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不同創新主體的科技成果轉化異質性實證研究

2024-01-14 13:01:14羅志昭
科技管理研究 2023年23期
關鍵詞:科技成果國有企業效率

萬 強,江 蘭,羅志昭,陳 慶

(1.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北京 100005;2.廣州商學院,廣東廣州 511363;3.廣東日昭電工有限公司,廣東惠州 516157;4.廣東金融學院,廣東廣州 510521)

科技水平逐步成為各個企業應對國際競爭過程中的主要競爭力之一,而“高精尖”科技也逐漸發展為核心影響因素。科技水平的迅速提升直接帶動了勞動生產率的快速提高,從而有效保障大眾日益增長的物質以及文化需求[1]。一般來說,科學技術本身難以直接促進經濟以及社會發展速度,各項科學技術必須進行科技成果商業化才可以展現真正的市場價值[2]。最小二乘法(OLS)計量模型是一種經典的線性回歸分析方法,可用于探究兩個或多個變量之間的關系,其基本思路是通過最小化實際值與預測值之間的殘差來找到最佳的回歸直線。現階段國內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績效的相關研究成果之中,較多注重轉化資金自身狀況,評價指標選取與實際情況有一定的偏差存在,這會對評判結果定性準確度、量化精度造成直接影響。因此,嘗試運用OLS 計量模型對不同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化的異質性進行研究。

1 文獻綜述

近幾十年來,國內對于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究逐漸增多,且成為熱點研究課題之一[3]。如,林青寧[4]等以2009—2017 年中國農業企業的混合截面數據為樣本,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構建網絡超效率SBM 模型(SSBM)測度其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并在此基礎上從時間與空間角度對其演變趨勢與收斂性進行探究,結果顯示中國農業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均值為0.421,效率損失情況較為嚴重,只有極少數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達到并超過1,農業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集中分布在[0.3,0.5]區間內,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高于0.5的農業企業較少;蔡之兵等[5]在研究過程中運用了隨機前沿模型,測度了1994 年到2010 年期間浙江省、山東省等多個省區市的技術創新效率;結合不同產業發展實踐,王瑞榮[6]深入分析了在眾多產業之中創新驅動需求特征較高的相關產業;王巾[7]以創新效率相關數據作為研究基礎,深入分析了影響浙江省中小企業創新效率提升的相關因素;馬述忠等[8]從區域科技創新水平和多種相關影響因素角度進行綜合分析,深入探討了政府扶持政策給科技創新效率造成影響的相關作用機制;O' Donnell 等[9]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形成了以共組群邊界以及同邊界的相關框架,結合各種技術邊界綜合分析效率評價問題。此外,學者們基于不同標準,對中國企業分類,并對不同技術邊界下中國企業創新效率主要差異進行考察,如黃奇等[10]在以區域異質性作為研究基礎,有效利用共同前沿理論深入探討了國內工業企業的創新效率,并對不同區域之間所形成的創新技術差異進行綜合分析;肖仁橋等[11]運用了DEA 模型以及共同前沿理論,深入探討了在2005 到2010 年期間國內內資企業、港澳臺資企業以及外資企業3 種不同企業之間所形成的技術差異性,并且對其科技創新效率以及損失來源予以綜合測算研究;陳元志等[12]對國內不同企業發展模式所形成的技術差異性進行了綜合動態比對研究;肖仁橋等[13]在研究過程中主要運用兩階段共同前沿理論,探討了在面臨異質性技術過程時各個區域制造業創新效率和創新技術的差異。

