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君
棗莊市婦幼保健院質量管理科,山東棗莊 277000
低年資護士是臨床一線護理工作的主要執行者,要想有效提高護理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管理者必須對其加強管理。傳統模型PDCA 循環管理效果良好,能顯著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理論水平、實踐技能和應急能力,可優化護理流程,但經過長期實踐,發現其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控制不良,還易增加護士焦慮感[1-2]。故在PDCA 基礎上擬應用一種新型的質量管理工具。FOCUS—PDCA 程序是傳統的PDCA 循環的進一步延伸,優勢在于可更加細節化地了解和分析程序中每個環節,讓轉運程序更規范嚴謹從而規避風險改進質量,屬于新型高效的管理方式,目前已應用于多項護理質量管理中[3]。選擇2021 年1—12 月棗莊市婦幼保健院120 名低年資護士為研究對象,采用FOCUS-PDCA 程序流程和方法,將程序的9 個步驟貫穿于護士風險管理的全過程,現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臨床低年資護士120 名為研究對象,將2021 年1—6 月的60 名護士設為對照組,2021 年7—12 月的60 名護士設為觀察組。對照組中女58名,男2 名;年齡21~27 歲,平均(25.8±2.2)歲;工作年限1~5 年,平均(2.5±1.6)年;文化程度:本科48名,專科12 名。觀察組中女59 名,男1 名;年齡21~27 歲,平均(25.1±2.4)歲;工作年限1~5 年,平均(2.6±1.4)年;文化程度:本科47 名、???3 名。兩組護士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實施后各調查68 名相關臨床醫生,被調查68 名醫生中主任醫師13 名,副主任醫師17 名,主治醫師20 名,醫師18 名。
納入標準:①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書,本院注冊護士;②工作年限≤5 年。
排除標準:①護理人員中途請假、外出進修或辭職等未能配合完成本研究者[4];②醫務人員溝通異常、中途退出、精神障礙者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法管理,遵守醫院和科室各項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入科前參加護理部組織的新員工崗前培訓;入職后參加護理部組織全員培訓及科室組織的層級培訓和考核;護理排班根據工作需要,無年資高的護理人員帶教,獨立完成各項護理工作。
觀察組遵照FOCUS-PDCA 的工作程序管理,具體如下。(1)尋找(find):發現問題。對各科室自愿主動上報到護理部的護理不良事件資料統計,對60名低年資護士中風險管理各個環節進行回顧性分析,對不良事件分類,并對其發生原因、發生時間段及當事護士工作年限展開分析,尋找可能影響因素,確定“提高護理質量以降低護理不良事件”為研究主題。(2)組織(organize):成立以各護理單元護士長為責任人,護理部副主任、護理組長為成員的持續質量改進專項小組,實行三級質量管理。(3)澄清(clarify):明確現行流程和改進目標。根據現有不良事件上報數據設置查檢表,具體分析低年資護士不良事件發生人員構成及分布類別。(4)理解(understand):理解現狀和目標之間差異原因,成員開展集體討論會,運用頭腦風暴法針對上述查檢結果運用管理工具魚骨圖進行根因分析,發現護理風險發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有:①護士自身因素。臨床實踐時間短,缺乏護理經驗;對護理風險認知不足、防范意識和責任心不強;違反操作規程,查對制度、分級制度執行不到位。②管理因素。管理者對重點護士、重點環節關注不足;缺乏合理的護理質量評價指標,維護監管不到位。③培訓因素。防范知識培訓不到位,監管考核流于形式。④帶教因素。臨床護理人員編制不足,帶教老師工作量大而疏忽帶教。(5)選擇(select):選擇改進的方案。小組成員通過會議討論,擬定方案篩選打分,最終確定對策:①建立有效培訓模式,組織低年資護士開展不良事件警示教育;②加強帶教老師培訓,將各類不良事件防范知識納入帶教方案;③制訂完善相關管理制度、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操作流程等。(6)PDCA 階段 ①計劃(plan):制訂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提升低年資護士及其他各級護士綜合素質;制訂出合理的質量評價指標,修訂護理工作制度、流程,保障護士規范化培訓和帶教工作落實到位;健全組織管理體系,制訂各層級工作職責和要求;②實施(do):針對影響發生率主要因素,制訂出更細化、更符合本院院情的控制措施,護理部、護士長、護理帶教老師監督實施,于2021 年7—12 月對本院的60 名低年資護士實施改進。③檢查(check):鞏固改進效果,上述措施有效,實施標準化。④執行(act):護理部注重護士學習能力培訓,營造學習環境和條件,組建護士培訓管理體系;舉辦帶教老師培訓班提高老師帶教能力,護理部加強對臨床帶教監管;關愛低年資護士,針對其工作、生活困難護士及時滿足其需求,對考試優秀者予精神物質鼓勵;落實工作核心制度,優化工作流程注重環節管理,針對常見的安全隱患定期排查,關注護理高危環節;科室實施護士長負責制,護士長、組長督促實施。
①比較兩組護理管理質量評分:采用自制護理質量問卷進行評估,問卷內容設有6 個維度,即基礎知識、技能操作、文書書寫、分級護理、服務態度及規范服務,各維度評分0~100 分,評分越高代表護理質量越佳[5]。
②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率:根據全院護理不良事件上報系統追蹤和比較實施前后低年資護士不良事件發生率,包括用藥錯誤、管路滑脫、跌倒墜床、壓力性損傷、意外事件等。
