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紅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 管理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640)
成果導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定義為“基于實現學生特定學習產出的教育過程”,是由美國學者Spady等人于1981年提出的[1]。該理念要求教育以實現預期的學習效果為目的,利用反向設計的理念,使一切教育活動、教育過程和課程設計都圍繞著預期的學習結果展開。它實現了教育方式的轉換,是學習產出驅動整個課程活動和學生學習過程。OBE關注這幾個問題:學生預期學習成果是什么?為什么學生需要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如何幫助學生有效地實現這些學習?如何評估學生取得學習成果的程度?
OBE教育理念應用研究聚焦在課程思政、專創融合、崗課賽證等。孫寶蕓等[2]以“道路勘測設計”課程為例,以學生為中心,融合課程思政建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BOPPPS的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的學習成果為核心的教學評價體系;邱斌等[3]以工程教育認證+德育教育+專創融合為抓手,構建了電子信息類專業模塊化、層次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尚夢芳[4]結合專業崗位群的需求,構建“崗課賽證”一體化建設的國際貨運代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體系,對學生進行多元化的校企雙主體考評體系。但OBE教育理念應用在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的研究較少,曹爽[5]在“連鎖門店運營管理”課程改革中,將企業運營的標準流程引入課程體系中,結合多樣化的教學,極大地保證了學生學習成果與教學目標定位的統一。
連鎖企業在品類管理崗位設有品類經理崗、門店運營崗、數據分析崗等,典型任務包括商品組合選擇、品類陳列優化、市場促銷優化、數據分析與應用等。企業在品類管理的門店陳列、商品組合、市場推廣、商品定價等方面不斷嘗試,以提升企業績效。如絲芙蘭(上海)的小眾香氛品類管理,通過廣搜集、精運營、重培訓,優化線下門店陳列、線上曝光、市場推廣,2021年小眾香氛銷售同比增長101%。湖北黃商集團戰略實施品類管理,聘請品類管理顧問開展相關培訓,制定品類業務計劃書,升級改造門店,在2021年銷售同比增長27.7%,并且未來將積極在多業態下品類管理方面進行研究及探索[6]。但《中國零售企業品類分析現狀調研與實施(2023)》中提到,當前零售企業在品類管理執行中存在管理體系建設不充分,與市場營銷、供應鏈等協同性較差,數據聯動不足,專業人才和管理工具缺乏等問題[7]。
“品類管理”是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國家教學標準中的核心課程。從企業角度來看,在專業調研中發現,44.88%企業認為它是職業能力提升的重要課程。從院校角度來看,青島職院采用了混合式教學設計;山西職院基于虛擬店鋪經營開展模塊化教學;廣州番禺職院、安徽商貿職院從產教融合的角度設計品類管理教學,依托校企合作企業、校企合作項目等完成實踐學習;廣東農工商、南寧職院采取基于崗課賽證的一體化建設課程[6]。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連鎖經營與管理專業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是基于OBE的教育理念進行設計的,“品類管理”是核心課程、“金課”建設項目,課程開設在第3學期,學時數為54學時(理論18學時,實踐36學時)。旨在重點培養學生品類定義能力、品類角色定位能力、品類評估能力、制定品類目標和選擇品類策略的能力,同時使學生能夠熟練掌握品類管理的五大戰術,并能夠對品類管理在連鎖企業內容的具體實施有所推動。在課程教學組織實施方式上,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的項目化教學模式,線上教學基于超星泛雅平臺完成視頻播放、案例引入、項目分享、討論交流等環節,課程資源還包括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課程資源、企業的數據資源與實訓平臺。線下教學結合線上學習資源實施模塊化教學,有機地踐行項目、案例、情景、任務驅動等教學方法。課程教學團隊共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講師2人,雙師素質100%,1+X品類管理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師資培訓的教師3人,教師團隊結構合理,師資強大。