另外,毛學峰等[14]研究國內2 085 家涉農企業以及科研單位后發現,相比涉農科研單位,涉農企業與市場有更緊密聯系,但國內多數涉農企業是生產型企業,自身所具備的應用開發、持續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且對于創新技術的接受度較低,而產學研三者之間的合作和發展不夠密切導致科研以及生產兩者之間關聯度大幅度降低。戴元坤等[15]構建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并考慮到由于政策會直接影響農轉資金的性質,因此將政策作為了核心評價指標。王敬華等[16]從項目完成質量、轉化資金支出效率等方面構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評價指標體系,在此基礎上運用層次分析法綜合評價當前國內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應用效率,并認為當前國內眾多涉農類科技型企業所具備的轉化資金的使用效率整體處于較高水平。

綜上所述,以往的相關研究主要以國內的區域差異作為研究基礎,而基于技術異質性進行深入探討和分析,從企業性質、產權結構差異的角度構造生產前沿面,圍繞不同類型企業科技創新效率進行分析的研究成果嚴重不足。技術異質性主要表現在國內不同區域之間所形成的區域差異,以及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等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差別。現實中,各企業之間在產權結構、產業性質等多個方面都會出現較大差異,因此各種性質的企業所具備的技術水平也會出現較大差異。

2 科技成果轉化及其過程

2.1 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轉化是將技術開發、科學研究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科技成果,經后續試驗、研制、開發、應用、推廣等一系列轉化,最終形成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直至實現產業化、商業化,并得到預期收益的一項系統工程[17]。科技成果轉化屬于一種經濟現象,是生產力水平提升的保證,是一種能夠把各種類型的創新技術以及科研成果通過不斷的研發以及應用等,使其能夠具備實用價值,最終形成創新產品或者創新工藝等的綜合性活動[18]。科學技術的轉化是指將科學技術的各種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并將其用于生產,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科技成果轉化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大類。從廣義上講,科技成果轉化包括各類成果的應用、勞動者技能的增強、素質的提高以及效率的增加等方面;狹義的科技成果轉化意味著把各種科技成果轉變發展成能夠創造一定經濟價值的創新產品以及創新工藝等。在技術轉化的途徑上,狹義的技術成果轉化是指將科研成果從研發地轉移到生產地,通過增加新工藝、新產品提高效益,促進經濟發展。趙麗[19]研究認為,技術成果轉化率是指科技成果的實際使用量與技術成果總數之間的差額。其中,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這兩個方面尤為關鍵,科技創新是新發明、新技術最終實現市場價值,是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支撐的關鍵,而良好的科技成果轉換作為企業應對市場發展中的核心環節,是技術創新的關鍵部分[20]。知識實現市場價值的過程是科技成果轉化,帶來一定的經濟收益是其最終目標,因而屬于一項經濟活動[21]。一項科技成果從最初設想到成功實現產業化、商業化,受科技成果自身制約,只有自身具有適用性、先進性、可行性、可靠性的科技成果才可能實現轉化。

2.2 科技成果轉化的過程

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可以使知識產品向物質物品轉化,其經濟行為帶有科技性質,因而,有其特定規律、性質。從整體來看,科技成果轉化通常可以劃分成4 個不同階段,且各個階段具有一定的相互關聯(見圖1)。

圖1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

科技的發展是以市場為導向的,能夠使消費者需求得到滿足的科技產品或科學技術才是具有真正的生產力。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助于科研成果的轉化。技術開發階段是成果產生階段,在此階段基于市場需求開展基礎研究,在生產出產品雛形時結束,即試驗發展。這一階段主要是進行創造,是產品或技術從無到有的階段,投入和風險最大;成果中試階段是科研成果從研究室向產品正式投產前的試驗,是科技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必要環節;成果使用階段是新產品、新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終結階段,該階段包括流通渠道、工業化生產、技術服務、社會商品等方面,是一個不斷適用社會、滿足社會需求的過程,是孕育新社會需求過程。科研成果轉化過程的4 個階段循序漸進,不同階段互相關聯。在4 個階段完成后,科技成果才真正實現轉化。

