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羽薇
(沈陽音樂學院 舞蹈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00)
現代舞自20 世紀上半葉引入中國以來, 就一直處在高速發(fā)展的軌道上,人才輩出且佳作頻頻面世, 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現代舞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水平。而這些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舞蹈藝術和豐富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另一方面是中國現代舞蹈藝術家們樂于學習和借鑒國外的舞蹈文化,是結合古今中外藝術特色并大膽創(chuàng)新的結果。舞蹈家高艷津子創(chuàng)編的《二十四節(jié)氣》就具備了中國自古相傳的民間舞蹈、中國近現代創(chuàng)建的舞蹈、西方傳統舞蹈和西方現代舞等多種元素[1]。
中國現代舞的“現代性”往往是通過創(chuàng)新和突破來表現的,特立獨行的情感展現形式,夸張的動作都與所蘊含的思想相契合。例如現代舞與其他舞種的結合,現代數碼技術的應用以及搖滾樂和行為藝術等藝術種類引入到現代舞中等等,這些都使得現代舞有著不同的創(chuàng)作思緒。《二十四節(jié)氣》是一部充滿了現代性的現代舞作品。導演高艷津子在這部作品中做了一些嘗試,一反以往現代舞云山霧罩的表達,做到了清晰、明了地與臺下的觀眾互動與表達。現代性表意“自然”存在于這世界的花花草草之中, 在一草一木中孕育著大自然的生機勃勃和四季輪回, 世間從春分到驚蟄的變幻都凝聚于小小的舞臺上, 經現代舞演員精彩的表演展現出來。此外, 多媒體的運用、 精心準備的道具服裝和絢麗的舞臺設計都賦予了這部現代舞作品最大的“現代性”[2]。
現代舞往往與其他舞蹈具有顯著差別,中國現代舞的“現代性”需要時代環(huán)境和全球背景來考量。與中國民族民間傳統舞蹈不同,現代舞是從西方引入,以夸張的動作來展現其獨特的哲理,達到表達思想的目的,并且與觀眾形成共鳴。 中國現代舞創(chuàng)編的“現代性”就不能照搬西方現代舞的理論,而是需要符合中國的國情。中國現代舞的“現代性”是具有自身的特點,其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也是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3],在變化的同時又是對舞蹈進行重新塑造,展現出更高、更新的追求。
《二十四節(jié)氣》圍繞著“節(jié)氣變化”這一主題展開,希望通過現代舞來表達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 整部作品表達了四季輪回無止境、大自然和人類社會不斷進化發(fā)展的理念,因此,動作也圍繞其展開,動作意向也在于此,目的是展現對生命意義的探討。 現代舞會利用動作語言來表現其中的內涵,動作將情感融入其中,形成獨特的舞姿,塑造意象的同時構成不同的空間。現代舞進入中國已近百年,現代舞作品呈現形式非常豐富,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帶來了很高的欣賞價值,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4]。中國現代舞藝術家們在這片土地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 已經創(chuàng)編出大量深受觀眾喜愛的優(yōu)秀作品。通過舞蹈向人們傳達思想,傳播正能量,觀眾在觀看現代舞的同時能得到多重享受,能夠同時感受到舞蹈藝術和現代文化的魅力。
“整體化造境”是中國現代舞中“敘述者結構”的方法,舞蹈展開的邏輯主要依據作品意欲表達的內在要求。 對于文明尋根主題的作品,“整體化造境”幾乎是必然的。 每一位舞蹈演員以其內心為據去創(chuàng)作舞蹈形象的那個“植物”“動物”“時節(jié)”的特點,“整體化造境”是一種更劇場化、更視覺化的舞蹈,包含了時間和空間兩大因素。
