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婕

[摘 要]智慧專業化戰略作為國際創新發展新趨勢,目的是通過創新驅動和內生增長,避免區域間盲目模仿和復制,以提高區域創新發展質量,為經濟結構轉型提供新的發展路徑。文章基于智慧專業化戰略,通過智慧專業化蛛網模型分析東湖示范區國際競爭優勢,評估其智慧專業化現狀,提出培育東湖示范區國際競爭優勢的策略。
[關鍵詞]智慧專業化戰略;智慧專業化評估;東湖示范區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51
[中圖分類號]F1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0-0158-03
0? ? ?引 言
智慧專業化戰略是新型區域創新戰略,是發達國家推行創新驅動發展政策的新熱點。智慧專業化戰略促使區域進行優勢領域定位,發揮區域特色優勢,同時避免區域間盲目模仿和復制,以提高區域創新質量,有助于推進區域差異化發展。
1? ? ?智慧專業化戰略概述
1.1? ?智慧專業化戰略概念和特征
智慧專業化是優先發展區域內在國際市場上具有潛在競爭力和跨區域凝聚能力的經濟產業和技術。智慧專業化的本質是特定的優勢領域選擇,通過源頭創新實現區域差異化發展。2013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and Developmen,OECD)在《區域創新驅動發展:智慧專業化》的報告中,將智慧專業化定位為“區域經濟發展產業和創新框架”。智慧專業化戰略從來不是“選冠軍”的過程,而是一種基于合作的政策過程[1]。OECD根據特里普(Trippl)等學者提出的“區域創新分類計劃”,將區域分為知識發達區、工業生產中心和經濟落后區。這種類型劃分使得區域政策制定更加具有針對性。在OECD的分類結果上,麥肯(McCann)提出智慧專業化戰略具有地域內根植性、產業間相關性和區域間聯絡性特征。
1.2? ?智慧專業化戰略實施路徑
1.2.1? ?企業家發現
企業家發現(Entrepreneurial Discovery)反映了一個區域或國家從市場活動中進行研發和創新的能力。企業家發現能根據本地資源和生產能力進行區域研發和創新,進而挖掘區域發展優勢領域。企業家發現過程依靠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知識,而企業家知識涵蓋了對科學和技術的理解,對市場增長潛力評估、潛在競爭者識別,以及平衡創新活動投入和產出的能力。
1.2.2? ?政策支撐
智慧專業化戰略實施是一個雙向迭代、動態規劃過程,即通過反復反饋進行政策適應性調整的發展過程[2]。而這個迭代過程分為6個環節:第一,政府發現企業家發現行為;第二,政府建立一系列的激勵機制和輔助條件來支持和引導企業家發現;第三,政府進行監控和評估;第四,政府宣傳和指導潛在發展領域的成熟化;第五,政府識別和強調可能性失敗,指導市場主體理性模仿進入新領域;第六,持續監控和再評價,尤其是評價新領域失去政策支撐后持續獨立發展的可能性。
1.2.3? ?產業聚集
企業家發現和政策支撐最終會引發產業聚集,產生規模經濟效應,最終使經濟結構革新[3]。在需求轉化階段,新的發展機遇從舊的生產過程中衍生出來,這得益于規模化的產業研發,以及工程技術和手工業技術的提高。在技術現代化階段,傳統生產部門通過技術現代化發展,為區域智慧專業化戰略提供空間。在多樣化發展階段,發展重點是實現新發展機遇和舊行業生產在區域經濟中協同增效發展。新發展機遇能吸引更多資源和投資,從而產生更多經濟效益。在徹底創新階段,新發展機會被完全開發并能夠獨立發揮作用[4]。這4個階段是交叉發展、螺旋遞進的,最終促進區域產業規模聚集,實現經濟結構轉型。
1.3? ?智慧專業化戰略評估
國外學者和組織對智慧專業化戰略評估提出了不同的評價指標和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有安德莉亞 ·卡拉格柳(Andrea Caragliu)和奇亞拉(Chiara)提出的評價區域競爭能力評價模型、里卡德·埃斯帕薩(Ricard Esparza)根據智慧專業化戰略提出的4Cs評價模型、雷尼塔·涅米(Renita Niemi)的5C模型、多米尼克·弗里(Dominique Foray)提出的知識收斂模型及歐盟智慧專業化平臺提出的蛛網模型。
2? ? ?智慧專業化戰略視角下東湖示范區的國際競爭優勢評估
2.1? ?智慧專業化蛛網模型評估
