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愛靈
[摘 要]當前,管理會計課堂教學存在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師生互動較少等問題,基于此,文章以管理會計課程為例,研究“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該門課程中的應用,即在教學實踐中保留BOPPPS原有的六大環節,在“參與式學習”環節融入“對分課堂”教學理念,實現學生全員參與式學習,并對該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反思,以期為管理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BOPPPS;對分課堂;管理會計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74
[中圖分類號]G642;F234.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0-0233-03
0? ? ?引 言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教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傳統教學模式逐漸難以適應現代化社會發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而BOPPPS模式和對分課堂模式作為新型教學模式,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高校課堂。管理會計作為會計和財務相關專業的必修課之一,其課堂教學主要存在教學方式相對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師生互動較少等問題。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基于BOPPPS與對分課堂模式的有機結合,探究此模式在管理會計課程中的實踐應用。
1? ? ?“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1.1? ?BOPPPS教學模式
BOPPPS教學模式起源于加拿大教師技能培訓機構,是一種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由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六大教學環節構成。BOPPPS教學模式作為一個完整的閉環教學單元,不僅包括課堂教學,還涉及課前自主學習和課后評價,并強調教學互動和反思,從而實現學生對知識從無到有、由淺入深的認知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對分課堂是由復旦大學張學新教授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核心理念是將課堂時間一半分配給教師集中講授,另一半分配給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開展交互式學習。其教學活動分為3個環節:講授、內化吸收和討論[1]。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在對分課堂模式下只講授基本框架、重難點,留給學生進一步主動探索的空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鼓勵學生互助交流,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現教師角色轉換,大大提升了學習效率和效果。
1.3? ?“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
BOPPPS模式和對分課堂模式在實踐教學中各有優劣:BOPPPS模式具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著重強調參與式學習,但是學生個體差異性較大,如何充分調動全員有效參與是BOPPPS模式實施的難點[2]。對分課堂的關鍵在于把講授和討論時間錯開,讓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內化吸收,但在授課環節,教師僅講授基本框架和重難點,難以顧及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參差不齊,尤其是對學習困難戶來說,課堂上無法跟上教師的節奏,導致后續自主學習環節缺乏方向性,難以將知識內化吸收,因而無法參與討論環節,久而久之,該部分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3],由此可見,對分課堂也存在一定的改進空間。
本文在重新梳理BOPPPS與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明確兩者的契合點,結合兩者各自的優點設計了管理會計教學流程,即以BOPPPS原有的六個環節為主線,明確不同環節的教學要求,并將對分課堂融入參與式學習中,將“講授—內化吸收—討論”作為參與式學習的主要內容。BOPPPS和對分課堂模式的有效融合,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另一方面讓課堂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習的深度和廣度。
2? ? ?“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管理會計課程中的具體應用
2.1? ?導入環節
學習內容導入是教學活動開展的首要環節,旨在引入新的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管理會計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性課程,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因而在教學中應根據課程目標、教學內容和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合理運用課程導入方式。①熱點分析、案例式導入。比如,在本量利分析授課中引入案例“調和油里的配方秘密”,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公開配方可以避免商家牟取暴利。②情境創設、調查問卷式導入。比如,在安全邊際授課中發放“假如你接到上司交辦的一項‘只能成功,不能失敗的任務,為期一周,你會選擇常規方案還是創新方案”的調查問卷,從而介紹安全邊際思維。③項目實踐、任務式導入。比如,在預算管理授課中,要求學生做出下月的生活預算表,引出預算方法的授課主題等。通過不同方式的課堂導入,讓學生在情感體驗與思維沖突中激發學習熱情,活躍課堂氣氛,為后續教學環節做
鋪墊。
2.2? ?目標環節
目標環節旨在要求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課程學習目標通常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3個部分,其中知識目標是指學生對管理會計核心知識點的掌握;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素質目標是將課程思政融入教學活動,塑造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其責任意識。就某節課的教學活動而言,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的3個維度,既要明確各個目標的具體內容,又要實現目標之間的相互銜接,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3? ?前測環節
前測環節目的在于了解學生前期知識掌握程度和學習基礎情況,從而調整后續課程的進度和深度。針對該環節,教師應提前設計好測試內容,題型以選擇題為主,借助網絡平臺發布任務,學生課前作答,教師作出相應點評,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充分了解其自主學習的不足之處與知識盲區,還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和課程安排。通過前期自主性學習的實施和前測環節的開展,師生雙方都完成了課堂教學的準備,為后續參與式學習環節奠定基礎。
2.4? ?參與式學習環節
參與式學習環節是BOPPPS模式的核心環節,要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此環節引入對分課堂,劃分為3個教學活動:講授、內化吸收和小組討論。
2.4.1? ?講 授
