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涵
[摘 要]“1+X”證書制度是我國職業教育制度改革的重大創新。從“1+X”證書制度視域出發,文章以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例,簡要闡述研究背景,然后論述“1+X”證書制度下“崗課賽證創”融合的內涵及主要模式,分析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創”融通的現實困境,最后提出“1+X”證書制度下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創”融通的實現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1+X”證書制度;職業教育;“崗課賽證創”融通;現代物流管理專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63
[中圖分類號]F250;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0-0199-03
0? ? ?引 言
在經濟和產業發展模式發生重大調整和變化的新時期,產業發展深刻影響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培育適合社會發展和企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新要求。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等職業院校是高等教育學校的重要類型,擔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等崗位的高技能、應用型專業人才的使命。高職院校應不斷探索符合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要求的新模式。基于此,本文以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例,探索“1+X”證書制度下的“崗課賽證創”融通路徑。
1? ? ?研究背景
2019年,教育部等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即“1+X”證書制度試點方案[1],“1”為學歷證書,“X”對應若干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方案》旨在做好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新《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進一步明確了職業教育的目標定位: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技能水平,促進就業創業,建設教育強國、人力資源強國和技能型社會,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隨著高職院校“雙高”建設的推進,培養符合企業用人要求,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物流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數據顯示,2012—2021年,我國社會物流總額和社會物流總費用年均增速分別為7.3%和6.6%。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3年排名全球第一,我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物流市場。從物流行業的迅猛發展情況可以看出,社會對高層次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體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也積極與地方院校開展產教融合。
位于三、四線城市的職業院校一般定位為地方應用型高技能水平大學,承擔著服務地方經濟文化發展的任務[2]。例如,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入選教育部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名單,學校承擔著培養在校大學生職業素養、提升物流從業人員能力及服務地方物流運輸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使命。因此,在“1+X”證書制度背景下,以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代表的地方性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如何通過“崗課賽證創”融通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價值。通過分析知網期刊可知,以“1+X”為關鍵詞檢索到文章6 000余篇,而以“1+X”和“物流管理”為關鍵詞搜索到文章僅250篇,以“1+X”和“崗課賽證創”搜索到不足30篇文章。由此可見,學界對“1+X”證書制度下的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創”融通研究較少。
2? ? ?“1+X”證書制度下“崗課賽證創”融合的內涵及主要模式
2.1? ?“1+X”證書制度下“崗課賽證創”融合的內涵
“崗課賽證創”綜合育人是職業院校育人的重要改革方向。“崗”即企業工作環境下的實際崗位需求,通過行業發展預測和企業問卷調查明晰企業崗位缺口和技能要求,基于校企合作對在校學生進行技能培訓。在實踐中,學校往往基于自身特點與企業共建校企合作模式,制訂合作標準和人才培養方案。“課”指課程體系建設,在“崗課賽證創”融合育人模式下,“課”不僅包括傳統專業課和公共課,還包括企業認證課程、拓展理論與實踐。課程體系建設要和行業發展趨勢及崗位能力要求相匹配,克服傳統教學難以滿足社會需求的困境,真正使學生學以致用。“賽”包括校級、省級、國家級等各級技能競賽。學生作為參賽選手在指導教師的帶領下通過備賽和比賽提升職業道德、職業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證”即“1+X”制度下職業教育各個專業對應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創”即創新創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在培育大國工匠時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3]。學校可以依托創客中心、創業園,將“雙創”精神融入校園日