智慧專業化蛛網模型(RIS3 Assessment Wheel)是開展區域評估,進行優勢領域選擇,實施智慧專業化戰略的綜合性工具。構建蛛網模型有利于在區域科技政策制定過程中,更加關注能夠取得長期發展的活動[5]。本文通過請專家對智慧專業化蛛網模型評分表內區域宏觀分析、治理情況、愿景共享、優勢領域選擇、政策體系和監管機制6個一級指標打分,根據二級指標結果繪制出東湖示范區智慧專業化評估蛛網圖(見圖1)。
2.2? ?東湖示范區智慧專業化分析評估
在區域宏觀方面,東湖示范區擁有優質的資源稟賦,產業帶動能力突出。擁有優質和完善的人才資源和高層次人才體系,通過“3551光谷人才計劃”,投入人才基金吸引高科技人才回流;同時,示范區擁有華中科技大學等42所高等院校和56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院所,為區域開展多樣化、豐富化和系統化的產學研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企業活力方面,東湖示范區新注冊企業數不斷攀升,2014年共計5 596家,同比增長30.1%,新增瞪羚企業數不斷上升,2014年達到206家。企業從科研活動投入經費,到專利申請項目,再到專利授權項目都在不斷增長。2014年,科研經費支出達到207.3億元,同比增長22.9%,區內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項目達到14 557件,同比增長10.6%(數據來源:東湖高新區管委會《2011—2014東湖高新區創新發展報告》)。
在區域治理方面,東湖示范區同時設立專項資金,支持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建設。區內企業積極探索新型產業發展模式,建立新型產業技術研究機構。企業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豐富的“產學研用”合作項目,建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同時不斷探索公眾社會參與渠道,加強電子政務建設。
在愿景共享方面,企業間通過建立戰略聯盟,不斷深化改革行業標準,提高示范區企業在國內市場上的話語權;企業內部的研發機構和人員同高校院所展開多方面合作,進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誕生—孵化—成長—規模化發展”的創新模式,提高示范區的自主創新能力。
在政策體系方面,建設八大園區,發展“園中
園”“一園多區”等模式,注重區域生態發展,優化創新創業投資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科技新城;同時,示范區相繼出臺“黃金八條”“創業十條”等政策,通過配套的扶持政策建設“人才特區”和“資本特區”,構建系統全面的政策框架。
在監督管理方面,東湖示范區成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推進示范區的監督和管理工作。建立事中、事后動態監管機制,對企業實施抽查和責任追溯制度,建立全面的政務信息公開制度。
3? ? ?智慧專業化戰略視角下東湖示范區國際競爭優勢領域選擇
對比東湖示范區不同產業總收入的發展比例,光電子信息產業2011—2014年的總收入始終以較大優勢保持在領先水平,從38.1%增長到43.1%(數據來源:東湖高新區管委會《2011—2014東湖高新區創新發展報告》);在優勢領域選擇方面,東湖示范區應該著力促使光電子信息產業規模化、網絡化和系統化發展,同時注重現代服務產業的配套升級。
3.1? ?光電子信息領域
東湖示范區已建成我國最大的光纖光纜研發生產基地,是我國最大的光電器件研發生產基地和最大的激光產業基地,擁有我國光電子領域唯一的國家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光電子技術作為突破帶動型高新技術,具有極強的產業關聯度、較高的影響力系數和突出的經濟帶動作用。將光電子信息領域作為優勢創新領域,是區域開展企業家發現活動的源頭,將會刺激區域智慧專業化實踐,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和區域間產業聯動能力。
3.2? ?現代服務領域
東湖示范區光谷現代服務業園重點發展以商貿流通業、軟件服務業為主,金融總部和港口物流為輔的現代服務業。現代服務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刺激了東湖示范區經濟發展。在產業聚集方面,武漢軟件新城是一個高水平的服務外包企業聚集園區,區域內聚集了知名服務外包企業,以及配套的金融后臺服務機構、研發創意和相關配套服務類企業。東湖新技術創業中心以服務中小企業和科技企業為目標,提供創業孵化器,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
