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國楊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為推動鄉村經濟進一步發展,建立科學、系統的治理體系,可以針對鄉村開展專業治理工作。在開展鄉村治理工作的過程中,由于不同鄉村的經濟狀況不同,治理工作的開展質量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工作人員需對治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處理,并給予相應的處理方案,從根本上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與經濟水平。
專業人才較少。從當前農村發展情況來看,村干部普遍年齡較大,且缺少現代化農業發展相關經驗。發展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人才問題,一旦缺少專業人才,對管理、經濟建設等方面都會產生影響。由于鄉村的經濟水平與城市相差較大,導致人才流失,鄉村治理工作缺少專業人才進行指導,治理工作效率無法得到保障。
鄉村干部團隊的管理水平較低。在村民進行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鄉村干部團隊可以起到相應的指導作用,幫助村民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鄉村干部團隊是鄉村治理工作落實的主體。但從當前情況來看,部分鄉村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存在人才流失現象,尤其是缺少管理人才,部分鄉村的主要負責人并不具備充足的指導能力與領導能力。
治理體系缺少法律法規支持。在開展鄉村治理工作中,若想充分發揮治理體系的有效性,必須擁有法律法規或相關制度的支持,才能提高治理工作的開展效率,及時解決發展中的問題。鄉村治理體系本身具有科學性、規范性、專業性、現代性等特點,促使治理工作能夠覆蓋更多治理內容。但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部分鄉村的治理體系缺少法律法規或相關的制度支持,從某種角度來看,這屬于治理體系結構不完善的問題。在治理體系的作用下,該體系能夠賦予村民自治權,逐步實現鄉村的自主治理,推動村民參與基層建設,并能夠得到充分的法律保護。若治理體系中缺少相應的法律法規依據,會使得部分問題難以第一時間得到解決,導致未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增加處理難度。
在推動鄉村建設發展過程中,治理體系的建立非常關鍵和重要,是開展各類治理工作、發展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強有力的治理體系下,鄉村的發展才能呈現現代化、專業化特點,并將農業的建設水平提高到新階段。因此,鄉、鎮、村需結合實際情況,建立符合該區域發展的治理體系,并出臺配套方案和政策,促使治理體系能夠得到全面應用,在多部門的協調作用下,共同開展治理工作,從根本上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在政策、文件的作用下,村民也會提高對治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協助相關工作人員,促使相關問題更快得到解決。具體路徑如下。
打造優秀的鄉鎮干部團隊。優秀的人才非常重要,尤其是鄉鎮政府部門更需要專業人才,對治理工作的開展給予相應的專業指導,促使治理工作的開展更加高效、合理。對于鄉村治理體系而言,該體系內容的落實情況與鄉村振興效果有著直接聯系。所以,政府部門需優化薪資結構,留住人才,全面推動治理體系的有效落實。在治理工作開展期間,鄉鎮政府要起到相應的帶頭作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好規劃,確保規劃目標的可行性,并在各類工作落實期間給予專業指導,激發鄉鎮政府的更多職能,為管理鄉村提供更多助力。鄉村振興背景下,大部分鄉村體系處于不斷發展和完善過程中,若想確保整個流程能夠順利開展,必須提高基層的工作、服務質量,同時,還需結合現代化治理措施,逐步擴大自動化設備的應用范圍,打造美麗、安全、宜居的特色鄉村。對于鄉鎮政府而言,必須明確其自身定位,在規范的方式下賦予村民更多的權力,從根本上增強村民委員會的職責。同時,鄉鎮政府工作人員需以身作則,不斷學習先進理論知識,豐富自身經驗,為能夠更專業地指導村民開展鄉村振興打下良好基礎。要從保護村民利益的角度出發,提高村民生活質量與水平。
充分發揮治理機制的作用并提高管理水平。一是要逐步實現村民自治。為發揮治理體系的重要職能,工作人員需做好基礎工作,對鄉村內部的各類組織關系進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同時,在基層的黨組織帶領下,對鄉村內部的治理資源進行充分調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并采取創新科學的方法對資源進行合理分配,逐步優化鄉村治理體系。對于鄉村的自治而言,村民能否參與其中,這一點最為重要,這也是村級組織需要開展的工作,提高村民的自治參與度,使村民真實感受到家鄉的發展,共同進步、共同建設美麗鄉村。二是要注重鄉村的法治建設與道德建設。在法治建設的輔助作用下,能夠推動治理體系的應用,并促使各類治理工作的開展得到有效保障,并能以此提高村民對此方面的重視程度。在現代社會不斷發展中,法治建設工作的開展有效維護了社會和諧,并在持續發展期間起到了更多的促進作用。所以,必須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落實法治建設,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村民提供法律保障,為工作人員提供法律依據,促使治理工作高效進行。法治建設工作是鄉村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了法律的保障,鄉村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會更加規范,是實現村民自治的必要條件。三是注重道德建設。法治建設主要起到強制性的約束作用,道德建設工作主要是增強村民的道德意識。要倡導良好的民俗民風,并注入更多新的內容和活力,弘揚傳統美德,推動鄉村現代化發展。
完善法律法規和自治內容。各級需做好自身工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黨員干部要對鄉村的發展起到帶頭、引導作用。村委會相關成員需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和素養,重視實踐,及時發現鄉村建設、發展、治理期間存在的問題,并能夠結合鄉村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處理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如此,村民也會提高對新技術、新農機設備等方面的重視,推動特色農業體系的打造,這也是實現農村長久發展的關鍵步驟。在鄉村治理體系建設中,提高村民參與建設的熱情非常重要,尤其能夠對村民自治的高效落實提供支持。在建設自治體系的過程中,村民的參與非常關鍵,這也是檢驗治理體系真正作用的有效方式之一。要轉變村民的思想,增強村民的發展意識,讓大家關心鄉村的發展,為建設美好鄉村提供幫助。在鄉村治理工作的開展中,可以激發村民的自主治理意識,并能夠妥善推動治理體系的落實,為實現村民自治提供幫助。對于鄉村治理體系而言,整個體系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前期要做好相應的統籌工作,必須充分結合鄉村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治理體系中的內容,提高治理效果,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數,進而實現推動經濟發展的目的。為有效實現村民自治,可以引入社會組織,提高建設水平。社會組織能夠將城市與農村建立良好的聯系,一方面促使城市更加了解農村的發展情況,另一方面農村可以得到更多社會力量的幫助。在開展具體的社會服務工作過程中,提高村民參與建設農村的熱情與積極性,減少治理期間出現的矛盾。
在構建鄉村治理體系期間,需著重解決村民的實際問題,提高經濟水平,確保鄉村振興戰略能夠妥善落實。在治理體系的應用下,農業可以得到大力發展,逐步打造特色農業,從根本上提高村民收入,實現農業經濟效益的穩定增長。此外,鄉鎮干部團隊要通過學習先進理論知識,從多個角度推動治理體系的落實,為促進鄉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有效路徑之一,從而更好地打造和諧、幸福的新鄉村。

圖據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