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雪芳,趙 蕓,韓丹楓,湯美珠,吳 娉
(無錫市兒童醫院,江蘇 無錫 214000)
兒科是醫療機構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科室,收治的患兒疾病類型眾多,病情突發且發展迅速,加之受年齡、表達能力不足等因素影響,兒科收治的患兒大多無法準確描述自身病情,配合性差,對護理工作提出了較高要求[1]。實習是護生正式進入臨床前的重要環節,盡管護生在學校已進行了系統學習,但欠缺臨床實踐經驗,無法做到理論聯系實際[2]。因此,需重視護生帶教工作。現階段,在兒科臨床帶教中,多采用傳統教學法,即帶教教師進行理論知識教授及臨床實踐指導,護生被動學習,學習效果不佳[3]。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以反復播放教學視頻為主,促使護生理解、掌握重難點,通過設置情景反復模擬練習,從而使護生充分掌握操作技巧,有效提高學習效率[4]。本研究將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臨床帶教工作中,為探討帶教效果,對本院兒科實習的90 名護生進行調查,現報告如下。
將2020 年1 月至2021 年6 月在本院兒科實習的45 名護生作為對照組,其中3 名(6.67%)男性、42 名(93.33%)女性;年齡20~26 歲,平均年齡(22.83±1.09)歲;均是本科學歷。將2021 年7 月至2023 年1 月在本院兒科實習的45 名護生作為觀察組,其中2 名(4.44%)男性、43 名(95.56%)女性;年齡21~26 歲,平均年齡(22.90±1.01)歲;均是本科學歷。納入標準:(1)在學校已完成全日制本科護理理論專業知識學習;(2) 在兒科實習;(3)身心健康,心理測試結果無異常;(4)初次臨床實習;(5)語言能力、聽力、意識狀態、認知功能等均正常;(6)依從性良好,自愿配合帶教工作,遵守科室規定。排除標準:(1)實習期間休假或轉科;(2)見習生;(3)實習期間退學或休學;(4)實習期間因自身原因主動退出研究;(5)實習時間<1 個月。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此次研究,兩組護生性別、年齡、學歷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次帶教中,所有護生使用的教材均為崔焱主編的《兒科護理學》(第5 版)、李小寒主編的《基礎護理學》(第5 版),帶教教師具有5 年及以上兒科護理經驗,本科及以上學歷,具有帶教資格且職稱為護師及以上。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帶教教師根據教材內容整理教學大綱,通過口頭講解、課堂教學的形式向護生講解相關知識,包括兒科護理重難點、護理操作技能、具體流程及可能出現的突發事件等;理論知識講解結束后,帶教教師進行臨床操作演示,指導護生相互操作練習,并及時指出護生操作中的不足之處,引導護生進行改進。對照組每周講解兩次理論知識,每次90 min;每周設置3 次操作技能課程,每次50 min。
觀察組采用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1) 情景模擬教學:①設置情景進行演練。帶教教師根據教學大綱選擇兒科典型病例設置情景。演練前,帶教教師通過PPT 等詳細介紹兒科疾病類型及其護理重點,引導護生明確學習目標,告知兒科護理重難點及注意事項。情景模擬演練時,帶教教師一邊操作,一邊介紹兒科專業護理知識,強調兒科臨床護理重點、注意事項及溝通技巧。②分組演練情景。護生自行分組,4~6 人為一組,相互模擬護士、患兒等角色進行角色扮演,帶教教師發揮引導作用,護生自主思考,積極應對與處理護理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帶教教師明確指出護生不合格的行為,并引導護生及時糾正,詳細說明正確護理方法,提高護生認知水平。③模擬演練點評。情景模擬演練結束后,小組成員進行組間自評,小組內自行選出組長對本組的演練情況進行總結性發言,并指出自身不足之處及改進方法。帶教教師引導小組進行組間互評,指出本組與其他組操作中的優越點,互相分享經驗。護生點評結束后,帶教教師通過“提問—回答”的形式引導護生進行思考,并進行總結性點評,指出各組操作中的優缺點。④情景模擬考核。演練結束后,帶教教師隨機抽取兒科臨床典型疾病案例,由護生進行護理操作,帶教教師從護生疾病知識掌握程度、護理操作能力、協作能力與溝通技巧等方面進行總結性點評。(2)視頻反饋:錄制整個授課過程,帶教教師整理并制作成視頻,并將視頻發送給護生,要求護生課后重復觀看視頻、學習理論知識及練習護理操作,明確自身不足之處,鼓勵護生主動查詢資料解決遇到的難題。實習期間,護生一周提交一次學習記錄及護理練習視頻。
帶教前后比較兩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核心能力及學習效果。(1)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采用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量表調查兩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量表包括自我評價(4 個條目)、任務分析(6 個條目)、自我監控及調節(10 個條目)、自我動機概念(14 個條目)4 個維度34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選項依次賦值1~5 分,量表總分為34~170分,得分與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呈正相關關系[5]。(2)臨床思維能力評價。采用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評估表調查兩組護生臨床思維能力,該量表包括系統性思維、循證思維與批判性思維3 個維度24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選項依次賦值1~5分,量表總分為24~120 分,得分與護生臨床思維能力呈正相關關系[6]。