常,通過“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提高學生“雙創”能力。從“崗課賽證創”的內涵可以看出,這五大元素在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過程中相互嵌套、彼此融合。“崗課賽證創”融通育人有助于培養出具有復合型知識體系并能夠應對復雜工作狀況的應用型技能人才。
2.2? ?“崗課賽證創”融通的主要模式
通過梳理校企合作領域國內領先的高職院校“崗課賽證創”融通現狀,國內具有一定可推廣性的財經商貿大類專業和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創”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主要可概括為以下幾種。
2.2.1? ?“崗賽教融合”模式
蕪湖職業技術學院是安徽省探索創業人才單獨招生培養改革模式的先行者,開展獨立開設創業班、社會擴招等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實行“崗賽教融合”模式。該校經濟管理學院引入京東、阿里巴巴、奇瑞汽車等行業龍頭企業,成立阿里巴巴數字商業學院等現代產業學院,結合因材施教模式下分類培養的育人模式改革思路,成立奇瑞訂單班和京東訓練營等特色班。在“崗賽教融合”模式中,該校物流管理專業采用“工學交替”“企中校和校中企”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引入企業認證課程的基礎上,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安徽省大學生創新創業ERP管理大賽等賽事訓練元素融入日常教學和在崗實訓中。學生可以在阿里巴巴數字商學院新零售線上線下實訓中心開展的實訓項目中充分體驗模擬職場環境,全面充實新零售知識,提升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快速融入企業的成長通道。“崗賽教融合”模式在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創業思維。
2.2.2? ?“課證創融通”模式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課程教學中采取“課證創融通”模式,以工作崗位和工作任務要求為起點,以企業開發的“1+X”證書為依據,融合相關賽事內容和評判標準。學生完成課程學習后可參加考試獲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獲得證書可抵消部分項目實訓任務。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較早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與多家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將企業育人資源引入“一站式”學生社區。該校依托廣東省深圳市地區經濟創新活躍的優勢,將“打造企業家搖籃”作為學校未來發展的定位之一,聯合華為、大疆等企業共建5個學生社區跨界學習中心及學生創意創業園,在提高學生創新意識的同時,為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的孵化服務。
2.2.3? ?“產教融合”模式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與永輝超市十余年合作中探索出“產教融合”模式,通過建設校內校外“雙基地”,即在校外共建“學徒實崗訓練標準店”,在校內共建經營性智慧零售產教融合實訓中心,實現學生上學即進店、上課即上崗、“前店后校”,實現標準店和實訓中心的生產和教學雙重屬性。此外,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通過與華為及大唐移動等企業共建“一企一校”“兩企一校”產業學院,探索創新校企合作新路徑,構建更合理的能力培養課程體系,制定更精準的職業人才能力標準,在共建課程、共編教材、建設國家級或市級產教融合項目和雙基地示范項目等方面均有顯著成效。
3? ? 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創”融通的現實困境
3.1? ?“崗課賽證創”缺乏統籌安排
要想利用“崗課賽證創”模式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需要促進“崗課賽證創”高度融合,并融入人才培養中。高職院校還應同步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與專業課程教學,尤其要統籌安排好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培訓場所、實習實訓與師資配置,確保證書培訓、崗位實訓與專業教學過程的一體化。然而,“崗課賽證創”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復雜性,目前大多數院校在融通的實踐過程中缺乏統籌安排。就“課賽融合”而言,課程資源與技能大賽之間的資源轉化包括賽項任務轉化設計為教學項目、賽項器材轉化提升為教學設備、賽項工藝轉化完善為教學標準、賽項要求轉化建設為課程教學內容、賽項評測轉化形成教學評價等方式,但以上轉化尚處于初級階段,缺乏統籌安排[4]。
3.2? ?實踐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數字經濟的飛速發展加速了產業行業的變革,相應地帶來了課程標準的改革、人才培養方案的更新以及行業前沿發展對人才能力的要求難以及時匹配等困境。以阜職院現代物流管理專業為例,多數教師長期專注于理論教學及研究,時間和機會的限制導致其難以接觸物流行業前沿動態,缺乏對行業現狀的認知及企業實踐經驗,對崗位實操程序和規程的掌握程度不深,導致實踐教學能力不足。此外,學校物流實訓室設施陳舊,缺乏分揀中心以及運輸途中等場景的模擬訓練,缺少物流機器人等契合現代物流智慧化發展新態勢的實訓器材。學生在校外物流企業的實訓內容往往僅限于簡單重復的體力勞動,導致學生物流設備操作及故障排除等應用型技能提升效果不顯著。
4? ? ?“1+X”證書制度下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崗課賽證創”融通的實現路徑
4.1? ?加強專業群交叉融合建設
