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青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師生共讀模式在教學一線得到了廣泛應用。通過師生共讀活動,教師可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水平,延伸和拓展小學生的思維與視野。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認識到這一教學的優勢,在學生閱讀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幫助小學生在語文閱讀的學習中增強閱讀技能。
對小學生而言,讓其去完整地閱讀一本書難度較大,讀到一半就放棄的現象較多。為了使學生盡量堅持書籍的完整閱讀,語文教師需用心營造班級的閱讀氛圍,給學生提供足夠的閱讀時間與空間。假使語文教師把書籍的閱讀任務全都留在課下,有的學生會出現馬虎大意、匆匆閱讀的情況,學習效果不強。因此,在組織師生共讀活動時,教師最好可以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帶領下,對閱讀的內容有更深的了解。
例如在上課的時候,語文教師最好抽出8分鐘左右的時間,帶領學生進行書籍的閱讀,使學生沉下心來去閱讀,在這種共同進行閱讀的環境影響下,會有更多的學生認真閱讀,幫助學生產生積極的閱讀興趣。在對學生的閱讀做要求時,教師需確保學生可以讀懂與讀透所閱讀的內容,多開展一些交流活動,語文教師最好可以定期組織讀書交流會,讓學生分享其所讀,共同探討書中所獲或者喜歡的情節,助力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
所謂師生共讀便是學生同教師一起進行閱讀,不能只讓教師來進行所閱書籍的選擇,學生也需要自主地選擇部分書籍。即使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有限,但他們有不同的閱讀愛好與風格,其愛好的書籍也有不同的地方。假使所選書籍的內容吸引力不強,學生主動閱讀的興趣便會降低。閱讀的目的也是為了任務的完成,教師如果強制要求學生去閱讀,學生會有抵觸心理,不利于閱讀活動的開展。在課余時間,教師要多給學生留時間去篩選自己愛好的書籍,同時教師也可以依據平常的觀察與對學生的了解來劃定書籍選擇的范圍。
例如教師在進行書籍的篩選時,可以提前與學生進行共同商討,挑選時間設置一個書籍篩選的活動。在活動里,教師讓學生各抒己見,可以上臺將自己喜歡或推薦的書籍名字寫在黑板上,教師到活動最后可以讓同學們投票來選取票數最高的幾本書籍,選擇為活動的共讀書籍。也可以對同學們所選書籍有一個系統的整理與收集,多角度地去分析,篩選出最符合共讀需要的書籍。
在共讀活動內,評價與鑒賞作品作用重大,師生共同鑒賞的結果也會影響學生閱讀的收獲。進行共讀的時候,語文教師一定不要先給學生答案,后讓學生進行學習與背誦,要組織學生參與到認真地閱讀當中,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以便學生能有更多的閱讀體會與感悟。
例如語文教師在帶著學生讀到一些內容較多的書籍時,可以針對地圍繞某個情節去展開分析閱讀,設置一些討論的活動,讓學生分享喜歡的情節內容。圍繞此部分進行交流,學生在分享完自己的體會后,教師要去歸納與總結。同時,在全書閱讀的完成后,教師要組織學生去分析與鑒賞書中思想感情,鼓勵學生分享在主人公身上學到了什么,并鼓勵學生學習其良好的品質。在鑒賞活動里,教師需減少口頭上的講解,多用材料或素材去講解,在閱讀分析的過程中增添趣味,幫助學生理解閱讀。
師生共讀在奠定語文教師閱讀的教學基礎上作用重大,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小學生提高閱讀水平,使學生在活躍的閱讀環境中將自己閱讀的潛能挖掘出來。因此,語文教師需要重視其在閱讀教學里的作用,在共讀中給學生較多的引導,多向學生開展拓展類閱讀,使學生能夠有更多的閱讀技能與知識的積累,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浦東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