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曉華,伍田田,馬格平
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外科,湖南永州 425000
護理服務的范疇正在逐步細化和拓寬,護理服務人員的日常工作量更多,目前的護理管理方式難以滿足護理領域的發展以及在職護理人員對護理服務的需求,隨著護理服務朝著多元化、高質量以及人性化的方向上發展,已經成為目前護理管理相關人員所需重點關注的問題[1]。為了積極地適應醫療體制改革以及社會發展的需求,醫院應對護理資源充分、科學地運用,以進一步提高護理管理質量[2]。基于此,本文將選取2022 年1 月—2023 年5月永州市第三人民醫院腫瘤科在職護理人員14名,分析分層分組責任制小組管理模式在腫瘤科護士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本院腫瘤科在職護理人員14 名,男4 名,女10 名;護士年齡31~42 歲,平均(35.16±2.28)歲;工作年限3~8 年,平均(4.13±0.13)年;其中本科8 名,專科6 名。依照對護理人員實施不同管理分為管理前和管理后兩組,2022 年1—8 月實施常規管理模式為管理前,2022 年9 月—2023 年5 月實施分層分組責任制小組管理模式為管理后。管理前后為同一批護理人員。
1.2.1 管理前 常規護理管理,運用本院中以往的管理方式對護士管理,嚴格地檢查護理服務落實情況,使護理管理質量持續性改進。醫療機構的護理部門會與各個科室的護士長共同實施兩級的護理管理方法,包括安排工作、進行工作輪換等。責任護士根據常規的臨床診療和分診標準對重癥患者進行分診,患者到醫院后及時搶救,護士根據醫師的要求配合完成救治工作。
1.2.2 管理后 分層分組責任制小組管理模式,(1)成立小組:①設計出管理架構,以護士長為首,其下設甲組、乙組以及丙組,各組均需推舉護理組長一名,組長下面為組員,組員之下為新進的待培訓組員,從而形成四位一體護理管理的架構。②分層設計。主要分成四個層面:第一為依照工齡實施分層;第二為按照學歷實施層次搭配;第三是依照職稱結構實施搭配;第四是按照管理幅度針對性設計。各個組的組長都需經由在腫瘤科室臨床工作>6 年的護士,需具備初級以上職稱,學歷為大專及以上,具備較強的組織力和管理力。組長要自己管理輻射范圍之內的3 名骨干護士管理,要求組內的成員為臨床工作超出3 年,具備護士亦或是護士職稱的護理人員,學歷需為大專及以上,具備較強的指導力。各名骨干組員需幫助和指導1 名組員,組員則是新進的工齡<1 年的護士,亦包含正式入職與規培護士。(2)職責分配:將小組作為單位,需將床位管理落實到各個組員的工作中,開展責任制全面護理。各個組內的組長都需充分地發揮出自身的監管作用,做好護理質量管控,組內成員需協調工作。骨干組員和組員均需對所管轄的床位在職護理人員全面、針對性的護理。骨干組員亦需輔助和指導組內成員對管床的在職護理人員完成療護。(3)運轉模式:護士長需做好總體質量控制,實施評比和分析,選取三組內質控比較優良的護士,給予其表揚和鼓勵,將其立為學習的標兵。更需定期的對三組內的管理床位對調,各組內的組長需對各組實施質控管理。
腫瘤科護士護理質量得分:運用本院自制的護理質量調查量表評估,從基礎護理、專科護理、病房管理、護理記錄、健康教育、應急檢查、護理安全、病人滿意度維度分析,各維度總分100 分,分數高護理質量高;腫瘤科護士素質:運用本院自制的護士素質調查量表評估,從病情評估觀察能力、臨床護理工作能力、規范動手能力、專業知識掌握能力、應變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人文關懷能力、總分維度分析,各維度總分20 分,分數高護士素質高;護士核心能力:運用自制的本院核心能力調查量表評估,從批判性思維和科研、領導能力、臨床護理、人際關系、倫理和法律條目、專業發展、教育和咨詢、總分維度分析,各維度總分42 分,分數高核心能力高;腫瘤科護士職業認同感:運用護士職業認同量表從總體社會說服(總分12 分)、職業自我概念(總分35分)、社會比較與自我反思(總分18 分)、留職獲益與離職風險(總分20 分)、職業選擇的自主性(總分12 分)分數高職業認同量高。
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管理后,腫瘤科護士護理質量評分均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護理質量評分比較[(±s),分]
組別管理前(n=14)管理后(n=14)t 值P 值基礎護理86.76±2.41 91.06±2.07 5.064<0.001專科護理86.27±3.22 92.23±2.34 5.602<0.001病房管理82.47±1.88 96.33±1.74 20.245<0.001護理記錄85.26±2.02 90.83±1.76 7.779<0.001健康教育87.69±1.36 96.46±1.81 14.494<0.001應急檢查86.67±2.60 94.69±2.66 8.068<0.001護理安全86.72±1.38 96.68±1.14 20.820<0.001病人滿意度83.44±1.36 90.82±1.67 12.821<0.001
