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煒
教育的本質是以心印心,關鍵在營造一個溫馨、和諧、多元的環境場,促進信息、物質、能量的交互。教室是本科生學習的第一空間,其環境友好程度,決定了學生的黏度,需要重視,值得重視。
1 教學樓場景營造對本科人才培養的意義
隨著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高校數量和規模的擴大使得更多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然而,這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如教育資源緊張、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等。教學樓作為高校開展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在提高學習環境質量、促進學科交叉融合、促進學生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塑造積極學習氛圍、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其場景營造對本科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1.1 提高學習環境質量
教學樓場景營造的首要任務是為學生提供舒適、寬敞、明亮的學習環境。良好的學習環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例如,通過增加教室面積、提高室內采光、優化教學設備等措施,可以改善學生的學習條件。
1.2 促進學科交叉融合
現代科技的發展需要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教學樓場景營造需要注重學科知識的更新和補充,營造跨學科的交流合作氛圍。例如,可以設立學科交叉的研討室、實驗室等,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共同參與學術研究、科技創新等活動,從而拓寬學術視野,培養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
1.3 促進學生交流與合作
教學樓場景營造需要注重學生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培養。通過舉辦學術講座、研討會、科技競賽、文化活動等多樣化活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例如,可以設立學生活動中心、學術報告廳等場所,更加多樣化的交流平臺。
1.4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思維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教學樓場景營造需要通過提供創新的思維培養方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例如,可以設立創新實驗室、思維訓練室等場所,提供創新的思維空間和機會。
1.5 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綜合素質是評價現代人才的重要指標,教學樓場景營造需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例如,可以通過設立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包括書房、計算機房、實驗室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進行自主學習,從而拓寬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此外,還可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讓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實踐能力。
1.6 塑造積極學習氛圍
學習氛圍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學樓場景營造需要注重塑造積極的學習氛圍。例如,可以在教學樓內設置自習區、研討區等,方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交流;還可以通過美化樓內環境、增加綠化植物等措施,營造一個安靜、舒適的學習環境。此外,可以開展形式多樣的學風建設活動,如學術講座、學習經驗交流會等,積極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學習觀念和價值觀念,培養良好的學習風氣。
1.7 增強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樓場景營造需要注重校園文化建設的加強。例如,可以在教學樓內布置文化墻、展示窗等,展示校園文化和特色專業成果,還可以設立校園文化活動中心、藝術館等場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和藝術欣賞空間。此外,可以舉辦高水平的文藝比賽、科技競賽等活動,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道德情操。
2 教學場景對學生的黏合度:從多個維度進行探討
在教育領域中,教學場景的優化設計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習興趣以及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顯著作用。
2.1 教學內容
高質量的教學內容是吸引學生的關鍵因素。教師需要關注課程內容的設置與編排,確保其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通過巧妙地融入時事熱點、真實案例以及前沿科技,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求欲望。在講解方式上,教師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座、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以豐富課堂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
2.2 教學互動
教學互動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至關重要。教師需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提問、發表觀點,同時定期組織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課堂活動,讓學生在互動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還應關注課堂之外的互動,如線上答疑、學習小組等,以便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2.3 教學資源
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能夠提升學生對課堂的黏合度。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材料,如圖書、課件、視頻等,幫助學生拓寬視野、豐富學習體驗。此外,教師還應關注教學設備的更新與維護,確保其正常運行,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同時,合理利用空間資源,如實驗室、活動室等,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
2.4 教學環境
舒適宜人的教學環境能夠增強學生對課堂的吸引力。教師應注意調整燈光亮度、色彩搭配以及室內裝飾等環境因素,以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場所。良好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壓力,提高學習效率,還能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增加對學習的投入。
2.5 教學評價
合理的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動力。教師應注意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結果,給予及時有效的反饋。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幫助他們明確學習目標,調整學習策略。
2.6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對課堂的熱情與參與度。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風格與特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技巧,如項目式學習、翻轉課堂、情景模擬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
