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建,池 斌,蔡新江
(蘇州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學院,江蘇 蘇州 215011)
近年來,受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我國因時因勢優化調整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統籌防控與經濟社會的發展,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較強、致死率較高的病毒株的廣泛流行。在此期間,高校積極落實教育部相關要求,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和線上資源開展教師線上授課、學生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并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1-3]。然而,受各種因素影響,線上教學的實際效果有待商榷,日常教學秩序維護較難、教學考核與傳統方式差異較大等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為積極響應教育部對切實保障線上教學的號召,本文對重大突發情況下高校線上課程教學情況進行總結與反思,分別從學生心理與學習動力、教師教學心理與教學能力、教學效果現狀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提出針對性改進措施和建議,以期對今后類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情況下線上教學效果提供保障。
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以上網課為主,對于習慣了多年線下上課的學生來說,學習方式的轉變對學生的心理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自身的心理變化受多種因素影響。
在主觀方面,絕大部分學生目前處在社會適應能力不強、心理尚未成熟的階段。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些學生無法保持較為平和的心態,再加上防控期間長期封閉管理,缺乏與他人溝通,情緒受到影響,容易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影響心理健康。
在客觀方面,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使得學生身處的環境發生了變化,大學生的思維方式、個體情感和價值觀信仰等受到了沖擊,易產生價值觀偏差、消極情緒等[4]。另外,學校在防控期間把工作重心過多地放在線上教學方面,從而忽視了對學生心理上的教育和疏導,導致部分學生心理處于長期不健康的狀態。
與傳統課堂相比,網課期間學生的自律能力尤為關鍵。由于缺乏教師的直接監督,自律性不強的學生可能無法保持聽課專注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甚至會出現開小差或“溜號”等現象。此外,線上學習利用了網絡的便利性,但也容易受到其他網絡資訊的干擾,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錯過教師講解的重點部分,從而降低學習效率。這種情況如果長期持續,可能會導致學生對所學課程失去興趣和動力。因此,加強學生的自律能力培養并提供有效的學習指導,尤其針對網課期間的特殊情況,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保持學習動力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難度較大的課程,單憑授課教師的線上講解,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且學生可能也不愿意在課后再花更多時間去學習,這就易導致其對專業知識點的掌握不夠透徹。對于一些需要實際操作和實驗的課程,線上教學可能無法提供足夠的機會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和實驗,這會導致學生對一些重要知識點的理解困難。長此以往,這種情況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進行線上教學時,教師應該針對不同課程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如提供更多的實際案例、開展互動討論、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等,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受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傳統的線下課堂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各高校教師按照教育部和學校的要求,積極轉向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教學。然而,對于習慣了長期線下授課的教師來說,這種轉變會對其教學心理和教學能力產生多方面的影響。
在傳統的線下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在黑板上書寫重點內容和知識點,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教學內容。但在線上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口頭敘述和PPT演示進行教學,這導致書寫變得非常不方便。這種教學方式讓許多教師感到不習慣,而且由于無法及時了解學生的課堂狀態,課堂氛圍感低,師生互動性也較弱。在線上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時,學生回應不及時,會使部分教師感到焦慮和煩悶。因此,在線上教學教師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提高教學效果,如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在線討論平臺、鼓勵學生互動等,從而創造更好的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果。
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是至關重要的,而在線上教學中,師生之間缺乏真實的接觸和交流,從而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建立和維護[5]。同時,由于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教師難以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難以做出針對性的教學變化,也會影響教學效果的提高。
在線教學通常通過網絡平臺進行,如超星學習通、騰訊會議、QQ和微信等。這些平臺都是依賴網絡傳輸信息的,當網絡狀況不佳時容易出現卡頓、延遲、無法連接等多種問題,會給教師和學生在線上課程中制造困難和阻礙。
與傳統的線下教學不同,線上教學的最大優勢是可以同步錄制教學內容,便于學生在課后反復學習和查漏補缺,同時降低了教師的教學成本[6]。此外,教師也可以通過線上網絡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時長以及各方面的學習數據,從而改善自身的教學質量,優化學生的學習行為,提高教學效果。相比于線下教學的固定時間和地點,線上教學可以避免受到環境的限制,更加靈活,并且減少了教師和學生通勤的時間,為教師備課和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時間。
