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費明愛,石玉玲
衡陽市中心醫院,湖南衡陽 421001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個領域的生產活動競爭激烈,醫療行業也不例外,建設一支綜合素質較高的醫療隊伍,是醫院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重要保障[1-2]。近年來,本院在呼吸與危重癥患者的護理管理中積極引入團隊管理模式,對于護理服務質量展開分層管理,并針對相關業務展開培訓,進一步強化了醫護人員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3-4]。由于呼吸與危重癥大多屬于臨床突發性疾病,此類患者在重癥監護室中占有較大比重,如果不及時采取有效處理措施,很可能會引起患者生命危險。基于現代護理學理念不斷更新,將優質護理服務模式應用在患者護理中,能夠有效減輕患者病痛,為其創建更加安全的康復護理環境[5-6]。團隊護理模式能夠充分發揮集體中不同人員的能力和作用,有效解決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本研究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衡陽市中心醫院的20 名護士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的20 名護士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各組10 名。兩組護士均為女性,對照組護士年齡25~45 歲,平均(30.65±4.42)歲;工作年限5~15 年,平均(10.55±1.45)年。觀察組護士年齡24~44 歲,平均(30.25±4.36)歲;工作年限4~16年,平均(10.75±1.43)年。兩組護士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同時,選取研究時間內本院收治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80 例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 例。對照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20~67 歲,平均(35.42±3.76)歲。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2~66 歲,平均(35.57±3.59)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開展常規管理模式。制訂并推廣護理標準化操作規程,確保每個環節都按照統一的標準進行操作,避免疏漏和錯誤的發生。由于危重癥醫學科存在各種緊急情況,如心臟驟停、呼吸衰竭等,需要確保護理工作者掌握并熟練運用相關的急救技能和緊急處理流程,能夠在關鍵時刻迅速反應和采取正確的措施,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合理安排和調配醫療資源,確保資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分配。同時,需要定期制訂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培訓課程和學術討論,幫助護理工作人員保持專業素養和擴展專業知識。
觀察組應用團隊管理模式。具體包括:①領導者與成員相互作用:制訂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和目標,促進團隊成員之間的溝通和協作。領導者對團隊成員進行評估,以確保他們具備必要的技能和知識。借助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對現有的激勵機制進行分析,可以在科室的工作區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以及懲罰制度。對于工作認真積極的成員,給予相應的獎勵來進行肯定,而對于工作出現問題的成員,作出相應的懲罰措施。在工作區將護理成員分為多個小組,通過小組競爭的形式,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同時安排專門的工作組長來對日常護理工作進行管理,確保護理工作出現問題時問責到相應的人員。②設置管理員:管理者負責分配任務,協調不同團隊之間的工作,確保團隊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以及跟蹤患者治療的進展情況。在患者的護理工作區及晨會期間,展開必要的溝通交流,將每天的工作內容進行梳理與安排,確保各項護理工作內容順利推進。通過調查和溝通,結合醫院當前的實際狀況與患者的病情狀況,制訂相應的護理目標。③加強團隊協作:團隊成員相互協作,共同努力,充分發揮自己的專業技能。在展開各種治療及護理決策時,由團隊共同決定。管理小組中每個成員分工要明確劃分,使每個成員對自身的職責和工作內容有明確的了解,確保各項醫療工作的開展更加順利,進一步促進醫護人員以及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度。④強化護理系統性:團隊成員了解整個醫療系統的運作,充分理解各自角色和職責,成員之間密切合作。負責管理工作的人員,對各個環節的流程進一步優化,盡可能簡化診療流程,避免患者在這方面的診療成本有所增加。各部門之間要互相協作,針對各項醫療資源的利用,制訂科學合理的使用流程。⑤完善科室規章制度:基于科室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的護理制度,規范各項流程和工作內容,強化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規范性。同時醫院定期為護理人員安排培訓學習機會,并對其展開相關的考核。
①兩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分對比:采用自擬評分表評價護理工作質量,具體包括溝通能力、健康宣教、護理禮儀、主動服務、消毒隔離、護理文書書寫、安全管理評價7 個項目,每個評價項目總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②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包括統計藥品發放錯誤、呼叫無應答、交班遺漏情況。
本研究中相關數據均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用(±s)表示計量資料,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各項管理工作實施后,經對兩個組別各項護理工作質量評分進行評測,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觀察組(n=10)對照組(n=10)t 值P 值溝通能力9.09±0.53 7.16±0.42 9.025<0.001健康宣教9.12±0.62 7.31±0.48 7.300<0.001護理禮儀9.14±0.44 7.35±0.39 9.628<0.001主動服務9.11±0.41 7.23±0.36 10.896<0.001消毒隔離9.17±0.49 7.45±0.32 9.294<0.001護理文書書寫9.14±0.53 7.49±0.38 8.001<0.001安全管理9.22±0.51 7.25±0.45 9.159<0.001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社會環境污染不斷加重,空氣質量指數也明顯下降,這是導致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經常發生的重要原因,同時也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影響,使其更容易受到病毒攻擊,誘發多種呼吸疾病[7-8]。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呼吸內科危重患者人數每年都在大量增加,對患者的身心健康已經造成了嚴重威脅。呼吸系統疾病具有反復發作、癥狀持續治療時間長等多種特點,這些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其病情的危重性,使其在臨床護理方面的難度更大,比如呼吸衰竭患者,極易發生突發性死亡[9]。隨著現代護理理念的不斷發展,護理管理工作也在不斷優化,在醫院的管理工作中,團隊管理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理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確的團隊管理可以確保醫療團隊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提高協作效率,以及為患者提供最好的治療服務[10-11]。
團隊管理模式近幾年來在臨床護理中較為常用,是一種新型的現代管理理念,該管理模式強調在管理過程中將團隊作為管理的對象和核心,并且將團隊作為管理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強調不斷增強管理質量和效果。將這一模式應用到呼吸與危重癥患者的護理管理中,不但能夠有效提升臨床護理質量,也能夠為患者的治療提供良好的增益效果。本院自從對呼吸及危重癥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團隊管理模式以來,有效促進了醫院相關規章制度和規范的落實。團隊管理模式實際上是對護士參與護理管理的一種有效激勵方式,能夠促進每一位醫護人員積極參與到實際的管理工作中,使每個成員以主人翁的意識對自身行為進行規范,從而有效提升醫院整體醫療服務水平[12]。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果提示:實施團隊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護理質量、降低護理工作中差錯事件的發生率。在醫院的護理管理工作中,團隊管理模式是近年來新引入的一種模式,其主要作用在于為呼吸及危重患者提供規范的診療模式,使患者接受治療和護理的過程更加標準化和程序化,便于臨床統籌管理各項護理工作,便于對醫院的醫療質量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提升醫療服務效率和質量。團隊管理模式一改醫護人員往日以個人習慣經驗為主的護理過程,使患者的診療流程更加合理與規范,使醫護人員對待工作更為嚴謹、縝密,有效減少工作中的失誤情況,從而減少了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團隊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升護理工作質量,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
綜上所述,團隊管理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護理管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正確的團隊管理可以確保醫療團隊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溝通,提高協作效率,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療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