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以二十四節(jié)氣變化的順序為主線, 時間因素在舞蹈編導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劇中每個演員各自風格不同,通過舞臺表演、音樂和服裝道具創(chuàng)造了時空重疊的意象。現代舞的編導主要以時間為線索展開創(chuàng)作,表現事件從起因到結果的整個過程,層次較為鮮明。 特別的時間變化使作品的脈絡更為直觀清晰,讓舞蹈作品猶如四季變化的記錄者:“一年四季花開花落、飛禽小獸山間嬉戲、風雷雨雪輪番登場、人間俗世悲歡離合,從春分至驚蟄,道盡時間變幻與世間滄桑”。現代舞的創(chuàng)編都十分重視時間結構,以時間交錯結構和時間順序結構的形式出現, 有利于觀眾厘清作品進展順序,可以加深對舞蹈的理解。在現代舞作品中還有一種時間設定就是“時間交錯結構”,與“時間順序結構”不同,時間不會是唯一的主線,事件不再僅僅按時間順序進行。 “時間交錯結構”能夠突出矛盾,吸引觀眾注意力,使他們能夠更深入的沉浸到現代舞作品中[5]。
《二十四節(jié)氣》中舞蹈演員自身優(yōu)美的動作及姿態(tài),再結合舞蹈道具的完美運用、舞臺的調度、多媒體的運用,舞蹈演員的空間意識在表演中完美呈現,促進舞蹈作品的獨特視覺藝術更好地展現[6]。心理空間與物理空間的結合能激發(fā)舞蹈演員表演的主觀能動性[7]。 空間結構是現代舞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舞蹈創(chuàng)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部優(yōu)秀的現代舞作品必然會對空間提出很高的要求,必須要保證其合理性,在空間中利用動作形態(tài)與觀眾進行交流并形成情感共鳴,讓舞蹈能夠呈現得更加有層次感,也更加有可觀性。 現代舞的情感呈現主要通過動作來表達, 優(yōu)秀的舞蹈動作設計可以使觀看者得到更加直觀的感受, 從而更容易領悟到作品蘊含的思想。而當現代舞的空間與動作相交互時,舞蹈演員會將自己的情感更加深刻、 清晰地表達出來。
即興表演是在現代舞編創(chuàng)過程中最能激發(fā)靈感、拓展思路的方法。 現代舞的即興演繹允許演員有較大程度的自由發(fā)揮,這種自由發(fā)揮也是舞蹈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有很強的隨意性。 與其他舞種追求的“整齊性、集體性”相對立,對很多中國觀眾來說是非常陌生的風格,這種“即興發(fā)揮”也被一些舞蹈人士所詬病。但這部現代舞劇中的“即興”正是高艷津子最重視的特質,“即興”所帶來的“不整齊”和“個體性”可以為臺上的舞蹈演員們提供最大的創(chuàng)作空間,也為整部作品帶來了不可預知的精彩,演員們原生態(tài)的藝術表現超越了循規(guī)蹈矩的桎梏[8],使這種無聲話語產生感染力和生動。
現代舞的鼻祖伊莎多拉·鄧肯就是突破了傳統舞蹈的桎梏,創(chuàng)造了更加自由的現代舞。 即興舞蹈就是舞蹈表演者在創(chuàng)編沒有規(guī)定舞蹈動作的情況下, 由舞蹈演員自己在舞臺上進行自由創(chuàng)作和表達,也意味著將突破時空界限,是自發(fā)的、原始的、自然的舞蹈創(chuàng)作過程。即興表演對現代舞的創(chuàng)作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現代舞其自身最獨特的屬性就是“即興”,“即興”表演能夠幫助現代舞打破傳統,不斷創(chuàng)新[9]。
即興舞蹈創(chuàng)作中需要有效運用肢體部位發(fā)生語言,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軀干即興舞蹈編導中第一要素,因為“手舞足蹈”都是需要以軀干為核心來表達人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2.手臂即興舞蹈需要手臂的參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習慣于用手來表達或協助表達,是人們傳情達意的關鍵,在舞蹈中也是表達美的關鍵部分;3.腿部舞蹈中腿部的表達十分精妙,在現代舞中尤其注重腿部的運用,腿部與手臂的作用不相上下,同樣也會“說話”;4.五官即興演繹中五官的作用非常重要, 臉部表情與軀干、四肢共同表達舞蹈語言,使即興發(fā)揮更加傳神且精彩。