③比較兩組滿意度:采用自制護士對管理者管理的滿意度調查,包括對管理方法、培訓方案、人文關懷、關心護士職業發展、工作環境5 個方面進行評價。自制醫師對護士滿意度調查表,包括病情觀察、溝通能力、服務意識、應急處理、健康教育5 個方面。各維度評分0~20 分,評分越高代表滿意度越高。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相關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基礎知識、技能操作、文書書寫、分級護理、服務態度及規范服務的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基礎知識84.42±2.12 96.45±2.36 29.374<0.001技能操作83.32±2.44 97.31±2.53 33.034 0.001文書書寫84.22±2.18 98.62±2.26 35.552 0.001分級護理84.62±2.12 96.67±2.23 30.335<0.001服務態度82.57±2.21 97.27±2.09 37.434<0.001規范服務83.36±2.23 97.14±2.05 35.238<0.001
觀察組用藥錯誤、管路滑脫、跌倒墜床、壓力性損傷、意外事件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護士對護理管理5 個維度的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醫師對低年資護士工作滿意度5 個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表4。
表3 兩組護士對護理管理滿意度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士對護理管理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60)觀察組(n=60)t 值P 值管理方式15.67±1.56 19.02±1.42 12.301<0.001培訓方案14.39±1.32 18.82±1.54 16.918<0.001人為關懷14.76±1.84 18.38±1.65 11.346<0.001關心職業發展15.38±1.81 19.26±1.68 12.107<0.001工作環境16.28±1.28 19.66±1.34 14.128<0.001
表4 兩組醫師對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s),分]

表4 兩組醫師對護士工作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對照組(n=68)觀察組(n=68)t 值P 值病情觀察14.61±2.16 17.42±2.12 2.246 0.011溝通能力13.35±2.02 16.72±1.94 3.271 0.001服務意識13.76±2.24 17.38±2.12 2.753 0.004健康教育13.38±2.31 16.26±2.61 3.004 0.002應急處理12.28±2.28 16.16±2.34 2.910 0.003
低年資護士逐漸成為醫院護理隊伍中的骨干力量,低年資護士核心制度執行不嚴,預見性差、業務能力不強,對相關情況的處理較不完善,從而影響護理質量。夏艷等[6]對醫院90 名低年資護士調查中顯示有81.10%認為有必要進行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培訓,因此,強化低年資護理人員管理格外重要。持續質量改進是將患者心理和生理需求納入護理重心,以護理服務、患者和家屬期望、改進措施執行及結果改進為首要目標[7]。醫院質量改進是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FOCUSPDCA 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已證實這是一種有效的改進工作效率的策略,已成功地應用于許多學科[8-9]。
此模式在轉變傳統管理模式下,可對既往和現有問題予以及時整改的持續性質量評估,制訂科學性護理計劃可增強護理質量[10-11]。由本研究可知,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王曉華等[12]、鄭倩等[13]、趙海英等[14]研究一致;觀察組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這與翁亞娟等[15]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通過對前期工作回顧性分析,尋找低年資護士導致護理質量低的可能影響因素,采用FOCUS-PDCA 程序流程和方法找到問題關鍵,小組成員運用頭腦風暴法,通過從發現問題出發,組成團隊、透徹分析,規范了低年資護士各項操作規范,提高執行的依從性,從而提高護理質量。
本研究還顯示,觀察組護士對護理管理5 個維度的滿意度評高于對照組(P<0.05);臨床醫師對低年資護士工作滿意度5 個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管理得到護士認可;管理后護士的臨床護理綜合能力提高,滿足臨床護理需求,其工作能力得到醫師的認可。分析原因:低年資護士肩負著繁鎖的一線護理工作,過度加班導致護士過度疲勞,承受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壓力,注意力不集中,易發生護理差錯;培訓質量不佳導致護理實踐能力缺乏等也增加護理風險。本研究加強人文關懷,關心護士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對各種困難提供幫助;建立規范化的崗位培訓制度,保障培訓有效落實,使其盡快適應崗位需求,提升核心能力;人力資源配置新老護士搭配,提高年資高護士的帶教能力,滿足護士帶教需求,同時薪酬分配公平公正,因此提高低年資護士對管理者管理滿意度。實施后護士臨床護理能力提升,能更好地配合醫師實施治療,滿足醫師對護理技術的需求,因此,提高醫師對護士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FOCUS-PDCA 持續質量改進模式可顯著提高低年資護士的護理質量和控制不良事件發生,此管理方式得到護士的認可,同時也提高醫師對護士的滿意度,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