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瑞華
蘭山區馬廠湖鎮衛生院中醫科,山東臨沂 276000
中醫是我國傳統疾病診治方式,近些年隨著人們對中醫的認識度不斷提升,臨床中醫帶教培訓質量也深受人們所關注。臨床帶教質量的優劣會直接影響醫學生的培訓效果以及綜合能力提升,更是從課堂轉入臨床的重要環節,尤其是針對中醫急癥的臨床救治,由于急癥具有病情發生危急、變化快以及危險性高等特征,所以在中醫領域中治療更需要醫生具備更加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能力,才能進一步提高急癥患者的疾病治療效率。所以如何更好地提升臨床中醫帶教質量,已成為目前相關學者重點探討的話題[1-2]。為此,選取2021 年4月—2023 年4 月期間蘭山區馬廠湖鎮衛生院中醫科接收的26 名中醫實習生開展了分組帶教研究,將傳統帶教模式與CBL 教學法所獲得的臨床帶教效果進行了詳細對比,現報道如下。
選取本院的26 名中醫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應用電腦隨機選取法分成觀察組13 名和對照組13名。觀察組年齡22~24 歲,平均(23.0±1.3)歲。對照組年齡21~23 歲,平均(22.0±1.2)歲。兩組實習生的臨床基礎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習生給予常規帶教。主要由帶教老師根據中醫急癥典型病例設定出課堂板書教學內容,同時借助視頻軟件播放提高實習生對中醫急癥急救相關知識的掌握度,同時配合入科指導以及定期考核,及時糾正實習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觀察組則開展CBL 教學法。①組建教學小組:小組成員包括中醫帶教醫師和高年資醫生。首先由中醫帶教老師對實習生的基礎能力進行初步考核,通過考核結果結合帶教需求制訂出合理性的帶教內容。并且在開展培訓前一周將培訓內容以紙質方式發放給實習生,指導實習生根據教學內容通過多方查詢資料進行預習,從而激發實習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和學習意識;另外在教學前要掌握實習生的心理狀態以及對教學內容的需求,結合實際情況整改教學內容,并給予實習生充分的理解支持及鼓勵安慰,確保實習生能夠保持良好心態。②入科教學:由帶教老師引領實習生入科觀摩,同時配合視頻軟件播放等方式了解所在科室的工作流程以及規章制度,同時帶教老師要全程保持嚴謹、科學、專業的態度,耐心解答實習生提出的各項問題,通過語言和手勢給予更多的鼓勵,并為實習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高實習生對職業的熱愛度以及崗位責任意識。③案例小組討論:由帶教老師篩選典型案例制作出學習方案及問題,組織實習生進行小組討論分析,并鼓勵實習生積極查閱多方資料探尋最佳解決方案,通過討論分析激發實習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實習生過度緊張焦慮情緒。并且能夠提高實習生的解決問題能力。④情景模擬演練:由帶教老師篩選中醫急癥典型病例制訂情景模擬演練的方案,根據設定不同病例和場景對實習生進行培訓,從而提高實習生的臨床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病歷書寫能力、臨床思維與決策能力。完成演練后要組織實習生進行討論分析,鼓勵其暢談個人心得以及提出合理化建議。⑤臨床實踐:在臨床實踐過程中由高年資護士進行全程一對一指導,帶教老師全程通過微信平臺進行問題解答,使實習生身心狀態能夠盡早融入臨床工作中,培養實習生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配合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同時使實習生能夠充分掌握中醫急癥的臨床特征、急救醫療設備使用、高級技能操作以及急救操作流程,培養獨立操作能力,通過培訓提高實習生的臨床綜合能力,確保能夠獨立完成各項醫療環節;同時要加強培養實習生的專業素質、技術創新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并且增加臨床科研、帶教實習生能力的培養,參與科室的學術講座、病例討論和技能培訓等教學活動。⑥總結分析:帶教老師要定期對實習生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分析,組織實習生進行階段性的考核及時掌握其培訓學習情況,并鼓勵實習生提出對帶教模式的合理性建議,結合臨床帶教需求進一步完善帶教模式。
①由帶教老師對兩組實習生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意識,醫患溝通技巧、風險識別能力、臨床應對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急癥救治病歷書寫能力、團隊配合能力等臨床綜合能力,中醫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全面考核評分,每一項考核指標的滿分值為10 分,獲取分值越高表示培訓結果越好。②通過發放自擬調查問卷表了解掌握兩組實習生對此次帶教模式的滿意度,總調查分值為100 分,評定標準:90~100 分為非常滿意,70~<90 分為基本滿意,<70 分為不滿意.臨床帶教滿意度=(非常滿意人數+基本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n)和百分數(%)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學習狀態對比[(±s),分]