(3)核心能力評價。采用護理本科實習生核心能力量表調查兩組護生核心能力,量表包括應變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操作能力、知識獲取能力、分析能力、觀察能力6 個維度,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選項賦值1~5 分,得分與護生核心能力呈正相關關系[7]。(4)學習效果評價。帶教結束后,帶教教師進行考核,從兒科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兒科臨床護理操作技能兩方面入手評價護生學習效果。其中,兒科臨床護理理論知識考核以閉卷考試的形式開展,在醫院題庫中抽取試題,滿分100 分。兒科臨床護理操作技能考核依據護士崗位技能訓練考核細則開展,包括操作細節、儀容儀表、患者評估、健康教育、護理問題及處理措施6 個評分項,總分100 分。
帶教后,兩組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優于帶教前,觀察組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s Selftaught Ability Evaluation Scales(±s)
表1 兩組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s Selftaught Ability Evaluation Scales(±s)
注:a 與本組帶教前比較P<0.05。
時間自我評價自我動機概念帶教前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P帶教后對照組觀察組t P 9.03±2.01 9.00±2.09 0.069>0.05 11.53±2.15a 14.98±2.26a 7.419<0.05任務分析19.15±2.06 19.07±2.01 0.186>0.05 22.58±2.23a 24.78±2.37a 4.535<0.05自我監控及調節 總分112.88±13.04 112.77±13.08 0.040>0.05 126.23±15.35a 142.37±15.95a 4.891<0.05 34.55±3.36 34.49±3.45 0.084>0.05 37.58±4.16a 43.69±4.35a 6.810<0.05 50.15±5.61 50.21±5.53 0.051>0.05 54.54±6.81a 58.92±6.97a 3.015<0.05
帶教后,兩組護生臨床思維能力優于帶教前,觀察組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評估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評估表得分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Medical Students'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Evaluation Table(±s)
表2 兩組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評估表得分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Medical Students'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Evaluation Table(±s)
注:a 與本組帶教前比較P<0.05。
時間批判性思維帶教前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P帶教后對照組觀察組t P系統性思維32.21±3.73 32.15±3.81 0.075>0.05 34.15±3.52a 41.07±4.16a 8.519<0.05 17.63±3.66 17.60±3.73 0.039>0.05 21.12±3.49a 25.86±3.79a 6.172<0.05循證思維 總分68.64±10.66 68.61±10.77 0.013>0.05 76.93±10.36a 91.72±11.22a 6.497<0.05 18.80±3.27 18.86±3.23 0.088>0.05 21.66±3.35a 24.79±3.29a 4.472<0.05
帶教后,兩組護生核心能力優于帶教前,觀察組護理本科實習生核心能力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本科實習生核心能力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Interns Core Competence Scale Scores(±s)
表3 兩組護理本科實習生核心能力量表得分比較(±s)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wo groups of Undergraduate Nursing Interns Core Competence Scale Scores(±s)
注:a 與本組帶教前對比P<0.05。
時間 觀察能力2.30±0.33 2.36±0.27 0.944>0.05 3.23±0.42a 3.67±0.55a 4.265<0.05知識獲取能力分析能力帶教前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P帶教后對照組觀察組t P應變能力2.01±0.29 2.00±0.23 0.181>0.05 2.90±0.41a 3.57±0.46a 7.512<0.05團隊協作能力2.72±0.40 2.68±0.47 0.435>0.05 3.45±0.55a 3.86±0.59a 3.410<0.05操作能力2.42±0.29 2.46±0.27 0.677>0.05 3.29±0.61a 4.12±0.53a 6.890<0.05 2.53±0.28 2.47±0.31 0.964>0.05 3.45±0.53a 3.72±0.69a 2.082<0.05 2.36±0.33 2.41±0.31 0.741>0.05 3.42±0.53a 3.99±0.67a 4.476<0.05
