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榮
河南延津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在現代商業環境中,銀行作為金融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在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提高銀行的業務運營效率和績效表現,銀行管理者需要運用適當的管理工具來規劃和監控財務活動,并確保其與績效管理相互配合,以實現組織的戰略目標。財務預算作為一種重要的管理工具,為銀行提供了對未來期間的財務計劃和目標的規劃。通過預測和規劃收入、支出及利潤等方面的信息,財務預算幫助銀行管理者制定決策、分配資源和評估績效。然而,財務預算僅僅是一個計劃,如何有效地將其與績效管理相結合,是銀行管理者面臨的重要問題。
銀行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密切相關,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指標,可以幫助銀行管理者評估銀行的績效表現。財務預算提供了對未來期間的財務計劃和目標的規劃,績效管理則通過衡量實際績效與預期目標之間的差距,評估銀行的業績。績效評估的結果反過來又可以為財務預算的修訂和調整提供反饋,確保財務目標與業務目標的一致性。財務預算提供了對銀行業務收入、支出和利潤等方面的規劃,有助于銀行管理者合理分配資源。通過預測和計劃不同業務領域的資金需求,銀行可以合理配置資金和人力資源,確保各項業務能夠得到支持和發展。績效管理則通過評估不同業務部門和個人的績效,幫助銀行管理者了解資源分配的效果,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整體業務績效。財務預算為銀行管理者提供了有關收入、成本、利潤和現金流量等方面的數據和信息,為決策提供支持。管理者可以根據預算結果,制定合理的決策方案,進行業務擴張、成本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的決策[1]。
銀行財務預算是指銀行在特定時期內,根據經營策略和目標,對各項財務活動進行規劃和預測的過程。它涉及銀行的收入、支出、利潤、資本、資金等方面的預測和計劃,以實現銀行的戰略目標和經營效益。銀行財務預算的目標包括:預測和規劃銀行的收入和支出,確保資金的充足性和有效利用;設定可衡量的財務目標,如盈利目標、資本回報率等,以評估銀行的經營績效;為銀行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如擴大業務規模、調整產品組合、控制成本等;評估風險和制定風險管理策略,確保銀行的風險可控性;提供與內外部利益相關者溝通的基礎,如股東、監管機構、投資者等。
銀行財務預算主要包括:收入預算預測和規劃銀行各項收入來源,如貸款利息收入、手續費和傭金收入、投資收益等。通過分析市場趨勢、產品需求和競爭情況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收入目標。成本預算預測和規劃銀行的各項成本,包括人力資源成本、運營成本、市場推廣費用、技術投入等。通過合理的成本控制和優化,提高銀行的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資本預算預測和規劃銀行的資本需求和資本結構,包括股本、儲備金、資本補充等。通過評估資本回報率、風險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合適的資本投入和資本運作策略。資金預算預測和規劃銀行的資金需求和資金來源,包括存款、借款、資金投資等。通過合理的資金管理和資金籌措,確保銀行資金的充足性和有效運用。盈利預算預測和規劃銀行的盈利能力與利潤水平,包括凈利潤、利潤率、資產回報率等指標。通過制定合理的盈利目標和經營策略,提高銀行的盈利能力和競爭力。風險預算預測和規劃銀行的風險暴露及風險管理策略,包括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等。通過評估風險水平和制定風險管理措施,確保銀行的風險可控性和穩健經營。
績效管理是一種系統性的管理方法,旨在評估和提高組織、團隊和個人的績效水平,以實現預定的目標和結果。它涉及確定績效目標、制定評估標準、監測績效進展、提供反饋和獎懲措施等環節,以促進個體和組織的持續改進和發展。要確定明確、可衡量的績效目標,與組織戰略和目標相一致。通過定期的評估和測量,對績效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提供及時和有效的反饋,鼓勵優秀績效,獎勵和激勵員工。基于績效評估結果,制定個人和組織的發展規劃,提供培訓和發展機會[2]。
選擇關鍵的績效指標,如銷售額、利潤率、客戶滿意度等,用于評估績效的關鍵方面。通過多維度的評估,包括來自上級、同事、下屬和客戶的反饋,全面了解個體的績效表現。采用評級體系對績效進行分類和排序,如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級,以確定績效水平。將個人或團隊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對齊,進行定期的目標跟蹤和評估,以確定績效的達成程度。評估個體的行為和態度,如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創新意識等,以衡量對組織文化和價值觀的符合程度。針對特定項目或任務,評估個體或團隊在項目目標、質量、進度等方面的績效表現。建立激勵和獎懲機制,根據績效評估結果給予獎勵、晉升或其他激勵措施,以推動績效改進和發展。
財務預算為績效管理提供了明確的目標和衡量標準。通過制定具體的預算目標和指標,可以為績效管理提供明確的衡量標準和預期結果。預算目標與績效管理目標的一致性能夠促使組織的各級管理者和員工在工作中朝著相同的目標努力,增強了績效管理的有效性。財務預算為資源分配提供了依據和指導。通過預算制定過程中的資源分配決策,可以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適當的資源分配可以提高績效管理的效果,確保關鍵活動和項目的充分支持,提高組織績效。財務預算提供了對績效管理的控制和反饋機制。在預算的設定和執行過程中,需要進行實際績效的監測和對比分析,以便及時發現偏差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這種控制和反饋機制可以幫助組織及時調整績效管理策略,提高績效管理的效能[3]。