《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顯示,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體系包含中職、高職專科、高職本科3種形式共1 349個專業,該3種形式均包含財經商貿大類專業。高等職業教育中,高職專科財經商貿大類專業為44個,占比5.9%;高職本科財經商貿大類專業為16個,占比6.5%。高職階段財經商貿大類一般開設有財政稅務類、金融類、財務會計類、經濟貿易類、工商管理類、電子商務類、物流類共七類專業,個別院校開設有統計類高職專科專業。財經商貿大類專業人才培養本質相通。以阜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現代物流管理專業和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多個財經商貿大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均涵蓋經濟學基礎、基礎會計、商務談判、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職業基礎技術課程,“1+X”職業考證模塊亦高度重合。基于此,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加強專業群交叉融合建設,推進“崗課賽證創”融通。
4.2? ?優化職業教育資源布局
從全國經驗來看,多所高職院校抓住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機遇加快職業教育資源優化布局。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大學工業控制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通過加強跨區域高校間資源的共享與師資交流,共建實驗室和省重點專業。安徽省內的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整合職業教育資源,并入兩所中職學校,組建蕪湖職業技術學院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為蕪湖職業技術學院加快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建設高水平應用型蕪湖職業技術大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基于此,其他高職院校現代物流管理專業應抓住當地發展經濟的利好政策,借鑒優秀院校經驗,優化職業教育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內各類院校資源共享,加速本區域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另外,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進一步優化中職院校、高職院校、本科院校相關專業的全流程銜接過程,貫通現代物流管理專業“中職—高職—專升本或高職本科”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專本碩一體化高質量發展職教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人才對職業教育的需求。
4.3? ?加強校企合作
針對“崗課賽證創”融通主要模式的論述,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形成和學校區位優勢緊密聯系,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和華為等深圳地區高新技術公司開展產教融合[5],宿遷職業技術學院和京東教育集團深度開展校企合作。歸根結底是處于同一區域的企業將人才需求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深度綁定,使高職院校畢業生通過“崗課賽證創”融通培養實現畢業生到企業員工的無縫銜接。對于現代物流管理專業而言,相關院校也可以加強與本地區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進一步落實產教融合內涵,通過對標企業用人標準,建設訂單班為企業培養熟悉其業務流程和技術設備的人才。企業人員可以進駐校園作為巡回指導教師,以真實工作內容為載體,將“1+X”證書技能要素融入課程標準,助力校企共建課程標準和在線教育資源。
主要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EB/OL].(2019-04-16)[2023-01-16].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904/t20190416_378
206.html.
[2]李鵬,石偉平.中國職業教育類型化改革的政策理想與行動路徑:《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內容分析與實施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20(1):106-114.
[3]曾天山.“崗課賽證融通”培養高技能人才的實踐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8):5-10.
[4]任江維,楊新宇,邰康鋒,等.賽教融合: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賽項資源轉化的路徑與考量——以學前教育專業教育技能賽項為例[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9):91-96.
[5]徐平利,宋晶.深職院:華為“課證共生共長”人才培養模式的經驗與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4):15-18.
[收稿日期]2023-04-17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哲學社會科學)“數字普惠金融對安徽省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 ”(2023AH052405);阜陽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鄉村振興背景下農產品供應鏈金融發展研究——以阜南縣為例”(2022KYXM08);阜陽職業技術學院校級質量工程項目“基于‘1+X證書制度試點的崗課賽證融通綜合育人改革研究——以物流管理專業為例”(2021ZHYRGG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