模式逐步向以思政課+ 專業教育為主的雙管齊下的教育形式,德育教育慢慢成為高校工作的中心環節之一。從培養的全過程來看,單純依靠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難以實現其教學目的,還需要有專門的課程教師參與,將職業道德、理想信念、奉獻精神等理念納入學科的教學體系中,突破“單兵作戰”“孤島化”的困境,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中來,構建一個全方位的、立體的、融合的課程思政體系,使“三全育人”的使命得以實現。醫學機能學的實驗課是醫學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提高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1]胡燕,董睿,龍瑤.新時代背景下醫學機能學實驗課程思政教育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22(22):113-116.
[2]滕燕,肖穎,任建東,等.基于新時代醫學人才培養的《機能學實驗》課程思政改革探索[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2,44(5):932-933,936.
[3]孟娜娜,何雨惠,盧長柱,等.醫學機能實驗學課程中開展思政教育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