管理后,腫瘤科護士綜合素質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綜合素質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士綜合素質比較[(±s),分]
組別管理前(n=14)管理后(n=14)t值P值病情評估觀察能力14.26±1.62 16.03±1.75 2.777 0.010臨床護理工作能力15.68±1.35 17.46±1.71 3.057 0.005規范動手能力15.37±1.10 17.78±1.72 4.417<0.001專業知識掌握能力12.02±1.37 15.57±1.14 7.453<0.001應變能力16.44±1.36 17.72±1.67 2.224 0.035溝通表達能力17.17±0.23 18.06±0.17 11.643<0.001人文關懷能力17.35±0.44 18.71±0.46 7.994<0.001總分120.35±1.78 130.47±1.77 15.084<0.001
管理后,腫瘤科護士核心能力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核心能力比較[(±s),分]

表3 兩組護士核心能力比較[(±s),分]
組別管理前(n=14)管理后(n=14)t 值P 值批判性思維和科研36.81±1.73 39.83±1.83 4.487<0.001領導能力38.23±3.31 40.20±0.26 2.220 0.035臨床護理36.73±1.28 38.75±1.32 4.111<0.001人際關系36.53±1.32 38.82±1.35 4.538<0.001倫理和法律條目36.78±1.26 38.81±1.56 3.788 0.001專業發展37.88±2.33 39.86±1.12 2.866 0.008教育和咨詢33.78±2.31 35.80±2.33 2.304 0.029總分272.31±10.38 285.66±3.78 4.522<0.001
管理后,腫瘤科護士職業認同感高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職業認同感比較[(±s),分]

表4 兩組護士職業認同感比較[(±s),分]
項目社會說服職業自我概念社會與自我反思留職獲益與離職風險職業選擇的自主性管理前(n=14)9.36±0.54 31.87±0.14 10.47±0.53 12.72±0.42 8.87±0.48管理后(n=14)10.54±1.67 33.83±1.14 12.12±2.18 15.58±3.42 10.38±1.54 t 值2.516 6.385 2.752 3.106 3.503 P 值0.018<0.001 0.011 0.005 0.002
本研究中,發現管理后腫瘤科護士護理質量得分、核心能力均高于管理前(P<0.05),證實分層責任制的護理小組管理方式可提升護理管理的質量與核心能力,主要是因為對小組內實施分層設計,處于護理架構內將傳幫帶效果充分發揮出來。由高資歷的護士幫助和扶持低資歷的護士逐步成長,要求業務能力比較強的護士指導與輔助業務能力比較弱的護士,使得組內的護士護理服務質量可以持續性地改進和提升,增強其核心能力[3]。同時分析結果發現,管理后護士綜合素質高于管理前(P<0.05)。此研究結果出現的原因為分層責任制的護理小組管理方式運用,可促使護士均可賦能成長,此管理方式可為新護士與能力弱的護士成長提供一定的賦能[4]。適宜的授權,可將能級輻射的效果充分地發揮出來,高效管理方式可使護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明顯提升,將管理難度明顯稀釋與消化,亦可將高資歷的護士所具備的管理功能充分發掘出來,給護理專科人才、管理者培養儲備夯實基礎。責任制的整體護理管理方式,可給在職護理人員提供更具連續性、全程性以及完善性的護理服務[5-6]。對在職護理人員提供相關服務的并不單單是一個護士,更是一個層級結構的護理組,支撐小組的為腫瘤科室內的整體醫療隊伍,可提升護理服務的質量。該種管理模式可充分地彰顯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主要是按照護士能力的不同、學歷的不同以及職稱的不同,把護士結構分層,分配工作責任(全責與輔助),構建自上而下的完善性層級管理形式[7-8]。此形式為各個護士對一組在職護理人員照護,在在職護理人員入院之后到出院之前的護理方案,為在職護理人員提供更具一體化、系統化的護理服務。此管理方式主要是對各個層級的護士工作內容和責任劃分,建立各個層級的考核和評定制度體系,對護士實施分層次的管理和運用,將人力資源充分的彰顯,亦可將護士的潛能充分地激活,從而發揮出1+1>2 干預作用,促使護士自身以及護理服務的長足發展,使得職業認同感有顯著的增強[9-10]。同時此管理方式亦可使護理管理科學性和靈活性,把護士固定成幾個組,組內成員工作有章可循,服務質量明顯提升。責任護士主要負責自己所管轄的在職護理人員中的療護、健康宣教、書寫護理文書以及病房管理等。對護士合理、科學的配置和醫療服務安全性相關,護理人員組合可彰顯以老帶新、強弱搭配基礎原則,發揮出相輔相成的管理作用,使得護理質量更高[11-12]。
綜上所述,腫瘤科護士管理中,運用分層分組責任制小組管理模式可提升護士的護理質量、核心能力、綜合能力以及職業認同感,值得進一步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