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潔,葛 圓,陳小萍,馬 帥
(廣西中醫藥大學護理學院,廣西 南寧 530200)
助產人力資源是母嬰健康的基本保障,助產士可以滿足婦女和新生兒87%的基本護理服務需求,是提高婦幼保健質量的關鍵因素[1-2]。研究[3]顯示,目前全球助產人力資源短缺問題嚴峻,缺口達90 萬人。高寶珍等[4]研究發現,在發達國家,助產士與生育婦女的比例為1∶1 000,而我國為1∶4 000。我國助產人力資源存在較大缺口,且配置不均衡,西部地區助產專業人才極度缺乏,各醫院助產專業發展缺乏經驗[5]。隨著我國“三孩”政策的全面實施[6],人們對婦幼保健的需求也逐漸增加[7],我國助產人力資源將面臨更大挑戰。我校第一批助產專業學生于2023年6 月畢業,為了解該專業就業前景和招聘單位的需求,本研究對廣西各級醫院進行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廣西36 家醫院(婦產科有產房或分娩室)的護理部主任、產科或婦產科主任、產科護士長、產房產長、資深護理/ 助產人員等,共120 人。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平臺發放,最終回收問卷120 份,其中無效問卷12 份(1 份數據無效、11 份為非調查區域內醫院人員填寫),有效問卷108 份,有效回收率為90.00%。
問卷包含12 道題目:所在醫院名稱;所在醫院等級;擔任職務;所在醫院目前產科病房護士/ 助產士人數;所在醫院目前產房助產士人數;所在醫院2020、2021 年年分娩量;所在醫院2022 年月均分娩量;所在醫院2023 年助產專業人才擬招聘人數,2024 年助產專業人才擬招聘人數,未來5 年助產專業人才招聘計劃;期望招聘助產專業人才的學歷水平;醫院(科室)能為助產專業學生提供的崗位;影響醫院招聘助產專業人才的因素;影響助產專業人才招聘排名前三的因素。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人數或百分比表示,對影響因素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6 家醫院中,三甲醫院19 家,三乙醫院3 家,二甲醫院13家,二乙醫院1 家。108 份問卷中,52 份來自三甲醫院,19 份來自三乙醫院、36 份來自二甲醫院、1 份來自二乙醫院。36 家醫院助產士人數平均為19 人,其中三甲醫院平均為18 人,三乙及以下醫院平均為20 人。2020 年,36 家醫院年分娩量平均為2 862 人,其中三甲醫院平均為3 271 人,三乙及以下醫院平均為2 405 人;2021 年,36 家醫院年分娩量平均為2 677 人,三甲醫院平均為3 119 人,三乙及以下醫院平均為2 183人;2022 年,36 家醫院月均分娩量為202 人,三甲醫院月均分娩量為225人,三乙及以下醫院月均分娩量為176 人。調查對象中,護理部主任7 人,產科/ 婦產科主任2 人,產科護士長20 人,產房產長6 人,資深護理/ 助產人員65 人,其他婦幼崗位人員8 人。
對于招聘計劃,醫院通常只認定有關人員提交的計劃招聘人數,認定的人員排序依次為產科或婦產科主任、產房產長、產科護士長、護理部主任、資深護理/ 助產人員、其他婦幼崗位人員。2023 年,36 家醫院計劃招聘人數共90 人,其中三甲醫院計劃招聘45 人;2024 年,36 家醫院計劃招聘人數共105 人,其中三甲醫院47 人;未來5 年計劃招聘人數為324 人,其中三甲醫院150 人(見表1)。
表1 36 家醫院助產專業人才招聘計劃(n)Table 1 Recruitment program of 36 hospitals midwifery professional(n)
在判斷醫院招聘助產專業人才的影響因素是否重要時,多數被調查者認為醫院年分娩量、學生道德水平、學生操作技能水平等十分重要,但認為重要性排前三的因素為醫院年分娩量、醫院效益和人員飽和度(見表2)。
表2 調查對象對醫院招聘助產專業人才影響因素重要性的評價(%)Table 2 Evalu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spitals recruiting midwifery professionals(%)
2.4.1 醫院等級 醫院等級與人員飽和度呈負相關關系(r=0.254),與學生工作經驗呈正相關關系(r=0.344),與其他因素未見明顯相關性(P>0.05),具體見表3。
表3 醫院等級與醫院招聘助產專業人才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r)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between hospital level and hospital recruiting midwifery professionals(r)
2.4.2 醫院招聘計劃和分娩量2023 年招聘計劃與醫院近3 年分娩量呈正相關關系(r=0.386、0.380、0.483)。2024 年招聘計劃與2021 年年分娩量無相關性,但與2020 年年分娩量(r=0.336)和2022 年月均分娩量呈正相關關系(r=0.386),所以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醫院近3 年分娩量與未來5 年招聘計劃無相關性(見表4)。
表4 近3 年分娩量與醫院招聘計劃的相關性分析(r)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deliveries and hospital recruiting plan in the last 3 years(r)
2.4.3 醫院等級與對人才學歷要求的相關性分析 分析發現,醫院等級與其招聘碩士(r=0.241,P<0.05)及本科(r=0.041,P<0.01)學歷人才的要求呈正相關關系,與其招聘大專學歷人才的要求呈負相關關系(r=-0.488,P<0.01),與招聘中專學歷人才的要求無相關性(r=-0.120,P>0.05),且醫院對本科學歷助產專業人才的需求高于碩士。
相關數據顯示,2022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高考時,助產專業招生520 人,其中本科180 人、大專340 人;2021 年助產專業招生759 人,其中本科260 人、大專499 人;2020 年助產專業招生369 人,其中本科249 人、大專120 人;2019 年助產專業本科招生226 人,大專層次未招生。總體來看,助產專業的招生人數增長較快,近4 年本科招生人數共915 人。表1 數據顯示,各級醫院的招聘人數遠少于高校每年招生人數,甚至少于本科招生人數。隨著“三孩”政策的全面實施,我國助產人力資源(尤其是偏遠地區)更加緊缺,政府可根據本地區情況出臺相關政策鼓勵醫院增加助產相關崗位,以滿足婦幼健康需求。從36 家醫院的招聘計劃來看,未來5 年大部分助產專業畢業生很難在廣西從事助產相關工作,所以要引導學生調整心態,不可為了追求在本地醫院助產崗位工作而放棄其他應聘機會。由表2 可知,多數被調查者認為醫院年分娩量、醫院效益和人員飽和度是較為重要的影響因素。但是,學生較難獲取以上信息,學校應盡可能為學生提供相關信息。此外,部分與助產專業人才相關的因素也十分重要,如學生道德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學歷和學業成績。因此,在教學中,師生都應對此引起重視。