基于OBE并融合《品類管理崗位規范》(T/CCFAGS 013-2019)、《品類管理職業技能等級標準》(T/CCFAGS 013-2020),在2021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品類管理”的預期學習成果進行梳理,具體學習成果目標如下。
1.素質目標。(1)課程支撐度高:一是團隊合作能力(ST1-2),能夠在團隊中發揮團隊合作精神,與其他成員協同有效地工作;二是職業發展規劃能力(ST3-3),能夠理解并描述行業與企業發展歷史、行業現狀、未來趨勢、崗位相關知識等,并撰寫切實可行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規劃。(2)課程支撐度中:一是職業(勞動)、家庭、家國情懷與責任擔當(ST1-1);二是創新創業能力(ST2-1),能積極運用相關知識以及個人經驗,敢于突破常規,運用創意思維在創作活動中提出獨到的見解;三是溝通表達能力(ST1-3),在服務過程中能靈活應用口頭、圖形和書面等方式溝通;四是現代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ST2-2),能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收集、識別、分類、評價、引用和規范管理多種信息資源,以處理連鎖經營與管理任務和有關問題。(3)課程支撐度低:身心健康(ST3-1)和創業能力(Gb5-4)。
2.知識目標。(1)課程支撐度高:能夠展示對專業基本知識的理解,并識別和闡述其具體實踐及應用的領域(Gb1-1);(2)課程支撐度中:能夠描述專業群其他專業的業務和問題、核心理論與方法,并識別和闡述其具體實踐及應用的領域(Gb1-2)。
3.技能目標。(1)課程支撐度高:一是認知與工具運用能力中的商品管理問題(Gb2-2)和客戶管理問題(Gb2-4),能夠選取合理的管理辦法與工具完成商品的采購、儲存、配送、陳列、銷售等;能夠選取合理的客戶服務內容、服務方法、客戶管理方式等完成客戶服務與管理;二是問題解決能力(Gb3-1),能識別經營中的突出問題,創造性設計有效解決方案,并考慮政治、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等因素。(2)課程支撐度中:一是認知與工具運用能力中的市場調研(Gb2-1)和“場”管理問題(Gb2-5),能夠選擇合理的調研方法、信息分析方法、調研報告展示工具;能夠選取合理的設計工具完成企業門店的陳列圖、布局圖、促銷廣告、價格牌等的設計。二是專業綜合實踐能力(Gb4-2)。
根據崗位流程及預期學習成果,課程內容重構為課程認知、品類調研、品類分析、品類實施與回顧,實行項目化教學,每個支撐度的內容包含基本知識、實訓、課程思政等。
1.支撐度高的學習成果對應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包含五個部分:一是消費者需求認知(Gb2-4),它在品類管理中具有核心地位,以其為導向完成商品選品、定價、陳列、促銷等;二是課程在企業的重要性,并能夠掌握在企業的職業發展路徑規劃能力(ST3-3);三是品類管理的基本流程與管理思想(Gb1-2),如ECR、CPFR等;四是品類管理流程中使用到的方法(Gb2-2),如圖譜法、二八分析法等;五是數字化的品類管理思維,基于數據分析結果為企業提供決策依據(Gb3-1)。課程實訓以小組作業為主,個人作業為輔(ST1-2)。
2.支撐度中的學習成果對應的課程內容。課程內容包括四個部分:一是連鎖企業經營的基本原理,不同業態的品類管理需求(Gb1-1);二是品類市場調研(Gb2-1、ST2-2),調研消費者需求、競爭者、商品市場情況等;三是高效的商品陳列、選品,優化門店布局、商品陳列等(Gb2-5);四是新品開發、布局設計、定價、促銷活動形式的創新(ST2-1)。通過技能競賽、1+X證書等方式,個性化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平臺(Gb4-2),指導學生完成項目匯報及師生互動(ST1-3),并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ST1-1),比如企業擔當、工匠精神、數據保密等。
3.支撐度低的學習成果對應的課程內容。該部分主要包括: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需關注學生身心健康(ST3-1),融入連鎖知名企業和企業家的創業故事及創業精神,激發學生的創業意識(Gb5-4)。
