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方 趙蕤 姚圣城 仇尚



【摘要】 目的:探討3D打印技術在自體骨植骨的全髖關節置換術(THA)治療髖關節發育不良(DDH)繼發骨性關節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2017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初次行自體骨植骨THA重建髖臼治療的48例CroweⅡ~Ⅳ型成人DDH繼發骨性關節炎患者的臨床資料,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4例。觀察組利用3D打印技術制作骨盆模型及導航模板進行術前規劃和指導術中操作。對照組根據影像學資料進行術前規劃和術中操作。比較兩組圍手術期相關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髖臼假體覆蓋率、移植骨覆蓋率及臼杯位置合格率)、術后影像學相關測量指標(髖臼假體大小、外展角、前傾角、旋轉中心垂直距離及水平距離與術前手術計劃的差值),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靜脈血栓、坐骨神經損傷、異位骨化),三維步態參數(步頻、步幅、步速及髖、膝關節運動角度)。結果: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明顯少于對照組,髖臼假體覆蓋率及移植骨覆蓋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臼杯位置合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觀察組髖臼假體大小、外展角、前傾角、旋轉中心垂直距離及水平距離與術前手術計劃的差值均明顯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兩組Harris髖關節功能評分均較術前升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6、12個月,觀察組三維步態參數(步速、步頻、步長及髖、膝關節運動角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3D打印技術輔助自體骨植骨的THA治療成人DDH繼發骨性關節炎與傳統THA均可取得較好的修復效果,但3D打印技術能明顯減少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提高全髖關節置換的精確度,有助于髖關節的恢復和術后步態的改善。
【關鍵詞】 3D打印技術 全髖關節置換術 髖關節發育不良
Application of 3D Printing Technology in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ith Autogenous Bone Grafting for Osteoarthritis Secondary to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PEI Fang, ZHAO R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