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數字化時代與文學藝術》作者:楊守森,孫書文,李輝出版社:齊魯書社ISBN :978-7-5333-2459-9出版時間:2010 年10 月定價:25 元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信息技術已深深地影響了各個學科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漢語言文學課程是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人文素養、語言表達和寫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信息化時代,各種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也為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創新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是以,在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也應及時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更好地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學生發展的需求。
由楊守森、孫書文、李輝編著的《數字化時代與文學藝術》的一書,從多個角度探討了數字化時代對文學藝術的影響和變革,剖析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創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闡述了數字化時代文學藝術的特點和發展趨勢,介紹了數字化時代文學藝術的創作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內容,并提出一些可行的思路和建議,為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創新提供了思路和借鑒。
一方面,該書闡述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的現狀。一是教學內容有待進一步豐富。現代社會對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求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實操技能,還要求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但以往的教學內容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遞、文學素養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而忽視了實操技能的鍛煉,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影響了高校學生與社會的接軌。二是教學方法方式有待進一步革新。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樣化,對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法或教學方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既能夠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契合當代學生的信息獲取方式、學習習慣,又能夠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融入課堂,擴展教學內容、調動學習積極性等。然后,因各種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并沒有利用好信息技術推動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方法或方式的革新。
另一方面,該書提出了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創新的建議。其一,進行教學內容創新。在信息化背景下,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教學內容需要進行拓展和延伸,以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往往注重傳統的文本閱讀和寫作,但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學內容需要更加注重數字化和信息化的特點。具體來說,應該注重引入一些新技術、新領域的內容,如數字化時代背景下的文學藝術形式、新媒體寫作技巧等,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此外,還可以引入一些傳統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內容,以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多媒體制作能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文學素質與想象能力。其二,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師往往采用自己講和學生聽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無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學方法需要更加注重多樣化和互動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即可采用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方式,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可采用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可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程內容進行生動形象的呈現,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利用網絡技術實現遠程教學和在線互動,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可利用實踐教學的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文學創作、文化調研等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其三,進行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教學評價體系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教學過程中,其評價體系往往更加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作業完成情況,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與綜合素質培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的實效性,也影響力學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學評價體系應更加注重多樣化和全面性的體系,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發展潛力。具體而言,可以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式,如考試成績、平時表現、實踐活動評價等,以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和促進作用;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機制,如行業協會、學術機構等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的提升。
整體而言,緊抓時代機遇,實現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創新,既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也可以有效推動漢語言文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以及促進高校教育教學改革,具有深遠的意義。而本書不僅積極探索了信息化技術在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創新中的應用,還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探尋了信息技術與漢語言文學課程相融合的策略,對信息時代高校漢語言文學課程改革創新具有一定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