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秀平 顏梓
摘 要:我國職業院校校園安全體系建設研究起步較晚,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的基礎理論研究、單一問題研究以及對策研究等方面,存在研究方法單一、研究內容不全和研究深度不夠等主要問題。本文在對文獻進行全面梳理和總結的基礎上,對研究趨勢進行預判并提出相關研究建議。
關鍵詞:職業院校;校園安全體系;建設
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以“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為主題檢索詞進行文獻檢索,發現2003—2022年共有相關文獻169篇,其中期刊論文163篇,碩士學位論文1篇,其他相關文獻5篇。而以“職業院校安全”為主題檢索詞進行文獻檢索,則檢索出1983—2022年共有1889篇文獻,其中期刊論文1805篇,碩士學位論文38篇,圖書22本,其他相關文獻24篇。從“主題”層面檢索文獻顯示出數量差距:關于職業院校安全的研究起步較早且研究成果頗豐;關于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的研究則起步較晚且相對薄弱。而兩個主題文獻近三年研究的下降趨勢與特定的歷史背景有關。預測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研究可在接下來的2~3年中恢復到原有水平并有所上升。
在以“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為主題詞檢索出的169篇文獻中,主要主題出現頻率較高的有高職院校或高職校園(104次)、職業院校(15次)、安全管理體系(10次)、管理體系(10次)、體系構建(8次)、安全體系(6次)、安全文化體系(6次)。其中,“高職院校”與“安全體系”共現40次,“職業院校”與“安全體系”共現11次,共現占比并不高。
從文獻來源機構看,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的研究以職業院校教師和研究者為主,約占90%;而本科及專科院校僅占4%。無博士學位論文以及顯著相關的著作,而相關學術論文也是以高職院校教師和管理者的經驗研究為主,中等職業院校有關人員在此領域發表學術論文較少,論文質量有待提升。
通過對收集的文獻進行梳理分析發現,目前職業院校安全體系建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方面,即相關理論研究、建設問題研究、對策研究。
(一)相關理論研究
1.校園安全系統觀
校園安全系統觀并非與生俱來,而是與時俱進的,其在我國職業院校安全體系建設中的運用大致經歷了以下階段:引用理念階段,如系統論的核心思想是整體觀念;拓展內涵階段,如系統化管理是現代國際化先進管理的理念,其核心是用系統化的思想來構建職業院校安全管理工作體系;創新發展階段,職業院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它以個人安全意識提升為核心,安全制度為骨架,安全文化為載體。一個防控體系,條塊分明,縱橫交融,密切配合,攥成拳頭,形成強大合力,可有效防控學生安全事故的發生。多數研究者認為,以一種系統的觀念將校園安全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為職業院校校園安全研究提供了科學思路。當然,也有觀點認為,一味地強調系統觀,反而容易造成在管理上忽視細節從而埋下安全隱患。
2.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的內涵
“體系”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若干有關事物或某些意識互相聯系而構成的一個整體”。同樣,校園安全體系要素頗多,對其內涵的解讀也會有所不同。一是“支持說”,部分學者認為職業院校安全體系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目前正從“主動安全意識下的獨立型”積極轉化為“全員共同追求的互助型”,能夠為安全教育管理決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二是“綜合說”,有研究者認為職業院校安全體系是囊括院校安全管理所有因素的綜合管理體系,能解決大部分職業院校安全工作中的方式單一、觀念落后、內容陳舊等問題。三是“類型說”,有研究者將職業院校安全體系視作一個類型,與其他體系協同推進院校高質量發展的統一目標。
3.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的建設內容
職業院校安全體系要素頗多,內容豐富。有研究者主張將體系細分到包括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制度體系、評價體系、環境體系、保障體系的二級體系中。也有研究者嘗試從不同角度構建其內容,如從利益相關者角度構建校園安全體系,構建協調、管理、聯動、支撐的“全方參與”體系;從風險源角度構建人防、制防、物防的“預防為主”體系。還有不少研究者從職業院校特殊性出發,從實習實訓場地安全、特殊群體心理安全、信息系統安全等單一內容為體系建設內容添磚加瓦。需要強調的是,為滿足社會發展與學生成長需要及教育質量提升要求,部分研究者已經開始嘗試從多方面來豐富建設內容,拓展其研究外延。例如,基于韌性理論的校園安全體系建設研究;基于AHP評價模型的校園安全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研究;基于2.0等級保護標準下的高職院校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研究,等等。
(二)建設問題研究
1.體系意識淡薄
一是在部分研究中,安全體系作為職業院校管理的支柱處在“過于獨立”的狀態,缺乏與校內其他體系的聯系,也較少與校外組織或機構形成聯動;二是安全體系中各單一責任主體無法緊密形成合力,呈“貌合神離”態勢。整體來說,多數職業院校并不重視梳理自身辦學思路,而多是“追熱點”“搶高度”,體系意識的淡薄是其“追熱點”“搶高度”的一種表現。
2.研究主體單一
由于職業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多數研究集中在單一主體,如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數字化校園網絡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安全文化體系建設等。這種“單一”研究雖有助于某個子體系的建設,但也會不同程度地引發同一安全體系下各子體系之間的內容重疊、關系不明、職能分配不均、無法統一評價標準等問題,忽視體系內部的配套機制,造成實施層面的困難。
3.評價機制的缺失或不健全
部分研究者認為,職業院校的安全體系建設缺乏評價機制的介入,只注重評估驗收結果,這有悖于體系建設本身邏輯。而目前多數職業院校安全體系建設理論研究或者實證研究也并未對評價對象、指標、方法等做綜合考量。例如,我國對校園突發事件風險評價,應用比較多的方法是制定安全檢查表,而非制定統一的評價標準。這也將制約職業院校安全體系的建設。
(三)對策研究
針對職業院校安全方案建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者提出從觀念更新、工具升級、作出比較3個方面研究我國職業院校校園安全體系建設的相關對策。