2.7 社會責任
教育場景中還應關注社會責任的培養。教師應在課堂上強調社會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社會參與意識。通過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參與公益活動和社會實踐,讓學生理解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有為青年。
3 南京工業大學人才培養
南京工業大學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工業大學,致力于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注重學術科研能力、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創業能力、國際化視野、社會責任意識以及綜合素質提升等方面的教育。
3.1 學術科研能力
在學術科研方面有著非常優秀的表現。學校擁有豐富的學科建設資源,涵蓋了工、理、管、文、法、醫等多個學科領域。同時,學校也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為我國的科技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進一步提升學術科研能力,學校采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加強科研平臺建設、引進高層次人才、鼓勵師生參與科研項目等。
3.2 工程實踐能力
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學校通過實習實踐、項目實踐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同時,學校還與企業合作,建立了多個實踐基地,以便學生能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3 創新能力
學生創新能力較強,學校也積極鼓勵創新思維的發展。學校通過跨學科合作、創新創業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同時,學校還設立了各種創新獎勵和扶持政策,鼓勵學生開展創新活動。
3.4 創業能力
學生創業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學校設立了創業學院,提供創業培訓、創業實踐等機會,幫助學生培養創業意識和能力。同時,學校還舉辦各種創新創業活動,鼓勵學生參與創業實踐。
3.5 國際化視野
學生國際化視野開闊。學校通過國際交流、跨文化合作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國際視野拓展機會。例如,學校與國外多所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開展學生交流項目,鼓勵學生參加國際學術會議等。這些舉措有助于學生了解國際前沿科技和學術動態,提高國際競爭力。
3.6 社會責任意識
學生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學校通過組織公益活動、志愿服務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例如,學校成立了志愿者服務總隊,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公益事業,關注弱勢群體,積極回饋社會。這些舉措有助于學生了解社會需求,提高社會參與度,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人才。
3.7 綜合素質提升
學校注重于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學校通過通識教育、第二課堂等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識教育方面,學校開設了人文、社科、自然科學等多領域的課程,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和視野。第二課堂方面,學校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志愿服務等,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領導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這些舉措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綜合素質,成為具有社會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4 南京工業大學主體教學樓承載本科人才培養策略
南京工業大學江浦校區主要教學樓情況如下。
明德樓:崇尚精神,彰明美德。學以人為本,人以德為尚;知識之道,重在人文,為人之道,重在人品。厚學樓:學識廣博,厚積薄發。學問之道,在于多思多問,在于扎扎實實,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會貫通。沉毅樓:靜穆剛毅,沉著勇敢。砥礪意志,堅忍不拔;直面挫折,百折不撓。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篤行樓:注重實踐,知行合一。理論聯系實際,言行表里如一。善行而終生不怠君子也。
厚學樓是一棟本科基礎為主教育,致力于營造具有特色的人才培養場景。以下是厚學樓在本科人才培養方面的主要策略。
(1)加強通識教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2)推行學分制和選課制,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課程和學習方向。
(3)加強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實踐經驗。
(4)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
(5)加強與社會的聯系,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等活動。
5 如何在厚學樓實施人才培養的積極作用
在當今的教學環境中,一個良好的教學空間設計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至關重要,是集成多種設計理念和原則的教學空間設計。
5.1 空間布局設計
在空間布局方面,設計理念是創造一個開放、靈活和多功能的空間,能夠適應不同的教學需求。空間大小要足夠寬敞,不顯得壓抑,同時又要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個人空間。布局形式以分組式布局為主,可以方便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座位安排上,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視線和舒適度,同時便于移動以適應不同教學需求。
5.2 色彩和照明設計
色彩和照明的設計都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影響。色彩方面,整體色調以溫暖和柔和為主,可以選用淡雅的米色、灰色或淡藍色等。照明方面,要保證充足的自然光,同時設置人工照明以適應不同教學需求。照明的亮度和色溫都要適中,確保學生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良好的視覺舒適度。
5.3 家具和設備配置
家具的選擇要注重舒適性和功能性。課桌椅應該選用可調節高度和角度的款式,適應不同身高的學生。另外,需要配置一些便于小組討論的家具,如移動式的討論桌和舒適的沙發。設備方面,需要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如投影儀、電子白板等,以及網絡和電腦等基礎設施。
5.4 聲音和噪音控制
教學空間要有良好的隔音效果,避免互相干擾。墻體和門窗都應該選用隔音材料,同時窗簾也應具備一定隔音功能。此外,為了控制室內噪音,可以選用吸音天花板和地毯,以及在合適的位置設置靜音區。
5.5 安全和舒適性考慮
安全和舒適性是教學空間設計的重要因素。需要設置防火門、緊急出口等設施來確保安全。教室內要有充足的通風換氣設備,保證空氣質量。同時,要合理安排空間布局,確保每個學生都能方便地使用到水電設施,并設置安全插座以防止觸電事故的發生。
5.6 科技集成設計
科技元素的集成是現代教學的趨勢。可以在教室內設置多媒體設備和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以便進行互動教學、視頻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同時,為了滿足科技教學的需求,還應提供穩定的網絡環境和充足的電源插口。
5.7 綠色環保設計
考慮到環保和節能的需求,教學空間應選用環保材料和節能設備。例如,裝修材料應選擇甲醛含量低、無放射性的綠色建材;照明設備應選用節能燈具和智能化控制系統;同時可以引入綠植和水景等自然元素,營造出綠色環保的學習環境。
5.8 學習文化和氛圍營造