網絡授課平臺眾多,操作煩瑣。一些教師由于缺少線上教學的經驗,且網絡授課平臺操作方式各不相同,無法在短時間內完全掌握線上教學的操作技巧并熟練運用。因此,教師較難快速熟悉和適應線上教學的流程及節奏,影響課程的教學效果。
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線上教學缺少教師對學生的直接監督,一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可能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睡覺、分心等情況,導致其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低于預期,降低教師的教學效果。
課程缺少情境互動和合理的考核方式。研究表明,獲取信息的及時度、教師備課充分度、教師答疑反饋速度均會對線上學習效果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7]。在線教學過程中,由于缺乏面對面的互動,師生之間的情境互動變得較少,這對于學生獲取信息的及時性以及教師解答疑惑的反饋速度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從而降低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效果。此外,線上教學的考核大多在線上進行,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學生利用網絡作弊的可能性也會增加,從而導致考核成績無法真正反映學生的教學效果。
基于以上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線上教學情況的深入探討,本文針對其存在的不足和問題提出了一些以教學效果為導向的教改措施。這些措施旨在為遠程線上教學提供教學質量方面的保證。
在線上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心理健康都會受到挑戰。線上教學模式的有效實踐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和支持,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線上教學的環境和節奏[8]。因此,加強線上教學中的心理疏導和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專業思想,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心理健康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9]。教師可以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引導,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專業思想,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術觀念。學校也應當設立相應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數字化在線教育已經成為教育領域不可避免的趨勢,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提高對于應對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及教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現狀與需求存在較大差距,數字化教學能力整體水平還不夠理想,仍存在不少問題和挑戰,如數字化教學理念不夠清晰、技術應用不夠熟練等。此外,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教師需要積極探索數字化教學技術的應用場景和教學策略,加強對數字化教育環境和資源的了解及應用,開展數字化教學實踐,不斷創新教學方式和方法[10]。
在線上教學中,學生的反饋對于最終的教學效果起著關鍵作用。為達到更好的線上教學效果,教師需要鼓勵學生之間合作和交流,促進學生之間互助協作[11]。教師可以將重點內容分為若干子課題,并將學生分組,要求各組圍繞一個子課題進行討論,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此外,學生可以將討論的成果反饋給教師,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這種交互式的線上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的培養。
學生在線學習效果的不佳與其自制力不強有密切關系。教師在課堂監督中采用的方式和效果,與課堂監督的有效性密切相關,有效的監督和互動交流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非常重要[12-13]。在線教學過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督體系,以防止學生在缺少教師監督的情況下出現分心、逃課等現象。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多次隨機點名,以此激發學生的參與度和專注度。此外,教師應根據課程內容選擇合適的互動方式、互動方法和互動內容,確保課堂互動貫穿整個課程。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可以讓學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對于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讓學生提出創意看法,并自行搭建簡易模型。這些舉措都有助于提高在線教學的效果。
以通過率為標準的傳統教學易導致學生過分關注考試成績而忽視了課堂學習本身。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專注度,教師可以設置線上互動和在線答題環節,并將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納入考核成績之中。同時,應該適當提高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的比重,使學生更注重課堂學習本身,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此外,在最終考核中,應采用靈活的考核方式,盡可能避免學生作弊的可能。
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線上教學仍是教育教學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議題。本文通過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線上教學現狀的總結與反思,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線上教學的改進措施,旨在提高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下在線課程教學效果,以期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和學習體驗。同時,為切實降低今后類似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情況對教學實踐的不利影響,加強在線教育平臺的建設和管理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