構建基于OBE與“崗課賽證”一體化考核體系建設,采用過程性與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線上與線下評價相結合的考核方式,期末和平時成績的比例為6∶4,其中期末成績以筆試形式完成。過程性評價包含考勤(10%),智能化考勤平臺實施;課堂互動(6%),超星記錄學生的課堂互動表現,如回答問題、發表討論、隨堂調研等;期中測試(10%),1+X品類管理職業技能證書考試學生選拔;課程實訓項目(54%),5次的實訓作業階段性考查學生理論知識的運用與實踐能力,校企、師生、生生互評;期末大考核(20%),根據給出的商品數據,進行品類管理優化分析研究,校企雙主體考評。發展性評價是面向參加技能競賽選拔的學生及獲獎的學生,根據不同競賽及成果情況附加不同分值。
課程思政考評要點包含:吃苦耐勞、守時誠信、相互尊重、善于思考、自我要求、追求上進意識、團隊協作、公平公正、信息安全意識等。
依托課程改革,強化了學生學習成果,豐富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提升了學生對企業及崗位技能的認知,增強了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的能力。課程授課對象為2021級連鎖1班的56名學生。學生總評成績符合正態分布,平均成績為81.9分,相較2020級提高了4%,學生理論知識總體較為扎實,特別是參加1+X考證的學生,2021級報名30人,通過28人,通過率為93.33%。
校企雙方共同考評的小組和綜合實訓,能夠使學生切實掌握企業在品類管理方面的技能要點,形成依據數據優化品類的管理思維。在涉及品類的相關競賽中,2021級學生在中國零售新星大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在高校數智化商業決策創新大賽全國總決賽獲得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在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品牌策劃競賽全國總決賽獲得一等獎3項;在廣東省職業院校學生專業技能大賽智慧零售運營與管理賽項獲得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等。
在課程教學中,課程思政與創新創業意識的融入,促使學生的學習心態、創新創業意識、專業信心增強,推動學生反哺社會。另外,2021級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完成驗收2項,挑戰杯“綠美廣東”獲校推到省3項。
依托課程改革,教師對專業及課程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方法理解更為深入,校企雙方共同修訂“品類管理”課程標準。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構,教師發現了教學問題和研究品類管理專業問題,提升了教學水平與科研水平。教師團隊教師獲2022年廣東省普通高校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立項,職稱晉升2人,1+X證書培訓師資力量新增3人。在課程優化過程中,團隊教師深化了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思政,獲課程思政校級課題立項。
校企合作企業在專業課程中進入校園,可形成階段性滲透。在大一基礎課程滲透企業文化,組織學生參加麥當勞市場開放日;在大二核心課程滲透崗位技能與職業發展路徑,核心課程企業導師介入教學與考評,麥當勞總監入校開展職業規劃講座;在大三拓展課程滲透企業管理職能技能,提供就業崗位與機會,組織企業開展招聘宣講,為學生提供實踐實習單位。依托課程優化建設,深入產教融合,提升了學生職業技能與企業適應能力,實現了OBE的教育理念。
“品類管理”課程自開設以來已有6年,建設工作一直在路上。從“崗課賽證”一體化建設到基于OBE的建設優化,是教師在人才培養與專業發展深度理解上的課程建設優化升級成果,取得了不錯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因學生存在各種原因,沒辦法實現集中去企業真實環境學習品類管理運營,同時學生的學習水平不一,實訓項目依據每名學生學習水平進行制定與分配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后期應加強此方面的建設。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人才培養方案學習目標及要求,“品類管理”從專業群廣泛知識與技術、認知與工具運用能力、創業能力、綜合素養等方向優化課程內容體系,構建課程認知、品類調研、品類分析、品類實施回顧的內容體系,在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專創融合等元素,切實關注學生學習成果,提升了學生的職業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