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社區教育是指通過所在社區教育、科教文化等資源,面向當地社區所有居民,以推動本社區人的成長與社區繁榮相輔相成的相關活動。社區學院作為社區教育及治理的重要載體,能夠將服務群眾與教育引導群眾有機結合,不斷提升社區居民文化交流與學習能力。本文以新吳社區學院為例,圍繞社區教育的業務指導與協調、課題研究、項目開發和課程資源建設等領域的實踐為參照,探索構建全面推進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建設的路徑。
社區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社區資源及社區文化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教職成[2016]4號)明確了社區學院的職責定位,即縣(市、區)社區教育學院負責課程開發、教育示范、業務指導、理論研究等。鄉鎮(街道)社區學校負責組織實施社區教育活動,指導村(社區)教學站(點)的工作。村(社區)教學站(點)為居民提供靈活便捷的教育服務。
自1999年國務院明確提出開展社區教育工作以來,我國社區教育進入蓬勃發展階段。隨著國家教育規劃綱要的部署,社區教育步入新發展階段,探索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教育發展方式和路徑,形成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廣泛開展、中西部地區逐步推進的發展格局,建設了一批全國和省級社區教育實驗區、示范區,社區教育參與度和滿意度逐步提高。
1 新吳區社區學院概況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社區學院成立于2010年5月,由無錫新吳區人民政府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掛牌成立,由新吳區教育局主管,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承辦,經過多年探索,讓社區學院面向新吳區全體社區居民,以“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依托“政府+學校”雙主體合作平臺,努力突顯社區教育在全面推進全民教育、打造全民教育體系、構建學習型社會中的積極作用。
近年來,新吳區社區學院始終堅持創新引領、勇于開拓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符合實際、切合社區學院定位的三大體系,即指導服務體系、聯動辦學體系和內涵建設體系,進一步提升了社區學院的辦學能力,充分發揮了社區學院的龍頭、示范、引領及輻射作用。同時,新吳區社區學院通過不斷強化和完善社區教育“三級網絡”,整合社區各類教育資源,增加社區教育公共產品供給,積極形成社區教育資源效益最優化,通過網格管理實現小網格、大服務,堅持服務全覆蓋、零距離、高效率和社區主導、居民參與兩個原則,形成多元覆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縱橫交錯的管理運行機制。
新吳區社區學院先后被評為“省級社區學院”“省級優秀成人繼續教育院校(培訓機構)”“全國優秀成人繼續教育院校(培訓機構)”“江蘇省成人教育改革發展40周年40佳社教單位”。
2 新吳區社區學院“三大中心”建設標準
新吳區社區學院在市、區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全區社區教育事業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并通過強化服務功能、健全組織體系、建設專業隊伍、創新服務載體、構建服務格局,鞏固和強化了學院在社區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發揮指導和服務作用,建成了全區社區教育的指導服務中心。新吳區社區教育,為明確管理體系,成立了以新吳區區政府主要領導為首,以相關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社區教育委員會,指導并促進社區教育工作的開展。由教育局協同社區學院,擬定社區教育五年發展規劃,根據五年規劃,分解目標,形成年度工作計劃,并由各相關部門具體落實,形成考核體系。新吳區社區學院作為社區教育的業務指導機構,負責師資培訓、項目研究指導、課程教材建設、主題活動組織等工作,是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中樞,對于推進社區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社區學院和街道社區教育中心、社區居民學校之間不僅是業務指導與被指導的關系,更是一種工作上的互動,社區教育三級網絡中的內部互動可以促進這個“網絡”的機制更加優化、“網絡”中運行的資源、項目更能發揮作用。新吳區社區學院在區教育局的指導下,不斷落實共有機制,強化資源共享,推動社區治理進一步規范化、體系化、現代化,指導和參與各類創建工作,助推新吳區創成“江蘇省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第五批社區教育實驗區”“江蘇省社區教育示范區”;成功舉辦了十一期社區教育管理干部培訓班,對參與社區教育的管理工作者進行系統、科學、緊跟時代需求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建設一支專業化、知識化、年輕化、規范化的社區教育隊伍。