《二十四節(jié)氣·花間十二聲》中折扇、水袖、紅燈籠都是中國的傳統舞蹈道具,二十四節(jié)氣更是在春秋戰(zhàn)國時即發(fā)揮了指導農業(yè)生產的作用。“氣”是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也是嵇康《聲無哀樂論》中論及的主要哲學范疇之一。關于音樂的氣論與嵇康的宇宙觀、世界觀極為密切。 他認為“氣”作為創(chuàng)生萬物之始,同樣對音樂具有本源意義。 《聲無哀樂論》中,“氣”的含義主要有三點,其一,指主體“人”的氣色情狀,與“心”相通,如“夫觀氣采色,天下之通用也”“夫聲音,氣之激者也”;其二,“氣”與陰陽、節(jié)氣有關;其三,指人心有感于天地太和之“氣”。 總之,“節(jié)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能夠成功的以“節(jié)氣”為題材創(chuàng)作出現代舞作品, 證明了中西融合是現代舞創(chuàng)新的路徑之一,值得學習和推廣[10]。 《二十四節(jié)氣》體現出了中國舞蹈美學獨特的深遠意義和審美意境, 是中國現代舞劇傳統文化與現代性相互融和、 統一的藝術佳作。
中國現代舞劇藝術蓬勃發(fā)展,加上繪畫、雕塑、裝置、多媒體技術和融媒體傳播技術共同呈現出當代中國現代舞形態(tài)的基本面貌,在向西方學習技法和思路的同時, 不斷向本土傳統文化探尋發(fā)展之路。中國現代舞作品從藝術觀念、藝術語言、藝術手法、表現形式等均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本土性。 長期以來,中華舞蹈文化在不斷地吸收外國舞蹈的營養(yǎng),但外國舞蹈的影響對中國傳統舞蹈文化的發(fā)展并不起決定性作用。純粹的外國舞蹈藝術如果不能做到融和中國傳統文化,是很難在中國興盛發(fā)展的,芭蕾舞和歌劇等西方舞蹈藝術傳入中國的發(fā)展歷程證明了這一點。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是外來舞蹈藝術賴以生存的基礎, 現代舞要在中國擴大影響,爭取文化認同和被市場接受,只有積極與中國傳統文化相融合。 中國現代舞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成為國內外舞蹈文化交融的藝術種類,深具中西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色,而這種特色又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進程中變化著。
在世界走向“全球化”的新世紀,現代舞融合傳統文化不但沒有失去意義,相反變得更重要。 現代舞融合傳統文化不是閉關自守,體現的是中國以及中國現代舞開放、包容的胸懷。 全球化時代并不能排斥舞蹈的民族化,由現代舞的舞蹈場景、舞蹈意象和舞蹈情感體現生活現實,這些以具體生活為對象的現代舞作品不可避免會帶有本國傳統文化色彩和痕跡。 換句話說,沒有融合中國傳統文化的舞蹈場景和舞蹈情感也就談不上真正反映中國現實。所以說,中國現代舞劇融合傳統文化正是其走向成熟的標志[11]。
中國現代舞藝術家們深深懂得,現代舞的創(chuàng)編和表演必須要具備中國風格和中國特點。從西方文化強烈沖擊本土文化到當今傳統文化全面復蘇,在對待外來文化的態(tài)度中,中國一方面吸收西方的藝術形式,同時也并未拋棄本民族的舞蹈文化,在兩者中做出“洋為中用”的大融合。與傳統文化相融合對中國現代舞的發(fā)展極為重要,由此出現了一大批在全世界范圍都堪稱佳作的現代舞作品。中國現代舞劇藝術蓬勃發(fā)展,加上繪畫、雕塑、裝置、多媒體技術共同呈現出現代舞形態(tài)的基本面貌,在向西方學習技法和思路的同時,不斷向傳統文化探尋發(fā)展之路。中國現代舞作品從藝術觀念、藝術語言、藝術手法、表現形式等方面均表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傳統文化元素[12]。
舞蹈是產生于文字之前的,這證明了舞蹈是人類最早的文化成果之一,中國現代舞同樣也是中國近現代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之一。中國現代舞表現出了極大的包容性,在不斷地融合古今中外的舞蹈藝術、音樂藝術和文化傳統,《二十四節(jié)氣》就是中國現代舞劇中的佼佼者。高艷津子在這部作品中的創(chuàng)新非常成功,搖滾樂、多媒體等手段的運用使這部舞劇表現得不拘一格,也更加“現代”。 即興發(fā)揮背離了其他舞蹈“整齊劃一”的原則,給予了這部舞劇的演員們極大地創(chuàng)作空間,為現代舞的創(chuàng)作開拓了更大的空間和新的發(fā)展路徑。《二十四節(jié)氣》中空間、時間變幻帶來動感色彩的錯位使觀眾產生了更加豐富的聯想,也給中國舞蹈創(chuàng)編和表演帶來多方面的啟發(fā)。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成功融合與繼承具有珍貴的、深遠的意義和重大學術價值,值得中國現代舞從業(yè)者們重視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