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杰 江蘇省睢寧縣李集鎮中心小學
體育是小學基礎課程之一,在學生體能建設和推動素質教育發展方面,體育肩負著重要責任。如今,素質教育成為時代的呼喚,越來越多的人認知到了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呼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發展學生的個性。但是,結合實際來看,一些小學的體育教學還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缺乏創新性和實效性。
21 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是主旋律。隨著我國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學體育教學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與語數外相比,許多學校對體育教學都缺乏重視,小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這些問題:投入有限,體育教學場地、器材短缺,教學條件簡陋;教學目標不清晰,缺乏詳細的教學大綱和相應的考核內容;體育教學范圍狹隘,教材是教學的主要載體,教學體系不完善;教學方法落后,教學的彈性和開放度不夠,學生缺少參與感。在這些問題中,教學方法落后,最容易影響學生對體育課的興趣。小學體育教學方法落后的表現有:教學方法單一,教學過程、重要環節設計不夠細,而且教學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此外,師生缺少交流和互動,學生沒有質疑、自主合作的機會,老師無法通過學生表現、教學評價了解最終的教學效果以及教學中的問題。
體育雖然不是小學必考課程,但是體育教學關系到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關系到素質教育目標能否實現。在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有了新的體育課程標準,體育教學觀念也有了更新。小學體育新課標要求:創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學方法,深化素質教育,賦能學生終身發展。根據新課標要求,小學負責人、體育教師要深度認可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創新,將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創新視為事關學生全面發展、身體健康的大事,給予體育教學以重視,并以體育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創新為重點,制定進階式教學規劃,完善體育教學內容,加大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構建智慧課堂。同時緊跟時代步伐,建設文化校園,引導學生積極開展體育鍛煉和實踐活動,以提高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賦能學生終身發展。
發展大計,思想先行。小學體育教學方法需要以教學觀念創新為根本,需要學校負責人、體育教育工作者樹立創新意識,為教學模式優化,科學教學方法的應用營造良好的環境。教學觀念創新要從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開始,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需要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水平。因此,根據小學體育現狀和改革實情,小學負責人要重視體育教學,給予體育教學隊伍建設以高度關注,積極引進專業的體育教師,同時開展遠程體育教學研究活動,為體育教師不斷深造、參加繼續教育創造條件。體育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將教學方法創新的口號落到實處,積極應用現代技術拓展體育教學資源獲取路徑,加大慕課、網易課堂等優質教育資源,以及分層教學、小組合作等簡潔有效的教學方法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以確保體育教學方法創新的延續性和發展性。
如在“30 米快速跑”教學中,教師要改變以知識和技術為主的教學觀念,不止要重視30 米快速跑動作要領講解,還要以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敢于面對困難的勇氣、抗挫折能力為重點,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運動興趣。針對以上幾點,體育教師要就課堂教學熱身方式、導入策略、問題情境創設、課堂活動和游戲、重難點突破路徑等進行設計,根據教學需要去開發教學資源,進行教學改革。如在準備環節,可以借助“玩報紙”、“警察追小偷”等簡單的小游戲讓學生熱身。在導入環節,設計一些簡單有趣的問題,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講述30 米快速跑動作要領時,既要重視動作示范、講解。還要給學生流出相互交流、合作的時間,讓學生主動嘗試一些動作,并借助針對性的訓練發展學生的下肢力,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快樂學習。