依托學校平臺與師資,建成全體社區成員的教育培訓中心。新吳區社區學院依托自身教學資源、社會服務等方面優勢,以“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為目標,突破狹義的社區范疇,以區域內全體成員為對象,建立社區教育組織,搭建繼續教育集成平臺,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培訓,探索“多平臺、全開放、廣面向、多元化”服務的教育范式,構建了“文化+職業技能”于一體、覆蓋區域的“大社區教育”體系,讓人人享有學習機會,較大程度上滿足了參加學習的社會群體不同的學習需求。新吳區社區學院積極面向各類從業人員和待崗人員開展學歷提升教育培訓,圍繞區域產業發展開展緊缺人才高技能實訓,圍繞群體類別開展以職業技能、文化素養、現代生活、休閑娛樂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區教育。
加強學校與社區互動,建成社區教育課程與項目開發中心。新吳區社區學院開展社區教育活動。通過集中面授、遠程教育等多種途徑組織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工作。新吳區社區學院擁有“無錫新吳區市民學習網”“新吳社區教育”微信公眾號和“e學堂”移動數字化平臺,建有內容齊全、便捷實用的數字化資源庫。“無錫新吳區市民學習網”累計共2834門數字化課程資源,注冊學員人數達11285人,課程內容包括德育與公民素質、智育與職業技能、美育與藝術鑒賞、體育與健康養生、地方特色與文化等;“新吳社區教育”微信公眾號和“e學堂”移動數字化平臺累計共987門數字化課程資源,內容包括父母課堂、老年教育、新市民系列、樂活100系列、科普知識100問、創新創業、網絡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修身系列、核心價值觀等。
3 構建多元共治深層次社區教育體系
新吳區社區教育在構建終身教育的體系中,不斷完善社區教育網絡體系。新吳區有標準化社區學院1個、街道社區教育中心8個、社區109個以及社區居民學校100個,社區教育網絡架構從原有的園區和街道社區教育實驗平臺,升級至三級社區教育辦學網絡,將社區教育的觸角進一步延伸至片區樓道,更深入了解社區居民的教育需求,提供教育服務。
新吳區社區學院承擔著全區社區教育的業務指導與協調、課題研究、項目開發和課程資源建設等職責,更肩負著社區教育骨干隊伍培訓的使命。在實踐中,社區學院充分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基本確立了其在新區社區教育中的龍頭地位,全方位服務新吳區經濟社會發展。
3.1 打造社區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十三五”期間,新吳區社區教育工作堅持面向產業需求、人才發展、民生服務,打造“現代化、特色化、創新型、服務型”的產業人才培養和市民素質主陣地。近年來,全區社區教育體系日益完善,各項培訓和教育活動有序推進,服務平臺建設逐步深化,市民綜合文明素質不斷增強。
社區教育管理者是社區教育改革發展的關鍵,要將提升社區教育管理干部的理論水平和工作服務能力作為社區教育的重中之重,同時,補齊短板,為社區學院建設提供強大的人力與智力支撐。
新吳區社區學院共舉辦了十一期社區教育管理干部培訓班。赴揚州大學組織舉辦的新吳區社區教育管理者第十一期培訓班,全區六個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負責人、各社區負責社教戰線的骨干及社區學院相關管理人員等共計68人參加。研修期間,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良生、揚州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教授秦宗財、揚州市開放大學特聘教授徐開金、揚州邗江區竹西街道社區教育中心校校長吳金東等知名社區教育教授專家就“新時代的社區教育”“槳聲燈影里的運河之都——‘千年運河與揚州”等進行專題講座。同時,組織學員赴省級社區教育學習基地——江都區郭村鎮社區教育中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赴省級社會教育游學基地——邗江區瓜州鎮、江都區邵伯鎮、廣陵區汶河街道開展觀摩學習,從而進一步推動了社區教育的高質量發展,提升了社區教育管理隊伍的理論和業務水平。
加強對社區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探索社區教育的規律性,對指導、改進社區教育工作意義重大。新吳區社區學院始終以“開展教育科研與推進社區教育相結合”為指導思想,以課題研究和實驗項目為抓手,積極開展社區教育科研工作,引導社區教育工作者開展問題研究、行動研究和案例研究,不斷深化對社區教育重大問題、關鍵問題和難點問題的認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中國成人教育協會課題申報評選中,立項課題2項,其中1項被列為重點課題,并完成3項課題的結題工作;積極對接省社區教育指導服務中心,開展社區教育理論研究、業務指導、資源整合、政策咨詢和信息服務等工作,舉辦江蘇省成人教育協會社會教育課題開題會,在省級課題申報評選中,立項資助5項,其中1項被列為重點課題,并完成2項課題的結題工作;組織開展新吳區“社區教育品牌項目”的評審、社區教育特色課程(教材、視頻)評比工作。
