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笠
摘要:自制體育器材,主要是指師生利用生活廢棄物品、身邊自然資源進行制作或圍繞常規(guī)器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利用的體育活動工具。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運用自制體育器材,不僅有助于學生增強體育學習成效,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能力,節(jié)約體育器材的購置經(jīng)費,以此推動學校的健康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圍繞中學自制體育器材的使用意義、使用策略及使用反思進行全面的分析,旨在為相關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與幫助。
關鍵詞:體育新課標? 初中體育教學? 自制體育器材
引言
“體育新課標”強調學生按照教育部發(fā)布的《初中體育器材設施配備標準》、《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等政策文件建設相關場地,配齊器材、設施,為有效實施體育課程教學提供保障。可見,體育器材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規(guī)范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而且,“體育新課標”還提倡教師積極開發(fā)和利用其他場地、器材、設施資源,而自制體育器材則是體育設施開發(fā)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因此,在當前這一教育背景之下,初中體育教師正確認識體育器材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現(xiàn)有資源來制作不同的體育活動工具,將其恰當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以確保有效引領學生學習動作技能,使學生能夠取得切實的發(fā)展及進步。
1、關于中學自制體育器材的使用意義
1.1、從學生層面上看:提高學習成效
(1)培養(yǎng)學生的多項素質能力。
自制體育器材的制作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利用塑料瓶、廢紙殼等生活廢棄物或者石頭、樹木等現(xiàn)有自然資源進行制作;另一種則是在原有常規(guī)體育器材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fā)利用。無論是哪一種制作方法,都能很好地開發(fā)學生的智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能力。而且,通過結合身邊現(xiàn)有資源制作自制體育器材,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促使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資源的思想觀念。由此可見,中學自制體育器材的有效開發(fā)與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等多項素質能力,使學生的體育學習取得更好的成效。
(2)促進學生掌握運動技能。
體育教學的一大目的在于引領學生認識并掌握所學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而體育自制器材主要是根據(jù)具體教學內容進行設計或開發(fā)的,相對于一些常規(guī)的體育器材而言,它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使學生更加順利且有效地完成學練任務,掌握所學運動技能。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設計并制作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體育器材,將其恰當運用到課程教學中,可以促進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以此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進而達到提高學生體育學習成效的目的。
1.2、從教師層面上看:提升專業(yè)素質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起著十分重要的主導作用。也就是說,在進行自制體育器材的使用之時,教師必須做好相應的組織管理工作,包括“深入研讀教材內容,準確把握教學重難點”、“尋找自制體育器材的合適制作材料”等等。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加強自身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材分析能力,還要通過上網(wǎng)搜索資料、觀看教學視頻等各種方式,全方面認識自制體育器材。如此,教師的專業(yè)能力素養(yǎng)會在無形中得到很好地鍛煉,從而為學校體育教學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支持與保障。
1.3、從學校層面上看:減輕財政壓力
體育器材是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載體,起著關鍵性的教學輔助作用。然而,不少學校面臨著“器材形式單一、器材數(shù)量缺乏”的情況,很難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倘若投入大量資金補充體育器材,那么必然容易影響其他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自制體育器材也就是“自己制作的體育器材”,它的制作材料是不必花錢的廢棄物、自然資源以及原有老舊器材。初中體育教師根據(jù)教學實際需要積極開發(fā)、利用自制體育器材,不僅可以有效豐富體育器材的形式及數(shù)量,還能最大限度減少配置體育設施方面的財政支出,為其他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使用自制體育器材,一大現(xiàn)實意義在于節(jié)約體育經(jīng)費,這對于促進學校的健康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關于中學自制體育器材的使用策略
根據(jù)以上敘述,中學自制體育器材的有效運用,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能很好地減輕學校的財政壓力,進而達到推動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的。那么,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初中體育教師應該如何有效應用自制體育器材呢?
