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陵
江寧區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江蘇南京 211100
醫院感染的發生與抗生素的濫用、侵入性操作過多、消毒設施不完善、消毒隔離制度未嚴格執行等多方面因素存在聯系,造成患者出現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等,加重病情嚴重程度,延長住院天數,增加醫療費用[1-2]。所以,加強做好醫院感染的防控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常規醫院感染防控雖然能夠取得一定程度的干預效果,但是整體效果并不理想,未能達到良好的預期目標。近年來,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引起人們的重視。該模式是在醫護人員的共同協作下,積極采取一系列針對性、全面性、個體化等特點的干預措施過程,不斷強化醫院感染防控管理質量,提高防控效果。目前,關于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研究鮮有報道,為此本研究選取2021 年6 月—2023 年5 月江寧區第二人民醫院普外科的23名在職醫護人員及82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的應用效果及對其影響,旨在為后續相關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現報道如下。
選 取2022 年7 月—2023 年5 月 本 院 的23 名 在職醫護人員、41 例患者為A 組(實施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患者包括男21 例,女20 例;年齡28~70歲,平均(43.45±3.31)歲。另選取2021 年6 月—2022 年6 月本院的23 名在職醫護人員、41 例患者為B 組(實施傳統院感防控模式),患者包括男23 例,女18 例;年齡30~70 歲,平均(44.21±4.17)歲。在職醫護人員為同一批人員,包括男14 名,女9 名;年齡29~40 歲,平均(31.67±2.3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對象知曉研究,并主動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患者、醫護人員認知正常,依從性良好;醫護人員工作經驗豐富,且工作時間≥8 年。
排除標準:患者視力、溝通等障礙,且合并心理疾患、重要臟器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等;醫護人員資歷尚淺,工作經驗不足。
安排同一組臨床工作經驗豐富,溝通能力強的醫護人員進行干預。
B 組采取傳統院感防控模式,包括人員管理,參與醫院感染學教育,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如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嚴格遵守“四輕”原則,以及保證著裝符合要求(工作服、工作帽、戴口罩、隔離衣專用防護鞋、防護鏡等);環境管理,去除灰塵、細菌,保持室內凈化,減少微生物顆粒;醫療物品及醫療廢物的處理,根據醫療廢物的類型,如感染性、藥物性、損傷性、化學性等廢物,均轉入專用的包裝袋內,做好警示標識,再按照醫療廢物回收專用路線,利用專用推車運輸物,確保各包裝完整,最后簽名,做好記錄,由醫療廢物集中處統一處理;執行消毒滅菌效果監測制度,定期監測器械、物品的消毒、滅菌效果,同時利用紫外線燈消毒進行房間的空氣消毒。
A 組在B 組基礎上采取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如下:①成立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成員為1名科主任、1 名醫生、3~4 名護理人員,科主任根據《傳染病防治法》《抗菌藥物使用指導原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醫療機構管理條例》《消毒技術規范》《多重耐藥菌感染管理規章制度》《醫院感染管理辦法》等規定組織開展規范化、統一培訓活動,包括醫院感染防控知識、如何規范使用抗菌藥、高風險環節(高頻接觸表面、病原體傳播途徑)的清潔消毒、職業暴露操作流程、多重耐藥菌感染的預防及控制等內容,增強醫護人員的院感防控意識。②制訂相應的獎懲制度。醫護人員根據一次性醫療物品、高風險環節等方面的消毒監測效果,以及一人一針一管的執行情況、醫療廢物的處理、多重耐藥菌的處置、職業暴露知識、傳染病監測等,制訂相應的獎懲制度,小組組長不定期抽查,及時指出、糾正存在的問題,并對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情況進行考核,結合考核結果,實施相應的獎懲。③首醫負責制。由醫生向患者交待基本病情、各項檢查結果,護士則負責對患者病情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分析、匯總醫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做好記錄檔案,進一步分析、明確感染高危因素、表現、防控要點,以指導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④抗生素監測。嚴格執行《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試行)》、抗生素管理制度,以及參與抗生素相關活動,學習、掌握抗生素的配伍禁忌及使用原則,定期檢查臨床科室抗生素使用情況,及時反饋檢查結果,以及實行病原體監測,明確對抗生素的耐藥情況,結合科室實際情況,制訂適合科室的抗生素合理適應細則。⑤完善洗手設備。結合科室實際情況,配備洗手設施,如手部消毒劑、非手觸式水龍頭等,同時在治療車配備免洗消毒液、擦手紙、腳踩取無菌皂液,以及張貼洗手、消毒提示標志;定期組織《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培訓,增強醫護人員個人防護意識,明確手衛生指征;院感科對重點科室進行監測,確定醫護人員的手部細菌總數、致病菌情況等,及時將監測結果反饋至各科室,另外定期組織季度考核,將考核結果與績效獎金掛鉤。⑥醫療廢物的處理。安排專人負責醫療廢物的回收、分類、處置,注意實行雙簽字原則,在醫療廢物的整個處理過程中實行責任追究制。一次性醫療用品需購自具有衛生許可批件及衛生許可證、經營許可證的生產廠家,堅決杜絕不合格用品,針對質量問題的用品及時退回廠家,并提出意見反饋。⑦環境監測。根據《病區醫院感染管理規范》《醫療機構環境表面清潔與消毒管理規范》《醫院消毒衛生標準》等文件的規定,做好環境監測,如進行目標微生物檢測,同時每季度對重癥監護病房物體(監護儀、門把手、床欄、床邊桌、呼叫按鈕、計算機等)表面、醫務人員手和空氣進行消毒效果檢測。
比較兩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發放本院自行設計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調查表,通過問卷形式調查管理質量,包括醫療廢物處理、安全管理、多重耐藥菌處置、消毒隔離知識、職業暴露知識、傳染病監測等內容,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管理質量越高。
