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虹瑤,雷 鋮,石丘玲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 兒童發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國家兒童健康與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兒科學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重慶 400010;2.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重慶 400010)
醫學統計學是一門方法學學科,是從事醫學相關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貫穿科學研究設計、實施及報告全過程,正確運用醫學統計方法是開展高質量科學研究的基礎和保障[1]。盡管各醫科院校普遍開設了醫學統計學課程,但側重理論講解,較少進行科研實踐[2],導致學生難以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科研工作中[3]。如何正確、高效運用醫學統計學知識來指導科學研究工作,成為醫學工作者的痛點。而醫學統計咨詢服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科學有效的方法。目前,除院校專業統計咨詢平臺外[4],還有專門的統計咨詢服務網站、公眾號、論壇等。為充分了解醫學工作者對醫學統計學的認知態度和咨詢服務需求,本研究對從事各類醫學相關工作的人群進行橫斷面調查,以期為提供高效、優質的醫學統計咨詢服務提供依據。
以具有醫學科研相關背景的人員為調查對象,包括醫護人員、醫技人員、科研人員、醫學生和醫療機構行政人員等,排除流行病與統計學專業人員。調查范圍覆蓋各級醫療機構、高校、科研單位、疾控中心等。
根據調查目的進行文獻檢索與分析,經小組討論并結合統計學專家的意見初步編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基本情況、醫學統計學知識學習背景、醫學統計學知識應用能力、醫學統計學認知和態度、醫學統計學咨詢服務意愿和需求、醫學統計學咨詢服務評價6 個方面。經過預調查和調查對象認知性訪談后,對問卷進行語義界定和語言調試并定稿。
基于在線調查平臺問卷星制作網絡問卷,通過微信擴散的滾雪球抽樣方式于2021 年12 月1—31 日開展網絡問卷調查。本研究遵照匿名、自愿原則,在調查引導語后設置知情同意選項,自愿參加則進入填寫,否則問卷自動結束。
數據分析采用SPSS 20.0 軟件,計數資料和等級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率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所有檢驗均為雙側檢驗,構建二分類Logistic 逐步向后回歸模型(α=0.05 進入,α=0.01 退出)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累計收集問卷508 份,其中6 人拒絕填寫問卷,502 人完整填寫,有效率為98.82%。調查對象來自全國23 個省市,超過80%的來自三甲醫院臨床一線;男女比例約1∶4,工作10 年及以上者占40.24%,中高級職稱和研究生學歷者占比分別為47.61%、39.44%。從職業分類基本情況來看,符合我國醫學工作者現狀,雖然個別職業人數較少,但在反饋醫學統計學認知和需求方面仍具有一定代表性。
76.49%的調查對象在校期間進行過醫學統計學課程學習,但49.80%的在工作、實踐場所未參加過醫學統計學相關培訓。能獨立處理醫學統計相關問題的低于50%。當不能獨立解決醫學統計問題時,首選方法是查閱文獻和書籍(占87.00%);但當不能獨立解決審稿專家提出的統計學修改意見時,首選解決方法變成了咨詢醫學統計學專業人士(占65.34%),可能是因為這一階段時間較緊張,利用網絡資源自學無法在短期內掌握并靈活運用統計學方法處理評審意見,而咨詢統計專家是高效且有用的方法。61.75%的調查對象使用過統計軟件,其中護士群體占比最低,僅為47.74%;使用最多的軟件是Excel 和SPSS。93.63%的調查對象認為醫學統計學很重要,但同時92.63%的認為學習難度大,90.64%的希望獲得醫學統計咨詢服務。說明調查對象醫學統計學應用能力較差,但充分認同其重要性,態度較為積極(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概況[n(%)]Table 1 Overview of survey object[n(%)]
按基本情況、醫學統計學知識學習背景和應用能力對研究對象的醫學統計學認知進行分層分析,并作為自變量構建以醫學統計學認知為因變量的二分類Logistic 逐步回歸模型。研究結果顯示,統計學重要性認知方面,單因素分析中,學歷、職業、在校期間醫學統計學課程學習情況、每年培訓次數、獨立解決研究設計問題、獨立處理數據統計分析、統計軟件使用經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二元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顯示,本科學歷的調查對象比研究生學歷者更認同“醫學統計學重要”(P<0.05),可能是因為本科學歷的調查對象主要為護士,學習醫學統計學知識的機會更少,但需求高,因此更能認識到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醫學統計學難易程度認知方面,單因素分析中,性別、獨立解決研究設計問題、獨立處理數據統計分析、獨立完成樣本量計算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二元Logistic 逐步回歸分析顯示,女性比男性更認同“醫學統計學難學”(P<0.05),這可能與女性調查對象中護理人員占比較大,其學歷均為本科及以下,統計學基礎相對較差有關(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醫學統計學認知的影響因素分析[n(%)]Table 2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medical statistical cognition of survey subjects[n(%)]
