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 琦
(寧波市鎮海區龍賽中學,浙江 寧波 315200)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本節課的要求為“舉例說明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其中,行為動詞是“舉例說明”,屬于理解的認知水平層次。認知內容是“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及其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由認知內容可以得出:本節課重點是借助跨區域舉措案例,通過對遷出區和遷入區經濟發展、社會發展的分析,幫助學生學會如何評價產業轉移、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掌握區域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的分析思路。
1.結合衢州海創園創新飛地建設實例,解釋產業轉移的概念,理解影響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的因素。
2.通過角色扮演,體驗、歸納高新技術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3.結合高新技術產業轉移這一具體的區域聯系,建立分析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并能分析“山海協作”工程中其他案例對省內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
4.了解浙江省“山海協作”工程這一重要的跨區域舉措,傳承浙江精神,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
1.走進“山海協作”
【教師引導】教師展示新聞:2021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意見》發布。教師同時展示浙江省區域位置、浙江省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圖、浙江省各地城鄉收入資料等。
【教師提問】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為何選在浙江?
【學生活動】結合生活經驗以及所學知識回答原因,明確浙江省的地理位置,感受浙江省各地區域發展差異。
【教師過渡】今天我們將嘗試從“山海協作”出發,以地理學科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深入認識浙江區域內部聯系,總結浙江經驗,傳承浙江精神,把浙江建設得更加美好。
2.解讀“創新飛地”
(1)環節一:初識“逆向飛入”
材料:一泓錢塘江水,串起杭州和衢州。2003年,山海協作工程開啟杭衢合作大門,先后出現了一大批優秀合作項目,助推兩地經濟社會發展。
2016年4月杭衢山海協作再升級,在杭州未來科技城,“衢州海創園”五個大字在陽光下閃閃發亮。這里是衢州在杭州的一塊“創新飛地”,也是我省第一個跨行政區建設的創業園區,承載了衢州區域經濟發展先鋒隊的重任。
【教師提問】衢州海創園為何得以建設?
【認識區域聯系】“創新飛地”是區域聯系的一種方式。區域聯系是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區域聯系既包括區域內部的聯系,也包括區域之間的聯系。杭衢之間的協作屬于浙江省區內聯系。區內聯系關注區域內部各個次一級區域之間的相互聯系,發生聯系的重要基礎是區域的整體性。
【教師過渡】衢州海創園以提供企業服務為園區招商引資,很多“行業龍頭”企業迅速瞄準了這一塊“香餑餑”。衢州海創園一期就有62家企業入駐。
材料:新湖中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湖中寶”)是一家1993年成立的大型企業集團,注冊地位于衢州市。新湖中寶經營范圍廣泛,包括針紡織品、五金、石化產品、化工產品、建筑材料、房地產中介服務、電子計算機網絡系統及軟件研發、技術服務等。近年來,該集團強調“地產+高科技領域投資”定位,實施戰略轉型,布局的區塊鏈、人工智能、高端制造、芯片設計、生物醫藥等板塊已基本成型。2021年11月,該集團借力山海協作工程,已經將部分項目入駐衢州海創園。
【探究活動1】新湖中寶為何遷移部分產業項目?
【認識產業轉移概念】產品的生產要經歷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等環節。產業轉移是企業將產品生產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轉移到其他國家或地區。市場經濟中,企業按照經濟規律做決策,目標是擴大銷售,降低成本,最終增加利潤。產業轉移是企業自發的行為,是企業在生產要素和市場條件變化時的適應性選擇。
(2)環節二:見證“龍頭入駐”
材料:像新湖中寶一樣將企業項目轉移至衢州海創園的企業眾多。截至2021年底,衢州海創園已引進173個項目。其中,產業項目78個,基金項目95個。衢州海創園引進碩士博士54人,海歸人才24人,高質量創新創業團隊12個。
在衢州海創園,A、B、C號樓以科技企業孵化器為主,負責創新產業研發和孵化;D號樓是“產業+資本”多業態融合平臺,負責創業投資和吸引金融資本。產業方向上,園區重點招引以下企業:一是大健康企業,包括生物醫藥、醫療器械企業;二是新材料、裝備制造企業;三是電子信息企業。未來還將重點關注數字經濟、智慧產業等領域。科創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如圖1所示。

