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芳,黃懿炘,李 娜,羅 晴,劉美蘭 ,鄧銀輝
(1.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 510150;2.廣州醫科大學,廣東 廣州 510145)
新冠疫情期間涌現出了無數抗疫英雄。一項針對西北地區大學生的調查研究顯示,85.47%的大學生選擇鐘南山作為榜樣,47.50%、33.59%、31.88%的分別選擇李蘭娟、張文宏和陳薇作為榜樣[1],這些榜樣帶有一種高度受人喜歡和尊敬的特質,能鼓舞和激勵醫學生成為更優秀的人。榜樣觀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醫學生的生活態度,也會影響其人生觀和價值觀。高校醫學生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后備軍[2],無論親身經歷還是通過媒體了解疫情狀況和抗疫事跡,他人的行為都會對其榜樣觀造成一定影響。醫學生對榜樣的自由感知和多元理解能夠折射出我國醫療隊伍后備軍的精神狀態及思想觀念,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榜樣觀,有助于激勵其奮發向上,努力成為新時代公共衛生事業的接班人[3-4]。因此,本研究主要調查廣東醫學生群體榜樣欽佩感現狀并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榜樣觀的策略,以期為制訂高校醫學生榜樣教育方案提供參考。
2022 年6—8 月便利選取廣東省7 所高校405 名在校醫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高校醫學專業在讀學生,包括臨床醫學、基礎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護理學、康復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藥學等專業。(2)知情同意、自愿參與者。排除標準:休學者及調查過程中不配合者。共回收問卷405份,剔除無效問卷5 份,有效回收率為98.8%。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由研究團隊在文獻閱讀的基礎上編制而成,包括年齡、性別、年級、政治面貌、志愿選擇、是否為獨生子女等13 個變量。
1.2.2 欽佩感量表 采用陳青[5]翻譯及修訂的欽佩感量表評估醫學生榜樣欽佩程度,由能力欽佩感與美德欽佩感兩個維度組成,共8 個條目。其中能力欽佩感包括“他取得的成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激勵著我”“我欣賞他所具備的能力或品質”“他做的事對我有很大影響”“我覺得他的能力或行為是值得欽佩的”4 個條目,美德欽佩感包括“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動”“看了他們的故事我有種提升感”“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我感到溫暖”“他們的故事增強了我對人性的積極看法”4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計1~5 分,總分8~40 分。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42。
1.2.3 醫學生職業認同感量表 采用張麗莉[6]編制的醫學生職業認同感量表評估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包括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行為、職業承諾、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觀6 個維度38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從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別計1~5 分,總分38~190 分,得分越高表明職業認同感越高。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54。
1.2.4 社會責任感量表 采用褚靜茹[7]編制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量表評估醫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包括社會角色認知、角色責任規范認知、責任結果認知、社會責任態度、社會責任意志、責任踐行傾向、責任踐行方式、責任踐行行為8 個維度32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計分法,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計1~5 分,總分32~160 分,得分越高表明職業認同感越高。該量表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36。
征得學校相關部門同意后,采用紙質版問卷與問卷星相結合方式向在校醫學生發放問卷。問卷調查前,獲取調查對象的知情同意;問卷填寫時,及時解答調查對象的相關問題;問卷填寫后,及時收回并檢查問卷填寫的完整性。
本研究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及描述,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F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百分比表示,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法分析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法分析影響醫學生榜樣欽佩感的相關因素。檢驗水準α=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女生欽佩感量表得分高于男生,專科生得分略高于本科生,大一、大二、大三學生得分高于大四、大五學生。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年級的醫學生欽佩感量表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醫學生欽佩感、職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量表得分見表2。Pearson 相關分析顯示,醫學生欽佩感量表總分及各維度得分與職業認同感量表得分呈正相關關系(r=0.442、0.500、0.490,均P<0.01),與社會責任感量表得分也呈正相關關系(r=0.288、0.334、0.324,均P<0.01)。
表2 醫學生欽佩感、職業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量表得分情況(±s)Table 2 Scoring of 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Admiration,Position Identity,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ale(±s)
表2 醫學生欽佩感、職業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量表得分情況(±s)Table 2 Scoring of 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Admiration,Position Identity,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Scale(±s)