455 名調查對象希望獲得醫學統計咨詢服務,其中81.32%的選擇向高校/ 醫院的專業統計人員咨詢;72.97%的愿意支付咨詢費用,其中選擇按次數付費和按項目付費的比例較高,分別為39.94%、39.07%;78.24%的認為線上和線下咨詢服務模式均可以。服務內容方面,所有研究階段的咨詢需求均較大,其中研究設計階段和數據分析階段分別為91.21%、88.57%。服務效果方面,調查對象最傾向達到的效果是教會相關醫學統計知識,自己完成任務,占58.24%。不同職業的調查對象在研究設計階段和文獻閱讀階段的統計咨詢需求存在組間差異,均表現為科研人員在這兩個階段的咨詢意愿顯著低于其他職業者,這可能是因為專職科研人員在研究設計和文獻閱讀方面有較豐富的經驗,所以咨詢需求相對較小(見表3)。
表3 希望獲得醫學統計咨詢服務的調查對象對服務相關內容的需求[n(%)]Table 3 The demand for service related content among survey respondents who wish to obtain medical statistical consulting services [n(%)]
以有醫學統計咨詢經歷的195 人為分析對象,結果顯示,86.15%的人所咨詢問題得到了解決,60.00%的認為咨詢過程溝通順利,30.26%的需要經歷3~4 次溝通才能解決問題,27.18%的需要5 次及以上溝通。影響溝通效果的因素方面,排名前5的分別是“我的醫學統計學基礎知識較差”“統計人員不清楚我的整體設計”“統計人員對我所咨詢的專業背景不了解”“我提供的資料不全”和“我在溝通過程中不能理解統計人員的語言”(見表4)。
表4 有醫學統計咨詢經歷的調查對象對咨詢服務效果的評價[n(%)]Table 4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medical statistical consultation services by survey respondents with experience[n(%)]
本次調查遵循自愿參與原則,職業覆蓋較全面,絕大部分調查對象來自有科研需求的單位,更貼近目標人群,具有一定代表性[5-6]。本研究發現,盡管大部分醫學工作者在校期間學習過醫學統計學課程,但實際應用能力較差,與以往研究結果類似[7],即各類職業人群中能獨立處理醫學統計學相關問題的占比均較低,特別是護士群體能力最差。這可能與調查對象中護士學歷水平相對較低有關,但是護理作為一級學科,護理人員對科研的熱情高,咨詢需求旺盛[8],應該注重護理人員醫學統計學相關知識培訓。本研究還發現,盡管絕大部分調查對象充分認識到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但在工作期間每年參加醫學統計學相關知識培訓的很少,49.80%的人從未參加過,29.68%的人僅參加過1 次,提示有必要提供形式多樣、內容切合實際的醫學統計學相關知識培訓?;诩韧t學統計學課堂教學經驗和醫學工作者需求,建議將醫學統計學理論知識與實際科研案例進行整合[9],并充分借助線上線下教學平臺,盡可能使培訓具有可及性和實用性[10]。
提高醫學工作者的醫學統計基本能力有助于其解決基礎科研問題,但醫學統計學是一門結合了邏輯思維、數學基礎和計算機基礎的綜合學科,學習難度大[11-13],不易掌握,因此開展醫學統計學咨詢服務很有必要。本研究結果顯示,絕大部分調查對象傾向選擇來自院校的專業醫學統計咨詢服務,并愿意支付一定費用,這充分證實了其對醫學統計咨詢服務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可。咨詢內容涉及科學研究全過程,其中研究設計階段咨詢需求最大,其次是數據分析階段,說明醫學工作者已逐漸將醫學統計咨詢服務前移,不再等到數據處理時才進行,充分體現了醫學工作者已開始利用醫學統計學知識來開展高質量的科學研究。同時發現,醫學工作者對文獻閱讀時遇到的統計學問題也有強烈的咨詢需求,提示咨詢服務需求量可能會很大;且大部分人希望咨詢達到的效果是指導自己解決問題,而不是完全代替自己解決。因此,建議在線下咨詢平臺的基礎上建立線上咨詢平臺,設置專業團隊負責咨詢服務,以便同時滿足咨詢量大和“授人以漁”的需求。
本研究發現,醫學統計咨詢服務能夠解決絕大部分咨詢者的問題,但存在溝通效率低、次數多的情況,21.28%的咨詢者需要進行5 次及以上溝通,這極大地影響了咨詢服務質量,浪費了咨詢者和被咨詢者的時間。因此,如何提高醫學統計咨詢服務質量應引起關注。本研究對咨詢過程中的障礙的調查顯示,除咨詢者本身醫學統計學基礎較差外,統計人員對咨詢者咨詢信息把握不全是重要影響因素。因此,有必要對用于溝通的咨詢信息進行預先處理,如指導咨詢者根據咨詢目的提供必要的相關信息,以提高溝通效率。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醫學工作者已充分認識到醫學統計學的重要性,但實際應用能力普遍較低,且咨詢服務需求量大,現有咨詢服務質量有待提高。本研究雖收集了全國23 個省市調查對象的資料,但數量分布不均,以西部地區為主,因此未對不同地區對象選擇的差異性進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