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婷
摘 要: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存在實習期結束即離職的現象。筆者通過對校企合作酒店進行實地調研發現,學生實習期結束就離職的主要原因有工資待遇低、繼續學歷提升、自我約束力差、人際關系緊張、發展前景不明等。而在學生實習期結束便離職的背后則是學生對本專業缺乏深入的了解、個人價值觀取向不同、缺乏行業所需的職業素養、個人主動意識差等問題。本文針對此現象,從學校和用人單位兩方面提出解決對策,以提高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行業忠誠度。
關鍵詞: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行業忠誠度
為了加強對酒店管理專業的了解,促進學生就業,技工院校普遍簽訂了校企合作酒店,以提升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培養質量的提高。筆者通過對幾家校企合作酒店人事部門及管理人員的訪談,了解到校企合作酒店更愿意選擇與技工院校進行合作,并且優先考慮將技工院校的學生作為實習生或基層管理干部培養。原因主要是技工院校的學生對崗位所需基本技能掌握較好,到崗就能勝任工作,簽訂勞動合同后流失率較低,具有一定的穩定性。
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在實習期即將結束之前,其所在的實習酒店的人事部門會安排與實習學生進行“一對一”談話。與實習學生談話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學生的想法、職業發展規劃,以及是否愿意轉為正式員工繼續留在酒店工作。通過對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酒店的訪談,筆者發現學生實習期結束就離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工作辛苦
主要有三種情況,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較好,從小未曾吃過苦,覺得酒店工作太辛苦,工資太低,與其預期相差較大;另一部分學生家庭條件一般,覺得酒店工作賺錢慢又少,吸引力低;還有一部分學生對行業認識不足,對自身定位不準,缺少職業目標和職業規劃。
(二)為了提升學歷
學生在實習期間認識到了工作的不容易,同時看到了優秀的酒店管理人才需要有足夠的知識作為支撐,因此實習期結束后,就選擇離開酒店,提升學歷,以期將來有更好的發展。
(三)人際關系緊張
學生在實習期間,不可避免地會跟自己的上級、同事、客人接觸與溝通,有些學生本身性格內向、缺乏表達溝通能力,導致實習期間人際關系緊張,實習期結束后,選擇直接離開實習酒店。
(四)發展前景不明
大多數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基本目標是完成學業,順利畢業,對未來的發展沒有明確清晰的職業發展規劃,也未對行業發展、行業特點進行了解,個人發展前景不明晰。
(五)學生本人對“酒店人”這份“職業”概念不清晰
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反映,在入校時,認為畢業后會成為酒店管理者,但是實習期間認識到酒店管理專業實際上也是需要從一線服務員、前臺,甚至清潔工等崗位做起,工作強度大、體力消耗大、可能隨時需要加班,讓學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認識發生了一些偏差。在校期間,學生學到了酒店管理專業知識和技能,但是對將要面臨的工作環境、強度、任務等內容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對作為一個“酒店人”,將酒店管理作為一份“職業”的理解還不清晰。
(六)缺乏行業所需的職業素養
酒店行業對從業者的要求,一是具備專業化和標準化的服務技能;二是具有良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高效的執行力;三是要有忠誠度;四是具有綜合管理能力。同時需要有較好的工作態度,較強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并具有“堅持”的品質。學生往往由于缺乏這些能力,導致在酒店工作期間產生較多問題,無法堅持做這一行。從事酒店管理行業需要的最重要的職業素養是職業道德。職業道德主要體現在職業精神和職業情感上。職業精神是指一個人對職業的態度和價值取向,其外在表現形式是一個人的行為、習慣和對職業的理解。職業情感貫穿于工作始終,它可以從實際效果或業績中得到檢驗。不少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職業理想模糊,沒有清晰的職業發展目標,從事酒店管理工作的使命感、榮譽感不強。有些學生甚至覺得在酒店行業工作不是很體面。學生在校期間,教師把專業知識和技能教給了學生,卻對從事酒店管理工作應具備的素養和最寶貴的品質傳授得相對較少。
(七)缺乏主動意識