科技成果的轉化需要科技成果的開發商、政府、中介機構等的參與(見圖2)。其中,政府具有引導扶持作用,是科技成果轉化、科技研發的宏觀政策規劃者。政府職能主要包括:對相關法律規范進行制定、完善,提供一個秩序良好、穩定的環境進行科技成果轉化。當前與民生發展關聯較為密切的各種科研和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等都離不開各項相關政策以及政府資金的扶持和指導,需在不斷完善現有市場機制的基礎上,利用競爭機制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科技研發速度提升。科技成果開發商具有自主研發能力,通常涉及不同的研究院所以及個體研究人員,所有開發商都需要在應對市場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對相關技術、產品等多個方面進行研發和創新。產品生產單位職責是進行科技成果產業化、商品化,通過自主投資和經營的方式開展技術成果轉化活動,并自行承擔相關風險。在政府的產業政策支持以及各類金融機構、中介機構等參與的基礎上,生產單位選擇籌集生產資金、科技成果,購置生產設備、精心組織生產,通過銷售產品獲取利潤、收回投資。產品制造企業為技術成果的開發人員提供重要的市場信息,對新產品的開發、性能、工藝和技術的完善具有重要意義。中介機構在科技成果生產企業和科技成果開發商之間起到了橋梁作用,在國家相關法律約束下完成科技成果轉化。金融機構對科技成果的轉化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為產品的研發與生產提供所需的風險融資及相應的資金支持。

圖2 參與科技成果轉化的主要要素

3 我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發展現狀

3.1 企業的主體地位加強

企業在市場經濟中具有主體地位,而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主體意識和主體地位將對其技術水平產生直接的影響,同時會對一國經濟實力有一定的影響。在現實生活中,缺乏市場導向會影響到科技成果轉化成效,企業需求與科技成果研發之間若不能很好匹配,就會造成市場上的有效需求不足。由圖3 知,從2018 年到2022 年,全國(未含港澳臺地區,下同)R&D 經費內部支出和企業R&D 經費內部支出不斷增加,同比增長了56.87%和71.54%,表明企業的科技創新力度日漸增大。這一面向市場資源配置格局的形成,可直接體現出企業主體地位的加強,符合經濟發展內在要求。

圖3 全國R&D 經費內部支出和企業R&D 經費內部支出年度分布

3.2 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

在改革開放前,為扶持工業發展,國家建立了各級科研院所從事科技研發工作。在特定時代,這種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科技研發模式產生一定效果。改革開放后引入市場經濟,市場是企業生產、科技研發的導向。經多年發展,我國科技水平取得很大的發展,在不少領域擁有堅實科技基礎,尤其在空間科技、信息科技、生命科學等領域已處理國際領先水平[22],但這不能改變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較低的現狀,其主要原因是研發與實際市場需求相脫離。

3.3 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資金缺口問題

科技成果轉化周期相對較長,科技成果轉化常伴隨各種各樣的風險。主要有技術風險、資金風險、人力資源風險、政策風險等多種風險。對企業來說,需要面臨的資金風險尤為關鍵,想要加快技術發展速度,企業必然會付出更多的資金予以保障。由于技術研發工作風險性相對較高,而企業所提供的資金保障力度會給技術研發整體帶來直接影響。一般來說,科研經費需要對科研階段、中間階段、產業化階段3 個階段遵循1 ∶10 ∶100 的投資比例[23]。當前,我國正在深入推進科技資源配置的改革,2023 年6 月,大連理工大學科技創新創業與產業轉型研究中心發布《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2)》,報告數據顯示,2018 年至2022 年,政府投給科研機構的研發經費比例從64%下降至59%;投給高等學校的比例從約21%增長到23%,投給企業的比例從2008 年的13%增長到2014 年的16%,2020 年降至11%[24],說明政府對科技活動扶持資金主要傾向于科研機構和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活動是有一定風險的,有時候投入、產出不一定成正比。這種科技成果轉化的高消耗性、高風險性與國家科技政策偏倚的雙重壓力,在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時使企業面臨很大資金缺口。