項目 總分34.48±4.74 17.27±2.42 17.21±2.51 136.93±19.05 114.92±11.91欽佩感總分能力欽佩感美德欽佩感職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條目均分4.31±0.59 4.32±0.60 4.30±0.62 3.60±0.50 3.59±0.37
以欽佩感量表總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職業認同感量表得分、社會責任感量表得分為自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年級、職業認同感是醫學生榜樣欽佩感的主要影響因素(均P<0.05),可解釋總變異的30.7%(見表3)。
表3 醫學生榜樣欽佩感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n=400)Table 3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n role model admir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n=400)
醫學生對榜樣的欽佩既體現在能力方面,也體現在美德方面。本研究結果顯示,醫學生欽佩感量表的能力欽佩感維度得分為(17.27±2.42)分,美德欽佩感維度得分為(17.21±2.51)分,說明醫學生在能力與美德方面均對榜樣有較高欽佩感。疫情防控期間一線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不僅傳播了正能量,也為醫學生樹立了榜樣[8]。然而,目前國內醫學人文教育解讀不清晰,榜樣教育不完善,可借助新冠疫情防控中涌現出的優秀醫務工作者的事跡加強對醫學生的人文教育,提高其職業素養[9]。此外,研究指出只有樹立了明確的榜樣,醫學生德育工作才能取得成效[10]。因此,醫學生榜樣教育仍需高度重視。
本研究結果顯示,廣東高校醫學生的榜樣欽佩感與職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即醫學生的職業認同感、社會責任感越高,其榜樣欽佩感也越高,與范冠華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職業認同感是個體對所在行業的積極看法與情感態度,具有高水平職業認同感的醫學生對醫療衛生事業充滿激情,能積極主動地從優秀從業者的職業成長經歷與心理歷程中積累經驗[3-4]。此外,對職業的認同感會促使醫學生主動觀察榜樣的行為,從榜樣身上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產生強烈的欽佩感[12]。新冠疫情暴發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把人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盡最大努力救治更多患者[13],這激發了醫學生的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醫學生作為未來衛生事業的中堅力量,希望自己在面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時也能沉著應對,幫助更多患者解除痛苦[14]。他們會將優秀醫務工作者視為榜樣,學習榜樣的工作作風與道德品質,并將其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15]。因此,衛生職業教育者要關注醫學生的職業道德培養與社會責任感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增強社會責任感,找到能促進自身成長與職業發展的榜樣,樹立正確的榜樣觀與價值觀。
3.3.1 性別 本研究發現女生較男生具有更高的榜樣欽佩感,分析原因可能是研究對象中男生僅占13.3%,使得研究結果出現偏移。此外,女生較男生更為感性,更容易對偶像或榜樣產生崇拜之情,并在此過程中產生更強的幸福感[16]。然而也有研究指出,榜樣對男生的激勵作用大于女生,男生比女生更渴望獲得事業上的成功,他們會選擇成功人士作為榜樣,并積極實現奮斗目標[17]。因此,醫學教育者要加強對男生的榜樣教育,使其更有信心追逐職業目標。
3.3.2 年級 年級是榜樣欽佩感的影響因素,與高年級醫學生相比,低年級醫學生具有更高的榜樣欽佩感,分析原因可能與時代背景和文化因素相關。低年級醫學生入學時正處于新冠疫情暴發時期,他們通過社交媒體、網絡電視等途徑了解到許多優秀醫務工作者的事跡,并將其視為榜樣,決心學習醫學[9]。此外,低年級醫學生相比高年級醫學生更具職業激情與好奇心,對醫療衛生事業充滿向往[16],這使得其更傾向于尋找榜樣,將榜樣的職業行為與道德視為學習目標。
調查結果顯示,醫學生充分肯定榜樣的積極作用,認為榜樣能夠幫助自己發現優點,正視缺點,從而讓自己做得更好。然而目前醫學院校對醫學生榜樣觀不重視。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主渠道,醫學院校應將榜樣觀及欽佩感相關內容融入課堂教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職業指導教育、道德教育,強化價值引領作用,引導醫學生選擇正面的、積極的榜樣,樹立正確的榜樣觀和價值觀。醫學生對榜樣包含很多感情,包括對其能力成就的欣賞。對榜樣的追尋也是對理想自我的追尋,能幫助醫學生重構自我,增強正確認識榜樣、選擇榜樣、學習榜樣的意識,不斷成長。
欽佩感能促使醫學生發現榜樣身上的優秀品質并模仿其行為。醫學教育者要從醫學生榜樣欽佩感的影響因素入手,采取多種形式提高醫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榜樣觀,并將榜樣的職業行為與道德水準作為自身職業發展的準則,提高道德修養,從而成為我國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可靠接班人。醫學教育者在課程教學中要重視榜樣教育的積極作用,善于觀察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榜樣觀和價值觀。課上課下師生要積極互動,教師給予學生思想引導,及時了解學生的榜樣觀,提高其職業認同感與社會責任感。醫學教育者要創新教育方法,利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使得榜樣形象栩栩如生,讓醫學生深入了解榜樣的精神。榜樣欽佩感促使醫學生追隨榜樣,堅定走在醫學道路上,提高自我效能感,建設美好社會。
(1)開展榜樣觀相關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社會實踐等。在校園文化活動和實踐活動中,醫學生能感受到良好的學習氛圍、榜樣帶來的精神力量及榜樣身上的優秀品質。(2)開展欽佩感和榜樣觀教育。講述榜樣的英雄事跡,使醫學生在思想上、行動上產生變化,通過具體案例加深醫學生對榜樣觀的理解,引導其樹立正確榜樣觀和價值觀。(3)開展榜樣觀交流活動,如辯論賽等。醫學生不同的榜樣觀及對不同榜樣身上優秀品質和能力的認知交流,有助于思想的碰撞,促進正確榜樣觀的形成。
榜樣學習離不開政府、學校、社會等多方的參與。多媒體使得信息快速傳播,政府要加強職能監管,凈化網絡環境,避免將錯誤的、消極的信息傳遞給醫學生。大眾傳媒要關注自身所肩負的文化傳承責任,傳播正確的、積極的榜樣觀。家庭教育是教育的起始,家庭成員的思想和行為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醫學生,要重視家庭成員的價值觀、家庭教育方式等。在當前環境下,醫學生要有獨立思維能力,批判性地接收各方輸入的思想,樹立正確榜樣觀。
本研究顯示,廣東高校醫學生榜樣欽佩感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多數醫學生具有良好的榜樣觀。男生、高年級及職業認同感低的醫學生榜樣欽佩感水平較低,需要根據影響因素實施干預措施。然而,本研究對象男女比例差距較大,且樣本量較少,結果可能存在偏移。建議在未來研究中,在較大樣本量及較小性別比例差中進行驗證,并結合質性研究結果調整醫學生榜樣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