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小玲,徐密,陳飛
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湖南長沙 410000
消毒供應室是醫院中向各個科室提供無菌器械的主要場所,此處器械處理質量的高低與臨床診療效果和患者安全息息相關[1]。手衛生是影響器械處理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部分護士未嚴格進行洗手操作,致使手部病原菌殘留,在觸碰清潔器械后,極易污染器械,影響器械質量,不利于臨床使用[2-4]。以往的常規手衛生管理雖按照七步洗手法進行手清洗工作,雖發揮一定的管理效果,但具有一定局限性[5]。PDCA 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是近年來新興起的管理方式,巧妙地將PDCA 各個環節與手衛生管理內容進行結合,從多角度管控手部清潔情況,維持較好的手衛生,減少對器械處理的影響,確保臨床器械使用質量。通過選取2022 年1—12 月在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消毒供應室內工作的護士21 名為研究對象,以此展開研究分析,了解常規手衛生管理與PDCA 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于本院消毒供應室內工作的護士21 名為研究對象,于2022 年1—6 月期間實施常規手衛生管理,將相關數據歸入常規組,于2022 年7—12 月期間實施PDCA 循環理念手衛生管理,將相關數據歸入PDCA 組,研究對象為同一批工作人員。其中男2 名,女19 名;年齡33~45 歲,平均(39.12±2.37)歲;工作年限2~10 年,平均(6.03±1.77)年;大專13名,本科8 名。兩個時間段均處理同一批醫療器械,共有500 件,且未出現遺失、損壞情況。
常規組護士運用常規手衛生管理,要求護士每日準時上崗,做好器械處理工作,完成交接班任務,且在工作期間遵循七步洗手法進行手部清潔。
PDCA 組護士運用PDCA 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詳情見下:①計劃階段。管理人員需要對消毒供應室內護士的工作情況進行觀察,記錄清潔工作區域前是否進行洗手、完成工作內容后是否進行洗手、離開工作場所后是否進行洗手、處理垃圾后是否進行洗手、觸碰清潔器械前是否洗手等情況,統計護士的手衛生現狀,并找出未洗手或不規范洗手的情況,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影響因素,制定相關的管理策略,便于護士之后工作時參考執行;定期進行手衛生相關知識培訓,以此強化護士手衛生認知,并展開有效考核,評判手衛生認知是否處于理想范圍,對低于理想范圍護士重新培訓,待達到理想范圍后方可讓護士從事消毒供應室相關工作,以此確保護士專業水平,保障室內工作質量。②執行階段。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搜索相關資料,參考WHO 醫療機構手衛生指南,結合本院消毒供應室情況,制訂合理的手衛生管理制度;要求消毒供應室護士在整個工作期間,需要嚴格遵循手衛生管理制度,做好手部清潔工作;增加消毒供應室相關設施,如感應式水龍頭、免洗手消毒劑等,為護士提供便利,隨時完成手清潔工作,維持較好的手衛生;由管理者編輯手衛生宣講課程的參考文件,包括手衛生的概念、重要性、手套及消毒劑等具體使用方法,不斷強化護士手衛生認知,便于日后更好地執行相關操作;強調洗手的重要性,獲得護士的普遍關注和認可,張貼正確洗手步驟,有效提高手衛生工作完成率和準確性。③檢查階段。由消毒供應室管理者自擬手衛生工作配合程度調查問卷表,并在每個星期五上午進行分發,呼吁科內護士準確填寫,以此了解護士手衛生管理情況,同時,將相關數據匯總,記錄到檢查報告內,便于之后查找分析。④處理階段。每個月月末對當月手衛生情況進行了解,掌握手衛生相關制度的執行情況;每個季度進行次大調查,從而獲得手衛生工作完成率相關數據,并找出影響手衛生工作質量的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制訂相應的改進方案,并在之后的工作中落實,實現手衛生管理效果的不斷提升。
①比較兩組不同管理模式下護士的綜合素質:從消毒供應室理論認知、消毒供應室操作技能兩方面評估綜合素質,均運用管理者擬定的百分制問卷評估,共100 分,且得分與其成正比。
②比較兩組不同管理模式下護士的手衛生認知水平:利用科內擬定的試卷評估手衛生認知水平,以此評判護士對手衛生的了解程度,共100 分,且得分與其成正比。
③比較兩組不同管理模式下護士的手衛生工作完成率:手衛生工作完成率=手衛生工作完成人數/總人數×100%。
④比較兩組不同管理模式下的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合格件數/總器械件數×100%。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常規組相比,PDCA 組護士管理后的綜合素質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綜合素質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綜合素質評分比較[(±s),分]
