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研究》
作者:連那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92-9702-7
出版時間:2022 年5 月
定價:72 元
在新時代,構建全面豐富的高校思政育人體系,是適應世情、國情對高等學校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國家政策文件和高等學校實踐,推進高等學校思政育人工作一體化發展的必由之路。高校成員必須從強化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明確挖掘育人資源的主要任務,加強多方機構的協同合作,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構建家庭、社會、學校聯動育人體系,構建課程思政協同思政課程全方位育人體系,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政育人體系相結合。
由連那編寫,吉林大學出版社出版于2022 年5 月的《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研究》是一本系統分析和總結新時代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的優秀著作。筆者結合該書與相關課題:2019 年度中共上海市教育衛生工作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和上海市教育發展基金會“陽光計劃”項目“具體名稱”(19YG55);2022 年上海市開源數字“一帶一路”協同創新中心課題“基于《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下的我國數字經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可行性及創新路徑研究”(23CX0207)——來自上海自貿區企業調研數據的實證分析,全面系統地剖析了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的核心問題和關鍵環節,可作為當前高校思政育人體系研究的重要參考書籍。
本書對高校思政教育相關概念、特征、原則進行了闡述,并從理論基礎與政策依據等角度論述了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的時代特征與價值。同時,也結合當前高校思政育人困境提出了相關建議和改革趨勢預測,在提高高校“大思政”工作有效性、創新性、針對性方面均卓有成效。
高校“大思政”應當強調有效性。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不能浮于表面,淺嘗輒止,而是應當與課程教學緊密結合,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實踐。一方面,高校思政育人課程內容安排可以涉及社會、政治、文化、經濟等多個方面,幫助學生建立廣闊的視野和學科交叉的知識儲備,以便更好地適應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另一方面,思政教育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更好地深入了解社會和民生問題,拓展視野,培養社會責任感,最終成為能夠獨立學習,自主創造,自行承擔社會責任的優秀人才。
高校“大思政”應當著力創新性。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不能照本宣科,削足適履,而是要結合時代發展的狀況以及學生的狀態,設計具有創意、同時又適合學生學習的思政教學體系。首先,高校大思政要做到理念創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需要順應時代發展和學生需求,不斷加強基礎理論研究和方法創新。教學工作者需要深入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樹立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新理念和新思維,推動課程體系建設、教學方法探索、平臺建設等方面的創新。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要做到內容創新,對于新涉及的熱點問題,需要針對學生的閱讀喜好、綜合素質特點和興趣愛好進行課程內容設計,填補學生知識和文化素養的空缺。同時,也要根據學生興趣,創新內容和形式,引入游戲化、媒體化的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最后,高校思政教育要做到形式創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需要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滿足學生不斷變化的需求。
高校“大思政”應當注重針對性。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不能做泛泛空談,而是要深刻理解高校學生這一群體的精神狀態和身心需求,從實際需求出發,幫助學生在思政課程中找到精神價值,提升思想水平。一方面,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應當充分了解并關注學生群體的特點和需求,尊重學生的個性和思想特點,思政工作者需要通過日常一對一談話、班級座談、匿名問卷收集、班級團建活動等形式,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關切問題,并及時對學生開展思想心理引導和教育指導,制定符合學生特點的工作方案;另一方面,也要在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開展監管和評估工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專項調查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工作的效果進行評估,保證教學內容符合學生訴求期待,對于學生的負面反饋應當及時自查自糾,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做到教學相長,師生雙贏。同時,也要注重日常教學管理,監督教師的教學質量,不斷優化和改進思政育人工作內容和教學方式。
綜上所述,本書對當前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進行了深度研究,并提出了前瞻性建議,是一本值得參考收藏的權威性著作,在高校思政育人實踐和理論研究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此書不僅適合高校領導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用于學習和參考,同時也可以作為關聯學科領域的師生和學者深入研究的材料,為高校思政育人體系建設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可持續性的建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