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軍
課程思政是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的三全育人格局,將多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而行,形成協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但從教育理想到教育實踐、從上位理念到基層課堂,首先需要經歷從內化到外顯、從認同到自覺的過程。教育自覺就是教育者適應面向未來的教育變革和學生需求的主動應對,是在教育工作中具有自主性、自律性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發展的必備素養。
一要有育人的使命自覺。從教育理想的宏觀角度來說,課程思政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作用,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這就要求每一個教育者對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有清晰的認識,明白自己的工作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品德、思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在教育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育水平,自覺地接受社會和學生的監督和評價,不斷改進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要有課程的開發自覺。在育人使命的自覺驅動下,教師就會產生課程開發的自覺和智慧。課程開發自覺是指課程設計者在自主、自律、自我反省的基礎上,自覺進行課程開發和規劃。強調自主性,即教育者具有自主思考和創新的能力,能夠根據教學目標、學生需求和教學環境,自主地設計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而不是盲目地照搬教材或者傳統教學模式;要求自律性,即教育者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約束的能力,在課程開發時能夠遵守教育規范和課程標準,不隨意違背教育原則和教學法則;提倡自我反省,即教育者具有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評的能力,能夠及時對課程設計和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和分析,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提高教育質量和育人效果。
三要有范式的創新自覺。課程思政既要求教育者挖掘開發包含道德倫理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法治教育、社會責任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在內的育人資源,但又要與純粹的思政課程有所區別,所以必須具備范式創新自覺。即要求教育者在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時,突破傳統教育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主動尋求變革和創新,不斷探索課程思政的新思維范式和行為模式,并落實到課程教育的實踐過程中去。江蘇省無錫市僑誼實驗中學的“少年思享家”、無錫市東林中學的“小先生”等,就是基于范式創新自覺的積極實踐。
自覺是一種品質,是一種態度,是一種責任。課程思政是擺在新時代教育者面前的發展課題,需要教育者胸懷兩個大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培育時代新人為己任,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自我改進,形成面向未來的教育自覺。
(作者為江蘇省無錫市僑誼教育集團總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