之前,由于條件限制,許多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都會基于個人經驗、特點,自然而然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運用方面,許多人都具有一定的隨意性。但是,整體來看,在體育教學中,學生都較為被動,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積極性。體育是一門獨立的課程。體育課程和體育運動之所以能不斷發展,就是因為它具有創新性。體育教學要想可持續發展,需要緊跟時代步伐,加大現代教育方法的應用,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優化體育教學過程,使教學充滿智慧和趣味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這一切都成為可能。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加大信息技術、慕課、微課等現代教學方法的應用,優化教學過程,使教學更具效率和有效性。
如在“蹲踞式起跑”教學中,鑒于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提前在網上下載資料,搜集素材,制作導學案,利用導學案讓學生去閱讀教材,初步了解教學內容,安排一些簡單的練習,借助導學案,讓學生理解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的技術動作概念,掌握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術,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如在導學案中給出鏈接或者錄像,讓學生觀看視頻,大致了解蹲踞式起跑的技術要領,如前腳尖距起跑線一個半的腳掌長度,后腳腳尖放在腳后跟的平行線上,兩腳平行,起跑前頭自然下垂,自然深呼吸,抬起臀部。起跑時,靠著地面反向力獲得加速度。起跑后,身體大幅度前傾,逐步加大步幅頻率。然后,讓學生或在同學幫助下,進行蹲踞式起跑練習?;蚺c同學一起,開展200 米起跑和追逐跑游戲。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同樣可以將多媒體運用到教學中去,利用多媒體放大、暫停、回放等操作方式,詳細講解蹲踞式起跑動作和方法,并讓學生模仿練習。這樣可以省去許多無用功,大大提高體育教學效率。
小學生正處于活潑好動的階段,在這個階段,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可以充分發掘學生的興趣和熱情,營造和諧互動的教學環境,優化教學生成。不過,長期以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許多教師都習慣了以師為本,自顧自講,卻很少會為學生提供活動空間。創新小學體育教學方法,需要以學生為本,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去教學。游戲是小學生的最愛。小學生年齡尚幼,心智還不成熟,許多學生都對游戲沒有抵抗力。適用于小學體育教學的游戲何其之多,許多游戲稍加變動,都可以成為新的游戲。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開發游戲,并以自創游戲為中心開發器械、工具,開展體育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
如在以培養學生平衡感為主的“平衡木”教學中,之前,許多教師都是單純地讓學生走平衡木,學生興趣不高。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以借助故事創設教學情境:一頭饑餓的大灰狼在尋找獵物時,發現了幾只小兔子。小兔子拼命逃跑,跑到一根又長又脆弱的平衡木上。小兔子們要想逃脫大灰狼的魔爪,必須要過平衡木。大灰狼要想吃了小兔子,也會步步緊逼。但是,其中平衡需要兩者自己把握。然后,與學生一起創編體育游戲,讓學生自行成組,制作小白兔和大灰狼頭飾,利用平衡木、大籮筐、皮球和自己制作的頭飾,開展角色扮演游戲,進行平衡木練習。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體育器材充足,是體育教學順利進行,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條件。換而言之,小學體育教學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有充足的體育器材滿足教學需要。不過,結合實際來看,體育器材缺失,是基層學校體育教學中一種較為普遍的問題。如何開發體育器材,則是體育工作者最頭疼的問題。小學生雖然身心還不成熟,但是,他們想象力豐富,已具有一定的動手能力。自制體育器材,并且,在自制體育器材時,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僅可以減輕體育教學壓力,彌補教學缺陷。還可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增進師生互動,使教學的一體兩面更加和諧。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因地制宜,帶領學生或者鼓勵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去開發、自制體育器材,以滿足教學需要。
如在投擲教學中,雖然有一些現成的器材可以使用,不過,投擲器材種類單一,壘球是最重要的工具,學生很少能接觸到其他種類的器材。而小學生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對新奇的事物,對動手充滿興趣。為此,教師可鼓勵大家各盡所能,利用廢棄的報紙、礦泉水瓶、木棍等廢舊物、生活物品自制體育器材,以解決器材短缺問題。如讓學生提前觀看網絡教程,利用廢舊的報紙DIY 紙球,制作紙飛機,用紙球、紙飛機玩初級投遠游戲。讓學生將礦泉水瓶稍加“改造”,當作保齡球進行投擲練習,以鍛煉學生的臂力,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當然,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按要求制作小沙包,以小沙包為實心球,以舊輪胎為“靶”,開展“打野鴨”游戲。