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當代英語翻譯與教學實踐創新研究》
作者:劉錦芳
出版社: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39-7089-6
出版時間:2021 年10 月
定價:45 元
在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母語與目標語言之間的文化語境差異會影響學習者學習第二語言的效果,因此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英語教師要有機地滲透文化差異的內容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英語翻譯教學兼顧母語應用和英語應用,在學生跨文化能力養成方面顯現出充分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劉錦芳編著、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當代英語翻譯與教學實踐創新研究》一書對英語翻譯教學中的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綜合性的探究,強調了跨文化教育的現實意義,并提出了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教學建議,為當代英語翻譯教學工作的創新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參考。
書中,作者基于英語翻譯的實際需求闡明了培養學生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語言既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英語翻譯行為來說,原文本的翻譯實際上是將原語言字符后蘊含的文化內容進行跨文化的傳播與轉換,使其符合目的語言的認知語境過程。所以在翻譯過程中,翻譯人員要明確好原語言的文化生態,充分立足于原文本所在國的文化樣貌進行翻譯,以避免由于語言文化偏差而產生的翻譯失真。因此,跨文化意識與能力對于提高翻譯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甚為重要。如今諸多行業都對英語實用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際性”是新時代英語人才必須具備的素養之一。許多學生由于不夠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在英語交際實務中可能會產生文化認知偏差,不利于學生交際行為的開展。為此,在英語翻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能夠迎合對英語人才的行業需求,有利于培養出更多滿足英語交際實務需求的英語工作者。針對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的問題,筆者基于河北省教育廳2022 年度河北省高等學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新文科背景下英語語言學課程‘WIF’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研究”(2022YYGJ015)的研究結合該書內容,探究立足于英語翻譯教學的特征,提出可行性建議,本文將其總結為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結合不同英語翻譯實務的語境融入跨文化要素。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能力,首先,需要讓學生直面英語翻譯中的文化差異和表現,使其認識到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直接影響,不斷形成跨文化思維。為此,教師可以在不同的英語翻譯語境中融入跨文化要素。如旅游地名的英語翻譯,教師可以南昌的旅游地名——“狀元橋”為例,先讓學生在不查閱文獻資料的情況下進行翻譯,學生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可能會將其翻譯成“Zhuangyuan Bridge”;此時教師再進行指正,說明“狀元”一詞蘊藏的科舉文化內涵在英語國家中并沒有對應的語義,在了解英國文化語境的情況下,將其翻譯為Imperial Scholar Bridge(帝國學者橋)更為達意。同理,教師還可以列舉飲食文化或歷史文化相關的詞匯并指導學生對其進行跨文化翻譯,使學生能夠直觀地了解英語翻譯的跨文化內涵和表現。
其二,在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多方面地展現文化的差異性。在英語翻譯的教學中,教師需積極順應英語翻譯實務的需求創設出跨文化的情境,同時利用多元教學法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感受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工作的影響。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法,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中西文化相關的英語視頻,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同一種文化事物在中西語境下的差異化表現。同時教師也要就其文化差異性進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英漢語境中文化差異形成的原因,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英語翻譯實務中存在的各類文化現象,明確不貶低和輕視別國文化這一翻譯原則。
其三,營造英語翻譯運用環境,組織跨文化交際實踐活動。書中提到,跨文化意識與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對語言的接觸、認知、接受以及運用。在英語翻譯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從理論方面引導學生養成跨文化意識,還要從實踐角度出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以使其能夠在英語翻譯實際應用場合中真正實踐跨文化交際行為。為此,教師需要積極挖掘具有跨文化性質的英語翻譯實踐資源,并將其應用于教學過程中。例如,規劃設計主題翻譯競賽,以小組為單位自行選擇對外貿易、跨國旅游、科技合作等主題,自行撰寫對話劇本及對應的英語譯文,并在課堂上展示。對于部分擁有外教資源和留學生資源的學校,教師可以邀請外教或留學生到課堂中輔助教學,并鼓勵本國學生與他們進行對話,使其處于真實的跨文化交際情景之中,感受異國文化。
總而言之,英語翻譯教學是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的有效載體。在跨文化人才培養視角下,學校和英語教師需要不斷補充跨文化教學資源,更新英語翻譯的教學內容,積極探索和改進教學方式,不斷增強學生的跨文化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