預算制定過程中的參與度對績效管理的影響至關重要。當組織中的管理者和員工能夠積極參與預算的制定和討論,他們對績效管理目標的理解和認同程度將更高,同時也更容易與預算目標形成一致性。因此,預算制定過程中的廣泛參與能夠增強績效管理的有效性。預算目標的挑戰性和可達性是影響績效管理的關鍵因素。預算目標過于容易實現可能會導致員工的低動力和不積極性,而過于苛刻的預算目標則可能導致員工的壓力過大和績效目標難以達成。因此,合理設定具有一定挑戰性且可達性的預算目標是提高績效管理有效性的關鍵。績效評估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對績效管理的影響至關重要。財務預算提供了衡量績效的指標和標準,但在評估過程中需要確保評估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公正、透明和客觀的績效評估可以增強員工對績效管理的認可和參與度,進而提高績效管理的效能[4]。
財務預算為銀行制定明確的績效目標和衡量標準,使各級管理者和員工能夠清晰地了解預期的績效結果。這有助于促使員工朝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增強績效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財務預算確定了資源的分配和利用方式,使銀行能夠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通過合理的資源分配,銀行能夠支持關鍵業務和項目,提高績效管理的效果。財務預算為績效管理提供了控制和反饋機制。通過對實際績效與預算進行比較和分析,銀行可以及時發現偏差并采取糾正措施。這種控制和反饋機制有助于提高績效管理的有效性。
如果銀行的財務預算過于強調短期財務績效目標,而忽視了長期戰略目標和非財務績效指標,可能導致員工只關注短期利潤而忽視了長期價值的創造。如果財務預算過于僵化,不允許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做出靈活調整,就可能限制了創新和靈活性,影響了績效管理的適應性和反應速度。財務預算通常著重衡量財務績效,而忽略了其他非財務因素的績效影響。這可能導致員工過度關注財務目標,而忽視顧客滿意度、員工發展等其他重要績效指標。
組織的文化和價值觀對于銀行財務預算和績效管理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若組織文化強調以人為本、創新和學習,財務預算便可以很好地與績效管理相結合,促進績效管理的有效實施。績效評估的準確性和公正性對于調節銀行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的關系至關重要。公正、客觀和準確的績效評估有助于增強員工對績效管理的認可和參與度,提高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合理的激勵機制和獎勵措施能夠對銀行財務預算和績效管理產生積極的調節作用。通過與績效管理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可以促使員工對財務預算目標的實現產生更高的動力和投入度。
財務預算應與銀行的戰略目標相一致,明確各個部門及個人的目標和責任。確保預算目標具體、可衡量,并與績效評估指標相匹配。制定財務預算時,應促使各級管理者和員工參與其中,共同制定預算目標和指標。通過有效的溝通和協調,確保各部門之間的協作和合作,增強績效管理的一致性和有效性。制定財務預算后,需要進行監測和調整。通過定期審查實際績效和預算之間的差異,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糾正措施,確保預算執行與實際情況的一致性,從而提高績效管理的效能。
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應建立合理的績效評估指標,涵蓋財務和非財務因素,以全面評估績效。確保指標具有可衡量性、可操作性和可追蹤性。通過建立獎勵與激勵機制,將績效目標與薪酬、晉升和其他激勵措施相結合。激勵機制應公正、透明,并與績效評估結果相一致,以促使員工積極參與和達成預算目標。在銀行中,加強溝通和培訓對于管理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關系至關重要。確保員工充分理解預算目標和指標,并為員工提供培訓和支持,幫助他們實現預算目標和提高績效。在執行過程中,銀行應靈活調整財務預算,并持續改進績效管理體系。根據實際情況和市場變化,及時對預算目標和指標進行調整,以確保預算與績效管理的有效性和適應性[5]。
績效管理是一種持續改進的管理方法,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衡量績效、提供反饋和采取相應行動,以確保銀行能夠達到其戰略目標并不斷提高績效。績效管理不僅關注財務指標,還涵蓋了客戶滿意度、員工績效和內部流程等多個方面。有效的績效管理可以幫助銀行提高業務運營效率、優化資源配置和提升競爭力。因此,研究銀行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之間的關系對于提高銀行業務的效率和績效至關重要。通過深入探討財務預算對績效管理的影響機制、關鍵因素以及實踐中的管理策略,可以為銀行管理者提供理論和實踐上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地應對挑戰,優化銀行的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關系,提升銀行的績效和競爭力,最終促進整個銀行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