這樣既可以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因地制宜、學以致用的學習觀,使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之前,小學體育教學以教師為主,在教學中,教師經常會以知識講授為重點,給學生安排一定的任務,施加一定的壓力,這樣的教學很容易導致學生信心不足。在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中,創新教學方法,以人為本,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是教學改革的重要倡議。自主合作是相對于被動學習而言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的重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運用已知去探索未知,解決問題,借助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個性、主體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學生由“要我學”朝“我要學”轉變。自主合作是實施素質教育,貫徹體育課程標準的重要路徑。鑒于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可以借助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興趣驅使下感受體育的魅力。
如在“蛙跳”練習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跑四角,學會控制轉彎速度,掌握保持身體平衡的要義。然后,可以借助合作學習鍛煉、培養學生的耐力,發展學生跳躍的能力,鞏固教學效果。合作學習方式如下:將學生分組,讓各組學生自己做主,選出小組中的“公主”、“王子”、“侍從”,觀察員,開展青蛙王子的游戲。游戲內容和過程大致如下:青蛙王子到處尋找公主,發現公主后,跳到公主面前。但是,公主拒絕了王子兩次。王子無奈而返,第三次跳到公主面前,在侍從們的幫助下,他才獲得了公主手里的蘋果,并順利變成王子。各小組的記錄人員,要認真觀察小組成員的表現,記錄王子獲取蘋果的時間,看參與者的蛙跳動作是否正確,同時記錄大家存在的問題。最后,依據獲得蘋果的時間,教師可以對學生的表現、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并給予有趣的懲罰或物質獎勵。這樣可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做到最好。
與語文、數學不同,體育教學的重點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去實踐、創新,使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乃至生活習慣。體育教學的特殊性,要求它在教學中必須要拓展教學空間,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拓展體育教學空間,可從以下幾點入手:充分利用鄉土資源,開發校本課程,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和效率,強化學生的體術技術能力;構建第二課堂,根據“雙減”要求,將減負增效落到實處,借助頒發榮譽旗幟、考勤等方式,讓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激發學生斗志;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借助校園廣播、校園網、宣傳欄、??㈦娮訖凇⒑诎鍒蟮?,宣傳體育文化。同時開展各種形式的文體活動,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以鞏固課堂教學成果;重視教學評價和教材內涵延伸。如結合體育課的特點,構建與當前體育教學相匹配的評價機制,明確體育教學評價標準,對學生課堂學習、課余活動等進行全面評價,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如在體操教學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留出時間,讓學生嘗試著去編自編操,開展體操游戲,借助自主活動鞏固課堂教學效果。也可以在室外、操場給學生留出運動場地,讓學生在安全的活動環境中進行體操練習。當然,教師還可以將導學案、課件或課堂教學視頻放在一起,制作學習包,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復習。也可以利用課余活動時間,制定活動方案,讓學生選擇適當的運動器材,如旗桿、旗幟、跳繩、球、小區內的健身器材等,進行體操練習。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節日機會,將學生組織起來,或觀看著名體操運動員、奧運會體操比賽視頻,制作海報、宣傳頁,傳播體操文化,普及體操知識,培養學生對體操的興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音樂做背景,進行集體操表演,給學生展示才能、成果的機會,讓學生感受團隊合作的意義。依托家校合作,教師還可以動員家長與學生一起學習,一起開展親子、互動游戲。針對學生學習成果,教師可邀請家長、學生一起測試、評估,為學生學習注入動力。
綜上所述,當下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小學體育教學方法的創新是時代要求,是教學所需。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踐行創新理念,就教學方法創新進行合理規劃,優化教學流程,將多媒體、合作學習等簡潔有效的方法應用到體育教學中去,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求知欲,為學生后續發展奠定堅持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