表1 兩組實習生學習狀態對比[(±s),分]
組別觀察組(n=13)對照組(n=13)t 值P 值學習興趣9.1±0.6 8.4±0.5 3.231 0.003自主學習意識9.4±0.4 8.7±0.3 5.047<0.001
觀察組臨床綜合能力考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實習生臨床綜合能力考核比較[(±s),分]

表2 兩組實習生臨床綜合能力考核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13)對照組(n=13)t 值P 值醫患溝通技巧9.4±0.6 8.3±0.4 5.500<0.001風險識別能力9.0±0.4 8.6±0.3 2.884 0.008臨床應對能力9.1±0.6 8.4±0.5 3.231 0.003解決問題能力9.3±0.5 8.9±0.4 2.252 0.033急癥救治病例書寫能力9.2±0.8 8.3±0.6 3.244 0.003團隊配合能力9.5±0.4 8.7±0.2 6.449<0.001
觀察組中醫理論知識掌握度以及實踐操作能力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實習生理論及技術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實習生理論及技術操作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觀察組(n=13)對照組(n=13)t 值P 值中醫理論知識9.2±0.8 8.3±0.6 3.244 0.003實踐操作能力9.0±0.4 8.6±0.3 2.884 0.008
觀察組帶教滿意度為100.0%,高于對照組的6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實習生帶教滿意度比較
臨床帶教是為醫院培養優秀醫療服務人才的重要環節,其質量的優劣會直接影響培訓效果以及醫療服務工作質量,尤其是針對中醫教學其涉及的內容復雜以及帶教難度更大,加之近年隨著人們對中醫的認知度上升,從而也進一步增加了臨床中醫帶教難度。而中醫急癥多指腹痛,類似于西醫的急腹癥,屬于一種常見的疾病類型[3-4]。由于急癥涉及的器官較多,因此會增加臨床診治難度,所以對臨床醫護人員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具備更加扎實的理論知識、臨床實踐操作能力、應急處理能力、風險識別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但由于以往傳統帶教模式缺乏對實習生個人能力的針對性培養,且帶教模式過于單一性,會降低實習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導致實習生的自身特長能力未能及時發現及培養,最終會嚴重降低實習生的培訓效果以及綜合能力[5-6]。所以進一步提高臨床帶教質量,通過專業合理性的入科帶教從根本上提升中醫實習生的綜合能力。為此,本院對中醫急癥臨床帶教中開展了CBL 教學法,且最終通過與常規帶教模式相比,觀察組通過采用CBL 教學法后,實習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習生的醫患溝通技巧、風險識別能力、臨床應對能力、解決問題能力、急癥救治病歷書寫能力及團隊配合能力等臨床綜合能力考核評分與對照組相比明顯提高(P<0.05),實習生的臨床中醫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考核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最終實習生對此次帶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此帶教模式主要是通過建立帶教小組,并由小組成員對實習生進行初步考核,通過及時掌握實習生的心理狀態和基礎能力,開展人性化的入科指導,使實習生了解掌握醫院相關規章制度以及日常護理操作流程;并由帶教老師進行全程耐心解答以及給予鼓勵安慰,使實習生能夠保持良好心態,及時糾正心理問題,避免影響后續學習[7-8],并借助情景模擬演練掌握中醫急癥基礎救治流程、醫學操作技能、應急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能力等;并通過小組討論分析激發實習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以及探索能力,使實習生之間學習氛圍能夠更加融洽,達到互幫互助的目的,進一步幫助實習生釋放內心壓力[9-10];并且定期組織實習生進行討論分析,帶教老師可及時掌握實習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給予合理性的糾正,并鼓勵實習生暢談對帶教模式的意見,對帶教模式進行完善,最終可進一步提高帶教質量和實習生的實習綜合能力[11-12]。
綜上所述,將CBL 教學法應用于中醫急癥臨床帶教中,可有效提升臨床帶教質量,增強實習生的實習興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進一步提高實習生的基礎綜合能力,為臨床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醫學人才。但介于本研究數據有限,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