在“江蘇省社會教育規劃課題”申報活動中,立項成績喜人,新吳區社區學院共有9項課題獲準立項,創學校類課題立項新高。其中,“養教結合的社區老年教育模式探究——以無錫為例”獲批省級重點課題,“‘互聯網+教育下社區老年教育課程資源建設研究”等8項課題獲批省級一般課題。
3.2 持續強化聯動培訓功能
隨著全球經濟化深入發展,社區教育擴充了職業教育的內涵價值,要依靠社區教育形成區域聯動發展,在社區教育中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等,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就業再就業,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改善民生。新吳區社區學院抓住發展機遇,面向社區開放教育資源,實行多層次、多規格、多元化辦學。社區教學資源是支持教學活動開展的必需資料、物質資源和財力資源等。新吳區社區學院正是利用這一優勢,社區教育聯動培訓功能得到進一步強化。
在新吳區社區學院的指導下,新吳區鴻山街道申報的“吳文化游學基地”成功列入江蘇省首批、無錫市首個游學基地。“鴻山吳文化游學”項目建設先后經歷了資源建設(歷史、人文、紅色傳承、讀本教材等)、學習內容、目標建設、體驗點及線路規劃與設計、考核評價體系建設、項目質量控制機制建設、游學平臺支撐體系建設及師資隊伍建設等多個建設環節,基本建成了融文化、教育、旅游、休閑于一體的綜合性游學實踐服務平臺。
社區學院深入開展“送教進社區”活動,全年開展精品課堂20次,包括綠植養護主題沙龍、傳統團扇繪畫、親子經典誦讀、茶灸主題課程、古琴文化講座、女性美學課程、《正面管教》讀書解析沙龍、泥塑非遺文化、年畫拓印親子活動、新春寫“福”字親子活動等;開展社區課堂60次,包括改善睡眠主題課堂、兒童保健及小兒家庭推拿指導、茶道課程、香囊制作、家庭環保酵素制作、自制水晶皂、中醫保健及頸椎養護講座、泥塑非遺文化等;開展游學活動12場次,包括公民傳統文化道德講壇、陽山桃花節活動、改善睡眠主題課堂、《時間管理》讀書沙龍系列、雪浪山民俗博物館及書院、薰衣草景區參觀游覽、慈濟環保基地參觀親子活動、惠山古鎮祠堂文化介紹半日游、學前街文化之旅、泰伯廟吳文化之旅、薛福成故居游茶園。
3.3 依托地方院校資源優勢,夯實社區教育職能內涵
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是江蘇省首家由國家級高新區舉辦的公辦高職院校,是江蘇省示范性高職院校、江蘇省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培育單位。學校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踐行“立足高新區、融入高新區、服務高新區”的辦學宗旨,秉承“聚焦高水平,服務學生成長成人;聚焦高質量,服務高新區”的辦學初心,不斷深化“創新驅動、區校一體、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實際科學推進。根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新吳區社區學院依托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等平臺,夯實社區教育職能內涵,構建多元共治社區教育體系。
新吳區社區學院充分利用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的優勢資源,構建辦學網絡,形成以社區學院為龍頭,以六個街道102個社區為基礎的學習服務圈,一方面,邀請科研能力強的專家及骨干教師到社區開展專題講座,另一方面,組織專業教師指導街道和社區編寫社區教育特色課程,挖掘社區優質教育資源。完成社區教育讀本5本;完成5門微課互聯網+“新老年人”學App。
3.4 建設“名師工作室”,打造社區教育特色品牌
新吳區社區學院圍繞社區教育發展目標,利用和拓展各類教育資源,積極構建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為進一步弘揚吳地文化,推進吳地非遺文化的技能傳承,發揚工匠精神,服務區域學習型社會建設,無錫科技職業學院依托新吳區社區學院開設“名師工作室”非遺項目公益課程,新吳區六個街道近70名社區居民參加了學習。公益課邀請了無錫市紫砂陶刻“技術能手”胡阿中、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永清、無錫市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陳曉三位大師,分別開設了紫砂陶藝、惠山泥人和留青竹刻三個非遺技能傳承培訓班。通過非遺傳承大師手把手、面對面地教學,傳授錫城三種非遺技術,讓更多社區居民切實領略非遺文化的魅力。該公益課的開設,使市民可以進一步深入了解和學習掌握非遺技能,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同時加大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普及力度,促進“非遺”的“活態”傳承。“名師工作室”以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完善終身教育制度,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工作要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指導,以工作室為陣地,以公益培訓為主線,以提升社區居民技能水平為目標,進一步提升、發揮了社區學院的示范、指導、引領和輻射作用,把工作室建設成為社區教育“研究交流的平臺、成長發展的階梯、示范輻射的中心”。