圖1 科創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圖
衢州海創園所在的杭州未來科技城,以引領杭州科創城西走廊,打造面向世界、引領未來、輻射全省的創新策源地為目標。2017年,杭州未來科技城在全國率先打造人工智能小鎮,布局人工智能產業。2019年,聚焦5G產業,率先打造5G全覆蓋、提供完整5G產研條件的創新園。
【探究活動2】科技企業如何組織生產?
【教師引導】衢州海創園的科技企業為轉化科技成果,應該如何組織生產?
(3)環節三:站穩“時代風口”
【探究活動3】杭州為何成投資“熱土”?
【教師引導】截至2020年,浙江省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8個,省級開發區更是數量眾多,遍布全省。在全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背景下,杭州有何魅力能使瞄準高科技賽道的企業競相投資?
【學生小結1】杭州內部多創投機構、高校科研機構、大型企業,科技實力雄厚。
【學生小結2】杭州余杭地區的財政可以助力衢州入駐企業。
【認識人力資本概念】人力資本是體現在勞動者身上的資本,如勞動者的知識技能、文化技術水平與健康狀況等。當前處于后工業時期和知識經濟初期,人力資本具備有效配置資源、調整企業發展戰略等市場應變能力,有著更大的創造性和增值潛力。
【師生總結】師生總結影響科技企業產業轉移的因素,如圖2所示。

圖2 影響科技企業產業轉移的因素
【教師過渡】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全方位完善人才資源機制。高層次人才可享受余杭人才引進政策,享受子女入學、醫療服務等便利。科技企業在杭州能擁有更好的人力資本條件,提高自身的市場應變能力和競爭力。
【探究活動4】科技企業如何把握機遇?
【教師引導】借助微笑曲線,說明衢州科技企業應該如何把握好“山海協作”機遇,為企業高速發展賦能?
材料1:2022年5月,杭州市委召開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高質量融合發展打造創新策源地推進會。大走廊將努力突破行政區劃限制,進一步融合推動科技孵化器,支持當地企業。大走廊匯集西湖、余杭和臨安三區的力量,提高科技孵化器為企業提供外部資源的服務水平,其中包括創業支持、咨詢與培訓、信息化服務等,推動大走廊和三區發展“擰成一股繩”。
材料2:“產業微笑曲線”表明,在產業鏈中,附加值更多聚集在兩端,即設計和營銷環節,處于中間環節的加工制造環節附加值最低,如圖3所示。

圖3 產業典型產品周期示意圖
(4)環節四:共謀“反哺回流”
【探究活動5】科技企業如何中長期發展?
材料:看準市場變動方向的新湖中寶,早已進入新能源關鍵材料領域。該公司投資的新能源關鍵材料經營管理總部在海創園內注冊并完成實繳稅收,主要從事新材料技術研發和銷售。近期,據相關報道,新湖中寶欲待鋰電解液關鍵組成原料生產領域成熟后,再將其引回集團其他主營業務注冊所在地——衢州科創金融小鎮。
【教師引導】閱讀以下資料并思考:外遷的是企業的哪些項目?這些企業應該如何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
材料1:新湖中寶與衢州海創園簽訂的新能源關鍵材料經營管理總部項目,擬在全國范圍生產鋰電解液關鍵組成原料,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除此,多家企業與衢州海創園簽約,如表1所示。
材料2:產品生產環節價值鏈,如圖4所示。

圖4 產品生產環節價值鏈圖
材料3:隨著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的批準實施,在維系良好城市生態系統的前提下,產業發展需求與現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空間有限的矛盾日益凸顯。2021年6月,浙江省自然資源廳出臺政策,在由政府投資立項的項目中,對包括衢州衢江區、江山市等在內的山區26縣給予40%的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支持。其中,每年對發展實績考核中優秀的縣(市、區)予以3000畝用地計劃指標獎勵。
【教師過渡】“創新飛地”作為打破杭州、衢州兩地行政壁壘的一種制度創新,實現了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在兩地間的流動。同時,杭州、衢州建立了利益共享機制,實現稅收和GDP分成,建立統一聯通的“大市場”。
【角色扮演】高新技術產業轉移有何影響?
【教師引導】衢州企業把企業研發、設計類的項目向杭州“創新飛地”轉移,對衢州和杭州有多方面的影響。通過角色扮演,嘗試從不同的角度感悟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的影響。
角色分配: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管委會主任、遷移企業董事長、衢州招商局局長、衢州國土規劃局官員、新入杭的衢州科研人員、浙江省省長。
活動要求:①發言必須符合扮演角色的特點。②結合所學知識,在仔細研讀材料并深入思考后,分組展開討論。
【師生總結】影響高新技術產業轉移的因素,除了人才、技術、資金,還有企業內部產業結構、政策、用地緊張程度、地價等因素。產業轉移是企業在綜合考慮多種因素后,做出的適應性選擇。師生用圖示總結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如圖5所示。