3.4 中介機構服務能力較弱

中介組織作為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代理方,同時也可以作為科技成果吸收方委托人或者是生產方的代理人。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時中介組織作為重要代理方,其主要作用是開發、評價、整合、包裝、銷售科技成果,目的是從生產方將科技成果轉移到吸收方。目前,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是中介組織,若中介組織發展比科技創新落后,則在社會科技成果轉化、企業科技需求間很難起到真正橋梁的作用。我國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中介機構經過多年發展壯大,其服務能力、數量提升較大,但服務能力仍相對較弱,發展也相對滯后。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企業與社會對中介組織的不了解與不信任,對中介組織的支持力度不夠;同時,中介機構間也缺少協作和交流。

4 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的科技創新能力現狀分析

4.1 不同所有制企業R&D 經費投入現狀分析

采用投資強度的方法來比較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R&D 經費投入,由表1 知,混合所有制企業的R&D 經費投入強度最高,而私營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等其他主體類型投入強度相對較低,其中集體企業的投入強度達到最低。就2018 年至2022 年變化趨勢而言,混合所有制企業R&D 經費投入逐年降低,同比下降了13.97%;私營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同比增長了44.31%;港澳臺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在科研資金投資中所占比重大致相近,呈現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但波動幅度較小;國有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呈現先減小后增加的趨勢,其中在2019 年降低幅度較大,同比降低了64.62%;2020 年持續降低,但幅度較小;到2022年有較大幅度的增加,2020 年至2022 年同比增長115.48%;集體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在5 年間變化幅度較小。可見,中國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科研經費投入有較大差距,其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科研經費投入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特別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具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內容是增加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科研經費和科研人員投入。

表1 2018—2022 年中國不同所有制企業R&D 經費占總產值的比重

4.2 不同所有制企業R&D 人員投入現狀分析

由表2 知,混合所有制企業R&D 人員數量占比最高,私營企業以及外商投資企業等其他主體類型人員投入強度相對較低,其中集體企業所具備的人員數量占比達到最低水平。就變化趨勢而言,混合所有制企業R&D 人員數量占比呈現出逐年降低的趨勢;私營企業R&D 人員數量占比則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R&D 人員數量占比基本接近,呈現降低的趨勢,但降低的幅度較小;國有企業R&D 人員數量占比呈現先減小后增加的趨勢,其中在2019 年的降幅較大,同比降低了64.59%,2020 年與2019 年持平,2022 年則比2020 年有較大幅度增加,同比提高了67.35%;私營企業自2018 年至2022 年,同比增長了67.40%;集體企業科研經費投入在5 年間持續降低,且下降幅度較大。上述情況與不同所有制企業的科技研發投資相符合,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R&D 人員數量占從業人員數量比重仍落后于其他所有制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是我國經濟活動重要組成部分,因而,要增加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對科技創新活動投入,調動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科技創新方面的積極性。

表2 2018—2022 年不同所有制企業R&D 人員數量占從業人員數量的比重

4.3 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專利申請情況分析

因對科技研發活動人員投入、經費投入的不同,不同所有制企業產生不同產出效果。科技創新活動產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申請專利,專利是衡量創新活動的相當可靠的指標[25]。由表3 可知,在2018—2022 年,相比于其他所有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科技創新的市場收益最高,其次是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根據2022 年《中國統計年鑒》顯示,國內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數量為441 517 家,其中私營企業數量為325 752 家,占比為73.78%[26],私營企業數量超出混合所有制企業數量很多。在科技創新活動的產出上,集體企業依然是保持最低水平;私營企業的專利申請量持續增長,其專利市場收益比混合所有制企業除外的其他類型企業高出許多;外商投資企業專利申請量則逐年增加;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有所波動,但變化幅度較小。在專利申請占企業總產值比重上,優勢最明顯的是私營企業,國有企業、集體企業的專利申請占比表現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趨勢,但占總產值的比重不高,不同所有制企業間具有顯著差距。由此表明,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對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4 不同所有制企業間的新產品產值現狀分析