良好的學習文化和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可以在教室內設置圖書角、懸掛學術海報、擺放文化擺件等來營造學習氛圍。同時,可以組織各類文化活動,如學術講座、讀書會、文化節等,來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
5.9 互動和交流空間設計
為了方便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可以設置專門的交流區、討論區或心理咨詢室等空間。這些空間應選址在較為隱蔽且方便到達的地方,以保護學生的隱私。同時,也可以在公共空間設置交互設施,如電子公告板、留言板等,以便學生隨時進行信息分享和交流。
5.10 靈活性和可變性設計
考慮到不同課程的活動需求,設計應具有靈活性和可變性。例如,可以設置可移動的家具、可拆卸的隔斷墻等,以便根據不同需求進行空間重組。此外,還可以設置多功能教室或活動室,以滿足各種不同教學需求。
5.11 評估和靈活性設計
定期對教學空間進行評估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反饋和實踐經驗來對空間設計進行評估和調整。同時,為了確保設計的可持續性,應選擇靈活的設計方案,以便根據教育理念和技術的發展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5.12 健康和健身空間設計
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設置專門的健康和健身空間。例如,可以設立瑜伽室、舞蹈房、健身房以及醫療急救室等設施。這些空間應該選址在較為隱蔽且方便到達的地方,以保護學生的隱私。同時,也可以設置一些自然景觀和休息角等設施來促進學生的身心放松。
6 以南京工業大學厚學樓為例的場景優化方案
6.1 空間布局
(1)數量與面積:根據學校發展規劃和學生人數,合理規劃教學樓的數量與面積。同時,確保每間教室的面積符合標準,能夠容納相應數量的學生。(2)布局與流線:教學樓的布局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合理安排各類教室的位置,如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實驗室等,以便于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課程。此外,需合理規劃樓內的流線,方便學生快速找到所需教室。(3)開放與共享:增加公共空間的設計,如開放式學習區、討論室和自習室等,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同時,可設置共享空間,如圖書館、展覽館等,提高空間利用率。
6.2 室內裝修
(1)配色方案:以簡約、明亮的色調為主,如淡藍、米白等,營造舒適、安心的學習環境。(2)材料選擇:選用環保、易清潔的材料,如環保漆、木質家具等,確保學生的健康與安全。(3)細節處理:注重室內裝修的細節,如窗簾的顏色與質感、燈光的色溫與亮度等,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視覺環境。
6.3 室外環境
(1)景觀設計:在樓內設置綠化景觀,如草坪、花壇等,為學生提供放松心情的場所。(2)植被選擇: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選擇適合的植物種類,營造四季皆宜的綠化景觀。(3)氣候適應:確保室外環境的舒適度,如安裝遮陽設施、設置座椅等,提供宜人的學習外部環境。
6.4 宣傳展示
(1)宣傳渠道:利用學校官網、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多種渠道,展示教學樓的環境優化成果,提高知名度。(2)宣傳內容:重點宣傳教學樓的特色和優勢,如先進的教學設施、優秀的師資力量、豐富的學習資源等。(3)宣傳時間:定期進行宣傳推廣活動,如開放日、體驗課等,讓學生和家長深入了解教學樓的優質環境。
6.5 氛圍營造
(1)燈光照明:合理設計教學樓的燈光照明系統,確保充足的照明同時,注意光線的柔和度與舒適性,減少學生的視覺疲勞。(2)音樂播放:在教學樓內設置背景音樂系統,播放輕松愉悅的音樂,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3)氣味渲染:保持教學樓的通風良好,避免出現異味。同時,可適當擺放香薰或空氣清新劑,營造宜人的學習氛圍。
6.6 樓內公共設施
(1)衛生間數量:根據學生人數和樓層分布,合理設置衛生間的數量和位置,確保學生能夠方便地找到衛生間。(2)面積大小:確保衛生間的面積適中,能夠容納一定數量的學生同時使用。(3)設施維護:加強對衛生間設施的維護和清潔工作,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轉和衛生狀況。
7 以厚學樓為例教學場景優化實施方案
教學場景優化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在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需求和發展;其次,注重軟硬件設施的更新和維護,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第三,結合實際情況,逐步推進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應用;最后,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支持,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素養。
7.1 需求分析
在進行教學場景優化之前,首先要對當前教學場景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通過調查、統計、分析等方法來實現,旨在明確教學場景的需求及其變化趨勢。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學習風格將有助于我們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體驗。
7.2 場地布局
選擇合適的場地并對其進行合理的布局是教學場景優化的重要因素。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可以選擇適合的場地,如多媒體教室、實驗室或室外教學場所等。同時,應注重座位安排、互動通道、多媒體展示等細節設計,以提升教學效果。
7.3 硬件設施
教學場景的硬件設施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石。應根據教學需要來選購硬件設施,如投影儀、計算機、展示臺等。此外,確保設備的質量和穩定性也是至關重要的,以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
7.4 軟件應用
在硬件設施的基礎上,選用合適的軟件工具進行教學場景的構建。這些工具包括教學管理系統、互動工具、評測工具等,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管理課程和評估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為學生提供個性化教育。
7.5 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的設計需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進行。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制訂合理的教學策略,安排合適的教學內容。此外,應注重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7.6 教學方法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方法也在不斷演變。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教師應結合當前時代發展趨勢,采用更加先進有效的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7.7 教師培訓
教師是教學場景中的關鍵因素。為了確保教師能夠更好地應用教學場景中的軟硬件設施,提高教學效果,需要對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培訓內容可以包括設備操作、軟件使用、教學方法創新等方面,幫助教師掌握最新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同時,也可以組織教師進行交流學習,分享成功的教學經驗,共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教學樓場景營造對本科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提高學習環境質量、促進學科交叉融合、提升學生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塑造積極學習氛圍、增強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的措施,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和成長環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