講授環節強調精講和留白,其中精講是指只講解本節課的基本框架、重難點以及學習思路,而留白是指有些知識點不講或簡單講。因此,上課之前,教師需重新梳理本堂課所有知識點,根據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并準備好留白的學習材料,精講要注意內容的完整性,而留白程度與學生的前置知識和自學能力有關。例如,在進行“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教學時,精講環節圍繞變動成本法的定義、特點展開,重點講解兩種方法的比較,而將完全成本法的定義和特點作為留白內容。在該環節,教師講授時間縮短,對學生來說,適當的課堂留白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讓學生掌握課堂學習的主動權。
2.4.2? ?內化吸收
內化吸收環節主要是教師進行提綱挈領的講解后,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時間。教師在課堂上借助“亮考幫”幫助學生在獨學階段將知識內容分為不同層次進行內化吸收,即“亮閃閃”——我掌握的、“考考你”——我掌握的但別人可能沒有掌握的、“幫幫我”——我的困惑。例如,在“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教學中,學生內化吸收的知識點主要集中在3個問題上:完全成本法與變動成本法下產品成本構成內容、各期損益計算、損益出現差異的規律總結。這3個問題的設計由簡單到難,由低級階段到高級階段,學生不僅需要理解教師精講的內容,更要結合實際情況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深層次思考。在內化吸收環節,教師作為監督者,需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2.4.3? ?小組討論
小組討論環節一共分為兩輪,第一輪為組內討論,自薦或推薦一位組長,組內每個成員通過“亮考幫”發言。發言過程中,小組成員可以隨時提問,通過相互的口頭測試,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再由組長根據每位成員的發言進行總結。第二輪為集體交流,由組長代表小組向全班同學匯報,將組內討論過程中的收獲或印象最深的知識分享,也可以提出小組成員的疑點,讓教師和其他同學幫忙解答。最后由教師針對小組討論環節觀察到的學生表現和小組代表反饋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并評選出最優秀的一組進行表揚。小組討論環節不僅滿足了日常教學的需求,還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協作精神以及創造性思維,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自主學習。
2.5? ?后測環節
后測環節旨在及時評估教學效果,檢測學生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由于管理會計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后測環節不應僅僅局限于測試練習,而應結合小組作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測試練習部分,教師的題目設置應劃分為難、中、易3個等級[4],布置隨堂測試或課后作業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對于小組作業部分,教師可以布置開放式討論題目或者案例分析任務,以任務為驅動,促使學生有目的地進行知識點的深層次學習和靈活運用,構建自身知識體系。例如,在“變動成本法與完全成本法”授課結束后,可以發布小組討論題目“為何變動成本法鼓勵銷售,完全成本法鼓勵生產”。小組作業完成后,教師可以要求小組成員進行課堂展示,并通過“小組互評+教師評分”評出名次,給予平時成績分數獎勵。在后測環節采用小組作業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通過任務驅動將學習成果可視化,有利于學生增強學習信心,也有利于教師實施精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2.6? ?總結環節
總結環節旨在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框架,反思問題,引出下節課內容。與傳統教學模式不同的是,“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該環節的應用強調學生對知識點的歸納。在本環節,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引導學生回顧本次課的學習要點,指出易錯點,充分理解難點、掌握重點,再由學生自己總結本次課的知識點、已掌握的內容和有待加強的地方,并評估自己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設置懸念或提出啟發性問題,引導學生課后思考,下次上課前再進行解答。
3? ? ?“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反思
3.1? ?規范教學環節
“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全面變革,包括導入、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六大教學環節,各個教學環節緊密銜接,只有在確保前一環節所有教學設計充分實現的基礎上,才能實施下一環節。因此,教師在教學組織過程中需要規范教學環節,建立完善的教學邏輯體系,明確教師和學生在各個環節有待完成的任務,以確保課堂教學順利進行。在教學模型運用初期,部分學生尚未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不愿主動參與,導致教學環節出現各種的問題。對此,教師需要做好歸納總結,并及時與學生或其他教師交流溝通,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從而改善教學設計,推動教學活動組織優化。
3.2? ?構建多元化的過程評價方式
管理會計課程自身具有綜合性強、靈活度高等特點,對學習活動開展的持續性和學生的參與度有較高要求[5]。學生在基礎知識、思維方式、學習能力等諸多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只有構建多元化的過程評價方式,才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與學習過程中的優勢和不足,實現對學生差異化的指導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因此,過程評價方式應包括3個方面:一是學生學習目標達成度的評價,主要通過課堂中發布的隨堂測試;二是學生能力目標完成度的評價,主要通過吸收內化環節和小組討論環節學生所表現出的總結能力、合作能力、溝通表達能力;三是學生素質目標完成度的評價,主要通過網絡平臺上的課堂互動、后測環節的數據。
3.3? ?提高授課教師素質
“BOPPPS+對分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更加明顯,因而對教師素質和授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授課教師優化整體教學設計,實現教學過程的全方位引導,科學安排教學活動,尤其是在參與式學習的講授環節,這一環節是學生“內化吸收”和“小組討論”的前提,該環節教師的授課時間大大減少,“講什么、怎么講”就考驗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學情分析能力以及對教學目標、教學大綱的理解程度和教學內容的取舍能力。因而對授課教師而言,需要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在課前、課中、課后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使學習更有效率、課堂更有活力。
主要參考文獻
[1]張學新.對分課堂成就新型高效課堂[N].中國教師報,2019-04-24(5).
[2]楊虹.BOPPPS+對分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應用及實踐[J].陜西教育(高教),2022(7):28-30.
[3]郝江英.“BOPPPS+對分”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大學生戀愛心理”為例[J].大眾文藝,2022(22):123-125.
[4]許一平.對分與BOPPPS結合的教學范式研究:以“成本管理會計”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2(28):155-159.
[5]史麗萍.大學英語綜合課“BOPPPS+對分”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10):139-141.
[收稿日期]2023-04-01
[基金項目]武昌工學院2023年度校級改革研究一般項目“‘BOPPPS+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管理會計課程中的應用研究”(2023JY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