新產品產出情況是對科技創新成果進行衡量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指標。在一定程度上,新產品產值是技術創新的市場價值的反映,因而通過企業新產品產值占其總產值的比重可衡量企業科技創新產出強度。由表4 知,就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而言,具有明顯的優勢的是混合所有制企業,其次分別為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與各企業R&D 經費投入情況相符合。從波動情況來看,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集體企業在近3 年間基本保持穩定趨勢。混合所有制企業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逐年降低,私營企業則逐年上升,國有企業這一比值則先降低后增加,相比于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國有企業的科技成果產出效率相對較低。

表4 2018—2022 年不同所有制企業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

5 不同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的實證分析

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的實證分析,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定量分析手段得出科技成果轉化效果與企業異質性之間的聯系。

5.1 數據說明

本研究所有數據均來源于2018—2022 年《中國統計年鑒》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據[27],時間跨度為5 年。根據企業登記注冊類型、企業規模,主要選擇了其中專利申請數量、從業人員總量、國內生產總值(GDP)等方面的數據。

5.2 指標的選擇

5.2.1 投入指標

科技成果轉化包括科技成果的“轉”和“化”,也就是應用技術成果的流動與演化的過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投入包含科技活動費用內部支出、技術引進、科技活動人員投入。由于支出項絕對數值變化不能很好的進行擬合,因而,選取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投入強度為投入指標。在2018—2021 年,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投入包含R&D 經費內部支出、技術引進支出、R&D 人員投入;投入強度由R&D 經費內部支出/總產值、技術引進支出/R&D 經費內部支出、R&D 人員投入/從業人員表示。由上述部分組成的投入指標即科技創新投入指標,科技成果轉化問題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科技創新是其出現的現實基礎。在現實科技研發活動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常相伴相生,科技成果轉化的源頭是科技創新,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科技成果轉化,在進行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常伴隨新發明、新發現、新技藝的出現,因而要明確區分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很難實現。在科研機構、高校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存在很大區別,本研究對象為企業,因而將上述指標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投入指標具有可行性。

5.2.2 產出指標

和投入指標相同,以科技成果轉化產出強度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產出指標。在2018—2022 年,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產出包含專利申請數量、新產品產值、有效專利數量。其中有效專利數量、新產品產值是科技成果轉化產出最有效、最直接的證明,兩者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市場價值的直接反映。產出強度由新產品產值/總產值、專利申請數/總產值和有效專利數/總產值表示。

5.2.3 效率指標

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指標是產出指標除外的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進行反映的另一有效指標,其能精確將企業在相同的人員投入、經費投入、市場環境、政策環境等條件下科技成果轉化能力的差異顯示出來,比科技成果轉化產出指標的對比性更強。2018—2022 年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指標可用專利申請數量/R&D 經費內部支出、新產品產值/R&D 經費內部支出、有效專利數量/R&D經費內部支出表示。

5.3 模型設定

本研究采用回歸分析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差異進行考察,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式(1)中,企業所有制類型用i表示,時間用t表示,隨機誤差項用εit表示,被解釋變量為Y,解釋變量用di表示。在現實估計中,Y分別表示科技成果轉化的產出指標、投入指標、效率指標。在解釋變量中以國有企業為參照進行設置,其他所有制企業則為虛擬變量,其中集體企業用d1表示、混合所有制企業用d2表示、私營企業用d3表示、內資其他企業用d4表示、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用d5表示、外商投資企業用d6表示。系數估計值β1、β2、β3、β4、β5、β6分別表示不同所有制企業相對于國有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系數估計值,如果在統計上,系數估計值顯著為正,則說明其對應的所有制企業比國有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更強,科技成果轉化效果更優。

