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偉豐
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而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文化差異成為阻礙校企合作進一步深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校企合作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求同存異的基礎上推動校企文化的融合。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精神和價值觀的總和,企業文化則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和理念。校企合作有利于向企業直接輸送高素質人才,是學校解決學生就業問題的有效手段。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學校與企業文化的融合越來越受到重視,校企文化融合就是要把企業文化滲透到校園文化中去,形成合力,構筑良好的育人氛圍。
高職院校教育自身發展的需要。企業是職業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大多是圍繞企業的需求而展開。企業希望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到崗后能盡快適應企業、融入企業,如果學生在校期間,學校就通過校園文化有意識地對學生加強企業管理規范、行業質量標準等方面的教育,學生就業后就會很快進入角色,適應崗位需求,縮短過渡期。
企業發展的需要。企業文化對員工的心理和行為有巨大的凝聚力和規范作用,但企業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且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其形成和變化的關鍵還在于企業員工。分析現代企業員工的組成,可以看到企業所需的專門技術人才主要來自高職院校。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講,高職院校教育可以通過勞動者基本素質的培養來影響他們的職業文化素養,幫助企業更好地建設、發展企業文化。
有利于學生快速適應企業氛圍。當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敬業精神。只有通過讓學生充分了解、認識和接受企業文化,他們才能在畢業后迅速適應企業的工作。然而,大多數學生在這個階段,對企業文化素養的養成相對缺乏,導致畢業后需要花時間適應企業工作。校企文化的融合,能夠起到以文育人的作用,為學校培養人才提供一種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促進學生與企業之間了解彼此,促進學生了解企業文化,減少學生在企業的適應時間,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接受角色變化。
有利于形成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僅僅是技術水平層面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在文化層面上的協調和平衡,如思想、價值觀和概念。文化融合是一種深層次的校企合作,與企業合作的過程對學校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通過推動校企文化的滲透與融合,形成文化層面的共識,可以促進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從而建立長效合作機制。校企文化的融合可以使學校和企業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有利于雙方在更多方面合作。此外,學校與企業文化的融合會產生凝聚力,可以使校企之間更加團結互助,最終促進校企之間的長期健康發展。
有利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企業文化可以作為校園文化的一個補充,與校園文化相得益彰。校園文化不斷吸納和吸收企業文化的精髓,并根據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教學條件,將其轉化為獨特的文化,為育人提供支持,實現個性化辦學,從而促進學校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企業文化與課堂教學過程融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現有的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將企業文化充分融入到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中。以課堂教學為主體,在教學計劃中體現企業文化的專業精神,并將企業文化和校園文化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教學期間,除了向學生傳授專業的理論基礎,教師還應該有目的地描述企業文化,深入挖掘與企業文化相關的教學資源和真實案例,并采用案例教學法,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使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地體驗企業文化。在課堂上不斷融入培養企業文化,并逐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文化素養。同時,利用到企業實習的機會,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讓學生在企業真實的生產環境中體驗企業文化氛圍,感受企業文化和商業理念。
在職業教育中融入企業文化。職業教育是幫助學生進行職業設計和職業定位的系統性過程。以學生的職業教育為基礎,將企業文化融入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使學生在接受職業指導的同時,對企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認識到職業文化對職業發展的積極影響。首先,教授有關行業的文化,使學生對相關專業和行業有一個清晰、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在思想層面接受和認識企業文化,促進校企文化融合。其次,在職業教育中不斷挖掘融入企業文化元素,對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企業標準的重要性和合規性,增強他們對企業的認同感,并提高職業道德水平,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最后,實施職業心理素質教育工作,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心理咨詢服務,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樹立良好的職業精神,鍛煉和培養高尚的人格。
打造校企文化融合平臺。推動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是校園社團活動。要體現社團活動文化的重要地位,在社團活動中融入企業文化元素,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創新社團活動的內容和類型,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感受到企業文化的特點。促進學生與企業文化的交流與互動,豐富企業文化的內涵,增強企業文化的影響力,提高企業文化對學生的吸引力。同時,組織學生利用假期進行社會實踐,到企業參觀學習,體驗和了解企業文化,考察企業價值理念和具體文化內容,了解企業品牌文化,增強學生對企業文化的認同感。以校企文化論壇為載體,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積極邀請企業專家和一線員工走進校園,舉辦專題講座、報告會等,分享企業經營理念、核心價值觀、企業文化等。
逐步構建層次分明的實踐教學體系。針對部分高校人才培養難以適應社會和市場創新創業需求的問題,基于臺州開放大學高職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置和教學改革現狀,構建了分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在課內實踐模塊中,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實行項目化教學、多模塊實踐,將企業的真實工程項目引入課程訓練中,采用實驗、實訓與課程設計緊密結合的方式,形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掌握專業知識的專業核心課程群。課外實踐模塊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項目、“互聯網+”創新大賽、學科競賽、教師科研項目等分模塊設計,通過專業創新相互促進,競爭與創新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綜合實踐模塊中,建立創新和創業機構,采用“創客+小微企業+畢業設計+企業實踐”的“四步走”模式,認真落實畢業實踐,做好畢業設計工作,提高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分層遞進實踐教學體系。供圖/金偉豐
構建“立體互動”的教學格局。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實現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效銜接的根本途徑。在深化產教融合的基礎上,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需要從教學環節上進行改革。以深化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為基礎,立足臺州開放大學高職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教學實踐,以培養機電一體化創新應用型人才為目標,構建了“三維互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從教學環節改革教學模式,從培養中汲取教學經驗。“三維互動”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維度是學生、教師和企業專家,第二個維度是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第三個維度是專業、產業和創新。這三個維度相互關聯、相互促進。
高職院校基于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不是簡單的“拿來主義”,不是把區域企業文化生搬硬套到校園文化,而是一項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系統性工程。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的滲透融合要契合“立德樹人”的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要突出具有鮮明辦學特色高等職業院校的校園文化;要解決畢業生的校園文化與企業員工的企業文化的“零距離”對接,實現就業“零距離”;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