2.1、巧用自制器材,集中學習目光
“課前熱身”是課堂教學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其主要起著集中學生學習目光、推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作用,對于提高教學效率及質量起著十分重要的幫助。然而,傳統(tǒng)的課前熱身活動相對單調、枯燥,難以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為了能夠充分發(fā)揮課前熱身活動的價值,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將自制體育器材引入至該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中,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輕松的、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小游戲。
以“籃球:傳接球”為例,本課主要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認識并掌握單手肩上傳球、單手胸前傳球以及行進間雙手胸前傳接球三種基本的傳球技術”。為了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領學生提前感知傳接球這一技術動作,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利用廢舊的A4紙、報紙來制作縮小版的“籃球”,借助這一自制器材來組織學生開展“擊鼓傳球”的熱身游戲,具體游戲步驟如下:
第一步:組織學生前往空曠地圍成大圓圈,學生與學生之間相隔1m;第二步:按逆時針方向依次傳球,鼓聲快要傳得快,鼓聲慢要傳得慢;第三步:鼓聲停止,游戲結束,最后一個接球的學生表演節(jié)目。
通過以上方式,可以實現(xiàn)自制體育器材與課堂熱身活動的有效融合,增加熱身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以確保有效促使學生活動筋骨,熟悉傳球、接球動作,為后續(xù)課堂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2.2、結合自制器材,突破教學難點
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講解+示范”是主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傳授基本運動技能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shù)教師難以直觀呈現(xiàn)運動要領,致使運動技能的講授流于形式,無法幫助學生順利建構相應的動作表象。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可以將自制體育器材引入到“講解+示范”這一環(huán)節(jié)之中,使相關技術要領能夠更為清晰地展示出來,以便于學生感知技術要領,順利建立動作表象,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足球:射門”為例,本課教學旨在引領學生掌握腳內側射門技術,而掌握這一射門技術的關鍵則在于“精準觸碰擊球點”,這個擊球點也就是“足球的后下方”。如果使用常規(guī)器材進行講解及示范,很難引領學生有效認識該射門技術的擊球點。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使用廢棄紙張來制作放大3倍的“足球”,并借助這一自制器材來講授講腳內側射門技術,以便于學生準確把握“腳尖稍微翹起”、“用腳內側踢球的后下方”等相關動作要領;再比如,在教學“體操:支撐跳躍”之前,教師可以對原有器械進行開發(fā)設計,在橫箱頂部做好相應的標記,即“屈腿騰躍橫箱的支撐點”。這樣,可以使相關技術要領直觀呈現(xiàn)出來,以促進學生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支撐跳躍技術。
2.3、依托自制器材,實現(xiàn)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運動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統(tǒng)一的體育器材必然無法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為了可以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促進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及共同成長,初中體育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制器材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能力水平來創(chuàng)造體育器材,使得全體學生都能有效進行技能訓練,通過實踐練習來熟練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
比如,在進行“體操:支撐跳躍”這一課的教學之時,教師可以提前布置以下自制體育器材的任務:“利用家里不用的廢棄木材、金屬桶等材料來制作支撐跳躍所需的橫箱。”同時,教師要提醒學生仔細測量自己的身高以及跳躍高度,根據(jù)這一數(shù)據(jù)來確定橫箱的高度。跳躍能力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橫箱的高度;跳躍能力不好且比較矮的學生,可以把橫箱的高度適當降低,讓自己可以相對輕松地撐上去。如此,才能保證全體學生都能有效訓練屈腿騰躍橫箱這一常用的體操跳躍技術;再比如,在進行“體操:雙杠”的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對原有器械進行改進,或者利用廢棄拖把桿、塑料管來制作能夠隨意調節(jié)高度的雙杠,以便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調整雙杠的高度,順利開展相應的技術訓練,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切實掌握雙杠跳起成支撐這一技術。
