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耀智,彭伙妹
(韶關學院 體育學院,廣東 韶關 512005)
2015年公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 2020年在全國建設2 萬所中小學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025年達到5 萬所[1];中小學每周3 次體育課,足球特色學校要求一周一次足球課,需要大量專業足球教師.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是5 萬所足球特色學校師資后備人才儲備. 2021年7月,教育部提出要以教育新基建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提升教育智能化水平、促進教育數字轉型,實現教育高質量發展[2].為促進足球課程改革,筆者探究足球課程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學效果,對進一步培養具有扎實足球基本功的體育教師提供參考.
韶關學院體育教育專業已通過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在人才培養及課程標準等方面結合師范類認證理念進行改革[3].根據師范類認證理念采用微視頻+對分課堂和傳統教學兩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研究,設計兩種不同的足球技術教學方案,并在不同的教學時段進行技術測試獲取數據,將數據結合SPSS 軟件進行正態性檢驗和T檢驗分析,觀察兩種教學模式在教學實驗中測試者在不同學習時段對足球技術和教學能力掌握的情況,嘗試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尋求更優的足球課程教學模式,提高學生技術水平和足球課堂教學能力[4-5].
選取韶關學院2021 級體育教育專業兩個班的46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培養方案要求,按照足球必修課課程標準,分析學生學情和足球課的特點,進行教學實驗.
1.2.1 教學實驗假設
基于師范類專業認證下體育教育專業足球課堂微視頻+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有利于對學生足球技術、戰術等技能的提高以及足球基礎知識、動作要領和裁判規則等理論的掌握,能提升學生足球技術技能和教學能力.
1.2.2 教學實驗分析
根據足球程標準,足球必修課為1.5 學分48 課時,一周兩次課共12 周.教學場地是北區足球場,隨機選取兩個教學班,教學設施、內容一致;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分別是微視頻+對分課堂和傳統教學.
(1)“微視頻+對分課堂”班
課前: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一次上課前進行分組,5~6 人為1 個小組.教師根據課程標準、教學進度等挑選合適的技術動作教學視頻,視頻由技術理論知識講述、技術動作講解、動作示范、慢動作和錯誤動作糾正等內容;上傳學校網絡平臺或微信群,讓學生課前觀看.
課中:教師先進行知識講述和技術動作示范,并錄制教學視頻,關鍵動作重點難點進行慢動作視頻拍攝,并上傳班微信群和網絡平臺;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分配時間,將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把時間交給學生進行討論和練習,學生按學號順序在對分教學時間成為“實習老師”,其任務是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學習,對本次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講解、示范和糾正錯誤,組織小組成員練習,學生各自對小組成員進行視頻錄制和評價.
課后:“實習老師”組織小組成員對技術動作錄制1~2 min 的微格小視頻和錄制1 min 重點或難點的慢動作,由小組成員和教師對其進行評價.
(2)傳統教學班
課前:教師準備教學材料和器材,對學生進行分組.
課中:教師根據教學進度講授足球理論知識、介紹技術動作、教授技術動作和易錯動作的糾正,重點難點的講解;然后學生分組進行練習,教師進行指導,并讓技術掌握較好的學生進行展示,由學生和教師進行點評.
課后:每節課后教師安排相應的技術練習由學生自主進行練習.
實驗前隨機選取2021 級體育教育專業兩個班,兩個班的學生都是通過高考體育加試錄取,大部位學生上大學前未接觸過足球運動,整體足球水平相當.根據韶關學院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足球必修課程標準要求,足球必修課技能考核是顛球、運球繞桿射門和踢遠3 個項目.顛球是運動員熟悉球性的一種練習手段,增強對球的彈性、重量、旋轉及觸球部位、擊球時用力輕重的感覺,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球感[6].運球繞桿射門包括運球繞桿和射門兩部分,其中運球繞桿是指運動員在跑動中用腳推撥動作,使球保持在自己控制范圍內的連續觸球動作;射門是指運動員有目的地用腳把球擊向預定目標(球門)的技術[6].踢遠即腳背內側踢定位球,是指運動員有目的地用腳背內側將球擊向預定目標的技術動作,用于中遠距離傳球和射門[7].
教學實驗共12 周48 學時,一周兩次課共24 次課,每次課為90 min;實驗班為“微視頻+對分課堂”班,對照班為傳統教學班.收集第1 和12 周對兩個教學班測試技能成績獲取數據并采用SPSS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3.1 顛球教學實驗結果分析
經SW(Shapiro-wilk,夏皮洛-威爾克)檢驗,顛球結果為:傳統教學班和“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1 周P<0.001,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不符.傳統教學班第12 周P=0.004,“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12 周P=0.002,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不符.傳統教學班1~12 周差值P=0.008,微視頻+對分課堂班1~12 周P=0.013;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不符.
在顛球教學測試成績顯示第1 周“微視頻+對分課堂”班中位數5.0(3.0,6.0)個,傳統教學班為4.0(3.0,6.0)個,兩個教學班沒有統計學差異(Z=0.247,P=0.805,見表1).第12 周微視頻+對分課堂班中位數為40.0(31.0,60.0)個,傳統教學班為28.0(18.0,35.0)個,兩個教學班存在統計學差異(Z=3.301,P<0.001).兩個教學班第12 周與第1 周差值,微視頻+對分課堂班中位數為35.0(28.0,54.0)個,傳統教學班為24.0(15.0,29.0)個,差值存在統計學差異(Z=3.903,P<0.001).由此說明兩種教學模式對提高顛球成績具有差異,微視頻+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優于傳統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顛球技術動作.