5.4 數據的實證結果分析

5.4.1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投入模型的估計結果

如表5 所示,當技術引進與R&D 經費的比值是被解釋變量時,除外商投資企業外,其他類型的企業的估計系數都為負,集體以及港澳臺商投資兩種不同類型的企業所獲得的系數估計值不顯著,意味著從技術引進支出角度來說,國有企業的整體支出要遠高于其他多種所有制企業類型,不同類型企業之間的差距也各不相同。將R&D 經費與總產值的比值當作被解釋變量綜合分析時,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負顯著,集體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計值顯著為正,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負不顯著,這表明在R&D 經費的投入強度上,集體企業等多種類型企業超過國有企業,如表1 所示,2021 年至2022 年,混合所有制企業同比增長32.04%,國有企業同比增長16.74%,混合所有制企業增速明顯。

表5 科技成果轉化投入模型估計結果

以R&D 人員與從業人員比值為解釋變量時,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負顯著,集體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系數估計值顯著為正。除此以外,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正不顯著,由此可以看出,私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R&D 人員投入力度比國有企業要大,集體企業的投入力度遠不及國有企業,如表2 所示,2018 年至2022 年,私營企業同比增長167.40%,國有企業同比下降40.57%,集體企業同比下降54.55%,與此同時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與國有企業相比對所形成的差距相對較小。

5.4.2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產出模型的估計結果

如表6 所示,在以新產品產量與總產值比值為解釋變量的情況下,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負顯著,混合所有制企業、集體企業的系數估計值顯著為正,外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正,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正且偏小,這也意味著從新產品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角度來說,私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要超出國有企業,如表3 知,2022 年私營企業超出7.553%,外商投資企業超出2.84%。當采用專利申請與總產值的比值作為解釋變量時,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的系數估算值為負顯著,集體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系數估算值顯著為正,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算值則較低且不顯著。意味著在專利申請上,私營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積極性要比國有企業更高。如表3 知,2021 年,在每一億元產值中,私營企業專利申請比國有企業多0.571 項,混合所有制企業比國有企業多0.471 項;相比于國有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的專利申請與其無顯著差異。將有效專利/總產值當作相應的被解釋變量予以綜合分析,其中集體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正且尤為顯著,而國有企業、私營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負顯著,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計值不顯著且差距不大。

表6 科技成果轉化產出模型估計結果

5.4.3 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模型的估計結果

從表7 可以看出,在新產品產值/R&D 經費作為被解釋變量時,國有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正不顯著,混合所有制企業的系數估計值為正不顯著,外商投資企業的系數估算值為正且顯著,集體企業、私營企業的系數估算值為負,說明以新產品產量作為產出效率的指標,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相比,外商投資企業優越性明顯。在使用專利申請/R&D 經費作為解釋變量時,國有企業的效率高于其他所有制企業,且差距明顯。將有效專利/R&D 經費視為對應的可解釋變量進行綜合分析,發現企業的系數估計值均不具有顯著意義,表明我國企業的有效專利與研發資金之間并沒有顯著差異。

表7 科技成果轉化效率模型估計結果

5.4.4 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對比

表8 為2018—2022 年國有企業和其他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間差異對比,其中,(i)表示系數估計值顯著為正的企業間排名,如顯著優(1)表示該企業顯著優于國有企業,且相比其他具有顯著性的所有制企業,排名第一。由表8 知,在成果轉化方面,混合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的效率要比其他所有制企業高。

表8 2018—2022 年國有企業與其他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果對比情況

6 對策建議

6.1 適當增加公有制企業的私有股份

在各類所有制企業中,混合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最強,集體企業科技成果轉化能力最弱。當前,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是提高我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關鍵[23],公有資本企業運營機制缺乏活力,需進一步落實經營責任,因此,將非公有資本、公有資本進行融合從而形成混合所有制企業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混合所有制可以有效地改變國有企業的產權,通過對產權結構加以調整,能夠使集體企業構建出更加完善的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28]。并且,在發展過程中應當加大非公有資本控股混合發展力度,倡導更多的非公企業能夠融入集體企業改革和發展之中,利用集體參股混合所有制發展模式,采用股權激勵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職工的工作熱情和創造力,達到雙贏的目的,更好地完成企業發展目標。