帶教后,觀察組學習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學習效果比較(±s,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learning effects between two groups(±s,score)
組別兒科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兒科臨床護理操作技能對照組觀察組t P 85.15±7.06 92.55±6.17 5.294<0.05 78.96±5.88 91.17±6.29 9.513<0.05
研究發現,帶教后觀察組護理人員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量表得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傳統教學法比較,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臨床帶教中,可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中的視頻反饋教學通過記錄教學過程及分析反饋,可提高護生操作水平;情景模擬教學則通過創設符合實際情況的教學情景,在教師的引導下,護生通過模擬演練完成任務,可提高實踐能力與工作能力[8-9]。
與傳統教學法不同,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強調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以護生為教學主體,帶教教師起引導作用,引導護生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并且該教學法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護生充分掌握兒科臨床護理工作中的重點內容、溝通及操作技巧等,再結合視頻反饋,有助于護生及時糾錯,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之處,增強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從而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10]。
研究發現,帶教后,觀察組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評估表、護理本科實習生核心能力量表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與傳統教學法比較,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臨床帶教中,提升了護生臨床思維能力與核心能力。傳統教學法以授課為主,即帶教教師講解相關知識,護生緊跟帶教教師教學思路,護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易出現疲憊感,學習積極性及學習效率降低,無法滿足兒科臨床高強度護理工作的需求,從而可能會導致護理糾紛發生[11-12]。情景模擬教學具有啟發式、開放式等特征,可促進護生溝通能力、問題處理能力、操作技能有效提升。但情景模擬教學時間有限,課后護生可能會忘記操作過程與要點,導致相同的錯誤再次出現,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在視頻反饋教學中,護生通過反復觀看、學習、回顧教師錄制的教學視頻,總結自身護理操作中的不足,可防止錯誤行為再次出現,有效提高操作水平及臨床思維能力[13-14]。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兩種教學法通過優勢互補,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研究發現,帶教后,觀察組學習效果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與傳統教學法比較,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臨床帶教中,可增強護生學習效果。傳統教學法以課堂教學為主,教師是教學的主體,護生被動學習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難以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習效果不佳。將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護理帶教中,促進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了護生專業認知水平,使其構建了整體性知識體系,豐富了理論知識,提升了操作技能。在情景模擬教學基礎上進行視頻反饋教學,通過視頻教學的形式,提高了護生認知水平,使其充分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與護理技能,從而增強了學習效果[15]。
綜上所述,視頻反饋與情景模擬結合教學法應用于兒科臨床帶教可取得顯著成效,不僅能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核心能力,而且能增強護生學習效果。本研究僅在本院開展了調查,存在選擇性偏倚,且樣本量與觀察指標較少,觀察時間也較短,后期仍需進行大規模研究,以驗證此次研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