1.觀念更新
校園安全管理是一項長期、復雜、艱巨的工作, 要想建立起安全管理的長效機制, 首先必須提高管理者對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認識。要以先進的質量管理理念作為指導,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和解決。系統化管理是現代國際化先進管理的理念,其核心理念是用系統化的思想來構建職業院校安全管理工作體系。這種體系化的安全管理方式,為職業院校有效保障學校安全提供了科學思路。雖然各個要素分別處在獨立狀態時具有各自的功能和特質,但在不同的組合方式下卻會呈現出不同于分散狀態的功能和性質。
2.工具升級
部分研究者已開始關注工具的選取。例如,引入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作為一種較為成熟的管理體系,其研究多源于行業企業安全管理的需要,但適應柔性使其在校園安全中也能有的放矢。有的運用GB/T 28001構建學校體育教學安全體系;有的呼吁應用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來構建教師職業健康安全體系;而更多的觀點是提倡創新,嘗試應用不同理論和模型來開展校園安全體系建設研究。
3.作出比較
隨著職業教育地位的穩步提升,其與國內高校的比較研究、與國外職業教育的比較研究也開始受到重視。基于國外的經驗,相關研究提出以下觀點:一是完善法律,制定相關政策,通過學校安全立法為學校各種安全管理機制的運行提供支撐和保障;二是建立多元化的職業院校安全體系評估主體,鼓勵利益相關方積極參與;三是要強化職業院校“安全文化”氛圍,人人都參與到安全文化中來,發揮其創造性。
總體而言,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對職業院校校園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校園安全體系建設逐步成為職業院校提升教學質量的一個研究熱點。眾多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觀念、視角對這一論題進行了比較全面、深入的探討,初步闡釋了職業院校安全建設體系的價值與內涵,同時對具體內容、存在問題以及對策進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讀。但仍需要指出一些問題:現有職業院校校園安全體系研究多集中在高職教育中,較少出現在中職和技工教育中;研究方法以經驗為主,缺乏對經驗的提煉和理論提升,部分實證研究缺乏邏輯論證;研究缺乏特色,職業院校的安全管理因其教育類型的不同而具有特殊性,但是就目前來看,筆者認為應當呈現職業院校特征的實習實訓安全、信息安全、學生心理安全等論題尚未與高校有關研究區別開來。
未來,這一研究領域的重點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持續加強職業院校安全體系建設的實證研究,需要基于院校特征、學生年齡特點、學生發展等多方面進行深層次、規范化的實證研究。第二,急需引入新的研究工具,拓展職業教育安全外延。部分研究者基于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高校安全管理、基于AHP評價模型的校園安全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等創新研究為校園安全體系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基于職業教育特征,挖掘、探索更多適宜的管理工具,有利于職業院校安全體系拓寬領域和提升價值。第三,加強比較研究,對國內外的比較不應局限于發達國家經驗的簡單介紹以及對高等教育成功范式的簡單模仿,而需要進行更有針對性更為深刻的討論。尤其是伴隨我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職業院校校園安全高質量發展的邏輯內涵、實施路徑、效驗表征都有待升級更新,比較研究或有可能提供研究便利。綜上所述,需要在現有研究基礎上改進方法、篩選工具、加強研究,從而構建一個與我國職業教育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職業院校校園安全體系。
[1]張林國.中國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理論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1.
[2]謝宇.上海市中小學校園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問題研究[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20.
[3]黃輝.高職院校“三防一體”安全管理體系構建:基于沙洲職業工學院校園安全現狀的調查[J].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16(2).
[4]李彤.勝利學院校園安全管理問題研究[D].青島:中國石油大學(華東),2016.
[5]賀靜霞.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的校園安全治理體系建構[J].教育科學研究,2019(2).
[6]容志,賴天.基于韌性理論的高校校園安全體系建設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
[7]孫運亭.基于AHP評價模型的校園安全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D].武漢:湖北工業大學,2019.
[8]鄧國記.基于2.0等級保護標準下的高職院校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研究[J].遼寧師專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3).
[9]王琳.職業院校安全工作管理體系創新研究[J].職教論壇,2013(29).
[10]陳川.現代職教體系下安全教育改革的實證研究[J].安全,2017(12).
[11]糜莉媛.對學校安全保衛工作的思考[J].科技視界,2014(10).
[12]劉鳳存.論高職院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內涵與特點[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6(1).
[13]齊效成,楊艷.運用GB/T28001構建學校體育教學安全體系的策略[J].教學與管理,2010(21).
[14]諸葛穎.廣東省高校教師職業健康安全管理系統(OHSMS)構建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9.
[15]閻衛東.建立高等職業院校校園安全管理體系[J].職業技術教育,2006(20).
[16]吳家霆.基于OHSMS的高校校園安全管理體系研究[J].河北企業,2015(11).
[17]林鴻潮.論學校安全立法及其制度框架[J].教育研究,2011(8).
[18]葉青.高職院校大學生安全教育四維體系構建[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6).
(作者單位: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