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雨
黨史是中國共產黨歷史的簡稱,是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的不同時期的全部歷史,也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不斷走向成熟的實踐史。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之日起,就非常注重黨史教育,可以說,學習黨史是黨一直以來的優秀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以史為鑒,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地走向未來。當代高校大學生作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先鋒力量,對黨史教育的學習更是必不可少。
大學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堅力量,必須通過黨的偉大功業建立史,教育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堅持腳踏實地。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無論經歷何種困難險阻,面對任何風險和挑戰也都從未輕言退縮,而是堅定腳步,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鈣”,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向著既定目標奮斗進取的不竭動力。大學生要通過黨史教育,學習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從中了解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先驅們的英勇事跡,深刻地認識到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體會社會主義的來之不易,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將“堅定的理想信念”融入靈魂,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對社會主義的信仰,從而堅定理想信念,用強大的精神力量補足“精神之鈣”,來迎接挑戰、克服困難[1]。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史中形成的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的革命精神,推動著黨和人民不斷前進,這也是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功,社會主義為什么能又快又好地發展的重要原因。意識產生于物質,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也同樣孕育于革命實踐中,并隨著實踐的發展不斷與時俱進。偉大事業孕育偉大精神,偉大精神引領偉大事業。高校要注重對大學生的黨史教育,將黨史教育作為大學生的重要一課,教育大學生不僅要學習黨史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從中領悟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學習他們無私奉獻、為人民服務的偉大精神,以此來激勵自己。通過學習黨的偉大精神鑄就史,讓大學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每一種革命精神,深刻地認識到在不同時期的革命精神是不同的,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革命精神一直在不斷自我革新、與時俱進。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傳播革命精神,并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面對各種風險挑戰時,學會用革命精神武裝頭腦,敢于斗爭,勇于擔當,從而為日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奠定堅定的精神基礎。
中國共產黨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歷程,歷經磨難、不畏險阻,在一次又一次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革命經驗和教訓,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多個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一直都不忘初心,堅持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探索出了一條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面對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高校大學生必須要堅持辯證思維,對當前“大變局”有一個系統的認知和把握,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不僅僅是挑戰,更是難得的機遇,重新思索自身在大變局下的責任與擔當,順應時代要求抓住機遇,迎難而上。通過學習黨的歷史經驗積累史,從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奮斗經驗中吸取智慧、汲取力量,學習黨始終不忘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的初心,不斷進行自我革新,更加從容地應對這“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主要渠道,因此必須在思政理論課中加大黨史教育的比重,讓黨史教育成為教學重點貫穿于高校思政理論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大學生通過在思政課上學習黨史、中國近現代史,更加全面地了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正確地認識我國國情,以史為鑒,勇往直前。其次,在學科專業課中融入黨史知識并實現有機結合,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學習黨史是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必修課,大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知識必修課,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更要注重黨史這門必修課,學好黨史,從而堅定理想信念,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發光發熱。最后,高校要大力舉辦黨史課程講座,為廣大大學生提供更優質、更系統、更豐富的黨史理論資源,引導大學生學黨史、跟黨走,夯實黨史理論學習的基礎[2]。
首先,高校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自己上臺講黨課、講團課的鍛煉機會,讓大學生在備課的過程中能更加深入地學習了解黨史,體會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奮斗的艱辛,激發大學生的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其次,學院可以開展黨史讀書報告會、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動員大學生積極主動研讀中國共產黨相關書目。另外,學校還可以舉辦唱紅歌比賽,教育大學生致敬革命先烈。歌聲最能打動人心,紅歌不僅能傳遞共產黨人濃濃的愛國情,厚植大學生的愛國情懷,還能讓大學生在歌聲中堅定革命理想信念,在傳唱中激發奮斗熱情。除此之外,我們身邊也有許多老黨員、干部和軍人,他們見證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學校可以在黨的重要節日或重大會議之際,邀請這些見證者親述自己參與的革命活動,通過那些光輝的歲月,讓大學生更能切身體會中國共產黨的來之不易,體會新中國的來之不易,進一步增強黨史學習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對當代大學生進行黨史教育,要充分發揮紅色基地的教育功能,讓大學生深入紅色基地,重走紅色足跡,將黨史教育深刻地融入社會實踐活動中,真正做到實踐育人。首先,高校可以組織大學生利用假期開展紅色基地考察活動。例如參觀古田會議革命會址,在參觀的同時,讓大學生感受歷史的沉淀,緬懷革命先輩,堅定對黨的領導的自信,在黨史教育學習中做到四個“深刻領悟”。其次,是高校要創新開展主題鮮明、豐富多樣的黨史社會實踐活動。如在各黨支部開展黨史故事講述、黨史知識競賽活動,在黨的重要節日開展黨史教育英雄人物主題講座活動,厚植課堂教學的黨史元素,做到課內與課外,線上與線下有機融合,激發大學生的積極性,提升黨史教育的互動感和參與感。總之,黨史教育要堅持實踐導向,讓大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革命文化,發揚革命精神,在不斷的社會實踐中成長成才。
第一,積極組織大學生認真觀看“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它不同于以往的傳統式課堂教學,而是采用網絡媒體新載體,以線上視頻課的新形式,生動形象地傳播黨史知識。有利于推動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深入大學生內心,夯實大學生黨史學習的理論基礎。第二,積極舉辦黨史有關的微電影微視頻創作活動。文學作品蘊含著一個時代的精神與信仰,紅色電影更是時代的主流。通過向大學生征集微電影、微視頻,引導大學生貼近時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創作出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紅色作品,讓新時代的大學生從文藝作品中汲取不斷奮進的精神力量。第三,構建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網絡教學平臺。傳統媒體雖有著受眾廣泛、影響力大的優勢,但同時也存在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網絡新媒體有著資源豐富、傳播速度快、互動感強的優點,但信息魚龍混雜,缺乏權威性。因此,構建黨史教育網絡新平臺要將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有機結合,既發揮傳統媒體深度報道的優勢,又發揮新媒體快捷、海量、共享的特點,形成線下學習和線上學習的高效聯動,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和嚴謹性。
黨史學習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健全大學生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石。因此,高校要采取有效舉措深化大學生黨史學習教育,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夯實黨史學習的理論基礎;以第二課堂為抓手,豐富黨史教育的形式;依托社會實踐活動,創新黨史實踐教學;利用網絡新媒體,構建黨史教育新平臺。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接班人,更應從黨的偉大功業、偉大精神、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