6.2 增加有效扶持

我國存在科技研發經費投入不均衡的問題。《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2)》數據顯示,2020 年,政府投給科研機構為59%,投給高等學校的比例為23%,投給企業的比例為11%[24],說明政府的科技扶持資金主要偏向于科研機構和高校,因此,我國需加強科技資源的配置,加大對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扶持,促進科技事業均衡發展。

6.3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科研與生產的二元結構是我國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因素,《中國研發經費報告(2022)》中國研發經費各部門來源結構數據顯示,我國企業主體地位進一步強化,從1995 年的32%增長至2020 年的77%,研發經費主要用于應用開發,但在基礎研究領域僅為6.5%[24]。說明我國研發經費的來源-執行交叉結構多元化不足,企業尚缺乏基礎研究的投入與創新。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突破上述的二元結構,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才能保證科技成果的轉化工作的有序推進。科技創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關鍵,企業作為科技成果使用方之一,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能縮短尋找科技成果的時間,降低中間成本,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生產率,實現更高的市場價值。

7 結論

本研究采用回歸分析的最小二乘法(OLS)計量模型,對不同所有制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異質性進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1)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混合所有制企業和私營企業科研活動的經費和人員投入要高于其他所有制企業,混合所有制企業R&D 經費占GDP 總產值的6.907‰,私營企業為5.605‰,國有企業僅為0.181‰;混合所有制企業R&D 人員數量占全國R&D 從業人員數量的23.860%;私營企業為32.860%,國有企業僅為0.820%;國有企業R&D 經費投入自2020 年持續增長,其他所有制企業則有一定波動。

(2)計量模型實證結果表明,2018—2022 年,混合所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投入以及產出這兩點上具有較大優勢,從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效率角度來說,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優勢顯著。

(3)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最重要的主體是企業,我國私營企業占比居多,在很大程度上,外商投資企業技術引進對我國科技成果轉化活動起到推動作用;在科技成果轉化活動中,國有企業投入多產出少,效率較低;集體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活動整體效果需進一步提高。

結合分析,提出適當增加公有制企業的私有股份,加大對企業的科技支持力度,減輕企業的科技研發經費包袱,促進企業科技創新,才能有效地解決我國科技成果的轉化效率的問題。

猜你喜歡
科技成果國有企業效率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提升朗讀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
甘肅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42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32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跟蹤導練(一)2
“錢”、“事”脫節效率低
中國衛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32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5期)2014-03-11 16:36: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麻豆精选在线|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多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二级毛片| 国产午夜人做人免费视频| 538精品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毛片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首页| 一本久道热中字伊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制服丝袜在线视频香蕉| 成人亚洲天堂|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国产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精品xxx| 国产幂在线无码精品| 久久semm亚洲国产| 四虎综合网|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亚洲综合狠狠| 亚洲人成网站观看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天堂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成人午夜网址|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亚洲性影院| 国产老女人精品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999在线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亚洲二区视频| 国产免费黄| 亚洲天堂高清|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欧美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丁香亚洲综合五月天婷婷|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国产小视频免费| 尤物国产在线|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3|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不卡视频国产|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天堂在线视频精品| 日韩精品成人网页视频在线| 日本亚洲最大的色成网站www| 亚洲va在线观看| 制服无码网站|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91亚瑟视频| 97在线公开视频| 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h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猛进猛出| 日韩成人午夜| 亚洲欧洲一区二区三区| 白丝美女办公室高潮喷水视频|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国内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电影|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亚洲激情99|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