2.4、利用自制器材,輔助體能訓練
對于任何一項專項運動技能的學習而言,體能訓練與技術訓練都是必不可少的,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要想有效組織學生開展專項體能訓練,選擇合適的體育器材是關鍵所在,但大多數(shù)學校并沒有儲備大量且合適的訓練器材。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認真分析所教運動項目的技術特點,準確把握相關的體能訓練要求,引導學生利用合適材料來制作輔助訓練工具,以確保順利、有效地開展體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專項體能素質,保證學生能夠真正掌握相關運動技能。
以“田徑:跑”為例,本課教學內容是“快速跑”,相關的體能訓練為“發(fā)展位移速度”,而影響位移速度快慢的因素則是下肢力量。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廢棄物品來制作“跑步阻力傘”或者“跑步彈力帶”。對于跑步阻力傘的制作,可以利用廢棄的雨傘或者汽車輪胎來當做“阻力裝置”;對于跑步彈力帶的制作,可以把自行車內胎作為原材料,將內胎裁剪為寬度為2cm的長條并縫合成彈力帶。次日上課之時,教師先仔細講解快速跑的各個動作要領。隨后,教師組織學生結合自己制作的器材進行快速跑練習,同時要求學生必須嚴格規(guī)范快速跑的動作。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熟練掌握所學動作技術,還能很好地鍛煉學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學生的位移速度,以此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
2.5、借助自制器材,組織趣味游戲
課堂練習是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之一,一定程度上可以說,該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效果好壞,關系著學生是否可以熟練掌握所學運動項目的技術要領;初中階段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仍然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而有趣的課堂游戲則十分契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初中體育教師可以自制器材來組織趣味游戲,以此創(chuàng)新課堂練習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學生通過主動參與來鞏固強化所學技術動作。
以“籃球:運球”為例,在講解完變向運球的基本動作要領之后,教師可以借助校園內的樹木(并排種植)來開展“運球接力賽”。首先,教師將學生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6人小組,各小組排成一縱列。哨聲響起之后,排頭學生通過變向運球的方式依次穿過樹木。到達另一端之后則馬上折返,與下一位隊友交接,以此方式類推,直至全部學生完成比賽。接著,教師根據(jù)用時多少來確定勝利者,實施相應的懲罰措施;對于用時最短的小組,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于用時最長的小組,教師可以對這些學生進行一定的懲罰。比如,做俯臥撐、表演節(jié)目等等。通過以上方式,可以使課堂練習變得更加有趣,以有效推動學生積極參與訓練活動,從而保證學生能夠熟練掌握所學的變向運球技術。
2.6、運用自制器材,落實課外活動
課后體育活動是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與補充,這是增加學生體育鍛煉時間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促進學生鞏固所學運動技能的主要方式。不過,并不是每個家庭都儲備有常用的體育器材,而這些器材則是體育運動的重要物質媒介。因此,初中體育教師應當注重課后作業(yè)的設置,并引導學生結合作業(yè)內容來制作相應的體育器材,以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參與課后訓練活動,提高所學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
以“田徑:跳躍”為例,在練習跨越式跳高這一技術動作之時,跳高架及保護墊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正是大多數(shù)家庭都不會配備的體育器材。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相應的課后體育作業(yè),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廢棄海綿、泡沫來制作保護墊,利用麻繩、塑料繩等繩子來代替跳高架的橫桿,再借助自行車或者樹木來代替立柱;在教學完“武術:對練”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廢棄木料、廢棄硬紙板來制作“對練對手”,或者直接把小區(qū)里的樹木當成十步拳對練的器材。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學練空間,讓學生在家里也能順利開展體育活動,以便于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的動作技能,提高體育學習成效,從而保證學生能夠順利提高運動能力,發(fā)展學科核心素養(yǎng)。
3、關于中學自制體育器材的使用反思