4? ? ?智慧專業化戰略視角下東湖示范區培育國際競爭優勢的策略
4.1? ?政府引導企業家發現
知識經濟環境中,企業家精神發掘了經濟個體活動的附加值。但企業家發現中信息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和不對稱性需要一個跨區域、多維度的政策機制來整合信息資源和提供發展平臺。東湖示范區為保護改革現行企業、激勵創新跟隨企業,出臺了《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條例》,不僅總結了示范區改革發展的經驗,也為示范區未來成為國家乃至國際科技創新示范區提供了法律保障。目前,東湖示范區要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支持示范區企業開展優勢創新活動和制定創新發展戰略,鼓勵引進國內外先進核心技術、產業鏈關鍵技術和龍頭企業入駐。按照產業關聯度、產業集約度制定科技政策,識別和引導企業家發現,監督和評估創新活動,支持和引導產業聚集。
4.2? ?政府主導政策環境建設
東湖示范區要努力打造成熟系統的金融環境來支持區域優勢創新。東湖示范區不僅要大力開展風投建設,打造“天使光谷”,開展創新創業風險投資活動,而且要出臺多樣化金融服務政策,設立創業投資和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通過在示范區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擔保補償機制,進行多類型、多層次企業建設;同時,加強金融活動的監督和管理,建立金融業務風險防范聯動機制。以開放合作為發展目標,示范區要積極推行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打造國際化、規范化和法治化的商業經營環境,建設具有示范作用的內陸自貿區。在建設完備的基礎設施的同時,建立平等準入機制,吸引各類投資者參與,同時不斷提高航運服務、文化服務和社會服務質量;示范區還可以發布多種政策文件,如“光谷創業十條”“黃金十條”等,為區域優勢創新提供良好的政策
環境。
4.3? ?產業集群實現區域優勢創新
創新是科技產業集群的突出特征,也是科技產業集群發展的核心動力。東湖示范區要立足區域優勢,發展創新經濟,建設產業集群。區域優勢創新離不開區域網絡的各個節點,即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主體要共同參與。產業聚集是區域發揮協同增效作用的突出典范,是區域創新網絡和創新環境有機疊加的經濟引擎。東湖示范區可以通過倡導產業特色化和高端化發展,依托“武漢·光谷”品牌,建設以光電子信息為主導,涵蓋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制造等的戰略產業集群,構建具有核心競爭力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體系,優化區域創新環境,促進現代服務行業升級,建設輻射區域廣泛的國家示范區,打造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產業
集群。
主要參考文獻
[1]楊菲,鐘書華.智慧專業化與企業創新發展:近年來OECD20份研究報告的戰略管理解讀[J].科學管理研究,2022(4):99-106.
[2]楊祎,楊水利.技術創新模式對國際競爭優勢的影響研究[J].預測,2020(3):10-17.
[3]張杰,李曉春.聚合賦能 物聯網助力城市智慧升級[J].智能建筑與智慧城市,2022(9):5.
[4]曾繁華,趙昊.東湖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躍遷對策研究:基于SWOT分析[J].當代經濟,2016(22):56-60.
[5]陳姚朵,郝義國,涂山峰.東湖高新區科技創新國際化發展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6):40-46.
[收稿日期]2023-05-12
[基金項目]湖北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區域創新
驅動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及路徑優化:智慧專業化視角”(21Q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