表1 顛球教學研究實驗分析結果
2.3.2 繞桿射門教學實驗結果分析
經SW 檢驗,第1 周繞桿射門結果為:傳統教學班P=0.739,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1 周P=0.517;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符合.傳統教學班第12 周P=0.931,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12 周P=0.109;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符合.傳統教學班1~12 周差值P=0.336,微視頻+對分課堂班1~12 周P=0.967;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符合.
在繞桿射門成績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1 周與12 周總體均數存在統計學差異(T=11.43,P<0.001),通過12 周教學從均數14.01 s 提升到9.91 s(見表2);傳統教學班第1 周與12 周總體均數也存在統計學差異(T=10.29,P<0.001),經過12 周教學均數從14.20 s 提升到11.14 s.兩個教學班之間在第1 周總體均數無統計學差異(T=0.637,P=0.528),通過12 周教學后兩個教學班在繞桿射門總體存在統計學差異(T=3.416,P<0.001).兩個教學班通過12 周教學后與第1 周總體差值均數分別是4.10±0.58 s 和3.05±0.71 s,而12 周教學后兩個教學班之間總體差值均數存在統計學差異(T=5.42,P<0.001),見表3.經過12 周教學兩個教學班學生在繞桿射門項目中成績均有顯著性的提高,而微視頻+對分課堂班成績比傳統教學班好,說明微視頻+對分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學生掌握繞桿射門技術.

表2 繞桿射門教學研究實驗結果

表3 繞桿射門教學研究實驗結果差值
2.3.3 踢遠教學實驗結果分析
經SW 檢驗,第1 周踢遠結果為:傳統教學班P=0.001,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1 周P=0.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不符.傳統教學班第12 周P=0.194,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第12 周P=0.052;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符合.傳統教學班1~12 周差值P=0.056,微視頻+對分課堂班1~12 周P=0.556;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符合.經曼-惠特尼(Mann-Whitney)兩樣本秩和檢驗,微視頻+對分課堂第1 周踢遠中位數為12.0(10.0,18.0)m,傳統教學班第1 周踢遠中位數為10.0(9.0,15.0)m;兩個教學班踢遠沒有統計學差異(Z=0.973,P=0.330),說明兩個教學班第1 周在踢遠項目成績沒有差異.
通過12 周教學兩個教學班在踢遠項目總體均數無統計數差異(34.17±5.94,31.09±6.61,T=1.665,P=0.103),說明兩個教學班教學都有提高但效果不明顯.
兩個教學班通過12 周教學后與第1 周總體差值均數分別是20.35±3.73 m 和17.61±3.71 m,而12 周教學后兩個教學班之間總體差值均數存在統計學差異(T=2.493,P<0.05),總體差值均數為2.73 m(見表4).通過12 周教學兩個教學班學生在踢遠項目中成績均有顯著性的提高,而微視頻+對分課堂班成績比傳統教學班好,說明微視頻+對分課堂教學更有利于學生掌握踢遠技術.

表4 踢遠教學研究實驗結果差值
2.3.4 理論考核結果分析
12 周節實踐課后進行理論考試,采用閉卷考試,題庫選擇《球類運動——足球》作為主要出題參考教科書[7].足球理論考試包括足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基本技術、技術教學、進攻與防守技術、戰術原理、中小學足球教學基本理論與方法和足球競賽與裁判規則等內容.經SW 檢驗,理論考核結果為:傳統教學班P=0.134,微視頻+對分課堂班P=0.178;沒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數據正態性均符合.在理論考核數據顯示兩個教學班具有統計學差異(T=2.46,P<0.05).微視頻+對分課堂班平均分為72.38,標準差為8.21;傳統教學班平均分為63.58,標準差為11.52.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總體均數高于傳統教學班;總體均數標準差微視頻+對分課堂最小于傳統教學班;說明理論掌握程度微視頻+對分課堂班比傳統教學班好,微視頻+對分課堂班理論水平較傳統教學班穩定,足球知識掌握更扎實.
微視頻+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借助了教學數字化,線上線下進行教學,課前觀看網絡教學視頻、課中教學過程視頻錄制、分組練習、和課后微視頻的錄制鞏固技術.基于教師與學生這兩個視角,微視頻+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包括課前準備、課中講授、討論、練習內化,課前、中、后微視頻與課堂對分相結合的教學實驗流程[8].基于微視頻+對分課堂的足球教學改革是課前、課中和課后整個教學全程進行的.
(1)課前教師尋找相關教學視頻,學生觀看視頻對技術動作有了初步的認識并建立動作表象,有利于后續課堂教學教師對動作要領的講解示范、動作糾錯等知識的傳授[9].
(2)課中錄制教師的教學視頻、分一半時間給學生進行嘗試教學,嘗試兩人和小組討論和練習,以小組為單位每節課進行輪換,使得每名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實習老師”,提高了學生的組織、語言表達、使用專業術語教學和討論等能力[10];課堂中學生之間錄制練習視頻,營造良好互動互助的學習氛圍,學生之間有了更多交流、充分表達自己對技術動作習得過程的想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能專注地投入到技術練習,學生通過錄制視頻、自主練習、小組練習討論實現課堂的內化,并通過微視頻+對分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搜索與課堂相關技術教學視頻的習慣,形成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1-12].
(3)課后微視頻錄制為學生創造了更多技術動作的練習,學生會反復錄制力求把最好的技術表現反饋到視頻中,然后教師給學生進行評價、小組進行評價和自己對自己進行評價.
基于微視頻的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使學生扎實地掌握足球技術和足球理論知識,并進一步提高學生教學能力.在體育教育專業足球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微視頻+對分課堂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間的互動交流,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用專業術語教學和討論的能力,能提高人際交往能力.課堂討論、錄制視頻、糾正動作不僅提升學習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基于微視頻+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足球教學中教學效果良好,有利于學生足球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教學能力的提升,可推廣到其他體育術科項目的教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