組別PDCA 組(n=21)常規組(n=21)t 值P 值消毒供應室理論認知94.28±3.59 90.22±4.37 3.289 0.002消毒供應室操作技能94.31±3.62 90.26±4.41 3.252 0.002
與常規組相比,PDCA 組護士的手衛生認知水平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手衛生認知水平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士手衛生認知水平比較[(±s),分]
組別PDCA 組(n=21)常規組(n=21)t 值P 值手衛生認知水平93.75±3.44 90.12±3.89 3.203 0.002
與常規組相比,PDCA 組的手衛生工作完成率略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手衛生工作完成率比較
與常規組相比,PDCA 組的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比較[n(%)]
消毒供應室作為醫院重要組成結構之一,主要負責醫療器材的清洗、消毒、滅菌、分發等工作[6]。布局合理、符合供應流程、職責分明、制度完善等多種手段是確保器械供應質量的前提[7]。此處護士若嚴格按照處理流程、實施正確的洗手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病菌傳播,降低交叉污染風險。但部分護士受自身專業限制、工作壓力大、責任意識不強等影響,極易出現洗手不規范、不洗手情況,當接觸清洗消毒后的器械時,病菌轉移到器械上,在臨床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風險事件,造成全院性感染[8-10]。科學的手衛生管理方式可有效避免上述情況,確保護士進行手部清潔,提升器械處理質量。常規手衛生管理雖可正確洗手,但部分護士重視程度不高,落實次數較少,管理效果不佳[11-12]。而PDCA 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是一種標準化的質量管理方式,通過計劃階段,分析消毒供應室內手衛生管理現狀,統計各個環節手清洗情況,展開深入分析,制訂有關管理策略;進行手衛生知識培訓,強化護士相關認知,做好考核工作,確保護士具備良好的手衛生意識[13-14]。通過執行階段搜索相關資料,參考WHO 認定的指南,配合科內具體情況,制訂合理的管理制度,便于之后嚴格執行;增加室內的清潔用品,提高手清潔的便利性;觀看手衛生相關PPT、視頻,不斷提高認知水平,有助于日后各個環節均做好手部清潔[15-17]。通過檢查階段定時評估手衛生完成情況,并編入檢查報告內,利于之后展開分析。通過處理階段每個月總結手衛生制度執行情況,每個季度進行大調查,分析未進行手清洗的原因,制訂改進方案并落實,不斷提高手衛生管理質量,利于更好地完成器械處理工作,減少不合格情況,降低由此引發的臨床風險,維護醫患生命安全[18-20]。
本研究表明,PDCA 組護士管理后的綜合素養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相較于常規手衛生管理而言,運用PDCA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能夠拓展護士的消毒供應室理論認知,鍛煉其消毒供應室操作能力,以此增強綜合素質,為日后從事消毒供應室夯實基礎。PDCA組的手衛生認知水平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相較于常規手衛生管理而言,運用PDCA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能夠豐富護士的手衛生知識,減少陌生和抵觸心理,利于積極配合手衛生管理工作,確保服務質量。PDCA組的手衛生工作完成率略高于常規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運用PDCA 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手衛生工作完成率,維持護士良好的手部衛生,減少病菌數量,避免影響器械處理工作,確保工作質量。PDCA 組的醫療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高于常規組(P<0.05),說明相較于常規手衛生管理而言,運用PDCA 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能夠規避影響因素,降低醫療器械清晰消毒不合格風險,確保醫療器械處理質量,提高臨床用品使用質量。
綜上所述,為消毒供應室護士運用PDCA 循環理念的手衛生管理效果較好,能夠提升護士綜合素質,增強手衛生認知水平,積極配合手部清潔工作,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