酒店往往更希望學生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能主動學習,遇到問題能主動解決,與上級、與同事能主動交流,主動尋求進步,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事實上,一些學生在實習中主動意識差,全憑酒店安排工作,工作興趣不高,被動地接受工作安排,更容易產生工作怠倦,最終在實習期結束后選擇離職。
(八)缺乏吃苦精神
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說,不管自身能力和專業知識水平如何,初入職場都需要從基層做起。酒店需要的是有創新能力的管理人才,能夠給酒店管理工作注入新血液、帶來活力的應用型人才。技工院校學生畢業后主要進入飯店、酒店、賓館從事酒店基層管理工作,如餐飲、客房服務等基層管理工作,進行工作經驗的積累,以后才有可能勝任綜合管理方面的工作。
(一)學校方面
1.做好職業啟蒙教育
學生對酒店行業的認識最初可能是來自家庭或社會,但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認知,更多的是來自學校。所以,技工院校專業課教師要做好學生的職業啟蒙教育。建議從學生一入校就開設職業啟蒙教育課程或者班會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酒店管理專業、酒店行業。使學生對酒店行業產生興趣,了解行業特點、工作性質、發展方向,做好職業規劃,從而培養學生腳踏實地、肯吃苦、能堅持的品質,能正確認識酒店管理專業、尊重酒店管理專業,成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存有敬畏之心的專業人才。
2.拓寬學習范圍,創新學習形式
技工院校應適當增加酒店管理專業課程,不僅要開設基礎技能知識課程,而且應該增加輔助管理類課程以及實踐課程;不僅要采用傳統學習方式,還要創新理論課程學習方法。比如,開設酒店人力資源與管理課程,以利于學生在校企合作酒店嘗試制作招聘海報和招聘短視頻,一方面學習專業知識,另一方面也加深學生對校企合作酒店的了解。
3.培養行業所需職業素養
結合行業特點,培養學生良好的工作態度和主動學習意識,增強其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包括人際交往能力、自我學習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建議專業課教師與通用類課程教師共同備課、配合完成教學,加強在專業課授課過程中的教育和引導,幫助學生留在實習酒店就業,以利于其自身的成長與發展。
4.家校共育
與學生家庭保持緊密聯系。可以通過家訪、家長代表座談會、開辦講座、視頻會議等形式,了解家長的想法,向家長介紹酒店行業特點、就業前景、職業發展等,消除家長對酒店行業的偏見,與學校一起做好學生實習期間的心理輔導,實現家校共育。
(二)酒店方面
1.配合學校做好職業啟蒙教育
組織學生到酒店參觀學習,全程由酒店工作人員帶領陪同。通過參觀、介紹,讓學生熟悉工作環境,了解專業特點、工作內容、企業文化,激發學習興趣。
2.多渠道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
酒店只有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才能有的放矢、有目標、有方向地開展學生的實習管理工作。實習酒店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入職培訓時填寫調查表,了解學生更看重在酒店的哪一方面的發展,或自己對哪方面能力提升更有需求,如薪酬、成長空間、工作環境等,通過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有針對性地開展實習指導工作。
3.加大實習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培養力度
目前,酒店對實習學生采用的培養方法通常是入職后安排師傅跟蹤教導一個月;每月對實習學生進行談心談話,內容涉及工作、生活、學習等方方面面;實習期結束前由各部門摸底篩選留任實習學生;定期舉辦活動,如趣味運動會、演講比賽等,讓實習學生從中體驗企業文化,感受愉快的團隊氛圍、工作氛圍……但這些顯然是不夠的,酒店需要在人才培養方法上創新。比如學生在實習期間,安排其輪崗實踐,學生可以通過對工作崗位內容和環境的初步體驗,了解自己更加適合哪個崗位;實行“一崗多能”制度,旨在培養全能型員工,對于表現突出的實習學生進行重點培養,安排其進行固定幾個月的時間輪崗培訓,培訓期結束后給予獎勵。
對技工院校酒店管理專業學生行業忠誠度的培養,需要學校、家庭、酒店三方共同努力。希望學生能夠克服困難,擺正位置,端正態度,在學校、家庭、酒店的鼓勵和支持下,轉變對酒店管理專業和酒店行業的看法,深化對酒店行業的認知,提高職業素養,擁有當代酒店人難能可貴的品質,成為真正的酒店管理人才。
[1]方曉勤.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28).
[2]曲翠薇.淺談中職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培養及就業問題[J].新課程(下),2014(4).
(作者單位:漳州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