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作者:宮福清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978-7-5227-0628-3出版時間:2022 年12 月定價:99 元
在信息網絡技術的支持下,新媒體依托多元便捷的傳播渠道,塑造起了全新的傳播環境。而大學生作為新時代優秀青年,成長于網絡信息時代,自然成為新媒體傳播的受益者與先行者。新媒體傳播一方面能夠促進其思維方式、思想理念的多元化、個性化發展,另一方面也容易使其受到不良網絡信息的影響,形成消極負面的價值觀。對此,思政教育工作者應當正確認識新媒體時代下思政教育的機遇與挑戰,深入研究思政教育創新變革的有效路徑與內在機理,將新媒體靈活應用其中,以切實提升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由宮福清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一書,圍繞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進行系統分析,先梳理了不同時期思政教育的發展演變過程,然后結合當前的社會現狀與時代背景,深入剖析思政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成因,最后運用人文關懷教育理論對思政教育過程中的問題與困境提出有效解決策略。
該書共分為七個章節。第一章為引論,主要介紹研究目的、思路、意義,梳理全書的研究框架;第二章切入研究主題,分別對人文關懷、思政教育實效性兩個概念進行介紹,并對二者之間的關聯進行詳細論述;第三章基于歷史與現實雙重邏輯,先梳理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演變過程,然后針對其時代變化以及面臨的新形勢進行系統論述;第四章立足實踐視角,總結分析當前思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果以及面臨的現實困境,并剖析各個問題的內在成因;第五章以人為中心,從人文主義、人文關懷以及人的全面發展三大方面詳細分析大學生思政教育實效性開展的邏輯機理;第六章基于自然、精神、社會三重維度,圍繞思政教育實效性的生命意義進行深入研究;第七章將人文關懷作為出發點與落腳點,探索提升思政教育實效性的路徑,如關注學生人文需求、優化思政教育人文環境等。
筆者基于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新時期大學生體驗式思想政治教育獲得感提升策略實踐研究”(編號:20200602021)及河北省首批高校“輔導員領航工作室”立項建設項目《“知行”體驗式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室》的研究并結合該書內容認為,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受到新媒體傳播環境影響,呈現出立體化、多元化、復雜化等新特點。一方面,新媒體時代,信息資源傳播更加方便快捷,能夠依托于數字網絡技術實現短時間、高效率的整合優化,為人們提供豐富海量的信息數據,滿足大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另一方面,新媒體強調交流表達的自由化與個性化,與傳統思政教育中教師權威、教育者主導的話語模式相背離,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思政教育的話語權與影響力。此外,新媒體信息良莠不齊,大學生在缺乏足夠生活閱歷與思維辨別能力的情況下容易受到消極信息的影響,形成錯誤的價值理念,對其健康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應合理認識新媒體的利弊,采取正確方式加以應用。具體來說,可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加強思政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其新媒體素養。大學生思政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思政教師、輔導員等教育主導者發揮自身能力,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工具與各種教育方法合理開展教育工作。因此,思政教育主體的素養能力是提升新媒體時代思政教育實效性的關鍵因素。高校應對思政教育工作者進行專業化培訓,圍繞新媒體技術操作、新媒體傳播原理、新媒體教育教學等內容,制定出科學完善的培訓計劃,以不斷強化思政工作者的新媒體素養與網絡思維,使其能夠根據教學內容與情境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與資源,提升教育的針對性與實施成效。
第二,創新教育內容,優化話語模式。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應當改變以往單一的理論講解模式,在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與個性化思維的基礎上,將枯燥晦澀的思政理論知識進行創新闡釋;同時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工具,制作出生動豐富的教學課件,或者融入圖片、視頻、語音等多種形式的教學資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方針政策等提供豐富的案例素材,使思政理論課堂更加鮮活生動,富有感染力與生機活力,真正貼近學生生活實際,進而產生良好的教育成效。在教學過程中,思政教師還應當注重靈活應用話語模式,適當采用一些流行話語、網絡熱詞進行理論闡釋,使教學語言富有藝術性、人情味,提升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并且可以結合一些時事熱點、社會新聞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能夠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分析這些熱點事件背后折射的哲學原理、價值倫理,引導學生樹立積極正向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分析辨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