圖5 產業轉移對區域發展的影響
第一,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對杭州而言,生產要素會逐步集中到新的主導產業中,為產業結構的進一步調整升級提供基礎;對衢州而言,可通過優惠政策將條件成熟的項目引回,利用企業在飛地打造的經濟增長優勢,縮短產業升級時間,加快工業化進程,進一步調整衢州本地經濟結構。
第二,促進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杭州經濟發達、科技先進,以生產處于開發和增長期的信息、數字類產品為主,主要完成設計與營銷環節。衢州利用土地指標充足、勞動力價格低的優勢,承接已經到達成熟期的產品,實現對杭州產業的導流和反哺。這種發達與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分工,從浙江經濟的整體發展來看,是一種協作。
第三,改變勞動力的就業狀況。科創人才在杭州的就業機會增加,高層次人才可享受杭州的便利生活。普通勞動力在衢州的就業機會也會增加,緩解了就業壓力。
【教師總結】杭州、衢州兩地的區域差異,是兩地產生區域聯系的基礎。“創新飛地”的建設帶來了大型企業的部分項目、基地的轉移,是實現杭衢兩地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其主要驅動力是經濟因素。當生產要素在兩地間流動時,區域聯系就發生了。這同時又會對兩地未來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產生新的影響,包括區域產業結構的調整、區域產業分工與合作的升級、勞動力就業狀況的改變。
【師生總結】梳理得出分析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如圖6所示。

圖6 分析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
【教師過渡】異地孵化、本地開花,衢州能共享杭州所帶來的發展紅利,做到了把地讓出去,把錢帶回來,實現了本地產業的躍遷式發展。杭州面臨高速發展需要大量土地指標的困境也迎刃而解。杭州和衢州為浙江省打造了“山海協作”的好樣板。
3.解謎“他鄉美人”
【教師引導】“山呼海應”見真情,在浙江,像這樣攜手并進的山海協作工程還有很多。
【展示新聞】象山“紅美人”安家遂昌,甜蜜產業托起共富夢。
材料:近年來,象山縣積極對接山海協作地區遂昌縣,不斷探索鄉村振興之路,做優、做強農業產業文章,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自結對以來,象山縣援助北界鎮打造20畝紅美人產業基地,2021年總產量達1萬多斤,銷售額達20余萬元,鄉村振興之路初顯成效。
【課后任務】請搜集資料,在認識象山、遂昌兩地區域差異的基礎上,運用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思路,分析使“紅美人”能異地安家的影響因素,及“紅美人”安家后對象山、遂昌兩地區域經濟、社會、環境的影響。
4.共話“詩畫浙江”
【學生活動1】欣賞浙江美景圖片,競猜拍攝地點,感受魅力浙江。
【學生活動2】學生配樂朗誦浙江省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宣傳曲《詩畫浙江》歌詞。
溫臺甬海天成一色 杭金衢江山饗八荒
風起天目連莫干 龍湫云涌雁蕩
海上劈波斬滄浪 成就風云浙商
這片神奇的土壤 在水不止一方
【教師總結】念好“山海經”,奏好“協作曲”,區域協調發展是兼顧效率與公平的發展。未來,更多的合作交流將在浙江省的不同區域、不同領域全面展開,讓省內區域間精準對接、互通互融、合作共贏,讓山與海的情誼延續。希望大家能繼承和發揚善于“闖”、勇于“試”,和美與共、和衷共濟的浙江精神,珍惜高中青春時光,為建設家鄉而努力,讓新的“山海傳奇”不斷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