根據(jù)以上敘述,初中體育教師有意識地把自制器材運用到課前熱身、講解示范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與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不過,要想充分發(fā)揮自制器材的價值,教師要注意以下問題:
3.1、注意自制體育器材的安全性
體育課程教學的開展,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而其中的一大關鍵在于提供安全的體育學習環(huán)境;自制體育器材是為了滿足學生的活動需要而設計及制作的,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必然要與器材直接接觸。因此,教師應當格外注意自制體育器材的安全性,盡量杜絕一切危險因素。一方面,在進行體育器材的制造之時,師生必須選擇塑料瓶、硬紙板、沙子等比較安全的制作材料,減少使用尖銳的木棒、廢棄金屬等容易傷到自己或他人的制作材料;另一方面,教師要認真檢查自制體育器材的牢固性。在正式使用之前,要對體育器材進行試驗,根據(jù)試驗結果不斷改進及完善,使自制體育器材變得更加可靠、更加堅固。這樣,才能最大限度避免安全事故的發(fā)生,保證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學練任務,提高體育綜合素養(yǎng)。
3.2、注意自制體育器材的經(jīng)濟性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使用自制體育器材,可以解決體育器材匱乏的問題,減少體育經(jīng)費的支出,還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若是使用昂貴的材料來制造體育器材,或者隨意浪費制作材料,那么必然達不到節(jié)約學校資金的目的,同時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必須格外注意自制體育器材的經(jīng)濟性,嚴格控制體育器材的制作成本。在具體操作中,教師與學生要盡量選擇生活中的廢舊物品以及身邊的可利用自然資源。而且,自制器材只需滿足基本教學需求即可,不必太過于美觀,盡量做到“不花錢”或者“少花錢”。這樣,才不會違背自制體育器材的初衷,促使學生養(yǎng)成節(jié)約、環(huán)保的思想觀念。
3.3、注意自制體育器材的適用性
自制體育器材的根本目的在于滿足教師教學與學生訓練的需要,使學生能夠順利掌握所學的運動技能,提高體育運動能力。這意味著,要想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效運用自制器材,體育器材的設計與制作必須符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注意做好課前備課工作,準確把握所教運動技能的學習難點,分析學生的體育基礎水平等等。這樣,教師才能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設計并制作與之相適應的體育器材,保證能夠滿足實際教學需求,有效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提高運動能力。總之,進行體育器材的設計與制作之時,初中體育教師必須遵循“適用性”的制作原則,這是充分發(fā)揮自制器材價值的一大關鍵。
3.4、注意自制體育器材的創(chuàng)新性
自制體育器材的設計與制造,不僅可以反映師生的聰明才智,還可以很好地鍛煉教師與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動手操作等能力。可以說,制作體育器材的過程,也就是師生深化與完善創(chuàng)新意識、習慣與能力的過程。對此,初中體育教師要注意自制體育器材的創(chuàng)新性,積極嘗試創(chuàng)新制造體育器材。比如,可以在廢棄籃球、廢棄足球中填入沙子與木屑的混合物,以此制作放大版的實心球,為學生訓練上肢力量提供幫助;可以把廢棄車胎裁剪成與鉛球投擲場地大小一致的“圓圈”,以此制作方便擺放及收納的“鉛球投擲圈”,減少布置投擲場地的麻煩。除此之外,師生還可以利用塑料瓶、麻繩等各種生活材料或自然資源來創(chuàng)新設計體育器材,以更好地為體育教學活動服務,促進學生學習基本動作技能,提升體育水平。
4、結束語
自制體育器材是落實“體育新課標”中器械資源開發(fā)建議的具體體現(xiàn),可以有效解決體育器械匱乏的難題,同時具有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拓展學生學練空間等價值,對于促進學生提高體育素養(yǎng)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初中體育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資源開發(fā)意識,切實發(fā)揮自己與學生的“自制智慧”來制作合適的體育活動工具,將它們恰當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動作技能,為學生今后的體育學習及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杰.新器材,新用法,新收獲——自制體育器材在小學體育課堂上的巧妙應用[J].教育界,2023(22).
[2]吳彬.自制體育器材在初中體育活動中的應用[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12).
[3]錢書江.自制體育器材在初中體育活動中的應用[J].新智慧,2022(28).
[4]殷偉.自制體育器材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探微[J].新課程,2022(07).
[5]周斌.初中體育教學中自制體育器材運用的意義與建議[J].體育視野,2022(02).
[6]王遠春,朱劍.自制體育器材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1(21).
[7]賈蓉.自制體育器材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尚舞,2021(06).