新吳區社區學院“名師工作室”,是在新吳區產教融合背景下開拓的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工作室為載體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將工匠精神融入教學理論與技藝的鍛煉之中,增強社區居民及學校學生的職業追求,深化校企產教學的深度融合。同時,社區學院以“名師工作室”為契機,還舉辦了豐富多彩的技能文化展示活動,通過開展形式靈活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活動,使每位成員都有了更多的學習機會,有了更貼近的學習平臺,從而名師的教學水平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教學理念得到進一步提升,活動還分別在江南時報網、無錫教育傳媒、交匯點新聞等線上線下的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點擊量達35萬以上,學習強國、新華網、網易等媒體也進行了轉發。由江蘇省高級工藝美術師周永清領銜的“新吳學堂泥人工作室”還被評為社區教育省級“名師工作室”。
3.5 依托兩大繼續教育平臺,全面提升社區成員的 “雙素質”
新吳區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對勞動者的知識結構和就業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現有居民和企業員工所具備的知識結構、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職業素養等已跟不上時代快速發展的腳步。為此,新區社區學院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人群開展各類培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構建技能培訓平臺。新吳區社區學院充分利用學校在學科、人才和科研上的優勢,圍繞無錫新吳區不同類型經濟體的發展特點和需要,為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企業員工提供會計、統計從業資格培訓,提供了半導體封裝技術、電子商務操作、商務禮儀、公關禮儀與人際溝通、微博營銷、英語、韓語、日語、普通話培訓和軍轉干部職業能力等教育培訓服務。還依托無錫科技職業學院先后引進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9個行業的考證平臺,為企業員工搭建了考證直通車。
搭建學歷提升平臺。新吳區社區學院主動面向社區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在成人學歷教育方面建立了成人高起專、成人專升本和在職研究生等教育系列,開辟了專科—本科—研究生的社區成員學歷提升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學校自主獨立開辦的雙元制成人專科教育創新模式,在提升企業員工學歷層次的同時,支持企業在崗人員技能提升,將課程學習、技能提升和崗位實訓融為一體。
此外,注重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人才,學院引入跨國公司IBM等的優質教學資源,開展軟件人才的培養,先后從全國各地高校招收本科生,培養后推薦到新吳區的軟件類企業就業,這些外來高素質、高技能的新市民為新吳區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人才支撐。
4 結語
新吳區社區學院聚焦區內社區教育現狀,統籌區域內教育資源,通過構建多元共治深層次社區教育體系,創建社區學習和交流平臺,開展社區教育和終身教育等活動,協調指導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充分發揮了社區學院主力軍的作用,基本確立了其在新區社區教育中的龍頭地位,全方位服務新吳區經濟社會發展。新吳區社區學院積極探索社區教育特色發展方式和路徑,建成了一批社區教育實驗社區、示范社區、社區教育參與率和滿意度逐年提高。未來,我們將繼續深挖社區教育內涵,開放共享學校資源,統籌共享社區資源,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升社區教育服務供給水平,增強老年人、青少年等重點人群服務水平,精準扶持優質社區教育資源,推進社區教育陣地建設,打造多樣化的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服務平臺,進一步滿足社區居民的學習需求,加快推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發展。
(作者單位:無錫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