比較兩組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及執行正確率。
比較兩組院內交叉感染情況、干預滿意度。以問卷形式調查醫護人員對干預模式的滿意狀況,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表,總分100 分,分為滿意(100~80 分)、較滿意(60~<80 分)、不滿意(<60 分)。滿意度=滿意率+較滿意率。
比較兩組醫護人員手部菌落數。手菌落總數(CFU/cm2)=(平均每皿菌落數×采樣稀釋倍數)/30×2。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 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分為(95.15±4.05)分,B 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分為(88.53±3.37)分。A 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分高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026,P<0.05)。
兩組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及執行正確率、干預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及執行正確率、干預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A 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發生率為2.44%(1/41),B 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發生率為19.51%(8/4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93,P<0.05)。
A 組不同時間點手部菌落數均低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醫護人員手部菌落數比較[(±s),CFU/cm2]

表2 兩組醫護人員手部菌落數比較[(±s),CFU/cm2]
組別A 組(n=23)B 組(n=23)t 值P 值接觸患者前2.45±1.01 3.57±1.11 3.579 0.001無菌操作前3.13±1.05 3.79±1.13 2.052 0.046暴露風險操作后2.71±1.15 3.95±1.21 3.562 0.001接觸患者后2.95±0.91 4.03±1.07 3.687 0.001
目前,醫院感染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3]。醫院感染的發生,不僅危及患者健康安全,還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造成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浪費,降低床位周轉率,不利于醫院的良性發展[4-5]。
常規院感防控模式中的醫生、護理人員分工明確,但大部分人員對醫院感染缺乏認知,防控意識薄弱,所以總體效果并不理想。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優質護理的運用,醫護一體團隊合作模式引起人們的重視。醫護一體院感防控管理模式的提出是醫生、護理人員共同進行院感相關培訓(醫院感染知識、預防要點、手衛生知識、醫療廢物的處理、抗菌藥物合理使用、消毒隔離原則等),不斷強化醫護人員醫院感染防控意識,提升對醫院感染的認知水平,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技能,共同為患者提供診療操作的一項措施。總體來講,醫護一體院感防控管理模式中醫生下醫囑、護理人員執行醫囑并提出建議;醫生查房時責任護士主動匯報病情,護理人員既能幫助醫生進一步掌握特殊病情患者的嚴重性、發病關鍵,又能確保護理的針對性[6-7]。所以,認為醫護一體院感防控管理模式過程中是醫生、護理人員共同為患者服務,以患者為中心,醫護之間達成共識,更好地解決臨床問題,保障醫療安全,提升醫療護理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A 組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評分較B 組高(P<0.05),說明醫護一體院感防控管理模式利于強化醫院感染管理質量,較常規院感防控模式優,分析原因:醫生、護士在工作中承擔著大量對患者的治療、照顧性工作,與患者的接觸十分密切、廣泛,因此具備院感防控、保障患者安全方面的豐富經驗。成立醫護一體院感防控管理小組,在相關法律法規支持下針對醫護人員開展相關培訓活動,能夠加深醫護人員對醫院感染防控知識的進一步了解,增強自我防控意識,提升各醫護人員醫院感染管理知識知曉率,從而使其在實踐工作中為患者提供專業、規范的防控措施,增強醫院感染管理防控質量,提高防控效果[8-10]。
本研究結果說明,A 組醫護人員干預滿意度較B 組高(P>0.05),可能與樣本量不足有關,同時也說明醫護一體院感防控管理模式較常規院感防控模式的應用效果更明顯,分析原因:醫護一體院感防控管理模式過程中科室主任對醫護人員的院感防控意識重視度較高,同時組織規范化統一培訓及考核,可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依從性、執行率。另外,獎懲制度的實施能夠起到一定的約束管理作用,以及增強醫護人員的崗位勝任力及工作積極性,大大提高手衛生依從性,預防交叉感染。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過程中護理、醫療之間處于并列互補關系,使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更加規范化、職責化、程序化、標準化,從而提高醫護人員對干預模式的滿意度,促進良好醫患、護患關系的和諧發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A 組醫護人員不同時間點手部菌落數均低于B 組,A 組患者院內交叉感染率也低于B 組(P<0.05),分析原因:常規院感防控模式對手衛生認識不足,所以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增加院內交叉感染風險,而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中的科室手衛生設施的配置能夠確保手衛生制度落實到每個節點、每個人員,尤其是免洗消毒液的使用,能夠廣譜抑殺腸道致病菌、致病性分支桿菌,且對于手部無刺激、耗時少,利于減少手部菌落數,從而降低醫院感染概率,保障醫護人員職業安全、住院安全[11-12]。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院感防控模式在醫院感染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是一項操作可行的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方法。與常規醫院感染防控管理比較,更有利于強化醫院感染管理質量,提高醫護人員手衛生執行率及執行正確率,從而減少手部菌落數,降低院內交叉感染率,使醫護人員對該干預模式感到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