醫院等級、學生工作經驗、醫院年分娩量和學生學歷等都是醫院招聘助產專業人才的影響因素。其中,醫院等級與學生工作經驗、醫院招聘計劃與醫院近3 年分娩量、醫院等級與對人才學歷的要求有相關性。
3.2.1 高等級醫院要求助產專業人才有工作經驗 由表3 可見,等級越高的醫院,越不在乎科室人員是否飽和,而在乎助產專業人才是否有工作經驗。但是,應屆生剛剛畢業,并沒有工作經驗。因此,有志應聘較高等級醫院的學生,在校期間應夯實理論基礎,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大賽,努力提升自身操作技能水平。我校擁有省級護理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同時配備婦產科虛擬仿真教學系統,可以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設置案例,為學生營造貼近臨床的操作訓練環境。葛圓等[8]研究表明,虛擬仿真實驗有助于學生較好地掌握操作技能,提升臨床綜合護理能力,縮小與臨床護理崗位要求的差距。實習期間,學生應珍惜每一次操作機會,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此外,還可聯合醫院進行雙導師培養。李玉琴等[9]研究顯示,雙導師培養可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水平、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提高學生臨床溝通能力[10],為今后從事護理工作打下較好基礎。
3.2.2 分娩量與計劃招聘人數呈正相關關系 由表4 可知,分娩量與醫院招聘計劃呈正相關關系。分析2023、2024 年招聘計劃可知,分娩量越大的醫院,其計劃招聘人數越多,這與一般認知相符,即分娩量越大,工作量越大,需要的助產人員就越多。所以,針對近兩年畢業的助產專業學生,應引導其樹立正確、長遠的就業擇業觀,不必過分在意醫院等級。
3.2.3 醫院更愿意招聘本科學歷層次的助產專業人才 本研究顯示,醫院等級與其對人才的學歷要求呈正相關關系,等級高的醫院更期望招聘本科和碩士學歷助產專業人才,這也與一般認知相符,其中對本科層次的期望值高于碩士,可能是由于醫院以臨床工作為主,而碩士學歷的人員在更多情況下承擔的是科研工作,醫院對此需求量相對不大。但是,醫院等級越高,越不期望招聘大專學歷的助產專業人才。因此,本科學歷的助產專業學生在擇業時可以重點關注等級較高的醫院,而大專學歷的助產專業學生可以考慮等級相對較低的醫院。
3.2.4 醫院更關注助產專業人才的綜合素質 由表2 可知,被調查者認為學生道德水平、操作技能水平、學業成績是醫院招聘助產專業人才過程中較重視的因素。因此,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也應對這些方面引起重視。道德水平方面,可以從課程安排入手,根據學生具體情況完善課程體系。比如,對歷屆畢業生的道德素質進行調研,適當增加道德修養相關課程[11]。另外,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培養。授課過程中,教師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校應重視師德師風建設,如定期舉辦相關培訓等。學業成績方面,秦俊等[12]研究顯示,學業情緒和學業動機對醫學生的學業成績有正向影響。學校可采取相應措施(如采用新型授課模式、實施獎勵機制等),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業成績。
學生應根據醫院招聘助產專業人才的影響因素不斷完善自我,提高綜合能力。在道德水平方面,通過自我勉勵和向榜樣學習等方式提升自身道德水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操作技能方面,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利用實習時的操作機會,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不斷提高自身操作技能水平;在學業成績方面,重視理論課程的學習,融會貫通,為今后從事護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學校應健全道德培育機制,外生內養同步進行[13],提高學生道德水平;進行課程改革,結合當前經濟發展新業態和新常態,將學科專業動向、行業發展成果融入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參與度和吸引力[14],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使學生取得較好的學業成績。研究表明,第二課堂[15]、以異質小組為基礎的合作教學模式[16-17]都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此外,還應針對即將畢業的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如開設公益講座介紹考試和面試技巧,舉辦雙選會或建立微信群發布招聘公告,為學生提供相關信息,以便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醫院,提高就業率。
醫院應根據自身情況合理制訂招聘計劃,適當增加招聘人數。據統計,三甲醫院助產專業人員數量普遍少于三乙醫院,但是其年分娩量明顯高于三乙醫院,工作量也較三乙醫院大。因此,醫院應深入了解各科室、崗位工作內容、職責、工作量及壓力,在全面了解崗位需求的基礎上制訂招聘計劃[18]。
廣西各級醫院的年分娩量與未來幾年計劃招聘人數呈正相關關系,招聘時比較注重人才的道德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等級高的醫院通常期望招聘本科學歷助產專業人才,且要求其有一定工作經驗。大健康背景下,社會對于助產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學校重視學生知識、技能、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學以致用,找到適合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