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楊鍵,張力方
1. 菏澤市定陶區人民醫院普外科,山東菏澤 274100;2. 菏澤市定陶區人民醫院手術室,山東菏澤 274100
當前,在手術治療患者數量明顯增加情形下,導致外科護理人員工作強度增加,對護理人員造成一定壓力[1-3]。此外患者因為不安、焦慮等情緒影響,針對醫院的治療手段、病房環境、醫護人員會產生一定程度懷疑,所以導致外科收治患者護理工作難度明顯增加[4-7]。在此種情形下,分層管理手段有效運用,可對一線護理人員排班給予合理安排,緩解工作壓力。確保其能夠順利完成基本工作,同時可對患者內心情緒給予安撫,發揮的價值顯著[8-10]。本研究選取菏澤市定陶區人民醫院于2020年2 月—2022 年5 月階段的20 名醫院外科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實施醫院外科護理質量管理期間分層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20 名醫院外科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以投擲硬幣法將其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n=10)采取常規管理模式管理;研究組(n=10)采取分層管理模式管理。對照組男1 名,女9 名;年齡22~49 歲,平均(30.25±2.25)歲;工齡1.6~26 年,平均(10.42±0.19)年;主管護師1 名、護師2 名、副主任護師1 名和護士6 名;本科2 名、大專5 名及中專3 名。研究組男2 名,女8 名;年齡23~49 歲,平均(30.33±2.27)歲;工齡1.8~27 年,平均(10.35±0.22)年;主管護師1 名、護師2 名、副主任護師2 名及護士5 名;本科3 名、大專5 名及中專2 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護理人員均于醫院外科工作;②資料均獲得完整收集。
排除標準:①對于管理研究不配合者;②中途因為個人原因退出者。
參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管理。①安排主管護師以及副主任護師對一線護理人員工作能力加以了解,在臨床實踐中對其臨床應變能力給予考察,對其工作經驗水平以及抗壓水平給予了解,結合工作人員工作能力,合理完成工作分配。②要求副主任護師以及主管護師對一線護理人員帶領完成護理工作,結合室內工作情況以及具體難度,對工作配比給予及時調整,將排班等系列工作計劃進行改進。
研究組采用分層管理模式管理。①合理完成分層管理崗位設置,通過對護理人員職稱、學歷、臨床經驗、業務水平加以分析,合理實施階梯式分層管理。確定護理人員不同等級,不同職能。對于輔助護士而言,要求具有相關護理職業證書,對于外科疾病相關基礎知識能夠熟練掌握;對于專科組員而言,需要在大專及以上文憑,操作技能、工作經驗以及外科疾病護理工作時間≥2 年;溝通能力較好;專科組長則學歷水平在大專以上,操作技能、工作經驗以及外科疾病護理工作時間≥4 年。②對崗位職責加以明確。專科組長主要負責對組內工作人員工作情況實施檢查;針對組員定期展開培訓考核,合理完成輪住人員以及實習生帶教,輔助護士長則嚴格控制質量,對于外科病房整體服務水平提高給予促進;對于??漆t生反饋意見做到及時收集并且實時匯總。對于一線以及二線值班工作,則安排??平M員負責,在培訓人員考核期間需要積極參與,對出現問題及時反饋。輔助護士對于護理工作能夠充分落實,對病房內患者基本需求加以滿足,合理展開基礎護理治療干預。③對于排班模式加以明確。主要于白班以及晚班上班時段展開。于不同時間段安排不同護理人員結合病情嚴重情況以及患者數量,合理對人員數量進行彈性調整。④對于小組責任制劃分需要嚴格實施。包括用藥、護理、常規靜脈治療、實習生帶教管理以及護理人員考核等系列工作,如出現缺崗現象,需要安排負責人對其工作給予負責。
兩組工作滿意度評分比較。自制工作滿意度評價表對管理人員發放對護理人員完成對應評定,維度包括理論知識評分、操作技能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服務態度評分,評定分值為0~25 分,總分為0~100 分,分值越高,對應自我工作滿意度越高。
兩組工作人員壓力情況評分比較。利用中國護士工作壓力量表完成對應評定,維度包括工作量以及時間分配評分、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評分、患者護理評分、工作環境及工作資源評分、人際關系評分,各維度分值為0~28 分,總分評定分值為0~140 分,分值越高,對應壓力越嚴重。
兩組工作人員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例如護患糾紛等。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率(%)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理論知識評分、操作技能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服務態度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工作人員滿意度比較[(±s),分]

表1 兩組工作人員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n=10)對照組(n=10)t 值P 值理論知識24.06±1.07 21.19±1.17 5.724<0.001操作技能24.13±1.16 21.72±1.03 4.912<0.001工作積極性24.52±1.06 22.39±1.02 4.578<0.001服務態度24.22±0.69 21.09±1.59 5.710<0.001總分96.65±2.39 90.29±1.59 7.006<0.001
研究組工作量以及時間分配評分、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評分、患者護理評分、工作環境及工作資源評分、人際關系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工作人員壓力情況比較[(±s),分]

表2 兩組工作人員壓力情況比較[(±s),分]
組別研究組(n=10)對照組(n=10)t 值P 值工作量以及時間分配18.34±1.16 20.19±1.29 3.372 0.003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18.65±1.29 20.59±1.25 3.415 0.003患者護理18.71±1.15 24.59±3.13 5.576<0.001工作環境及工作資源18.21±1.26 20.61±2.69 2.554 0.019人際關系18.22±1.09 20.16±1.75 2.975 0.008總分92.65±6.39 104.59±10.26 3.123 0.005
兩組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工作人員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在醫療科技獲得快速發展情形下,當前醫療系統針對護理工作表現出的要求較高。但是當前護理人員在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工作能力以及護理經驗等方面,對于當前新形勢下的護理工作要求無法充分滿足,從而難以對護理質量做出保證,甚至會導致護理風險增加,導致醫療糾紛增加。醫院外科作為重要科室之一,主要負責對感染性疾病患者收治。感染性疾病同常規疾病比較,呈現出的風險性較高,對此,針對感染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設立單獨科室以及病房,同常規患者分開展開治療以及護理,以對感染性疾病患者更好醫護做出保證[11-14]。
本研究結果發現,研究組理論知識評分、操作技能評分、工作積極性評分、服務態度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工作量以及時間分配評分、護理專業及工作方面評分、患者護理評分、工作環境及工作資源評分、人際關系評分以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工作人員風險事件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此種結果進行分析可知,醫院外科在實施護理管理期間,常規護理措施運用,僅能夠對治療效果做出保證,針對一線、二線工作人員以及患者心理健康無法給予充分關注,難以獲得理想管理效果。尤其在醫院外科患者數量逐漸增加情形下,導致工作人員壓力遞增,難以獲得理想護理效果[15-20]。在此種情形下,分層管理作為新型管理方式一種,其能夠有效簡化管理層次,將管理效率有效提高。對于護理人員職位職責能夠充分明確,做到各在其位,各司其職。其能夠依據護理人員分級結果,給予不同要求以及任務安排,將人員管理細化,確保護理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將護理質量提高,使護理人員之間競爭意識獲得增強,將其潛在能力激發,獲得明顯管理效果,進一步表明醫院在實施外科護理管理中,分層管理模式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醫院在實施外科護理管理中分層管理模式的有效應用,可降低工作人員的壓力,提升其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